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Contents绪论一冲击器内部参数对输出扭矩的影响二冲击器工作过程的流体解析三冲击器的热计算四冲击器的实验研究五总结与展望六4.冲击器的热计算本章结构图:本章结构图4.1边界条件的确定目前工程界所应用的边界和冲击器边界:1•轴瓦上油膜完整•瓦轴油膜压力为Pa•压力轴向为周期函数1•轴瓦上油膜完整•瓦轴油膜压力为Pa•压力轴向为周期函数2•收缩区油膜完整•开阔区油膜破裂2•收缩区油膜完整•开阔区油膜破裂3•完整油膜终止条件3•完整油膜终止条件PPa0PSommerfeld边界半Sommerfeld边界Reynofds边界:44•假定整个区域都存在油膜,且:10,nbPPP冲击器边界目前工程界常用边界条件冲击器所用边界条件4.2温压粘关系温粘关系:温粘关系温粘关系4.2温压粘关系压粘关系斜率为1斜率1Barus指数关系式:0appe理论关系式:1601pCpRoeland粘压关系式:000135lg1.21lg1.21352000szTpT目前最为精确的表达式压粘关系压粘关系4.2温压粘关系温压粘关系:温压粘关系Barus粘压关系和Reynolds粘温关系组合而成的指数形式:00expapTTRoeland关系式的变换形式:03000138explg9.6715.1101138szTpT冲击器所用的温压粘关系目前最为精确的温压粘关系温压粘关系4.3雷诺方程极坐标状态下的雷诺方程36hPrhr引入无量纲化因子并简化方程0,,,chcHpPsPdr无量纲化雷诺方程33HPH4.3雷诺方程雷诺方程的处理结果:离散节点图11iiiiiiiAPBPCPD各系数为:31122iiiAH3311112222iiiiiBHH31122iiiCH111122223iiiiiDHH半步长差分图4-20节点离散图4-21半步长差分节点4.4能量方程处理后的能量方程232321212cTUhhpUhpcThxxthx引入无量纲化因子000,,,,,,,schcHpPsPcccxrTTTtttdr无量纲化并简化方程233111233cTcTHPHPHHHt4.4能量方程对其进行离散化,网格划分如图4-22:图4-22网格划分4.4能量方程离散后方程2222241,1,24116263iiiiiiijijiiiiiiitHPPtHTTTTHtHPPt计算流程为:将时间分为n个节点,并对每个时间节点上的空间节点赋温度初值对整个空间节点赋压力初值由能量方程求时间节点的温度空间分布由温压粘关系求粘度分布由雷诺方程求压力分布将稳定后的空间温度分布赋值给下一个时间节点的温度分布检查压力分布是否收敛检查时间节点是否遍历完完成由温压粘关系求粘度分布是否否是图4-19计算流程4.5计算结果压力场和温度场的计算结果油膜温度场和压力场的迭代计算结果4.6油膜温度场和压力场的FLUENT计算4.6.1建立模型与划分网格网格划分结果采用Pave划分方法,Tri网格单元,得3905个网格单元,2257个网格节点4.6油膜温度场和压力场的FLUENT计算4.6.2设置计算过程设置计算过程4.6油膜温度场和压力场的FLUENT计算4.6.2计算结果及分析迭代残差图计算残差图4.6油膜温度场和压力场的FLUENT计算4.6.2计算结果及分析各时刻温度场各时刻温度场计算结果图4.6油膜温度场和压力场的FLUENT计算4.6.2计算结果及分析油膜温度场随时间的变化油膜温度场随时间变化图4.6油膜温度场和压力场的FLUENT计算4.6.2计算结果及分析迭代计算和FLUENT计算结果对比图迭代结果和FLUENT计算结果对比图4.6油膜温度场和压力场的FLUENT计算4.6.3油膜发热量的计算油膜发热量的参数图油膜发热量计算参数表参数数值参数数值油密度/kg·m-3879油体积/m33.3322E-04油热容量/J·kg-1·K-11845钢的体积/m35.8541E-04钢热容量/J·kg-1·K-1460钢的密度/kg·m-37850温升/0C25工作时间/s3.4265输入扭矩/N·m3.5转速/rad·s-1523.33通过计算,可得出油膜发热量占总耗散量的75.43%左右。4.7冲击器整体温度计算(不带散热器)4.7.1所建模型不带散热器的冲击器整体模型4.7冲击器整体温度计算(不带散热器)4.7.2设置求解过程根据以上计算所用的参数值设置钢的导热系数、空气对流换热系数、钢和油的比热容、钢和油的密度、空气速度等参数,并利用以上计算中的功率和机械效率设置油缸内壁面为热源,设置初始温度为200C。利用ANSYS中的命令流进行计算过程的设置(命令流见论文)。4.7冲击器整体温度计算(不带散热器)4.7.3计算结果及分析各时刻温度场计算结果各时刻温度场计算结果4.7冲击器整体温度计算(不带散热器)4.7.3计算结果及分析跟踪点的设置及跟踪点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跟踪点的设置跟踪点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十分钟温度升高800C,三十分钟时温度升高了1200C左右,趋于稳定4.8冲击器整体温度计算(带散热器)4.8.1所建模型带有散热器的冲击器整体模型4.8冲击器整体温度计算(带散热器)4.8.2设置计算过程及计算结果分析利用设置不带散热器的冲击器整体计算设置方法进行设置计算,得各时刻冲击器的整体温度场如下:不同时刻温度场计算结果图4.8冲击器整体温度计算(带散热器)4.8.2设置计算过程及计算结果分析设置跟踪点及跟踪点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设置跟踪点跟踪点温度随时间变化4.9冲击器整体温度计算对比4.9.1油缸使用散热器前后温度变化对比由于油缸内壁与液压油直接相接触,因此可取油缸内壁跟踪点代替油温,两者的比较图如下:使用散热器前后温度对比图使用散热器之后油缸温度有明显下降,最终稳定在700C左右,选用合适大小散热片和冷却方式可实现连续工作。Contents绪论一冲击器内部参数对输出扭矩的影响二冲击器工作过程的流体解析三冲击器的热计算四冲击器的实验研究五总结与展望六5实验分析5.1冲击力产生的验证实验实验原理图5实验分析5.1冲击力产生的验证实验实验器材实验器材型号主要性能参数手电钻牧田6501功率(W):230;转速(rpm):4500压力传感器MS-2综合误差(%F.S):0.03/0.02;灵敏度(mv/v):2.0±0.002光遮断器ITR-9606-FIf(mA):20;VR(V):5;VCE(V):10示波器TektronixTDS430A取样速率(MS/sec):100;垂直灵敏度:每分度为1mv~10V实验器材表5实验分析5.1冲击力产生的验证实验实验台实验台5实验分析5.1冲击力产生的验证实验实验结果实验结果5实验分析5.2冲击器扭矩测试实验某段时间数据检测结果测试实验结果图5实验分析5.2冲击器扭矩测试实验单个脉冲图单个脉冲检测结果图5实验分析5.1冲击器扭矩测试实验数据处理各脉冲输出信号图各信号点概率图5实验分析5.1冲击器扭矩测试实验统计结果表关键数据大小关键数据大小最小值0.5200最大值2.1600平均值1.1808中位值1.1400方差0.1786标准差0.4226高频值1.0800数据范围1.6400统计结果表5实验分析5.2优化冲击器扭矩测试实验某段时间结果图某时间段检测结果图各脉冲输出信号图5实验分析5.2优化冲击器扭矩测试实验统计结果关键数据大小关键数据大小最小值0.6500最大值2.5700平均值1.4337中位值1.4100方差0.1056标准差0.3249高频值1.3500数据范围1.9200方差由0.1786降为0.1056,平均值由1.1808升为1.4337概率分布图统计结果表Contents绪论一冲击器内部参数对输出扭矩的影响二冲击器工作过程的流体解析三冲击器的热计算四冲击器的实验研究五总结与展望六6结论与展望6.1结论利用经典受力的方法对叶片进行分析,得出了油缸速度的对于输出扭矩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叶片长度、扳轴槽宽和摩擦系数,密封台宽度对最大输出扭矩几乎没有影响的结果;通过对FLUENT工作过程的流体分析,得出了冲击器体积对输出扭矩有着巨大的影响,其次是出流口大小、旋转角度对冲击器输出扭矩几乎没有影响,其机械效率随各参数的变化不大,维持在40%左右的结果。通过本论文的研究设计出了2000N·m的冲击器,分析了槽沿直线度和叶片叶面平面度对输出扭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五级加工精度所设计的冲击器输出扭矩比理想状态下的输出扭矩小了10%左右,因此,要保证冲击器输出扭矩的稳定,对冲击器关键部件的加工精度需达到5级精度以上。6结论与展望6.1结论冲击器发热的研究。计算了滚针油膜温度场和压力场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用FLUENT对油膜温度场进行计算,通过两者的对比验证了计算结果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滚针油膜是冲击器发热的主要来源,约占冲击器工作过程中发热量的75.43%。利用ANSYS对冲击器进行了整体热计算,通过对比冲击器在使用散热器前后的热平衡状态,得出冲击器在使用散热器后所达到的热平衡温度大大的降低,选择合适大小的散热片和散热方式,能够达到冲击器连续工作的目的。对冲击器输出扭矩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冲击器输出扭矩不仅各次输出的扭矩有着较大的变化,在单个冲击过程中也有较大的抖动。优化后的冲击扭矩的输出扭矩稳定性有所改进,但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冲击器的输出扭矩稳定性的控制还较为困难,必须通过改变冲击器的结构来使输出扭矩更为稳定。6结论与展望6.2展望对冲击器输出扭矩稳定性的研究。通过实验研究和本文的理论性研究发现,要精确控制冲击器的输出扭矩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冲击器输出扭矩不仅在不同次冲击时扭矩有着较大的变化,且单次冲击器时输出扭矩还有着较大的波动,因此,改变冲击器的机构,研究和开发新型的冲击器,使其输出的冲击扭矩能够稳定在需要的范围内就显得非常必要。对冲击器应用情况的进一步研究。由于旋转液压冲击器目前的应用范围还不够广泛,最典型的应用就是应用于液压脉冲扳手,如何将冲击器应用于更多方面,如大功率电机的启动、冲击旋转液压凿岩机、载重汽车的辅助动力等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过程所取得的成果【1】发明专利徐海波顾国超基于人行为特征的家用空调智能温度控制系统专利号:CN200810150343.0【2】实用新型专利徐海波顾国超一种连续喷射式喷码机充电电路专利号:ZI.200820029071.4【3】顾国超戴湘辉徐海波气动油压脉冲扳手脉冲发生装置及性能研究凿岩机械气动工具2009.1【4】顾国超徐海波喷码机墨滴充电的电场强度分析中国包装工业2008.9
本文标题: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775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