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国内著名大学城状况调研2
融智研发龙子湖项目44第二部分国内著名大学城状况调研1、大学城发展概述大学很久以来就有,大学城在国外出现也已有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而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第二次院校调整,有关高等院校实行“聚合”的结果是独立大学规模的扩大、多校区大学的进一步发展、大学及其校园在空间上的进一步集中以及高等院校的城市化、区域化趋势日益明显等等。而随着加速发展的以技术和通信革命为特征的知识经济革命、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口的继续增长、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和实践等等,有越来越多的人需要接受高等教育。面临着一个庞大的有着不同背景和不同经历的学习人口,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渐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和普及化方向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城市的教育和科研功能空前强化,学习型城市和学习型社会的口号日益响亮,再加上我国政府在高等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的转换、企业与高校的联姻等社会因素的共同作用,大学城开始在我国蓬勃发展。规划建造的大学城必然要有一个发展目标,这一目标必然有其内在的功能要求,而要满足其内在的功能,就需要有其相应的区位选择、对入住院校的选择以及内部的结构安排等等。大学城的功能定位是指在大学城周围宏观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空间坐标系”中,综合确定某个具体大学城的“坐标”和未来发展轨迹的过程。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投入建设的大学城主要有北京房山区良乡高教园区、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河北廓坊东方大学城、上海松江大学园区、浦东大学集聚点、江苏连云港市高校教育园区、浙江杭州滨江高教园区、下沙高教园区、小和山高教园区、宁波高教园区、温州茶山高教园区以及广东的深圳大城、珠海大学园区、东莞大学城、广州大学科技城等等,而天津、上海杨浦、山西、内蒙古包头、江苏南京、福建厦门、云南昆明和玉溪以及陕西西安等地都在进行大学城的规划和建设研究过程。就已规划建设的几个主要大学城而言,已做出初步的功能定位。据分析,影响大学城功能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现状基础;二是潜在优势;三是宏观环境的要求。综合考虑以上三个因素,依据我国大多已经完成、正在建设以及将要建设的大学城所在区域的现状基础、融智研发龙子湖项目45宏观社会环境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分析大学城发展的潜在优势,大学城功能主要采用两种定位模式。1.1、教学主导型功能定位模式该模式立足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环境和条件,为了满足社会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所要求的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的需求,其目的和任务主要是通过原有高校的内部挖潜和加大外部投入,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和提高其效率,以推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以浙江杭州下沙、滨江、小和山、宁波和温州茶山五大高教园区,上海松江大学园区、浦东大学集聚点,河北廓坊东方大学城、江苏连云港市高校教育园区、北京房山区良乡高教园区、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大港生态高教园区等最为典型。以浙江的三个高教园区、廊坊东方大学城和大港高教园区为例作一详细分析。据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和区域发展研究所所作的杭州新一轮总体规划和高教产业规划,将杭州下沙大学城原来的“以通过与下沙经济开发区形成密切的产学研结合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为主要功能”的定位调整为“以理工科院校为主,以构建区域创新系统为目标,理顺产、学、研关系,使高教园区与开发区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高校不仅为开发区提供技术上的支持,还要成为企业的人力资源培养和培训基地,开发区企业则为高校发展提供资金上的支持,并成为高校学生的实习基地。”滨江大学城调整为“以理工科院校和科研院校为主,以少量其它高职院校和中小型科研机构为辅的综合性高教区块。”小和山高教园区则定位于“以文科和文理兼容的中小型大学、学院、高职院校为主,与小和山风景区相匹配的、相互协调的、集教育科研、度假和休闲为一体的开放型、园林式的高教园区。”为贯彻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精神,满足各高校扩大招生的需求,也为了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教育后勤社会化的需要,使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向更高层次发展,使高等教育能本着融通、融解、融洽、融合的要义,对各种教育、教学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将不同门类的学科、不同风格的学校集于一体,探索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新模式。1999年夏,北京市对外服务公司审时度势,看到了中国入世后社会对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急切需求,认识到高教发展在未来中国教育产业兴起中的地位,从而抓住解融智研发龙子湖项目46决“高校扩招、校舍不足”的瓶颈问题,顺应教育资源重组整合的大趋势,在京津线中段的河北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兴建了东方(华北)大学城。随着廊坊市人均国民收入和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按照“形象建设也是生产力”的理念,在“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的城市功能定位的前提下,大学城将成为一个拥有各类综合教学楼、科研实验楼、计算机中心、校园互联网络系统、图书资料信息中心、各种体育运动中心、文化宫、大礼堂、文化广场以及学生公寓、教师公寓、书店、健身、商业、餐饮、医院、交通、保安、清洁卫生等各项配套服务设施为一体的大型科技教育园区。天津市计划通过对大港新区社会、经济、环境条件的综合分析和合理预测,以跨世纪城市规划和面向21世纪、面向现代化的战略思想为指导,逐步把大港区建设成为布局合理、设计先进、经济发达、基础设施齐全、交通生活便捷、科技文化昌盛、环境优美和富有特色的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生态型城区,促进绿色旅游、度假、休疗养等,为国内外游客提供一个广阔森林情趣的活动场所。在大港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这样一个城市基础上,结合大港高教区的发展条件和建设环境,大港生态高教园区的功能主要定位在:①区域性,立足于天津市发展的广大腹地,是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教育科研产业基地。②战略性,高教区建设应成为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的推动力量,在整个大港区乃至天津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过程中具有战略性的意义。③生态性,高教区的建设既是城市生态系统的完善,更体现出了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④景观标志性,高教区建设应集中体现大港城区发展的现代化风貌,逐步建设成为具有标志性的城市生活理念和空间特色。由此可见,该类大学城的功能与区位选择、高校类型的选择之间的关系亟需理清。在大学城功能定位过程中,常常容易将确定大学城的功能和选择高校类型等同起来,特别是浙江省的几个高教园区的定位。目前为止,我国的大学城大多建在沿海一带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城市或地区,而在这些城市或地区,大多在已有的经济或科技开发区附近开辟一片区域来发展大学城,或者在离城市中心区域较远的地方设置和建设大学城。大学城从建立到发展到比较成熟一般需要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如果说规划是建设的关键,那么区位选择的正确与否则是建立大学城的前提。然而,在我国,用来发展大学城的土地,更加的是政府行为的结果,考虑多方面的因素,由政府划拨一块土地作为其发展用融智研发龙子湖项目47地。土地划出来、明确大学城的功能定位以后,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选择高等院校入住大学城内,高校的类型选择与大学城的性质与功能有很大的关系,但大学城功能不能以选择什么类型的高校来表述。在一个开放的空间里,资源与市场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资源与市场的非均衡分布必然导致多所大学在某一区域的集中,国家和政府主动构建的大学城正是为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市场的效益,将大学的扩张行为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更好地结合起来,使之较好地发挥整体效益。以教学功能为主导的大学城,之所以将多所高等院校集聚在一片区域内,主要是为了发挥资源利用的“规模效应”,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以与原来同样的资源投入获得加倍的效果。大学城大大改善学校办学的基本条件,使学校办学规模得到跳跃式的发展。大学城内部各大学之间没有围墙,但大学城内不能没有氛围,在注重改善办学条件、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必须注重大学城教育和科研的学术氛围。大学园区的学术氛围需要积累和沉淀。除了各院校需要不断加强创新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外,大学园区内跨校的内容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和文化沙龙、跨校的具有创造性的学科竞赛、文体活动,都是营造校园氛围的重要措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此外,教学主导型的大学城很好地解决了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大发展的需求,充分满足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也给高等院校的大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空间。然而,这种模式的大学城只考虑到了大学城的内部教学功能,几乎完全忽视其外部功能,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它只是一种“大学的集合体”,仅仅是高等院校在地理位置上的空间集聚,形不成一种“城市”的内涵。新的大学城应不仅仅是满足学生规模扩大的需要,更应通过借助名校建设构筑科技优势,使大学城的高等教育、教学与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研究与开发相协调。1.2、高新技术研究主导型功能定位模式该模式立足于大学城所在区域现有的高新技术开发条件,考虑区域经济发展对扩大和持续高新技术研究的需求,将高等教育与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相结合,从而促进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的发挥。以深圳大学城,广东珠海、东莞、广州大学科技城,上海杨浦东方大学城等为代表并作具体分析。融智研发龙子湖项目481996年底,由清华出资2000万,深圳市府出资6000万,共同组建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拉开了深圳大学城的序幕。为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深圳市提出通过发展高水平的高等教育来实现“区域经济中心城市、高科技城市、园林花园式国际性城市”的目标。2000年初,深圳市成立了深圳大学城规划建设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大学城建设,大学城选址西丽塘朗地区,市政府从缺少一流的开发者和拥有知识产权的高科技项目的实际出发,不追求大学生规模,确定该大学城的主要功能是培养高层次科技开发人员;学历在硕士以上,从事高新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参与深圳重大工程项目,并提供咨询和评估;并为深圳二次创业储备人才和项目的后续力量。为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珠海市重新调整高等教育发展思路,“只求所在,不求所有”,创造条件吸引名牌大学到珠海办学,珠海市将拟办珠海大学的校园无偿提供给中山大学办珠海校区,在此基础上再增加面积,还给学校投资1亿元,由中山大学永久使用和管理,继中山大学之后,暨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纷纷进入珠海办学,清华科技园、哈尔滨工业大学也已落户珠海。珠海大学园区规划20平方公里土地,计划用5-10年建成,初步规划全日制在校生5.5万人,以本科教育为主,逐步发展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并建立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发展高科技产业,预期使珠海大学园区成为是珠江三角洲的核心功能区。同一时期,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基本实现了农村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后脱胎成为一座经济规模较大的新兴产业城市的东莞市也提出“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选择科教与产业相结合作为突破口,建立大学科技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规划中的东莞大学科技城占地50平方公里,有高新技术产业区、研发机构区、科技展览区、行政办公文化商贸区、生态保护区五大功能区,目前,已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6所高校进驻科技城,大学科技城初步定位在集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和制造、成果交易和转化、技术培训和服务于一体的科教与产业结合的创新基地。面对周边城市发展高等教育的强劲势头,广州市在2000年8月提出了创办大学城的设想,经过随后的多方论证,确定大学城将建在番禺小谷围岛及其南岸地区,规划范围约43.3平方公里,规划人口为35万-40万人(包括村镇人口),三年内建成,广州大学城规划强调大学城既具有作为一个承担特定功能的新城区“城”的特征,又有作为一个大学集中地的特征,因此大学城的发展定位于以高科技制造业为基础,推动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应用,以形成科学研究综合体为目标,培育创新环境,促进广州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从而发展成为一座具有高质量生态环境、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高效益的投资管理软环境、以产、学、融智研发龙子湖项目49研为主、辅以少量高级住宅的多功能现代新型城区,使其成为广州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最终发展成为国家一流的大学园区、21世纪华南地区的高级人才培养中心、科学研究和交流中心、知识创新中心、研制开发中心、技术服务中心和成果转化中心。由于地域条件限制,上海市大多数高校的校园规模偏小,少数高校占地面积不足百亩,阻碍了上
本文标题:国内著名大学城状况调研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841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