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十章犬猫寄生虫病第一节吸虫病并殖吸虫病并殖吸虫病是由并殖科、并殖属的各种并殖吸虫寄生于犬、猫、人及多种野生动物的肺脏而引起的疾病,又称肺吸虫病。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病原形态虫体有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westermani)、大平氏并殖吸虫(P.ohirai)、怡乐村并殖吸虫(P.iloktsuenensis)和宫崎氏并殖吸虫(P.mi)四种。其中以卫氏并殖吸虫分布最广,危害最大。卫氏并殖吸虫体背面隆起,腹面扁平,很像半粒赤豆。新鲜时呈深红色。大小为(7.5~16)mm×(4~8)mm,厚为(3.5~5.0)mm。体表被有小棘。口、腹吸盘大小略同,腹吸盘常位于体中线之前。两肓肠形成3~4个弯曲,终于体末端。睾丸分枝4~6个,左右并列于虫体后1/3处。卵巢分叶5~6个,形如指状,位于腹吸盘的右侧。充满虫卵的子宫与卵巢左右相对。(图10-1)生活史中间宿主淡水螺类。补充宿主甲壳类的溪蟹和喇蛄终末宿主犬、猫及野生的犬科、猫科动物,如狐狸、狼、貉、猞猁、狮、虎、豹、豹猫和云豹等。发育过程肺吸虫在肺部虫囊内产卵,虫卵通过与小支气管的通道进入支气管和气管,或随痰液排出或进入口腔,再吞下经消化道随粪便排出体外。虫卵于水中,在适宜的条件下孵化出毛蚴。毛蚴遇到中间宿主即侵入其体内发育为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及短尾的尾蚴。尾蚴离开螺体,在水中游动,遇到补充宿主即侵入发育为囊蚴。终末宿主吃到含囊蚴的补充宿主后,囊蚴在小肠内破囊而出,穿过肠壁进入腹腔,多数童虫在腹壁内经数日发育后再回到腹腔,在脏器间移到窜扰后穿过膈进入胸腔。钻过肺膜到达肺脏发育为成虫。并殖吸虫除了在肺部寄生虫,还可侵入肌肉、2脑和脊髓等处。发育时间虫卵在25~30℃的温度下经2~3周发育为毛蚴;终末宿主自感染囊蚴后5~23d到达肺脏,再经2~3个月发育为成虫。成虫寿命虫体在体内可存活5~6年。流行病学感染来源中间宿主补充宿主的感染来源为终末宿主的粪便;终末宿主的感染来源为含有囊蚴的溪蟹和喇蛄。感染途径为经口感染感染原因终末宿主生食了溪蟹和喇蛄野生动物并不食溪蟹类和喇蛄,它们的感染是由于捕食野猪及鼠类等转续宿主所致。抵抗力囊蚴对外界抵抗力较强,经盐、酒腌浸大部不死。囊蚴被浸在酱油中、10%~20%的盐水或醋中部分囊蚴可存活24h以上,但加热到70℃,3分钟100%死亡。地理分布本病主要分布在东亚及东南亚诸国。在我国东北、华北、华南、中南及西南等地区的18个省、自治区均有报道。主要症状患病的犬、猫表现精神不振和阵发性咳嗽,因气胸而呼吸困难。窜扰于腹壁的虫体可引起腹泻与腹痛。寄生于脑部及脊椎时可导致神经症状。病理变化虫体包囊呈暗红色或灰红色,有小指头大,突出于肺表面。在组织学上,虫囊被围在结缔组织中,并伴有白细胞浸润,其中含有血液和虫卵相混合的脓样液。肺组织中的虫卵形成结核样小结节。另外,胸膜发生纤维蛋白沉着而引起纤维素性胸膜炎。诊断要点根据临床症状,结合是否用溪蟹或喇蛄饲喂过动物的记录,并在病犬、猫的痰液及粪便中检出虫卵即可确诊。痰液多为铁锈色,内含虫卵。也可用X-光检查和血清学方诊断,如间接血凝于试验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虫卵为卵圆形,棕黄色,卵盖清楚,大小为(75~118)μm×(42~67)μm。治疗硫双二氯酚,每千克体重100mg,口服,每天1次,连服7d;丙硫苯咪唑,每千克体重50~100mg,口服,每天1次,连用6~12d;吡喹酮,每千克体重3~10mg,1次口服。防制要点在本病流行地区,不以新鲜的生蟹类及喇蛄作犬、猫的食物。有条件的地区,注意灭螺。3第二节绦虫病绦虫病寄生于犬、猫的绦虫种类很多。这些绦虫成虫对犬、猫的健康危害很大,它们的幼虫期,大多以其他家畜(或人)为中间宿主,严重危害家畜和人体健康。下面择其主要者叙述如下。(一)犬复孔绦虫病本病是由双壳科、复孔属的犬复孔绦(DipylidiumCaninum)寄生于犬、猫的小肠内的引起的疾病。虫体长10~50cm,宽3mm,体节外观呈黄瓜籽状,故又称“瓜实绦虫”。头节上有4个吸盘及一顶突,顶突有3或4排玫瑰花刺状小钩。成熟节片含两套雌雄生殖器官,卵巢和卵黄腺每侧形成葡萄球状,子宫呈网状分离为许多单个的储卵囊,每个储卵囊内含2~40个虫卵。卵呈圆形,透明,直径35~50μm,两层卵壳均薄,内含六钩蚴(图10-2-1)。犬复孔绦虫以犬、猫蚤和犬毛虱为中间宿主。孕卵节片自犬、猫肛门逸出或随粪便排出体外,破裂后,虫卵散出,被蚤类幼虫食入,六钩蚴在其肠内孵出,移行至血腔内发育,待蚤幼虫经蛹蜕化成为成虫时,发育为似囊尾蚴。一个蚤体内多达56个似囊尾蚴,被犬、猫咬食而感染犬绦虫,经3周后发育为成虫。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无明显季节性,宿主范围非常广泛,除犬、猫感染率较高外,狐和狼等野生动物也可感染。(二)泡状带绦虫病本病是由带科、带属的泡状带绦虫(Taeniahydatigena)寄生于犬、猫的小肠内所引起的疾病。属带科、带属。虫体又称边缘绦虫(T.marginata),虫体长75~500cm,头节呈梨形或肾形,顶突有26~44个小钩排成两列。未成熟熟节片宽而短,孕卵节片内子宫每侧有5~10个粗大分支,每支又有小分支。睾丸600~700个分布在纵排泄管之间,整个节片的中部,但在卵黄腺的后方,卵巢与卵黄腺之间,卵巢前不大的地方以及输精管和阴道之间缺乏睾丸;输精管没有贮精囊,它开始于距子宫主干4不远处,形成弯弯曲曲的线绳一样通向节片侧缘。卵巢分成两叶,位于节片的后半部,卵黄腺呈条状,横列于卵巢之后,卵巢与卵黄腺之间为圆形的梅氏腺。阴道位于雄茎囊后方,生殖孔不规则地在一侧开口,虫卵近似椭圆形,大小为38~39mm×0.03~0.035mm(图10-2-2)。泡状带绦虫以猪、牛、羊、鹿等为中间宿主。其幼虫为细颈囊尾蚴,常寄生于猪、牛、羊的大网膜、肠系膜、肝脏、横膈膜等处,严重感染时可进入胸腔寄生于肺。(三)豆状带绦虫病本病是由带科、带属的豆状带绦虫(Taeniapisiformis)寄生于犬的小肠内所引起的疾病。偶见于猫。虫体节片边缘呈锯齿状,故又称锯齿带绦虫(T.serrata)。虫体长60~200cm,由400~500个节片组成,顶突发达,其上长有34~48个钩,排成两列。成熟节片内部构造与泡状带绦虫基本相似,生殖孔不规则地在一侧开口,孕卵节片长大于宽,子宫有8~14对分枝。虫卵圆形,直径为32~37mm(图10-2-3)。豆状带绦虫以家兔、野兔等啮齿动物为中间宿主。其幼虫为豆状囊尾蚴(图10-2-3),寄生于兔的肝脏、网膜、肠系膜等外,其数目常为数个,数十个,甚至达到200个之多,呈葡萄状。(四)多头绦虫病本病是由带科、多头属的多头绦虫(MulticepsSPP)寄生于犬科动物的小肠内所引起的疾病。多头绦虫有3种:1、多头多头绦虫(Multicepsmulticeps)虫体长40~80cm,由200~250节片组成,顶突不发达,有钩22~32个,排成两列,成熟节片几乎呈正方形,孕卵节片常呈长方形,子宫有18~26对侧会。成熟节片有一套生殖器官,睾丸有200个,其在节片中的分布情况与泡状带绦虫的基本相似;卵巢呈蝴蝶形,位于节片的后半部,卵巢两叶大小几乎相等,卵黄腺呈不正的三角形,横列于节片后缘,生殖孔不规则地交替开口于节片侧缘。虫卵为圆形,直径20~37μm,其幼虫为脑多头蚴,寄生于绵羊、山羊、黄牛、牦牛、骆驼等的脑内,有时也能在延脑或骨髓中发现,人也偶然感染(图10-2-4)。52、连续多头绦虫(M.serialis)虫体长20~75cm,顶突有26~32个钩,排成两列。成熟节片宽度超过长度,孕卵节片呈长方形,其后缘呈漏斗形,掩盖着下个节片的前缘。子宫侧枝20~25对。虫卵大小为31~34μm×29~30μm。睾丸在节片中的分布与前种相似,卵巢的两叶近于圆形,大小不相等,卵黄腺呈长卵圆形,横列在卵巢的后方。其幼虫为连续多头蚴(图10-2-5),常寄生于野兔、家兔、松鼠等啮齿动物的皮下、肌肉间、腹腔脏器、心肌、肺脏等处,形成小儿拳头大的包囊,其中含有多数头节。3、斯氏多头绦虫(M.skrjabini)虫体长20cm,顶突上有两列小钩,共32个,成熟节片内生殖器官的形状和排列方式与多头绦虫相似。孕卵节片中子宫有20~30个侧枝。虫卵近圆形,直径为32~36μm。其幼虫为斯氏多头蚴,寄生于羊的肌肉、皮下、胸腔与食道等处,偶见于心脏与骨骼肌。(五)细粒棘球绦虫病本病是由带科、棘球属的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granulosus)寄生于犬、豺、狼等犬科动物的小肠内所引起的疾病。虫体由一个头节和3至4个节片组成,长度不超过7mm。头节不大,顶突上有28~80个钩。成熟节片有一套生殖器官,睾丸35~53个,略呈圆形;卵巢由两个紧密的团块组成,并有狭带相联,生殖孔位于节片侧缘的中部或后半部;孕节长度超过虫体全长的一半;子宫呈囊状,长度与节片几乎相等,子宫侧在没有侧枝,只有一些突起。虫卵大小为32~36μm×25~30μm,外层是一层具有辐射状线的较厚的胚膜,其中为六钩蚴(图10-2-6)。6细粒棘球绦虫的中间宿主是牛、羊和骆驼等草食动物及人。其幼虫为棘球蚴,寄生于多种动物和人的肝、肺及其他器官中,引起危害严重的棘球蚴病(包虫病)。细粒棘球绦虫呈世界性分布,牧区较为流行。在我国主要流行于西北、华北、东北以及西南广大农牧区。动物和人感染棘球蚴的主要来源是野犬和牧羊犬;而牧羊犬由于常吃到羊的含有棘球蚴的动物内脏,造成棘球绦虫在绵羊和犬之间传播。(六)中线绦虫病本病是由中绦科、中绦属的中线绦虫(Mesocestoideslineatus)寄生于犬、猫的小肠中所引起的疾病。虫体长75~100cm,头节上有4个很发达的吸盘,无顶突。成熟节片中只有一套生殖器官,卵巢呈马蹄形,位于子宫后方,子宫为纵长囊状,位于节片中央部,故眼观此虫的节片中央部似有一条纵线贯穿,所以称为中线绦虫。孕卵节片呈桶形,长4~6mm,其内有子宫和一个呈卵圆形的副子宫(paruterineorgan)或称卵袋(egg-sac),内含成熟的卵。卵为长圆形,大小为40~60μm×35~43μm,两层膜内含六钩蚴(图10-2-7)。中线绦虫以地螨为中间宿主,要其体内发育为似囊尾蚴;第二中间宿主为各种啮齿动物、禽类、爬虫类和两栖类,在其体内组织或体腔内发育为4盘蚴。为1~2cm长的虫体,具有4个无钩的吸盘,寄生于组织内时被组织包围固着,在体腔内时则游离存在。(七)曼氏迭宫绦虫病本病是由假叶目双叶精科、迭宫属(Spirometramansoni)寄生于猫和犬的小肠中所引起的疾病。虫体长约100cm,头节呈指形,背腹面各具有一个纵行的吸槽,颈节细长,节片一般宽大于长。孕卵节片则长宽几乎相等,成熟节片中有一套生殖器官。睾丸为泡状,均匀地分布在节片两侧背面,节片前部中央有一圆形的雄性生殖孔;阴道为节片中央纵行的一小管,开口于雄性生殖孔之后;子宫位于节片中部,呈螺旋盘曲,子宫末端有开口,位于阴道孔之后。此种绦虫的成熟节片与孕卵节片形态无明显的区别(图10-2-8)。7虫卵近椭圆形,两端稍尖,浅灰褐色,一端有卵盖,卵壳薄,内含许多卵黄细胞和一个胚细胞,大小为52~68μm×32~43μm。本虫的生活史包括3个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挠虫类,在其体内发育为原尾蚴;第二中间宿主为蛙类和蛇类(鱼类、鸟类甚至人可作为转运宿主),在其体内发育为裂头蚴;犬猫为终末宿主。裂头蚴在其小肠内发育为成虫。成虫在猫体内的寿命约为3年半。(八)阔节双叶槽绦虫病本病是由双叶槽科、双叶槽属的阔节双叶槽绦虫(Diphyllobothriumlatum)寄生于犬猫的小肠中所引起的疾病。其形态构造与曼氏迭宫绦虫大致相同。但虫体较大,长约10m,由数千个节片组成。成熟节片宽大于长,孕卵节片长大于宽,子宫盘曲呈玫瑰花状。孕卵节片与成熟节片构造基本相同。虫卵近卵圆形,浅灰褐色,窄端有卵盖,卵壳稍厚,内含许多卵黄细胞和一个胚细胞,大小为55~76μm×41~56μm(图10-2-9)。完成发育史需经两
本文标题:第十章犬猫寄生虫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817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