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15大学国文之盛唐山水田园诗
123•终南山•渭川田家•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4一、了解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成就,体会其诗歌的意境。二、分析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特点。夫诗莫盛于唐,莫备于盛唐,论者唯杜李二家为尤,其间又可名家者十数公,至如子美所赞咏者王维、孟浩然,所友善者高适、岑参。乾元以后刘钱接迹,韦柳光前,人各鸣其所长。盛唐诗总论5今观襄阳之清雅,右丞之精致,储光羲之真率,王江宁之声俊,高达夫之气骨,岑嘉州之奇逸,李颀之冲秀,常建之超凡,刘随州之闲旷,钱考功之清赡,韦之静而深,柳之温而密,此皆宇宙山川英灵间气萃于时以钟乎人矣。呜呼,盛哉!(明·高棅《唐诗品汇》五言古诗叙目)盛唐诗总论6盛唐句法浑涵,如两汉之诗,不可以一字求。至老杜而后,句中有奇字为眼,才有此,句法便不浑涵。(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五)盛唐诗总论7盛唐人诗,有血痕无墨痕,今之学盛唐者,有墨痕无血痕。看盛唐诗,当从其气格浑老、神韵生动处赏之,字句之奇,特其馀耳。盖盛唐人一字一句之奇,皆从全首元气中苞孕而出,全首浑老生动,则句句浑老生动,故虽有奇句,不碍自然。(清·贺贻孙《诗筏》)盛唐诗总论89王维(700——761)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生于山西永济市。10玄宗开元九年(721)登进士第,任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事获罪,贬济州司仓参军。此后开始亦官亦隐的生涯。先后隐居淇上、嵩山、终南山,历任右拾遗、河西节度判官等职。11安史之乱中,被迫接受伪职。两京收复后,因此被定罪入狱,但终获赦免,官复原职,官至尚书右丞。王维晚年皈依佛教,无意仕途,常焚香独坐诵经。12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他精通音乐,擅长绘画,在山水田园诗中创造出一种自然之美与心境之美融为一体的纯美诗境,其宁静之美与空明境界是其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结晶。13141516王维究竟生于何年?古今众多学者皆有考论,目前大概有以下几种说法:1、圣历二年己亥(公元699年)生,乾元二年己亥七月(公元759年)卒,年六十一。2、生于长安元年(701),卒于上元二年(761),年六十一。(《中华人物年谱考录》,中华书局1992年版)173、王维(约692——761),唐诗人,画家。(《中国文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4、武后圣历二年(699)生,肃宗上元二年卒,享年六十三岁。(《王维诗集笺注》,四川人民出版社)(见ZhuLexiao《王维生年考》)18“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苏轼19王维的山水诗中往往包含深远的禅意。20王维《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宿处,隔水问樵夫。终南山,在秦岭中部,又名中南山或南山,在唐代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的南面。诗写终南山的雄伟气势和奇妙景色,抒发了诗人游山的感受与情趣。《终南山》深得画理,移步换形。全诗不断变换视角,从各个角度描写终南山,以不全求全,收到了以少总多、意余于象的艺术效果。《终南山》赏析zhongnanshan诗从大处着笔,先写终南山的高峻与广阔。山峰高耸入云,使人感到与天上的宫殿已经非常接近,足见其高,而山势绵延,一望无边,使人感到一直铺展到大海边上,足见其广。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太乙”是终南山主峰太白峰的别称。写它高峰接天,绵延直到海边。“连山到海隅”形容终南山的远景,写的是远眺之下的感受,虽夸张但在感受中却是真实的,此联十分成功地烘托出了其雄伟壮阔气势。此联写诗人山行所见云烟变幻的景象。诗人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写烟云变灭,移步换形,极富含孕。即如终南山中千岩万壑,苍松古柏,怪石清泉,奇花异草,值得观赏的景物还多,一切都笼罩于茫茫“白云”、蒙蒙“青霭”之中,看不见,看不真切。唯其如此,才更令人神往,更急于进一步“入看”。另一方面,已经看见的美景仍然使人留恋,不能不“回望”,“回望”而“白云”、“青霭”俱“合”,则刚才呈现于的景物由清晰而朦胧,由朦胧而隐没,更令人回味无穷。分野:古人以二十八宿星座区分标志地上的十二州。如以鹑首对应周,以鹑尾对应楚。在天文为分星,在地为分野。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站在山顶远眺,只见群峰罗列,千姿百态,阳光透过云霭照射下来,由于山峰的高低方位不同,所受到的光线亦明显有异,随着夕阳西下,光线照射的角度不断变化,更是明暗显晦,变幻瞬息,峰壑异态,气象万千。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所谓“阴晴众壑殊”,是以阳光或浓或淡、或有或无来表现千岩万壑的千形万态。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在人与山的对比中,山显得雄伟、辽阔;伐木声和人的呼喊声,也把难于表现的深山幽寂气氛反衬了出来。王夫之说“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则山之辽廓荒远可知。”(《姜斋诗话》)尾联看上去与前三联写山的高、长、奇关系不大,实则意义相通。既要留宿山中,可见山大;樵夫口答手指,诗人侧首遥望,一问一答之间,也道出了山中峡谷的深长。欲投人处宿“这个句子分明有个省略了的主语“我”,因而有此一句,便见得“我”在游山,句句有“我”,处处有“我”,以”我“观物,因景抒情。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玩其语意”,似乎还可以领会到更多的东西。诗人寻声辨向,从“隔水”的树林里欣然发现樵夫的情景,不难想见。既有“樵夫”,则知不太遥远的地方必然有“人处”,因而问何处可以投宿,“樵夫”口答手指、诗人侧首遥望的情景,也不难想见。总起来看,这首诗的主要特点和优点是善于“以不全求全”,从而收到了“以少总多”、“意余于象”的艺术效果。(霍松林)王维《渭川田家》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诗经•邶风》:式微式微,胡不归41维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尝聚其田园所为诗,号《辋川集》。(《旧唐书·王维传》)42乡村生活的恬淡自然,深深打动了王维,生出由衷的羡慕,而面对现实中的进退两难,只能怅然而叹。全诗展现了一幅温馨自然的农家晚归图。4344《渭川田家》赏析weichuantianjia诗人一开头,首先描写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象,渲染暮色苍茫的浓烈气氛,作为总背景,统摄全篇。接着,诗人一笔就落到“归”字上,描绘了牛羊徐徐归村的情景。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暮色苍茫,夕阳斜照村落,一片安祥,牛羊徐徐归家,没入深巷。慈祥的老人惦记着小牧童,拄着拐杖,倚着柴门迎他放牧归来。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麦田里的野鸡动情地叫着,呼唤着归窝;桑林里的桑叶已经稀疏,蚕儿一次次脱皮,渐渐长大,桑叶也渐渐少了。田野上,农夫们三三两两,扛着锄头下地归来,在田间小道上偶然相遇,亲切絮语,简直有点乐而忘归呢。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一幅乡村黄昏时分的晚归图,充满了恬然自乐,散发着大自然的芬芳。50乡村生活的恬淡自然,深深打动了王维,生出由衷的羡慕,而面对现实中的进退两难,只能怅然而叹。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式微》是《诗经·邶风》中的一篇,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诗人借以抒发自己急欲归隐田园的心情,不仅在意境上与首句“斜阳照墟落”相照映,而且在内容上也落在“归”字上,使写景与抒情契合无间,浑然一体,画龙点睛式地揭示了主题。最后一句是全诗的重心,落在“归”上。前面所描写的牛羊归、牧童归、农夫归,实则反衬出了诗人的无所归。众皆有归的恬然、惬意,更反衬了诗人进退两难之中的惆怅。53全诗不事雕绘,纯用白描语言,清新自然之中,充满浓郁情韵。《渭川田家》是一幅描写渭水边上农村生活的风俗画,是王维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描画的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背景之间,声音与色彩之间,一切都搭配得十分和谐,浑成一气。这首诗化用了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语句,由于诗人用得灵活,化得无迹,所以让人读起来既觉得有陶渊明的韵味,又不失王维自己的特色。言随寓皆安也。末句慨叹之,即此不必另寻幽境也。闲,悠闲。逸,遗逸。《诗》:“式微,式微,胡不归?”盖因式微而羡闲逸也。翰案:“怅然吟式微”,谓吟《式微》之诗,取胡不归意,不必有衰微之感也。(清·章燮《唐诗三百首注疏》卷一)5859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人,又称孟襄阳。60早年隐居鹿门山,四十岁入长安应进士考落第,结交王维、张九龄等人。开元二十五年入张九龄荆州幕,三年后病故。孟浩然是唐代重要的山水田园诗人,在当时与王维并称“王孟”。61他是不甘隐沦而以隐沦终老的诗人。其诗多写山水田园的幽清境界,却不时流露出一种失意情绪,所以诗虽冲淡而有壮逸之气,为当世诗坛所推崇。62孟浩然禀性孤高,终身不仕,其山水田园诗更贴近生活,诗中的情景,常常就是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诗的语言也自然纯朴,不假雕饰。63孟浩然之诗,讽咏之久,有金石宫商之声。(宋·严羽《沧浪诗话》)子瞻谓孟浩然之诗,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尔。(宋·陈师道《后山诗话》)孟诗佳处只一“真”字,初读无奇,寻绎则齿颊间有余味。(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名山记》:石门山在庆符县治南,下瞰石门江,林薄间多兰,有春兰、秋兰、石兰、竹兰、素兰、凤尾兰,一名兰山。(清·章燮《唐诗三百首注疏》卷一)这是一首怀人之作。张五名子容,隐居于襄阳岘山南约两里的白鹤山。孟浩然园庐在岘山附近,因登岘山对面的万山以望张五,并写诗寄意。全诗情随景生,而景又烘托情,两者紧密联系,真正做到了情景交融,浑为一体。情飘逸而真挚,景清淡而优美,为孟诗代表作之一。南朝陶弘景《答诏问山中何所有》云:“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孟浩然这首诗开头两句就从陶诗脱化而来。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由思念而“登万山”远望,望而不见友人,但见北雁南飞。诗人的心啊,似乎也随鸿雁飞去,消逝在遥远的天际。这是写景,又是抒情,情景交融。雁也看不见了,而又近黄昏时分,心头不禁泛起淡淡的哀愁,然而,清秋的山色却使人逸兴勃发。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薄暮”“清秋”两个表示时间的词语,既给全诗所描绘的景色抹上一层特定的色调,同时也以它们所固有的情感色彩,事先为下文营造了浓郁的抒情氛围。一个“愁”字,一个“兴”字,正是诗人身处此情此景时的自然的情绪反应。具体写远望之所见:写从山上四下眺望。天至薄暮,村人劳动一日,三三两两逐渐归来。他们有的行走于沙滩,有的坐歇于渡头。显示出人们的行动从容不迫,带有几分悠闲。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放眼向远处望去,一直看到天边,那天边的树看去细如荠菜,而那白色的沙洲,在黄昏的朦胧中却清晰可见,似乎如一弯新月。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薛道衡《敬酬杨仆射山斋独坐诗》:遥原树若荠,远水舟如叶。这四句诗是全篇精华所在。在这些描述中,作者既未着力刻画人物的动作,也未着力描写景物的色彩。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用朴素的语言,如实地写来,是那样平淡,那样自然。既能显示出农村的静谧气氛,又能表现出自然界的优美景象。沈德潜评孟诗为“语淡而味终不薄”,实为孟诗的重要特征之一。诗歌最后两句照应开端数句。既明点出“秋”字,更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从而显示出友情的真挚。最后两句诗也是诗人自我振作的诗句:还是期待着重阳节和老朋友欢聚痛饮吧!但痛饮的诗人形象并不能就此抹掉诗人那略显孤独的身影。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全诗写景为主,情由景生,最后点明寄诗之意。诗中的景物描写,不采取集中塑造一山一水的形象,而用多种景物组成统一的画面。这里有山顶的白云,秋空的飞雁,沙滩上待渡的归村人,天边细小如荠菜的树影,江畔月牙似的小舟等等,远近上下,或动或静的小小寻常景物,并不雄伟壮观,然而却那样清新、和谐,富于乡土气息,优美动人,小处见真,颇具特色。前四句言登兰山以望张五,中六句叙秋暮登山所望之
本文标题:15大学国文之盛唐山水田园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816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