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第四节 《俄罗斯》课件
第四节俄罗斯主页国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发达发达的交通城市与文化俄罗斯的位置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40180所垮的经度练习北冰洋白令海峡太平洋贝加尔湖里海黑海芬兰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朝鲜波罗的海位于亚欧大陆的北部,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西临波罗的海,西南临黑海。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地跨亚欧两洲。朝鲜中国蒙古哈萨克斯坦乌克兰白俄罗斯芬兰地跨欧亚两洲的欧洲国家•俄罗斯的领土中,欧洲部分虽然只占1/4,但集中了俄罗斯3/4的人口和主要的工农业、城市及交通路线。首都莫斯科也位于欧洲部分的中央。欧洲部分是俄罗斯兴起的中心,而亚洲部分至今地广人稀,大部分地区没有开发。俄罗斯城市分布图莫斯科欧洲部分亚洲部分俄罗斯地跨亚、欧两洲,而且亚洲部分的面积大于欧洲部分的面积,但为什么又说俄罗斯是欧洲国家?欧洲部分集中全国3/4的人口,历史上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地区,主要工业和首都也位于欧洲部分。北冰洋P42活动:1图:俄罗斯黑海太平洋贝加尔湖里海朝鲜中国蒙古哈萨克斯坦乌克兰白俄罗斯芬兰•俄罗斯是一个地跨东西半球和两大洲的国家,请你找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洲界线欧洲部分亚洲部分欧洲部分面积大还是亚洲部分面积大?东西半球分界线160°E俄罗斯地跨亚、欧两洲,而且亚洲部分的面积大于欧洲部分的面积,但为什么又说俄罗斯是欧洲国家?欧洲部分集中全国3/4的人口,历史上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地区,主要工业和首都也位于欧洲部分。俄罗斯的地形区和主要河流西东俄罗斯东欧平原伏尔加河乌拉尔山西西伯利亚平原叶尼塞河中西伯利亚高原勒拿河东西伯利亚山地分界线自西向东,找出俄罗斯的主要地形区.归纳出俄罗斯地形的特点: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东高西低,平原面积广大.地势:南高北低,东高西低(二)、俄罗斯的地形地形:比较平坦,以平原为主在图上找出四大地形区的大致分界线。东高西低勒拿河叶尼塞河乌拉尔山东欧平原伏尔加河西俄罗斯东勒拿河叶尼塞河乌拉尔山东欧平原伏尔加河西俄罗斯东西西伯利亚平原、鄂毕河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西部:平原东部:高原、山地二、平原广大俄罗斯的地势特征对河流分布有什么影响?南高北低,东高西低是其地势倾向河流和湖泊1伏尔加河:2毕-叶-勒:3阿穆尔河:自南向北流入北冰洋自北向南流入里海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黑龙江贝加尔湖“母亲伏尔加”注入里海。是欧洲最长的河流,世界上最长的内陆河。河水能源丰富,建有大型水电站。俄罗斯最长的和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世界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俄罗斯的母亲河——伏尔加河最长的河流!欧洲自北向南流入里海。伏尔加河俄罗斯人的“母亲河”伏尔加河:全长3600多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内流河,流经东欧平原,流量丰富,水流平稳,航运价值高,被称为“五海通航”。贝加尔湖-世界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总容积23600立方公里,占全球淡水湖总蓄水量的1/5,是全世界最深也是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科学家们曾作过假设:若全世界的主要河流均向贝加尔湖注入,则约需1年时间才能灌满,该湖的水可供50亿人饮用半个世纪。俄罗斯气候北极圈气候的主要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俄罗斯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的气候,东欧平原西部气候较温和,西伯利亚地区冬季寒冷,北冰洋沿海终年寒冷。温带大陆性气候俄罗斯气温降水分布图降水较少,从东西沿海向中(北)部内陆递减东西气候差异显著,西部地区较温暖湿润。年均温较低,且越向东北越低冬季长而寒冷,全年降水少,集中于夏季。夏季短而温暖。雅库茨克的气候气候特征1、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2、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3、奥伊米亚康被称为北半球的寒极一、国土辽阔--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1、经纬度位置: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国家2、海陆位置:濒临三大洋、地跨两大洲3、地势倾向:南高北低、东高西低4、地形: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5、河流:伏尔加河、毕-叶-勒、阿穆尔河课堂检测1、俄罗斯的面积______万平方千米,2、地势___高___低,地形以______为主。3、俄罗斯的气候以____________为主,各地区气候差异___(大或小).4、俄罗斯地跨两洲,它们是()A、亚洲、非洲B、亚洲、欧洲C、非洲、欧洲D.欧洲、美洲1700东西平原温带大陆性气候大B自然资源①森林、水能资源丰富②矿产资源:总储量的80%分布在亚洲部分,如石油、天然气、煤、铁矿、有色金属等。。金属黑色金属:铁、铬、锰有色金属能源矿产:煤、石油、天然气找出主要矿产地,说出资源特征:库兹巴斯第二巴库秋明油田库尔斯克资源特征: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自给有余,是资源大国。圣彼得堡工业区莫斯科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2俄罗斯的主要工业区分布在哪?1俄罗斯资源与日本相比的优势在哪?3工业区的分布影响因素与日本相比有何不同?莫斯科圣彼得堡库兹巴斯这里的石油化工、造船、电子、造纸和航空航天等工业十分发达,也是俄罗斯食品和纺织工业最发达的地区。这里是俄罗斯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主要有钢铁、汽车、飞机、火箭和电子等工业部门。这里主要生产石油、钢铁、机械等产品这里主要生产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钢铁等产品。根据对话,说出俄罗斯的工业特征:重工业发达,轻工业薄弱森林矿产丰富,生活消费品紧缺工业特征:(原因:耕地虽广,但热量不足,农业不发达)重工业:以矿产资源为基础,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容易造成污染发达的航空航天及军事工业俄罗斯航天制造中心俄罗斯的军工产业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二、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发达1、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但分布不均2、主要工业区:莫斯科工业区、圣彼得堡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3、重工业发达,轻工业落后4、先进的科学技术:航空航天及军事工业俄罗斯交通运输部门结构图客运以公路、铁路为主货运以管道、铁路为主西伯利亚大铁路贝阿铁路俄罗斯的铁路线分布特征:“欧密亚疏,一网二线”俄罗斯的重要城市俄罗斯海运欠发达,原因:纬度高,气温低,结冰期长。莫斯科圣彼得堡摩尔曼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新西伯利亚唯一终年不冻港,原因: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伏尔加格勒贝阿铁路俄罗斯的交通图俄罗斯亚洲部分南部多山,可是西伯利亚大铁路就沿南部山区修建,这是为什么?①南部有丰富的矿产资源。②北部有冻土层,建设难度大,安全系数低。③距离周边邻国较近,更便于发展经济。④南部地区气候较温和,人口众多。三、发达的交通1、交通部门齐全,种类多,铁路线和管道数量多2、交通线欧洲部分密集,亚洲部分稀疏亚洲部分重要铁路:西伯利亚大铁路贝阿铁路活动俄罗斯的城市克里姆林宫克里姆林宫圣彼得堡莫斯科红场是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市中心的著名广场,位于莫斯科市中心,西南与克里姆林宫相毗连。原是前苏联重要节日举行群众集会和阅兵的地方。西侧是克里姆林宫,北面为国立历史博物馆,东侧为百货大楼,南部为瓦西里布拉仁教堂。临莫斯科河。列宁陵墓位于靠宫墙一面的中部。墓上为检阅台,两旁为观礼台。克里姆林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这一世界闻名的建筑群,享有“世界第八奇景”的美誉,是旅游者必到之处。12世纪上叶,多尔戈鲁基大公在波罗维茨低丘上修筑了一个木结构的城堡—克里姆林宫,莫斯科就是从这个城堡逐步发展起来的。现在的红砖是1485年至1495年兴建的。大致呈三角形。宫墙全长2235米,高5到19米不等,厚3.5至6.5米,共四座城门和十九个尖耸的楼塔。俄罗斯文化人口:俄罗斯人口分布极不均匀,欧洲部分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4/5。而广大东部地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不足一人。民族:俄罗斯共有民族160多个。其中俄罗斯人占79%。语言:俄语是俄罗斯联邦的官方语言宗教:主要宗教为东正教,其次为伊斯兰教。四、城市与文化1、城市分布特点及原因集中在欧洲部分2、主要城市莫斯科——首都、最大城市圣彼得堡——第二大城市、重要港口3、文化国旗:俄罗斯幅员辽阔,国土跨寒带、亚寒带和温带三个气候带,用三色横长方形平行相连,表示了俄罗斯地理位置上的这一特点。白色代表寒带一年四季白雪茫茫的自然景观;蓝色既代表亚寒带气候区,又象征俄罗斯丰富的地下矿藏和森林、水力等自然资源;红色是温带的标志也象征俄罗斯历史的悠久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俄罗斯国旗俄罗斯由于所处纬度较高,因此大部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又由于东西距离长,出现了在东西方向上的差异。东欧平原西部受大西洋的影响,气候比较温和。西伯利亚地区受极地寒冷气流影响,冬季非常寒冷,而且时间很长。一、位置--横跨亚欧大陆1、世界面积最大,1700万2、北纬50°-70°,大部分北温带(北寒带)3、位于亚欧大陆北部,北回归线穿过其北部,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西临波罗的海,地跨亚、欧两大洲且属于欧洲。4、主要邻国:中国、蒙古、哈萨克斯坦、乌克兰、芬兰二、地形地势1、地势特点:东高西低,南高北低2、地形特点:平原、高原为主西部平原(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东部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3、河湖众多,河流多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且结冰期较长三、自然资源--地大物博1、种类齐全,储量丰富,资源大国2、重要矿产基地库兹巴斯煤田库尔斯克铁矿西西伯利亚油气田、伏尔加-乌拉尔油气田秋明油田四、经济:重工业发达(军事和航天工业),轻工业薄弱,农业不稳定1、工业区圣彼得堡工业区:石油化工、造纸造船、航空航天、电子莫斯科工业区(最发达):汽车、飞机、火箭、钢铁、电子乌拉尔工业区:石油、钢铁、机械新西伯利亚工业区:煤炭、石油、天然气、钢铁、电力2、交通铁路运输为,主西伯利亚大铁路亚欧大陆桥:中国连云港-荷兰鹿特丹五、主要城市莫斯科:首都、最大城市、全国中心圣彼得堡:第二大城市、重要港口摩尔曼斯克:唯一终年不冻港
本文标题:第四节 《俄罗斯》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806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