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38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讲座教授2人,全国教学名师1人,博士生导师17人。学院拥有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实验室和宽带光纤传输与通信网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一个信息与系统研究所,三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十二个专业教学实验室和实验基地,六个联合科研实验基地及培训中心。学院汇集了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四个国家重点学科。开设了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光学工程、密码学等研究生专业,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流动工作站。《数字信号处理》为国家精品课程通信工程该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是四川省特色专业。通信工程依托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实验室和宽带光纤传输与通信网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通信与信息系统等国家重点学科为支撑,包括通信工程、无线电技术、计算机通信、光纤通信四个专业方向。通信工程:利用现代电子技术,研究各种信息传输、存储、交换、处理、监测与显示等技术和系统,研究近代通信、各种媒体处理、通信系统与网络。计算机通信: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研究计算机网络中的通信和资源共享技术,研究各种计算机通信网、通信协议技术及网络的传输、接入和交换技术。无线电技术:利用现代电子技术,研究各种信息处理技术、无线传输技术和实现技术研究,各种信息如语音、文字、图像、雷达、遥感信息等的采集、存储、处理、传输、交换的原理和方法,研制和开发各种电子与信息系统。光纤通信:应用现代激光和光纤技术,培养掌握现代光纤通信、空间光通信理论、器件及系统基础知识,并能从事光通信方面的研发、设计、维护和运行管理。主修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数字逻辑设计及应用、信息与系统、模拟电路基础、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通信原理、交换原理、数据通信网络、卫星通信、移动通信、无线网络技术、接入网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ASIC技术、EDA技术等。毕业走向:毕业生可到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各类通信与IT企业、电信运营公司、政府及国防部门以及其他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研究与开发、产品设计与制造、产品营销与技术支持等领域。网络工程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现代网络工程理论与现代通信理论基础、有良好的外语能力、知识面广、计算机应用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主修课程:数据通信网基础、信号与系统、TCP/IP原理、软件技术基础、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通信原理、程控交换原理、随机信号与系统、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工程与组网技术、网络设备原理与技术、接入网技术、网络系统工程等。毕业走向:适合在电信、金融、交通、能源、政府、国防等部门以及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规划工程设计、运行管理和性能分析及维护等工作。信息工程本专业研究各种媒体信息与数据信息的获取、组织、传输、处理和存储;智能信息系统的设计、测试、集成以及制造;智能信息处理、信息决策、信息交互以及综合信息应用。使学生掌握信息科学与技术及智能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现代信息系统和智能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具有设计、开发、集成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以及信息交互、综合信息应用的能力,了解通信工程、信息工程、智能信息处理方面的新发展与新技术。主修课程:信息论、智能计算、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路基础、信号与系统、随机信号分析、数字逻辑电路、人工智能原理、智能逻辑基础、数据挖掘、数据融合理论与决策理论、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计算机通信网、通信射频电路、软件技术基础。毕业走向:可到各种通信、网络、雷达、遥感、光电信息技术部门,电信营运和增支业务部门,信息管理和决策部门,经济管理和计算机应用部门,研究所和高等学校。从事信息交互、综合信息管理、信息电路和系统、信息网络等领域的设计、生产、管理、运行工作、科研和教学工作。电子工程学院余人、副教授6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40余人。电子工程学院由微波工程系、电子工程系、信息工程系、集成电路与系统系及电子实验中心组成。学院拥有极高频复杂系统重点学科实验室及四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微波工程测试中心及多个联合实验室。拥有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三个国家重点学科;四个博士点,两个博士后流动站;国家工科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国家级教学示范电子实验中心。《现代电子技术实验》、《电磁场与波》为国家精品课程。电子信息工程该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是四川省特色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是我校最早设立的电子系统专业,其学科实力最雄厚,教学工程基地最完备。本专业旨在培养电子信息工程领域高级技术人才及电子信息系统工程师。本专业有四个主攻方向:电子工程:要求学生掌握电子电路、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工程技术,掌握信息获取与处理的基本理论及应用的一般方法。信息工程:要求学生掌握电子电路、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工程技术,掌握图像和语音信息的采集、存贮、处理、控制、识别等技术。遥测遥控:要求学生掌握电子电路、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工程技术,掌握无线电导航与定位、无线电测量与控制等技术。集成电路:要求学生掌握电子电路、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工程技术,掌握集成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主修课程: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路基础、数字逻辑设计及应用、电磁场与波、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射频电子线路、随机信号等及工程实验、雷达原理与系统、遥控遥测技术、数字图像处理、集成电路设计、微波技术与天线、数字系统EDA技术等。毕业走向: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电子信息领域研究所、公司,从事研究、设计与开发等工作;电信、交通、国防、金融、广播等部门从事技术、管理、及教学等工作。信息对抗技术本专业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分化出的一个相近专业,要求学生在掌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信息对抗、计算机及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初步知识。主修课程: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路基础、数字逻辑设计及应用、电磁场与波、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电子信息对抗原理、数字信号处理、EDA技术、DSP技术、随机信号分析、计算机通信网、信息对抗原理、信息编码与加密、防火墙与病毒等。毕业走向:继续研究生阶段学习;在电信、交通、公安、国防等行业的有关厂、所、公司从事电子信息系统整机、分机、部件的生产、研发、市场开发、教育培训等工作。电磁场与无线技术本专业是四川省特色专业。电磁场与无线技术专业是我校最具特色的优势专业之一,拥有以林为干院士为首的一大批高水平学者,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坚实的电磁场理论与工程应用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该专业要求学生掌握电磁波的产生、传输、辐射、传播、接收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工程应用知识,掌握电子信息系统中射频、微波电路及天线等相关领域的计算仿真、设计与制作技术。主修课程: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路基础、数字逻辑设计及应用、电磁场理论、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微波技术基础、微波天线技术、电波传播、天线原理与设计等及工程实验、数字信号处理、随机信号分析、电磁散射与传播、微波固态电路、微波电路EDA、通信技术与系统等。毕业走向:本专业毕业生可以继续攻读研究生,可以到邮电、通信、广播电视、航空航天、遥感、遥测遥控、雷达、电子对抗、电子元器件、资源探测和医疗设备等领域的研究所、公司、工厂和相关部门从事理论研究、工程设计、应用开发、技术管理和教学等工作。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人、副教授55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长江学者讲座教授2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博士生导师18人。学院拥有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研究基地,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工程中心,3个“211工程”建设的研究机构;学院还拥有集成电路设计中心、材料微观分析中心、纳米技术中心等多个专业教学实验室和研究实验室。学院拥有5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其中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及“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为一级学科;6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及4个本科专业,学院建设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电子科学与技术(固体电子工程)——教育部特色专业该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是四川省特色专业。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宽厚的固体电子学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技能,能从事电子信息材料与元器件的设计与制造,以及应用于电子信息领域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器件的研究与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和创新研究人才。主修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路基础、信号与系统、半导体物理、电介质物理、磁性物理、量子力学、固体物理、电磁场与波、微波技术、数字逻辑设计及应用、材料物理化学、薄膜物理与技术、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接口技术、集成电路应用实验、电子材料、电子材料工艺原理、电子材料测量技术、固体电子器件、传感技术、混合集成电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等。毕业走向:本专业毕业生可继续攻读电子信息类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能在电子信息材料、元器件、集成电子器件与系统等领域从事科研、教学、新产品与新技术的开发、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技术)——教育部特色专业该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是四川省特色专业。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微电子技术领域内宽厚理论基础、实验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在该领域内从事各种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集成电子系统的设计和制造以及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修课程: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路基础、数字逻辑设计及应用、半导体物理、量子力学、固体物理、电磁场与波、微波技术、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原理、微电子技术学科前沿、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接口技术、集成电路应用实验、微电子工艺、先进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微电子电路设计、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电力电子器件基础、半导体光电器件、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等。毕业走向:本专业毕业生可以攻读“微电子学和固体电子学”及其它相关电子信息类学科的硕士学位;能在微电子器件与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公司、电子整机企业等单位胜任微电子产品的开发、设计、制造、销售以及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教育部特色专业该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是四川省特色专业。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领域内宽厚理论基础、实验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在集成电路设计、微电子器件与集成系统领域从事研发、设计、制造、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修课程:模拟电路基础、信号与系统、半导体物理、电磁场与波、微波技术、数字逻辑设计及应用、微电子器件与工艺、模拟集成电路原理、数字集成电路原理、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接口技术、集成电路应用实验、集成电路CAD、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ASIC导论、片上系统(SOC)技术、集成电路可靠性技术、集成电路测试与封装等。毕业走向:本专业毕业生可以攻读“微电子学和固体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及其它电子信息类学科的硕士学位;能在半导体材料工艺、集成电路设计及制造等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科技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微电子学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微电子学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在微电子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科技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主修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路基础、量子力学、统计物理、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物理、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电磁场与波、数字逻辑设计及应用、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接口技术、凝聚态物理导论、近代物理实验、微电子集成系统、电子设计自动化、微波半导体器件、电力电子器件基础、集成电子学、纳米材料与纳
本文标题:专业文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803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