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会计学原理与实务课件
会计学原理会计学原理参考教材•基础会计学,何任远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广州•会计学原理,阎德玉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武汉•初级会计学,朱小平、肖镜元、徐泓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北京•会计学原理,斐内-米勒.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系《会计译丛》小组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主讲教材:会计学原理与实务周慧滨,王素萍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北京会计学原理第一章总论第二章会计科目、账户和复式记账第三章借贷记账法的运用(上)第四章借贷记账法的运用(下)第五章会计凭证第六章会计账簿第七章账务处理程序第八章财产清查第九章成本计算第十章财务报告第十一章会计规范和管理第十二章会计电算化会计学原理第一节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经济活动进行连续、全面、系统和综合的核算和监督,并在此基础上对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及分析评价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是一个以会计科学方法计量、记录组织的经济信息,并报告给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管理信息系统。第一章总论会计学原理国内会计定义的几种主要观点•1.会计工具方法论:会计是指一种技术手段,是核算和监督生产过程的一种方法,是管理经济的一种工具。•2.会计管理活动论:会计不仅是管理工具,还是通过收集、整理和利用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控制和调节,促使组织完成使命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3.会计信息系统论: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它预定输送给有关组织重要的财务和其他经济信息,以供信息使用者判断和决策之用。会计学原理会计学科构成•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其他边缘交叉学科会计学原理西周有“司书”、“司会”等官吏专门从事会计工作。“司书”是记账的,主要对财物收支进行登记。“司会”是进行会计监督的。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官厅政府的收付会计。官厅会计便成为我国古代会计的中心,主要计量、记录、计算和考核朝廷的财物赋税收支,这是我国古代会计的显著特点。会计发展的历史会计学原理唐宋时期“四柱结算法”,亦称“四柱清册”“四柱”是指旧管(相当于“上期结存”)、新收(相当于“本期收入”)、开除(相当于“本期支出”)、实在(相当于“本期结存”)四个部分“四柱结算法”把一定时期内财物收支记录,通过“旧管十新收=开除十实在”(即上期结存十本期收人=本期支出十本期结存)这一平衡公式,加以总结,既可检查日常记账的正确性,又可系统、全面和综合地反映经济活动的全貌会计学原理明末清初出现以四柱为基础的“龙门账”,用以计算盈亏。把全部账目分为“进”(相当于各项收入)、“缴”(相当各项支出)、“存”(相当于各项资产)、“该”(相当于资本、各项负债)四大类,运用“进—缴=存一该”的平衡公式计算盈亏,分别编制“进缴表”和“存该表”。在两表中计算求出的盈亏数应当相等,称为合“龙门”,以此勾稽全部账目的正误。会计学原理清朝“天地合账”。在这种方法下,账簿采用垂直书写,直行分为上下两格,上格记收,称为“天”,下格记付,称为“地”,上下两格所登记的数额必须相等,即所谓“天地合”。会计学原理国外会计发展•远古的印度公社中,已经有了农业记账员•公元前4000年左右,巴比伦人与亚述、苏美尔人的单式簿记是人类最早的序时账簿,并最早使用了加盖于账簿之上的印章•公元前3000年左右,埃及人的国库簿记•公元前5世纪,雅典人的“官厅簿记”制度会计学原理近代会计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1494年卢卡·巴乔利(Pacioli)的数学著作《算术、几何及比例概要》的发表•1890年Schar《簿记理论》,1903年L.R.Dieksee《高级会计学》和G.Lisle《会计学全书》,1908年F.W.Pixley《会计学》,1909年Hatfield《近代会计学》、Lawrence《成本会计》,1910年,Dohr《成本会计理论与实务》•1854年世界上第一个会计师协会——英国爱丁堡会计师公会成立•20世纪40年代,管理会计兴起会计学原理19世纪中叶以后,以借贷复式记账法为主要内容的“英式会计”、“美式会计”传人我国,我国会计学者也致力于“西式会计”的传播。这对改革中式簿记,推行近代会计,促进我国会计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国家在财政部设置了主管全国会计事务的会计司。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引进了与此相适应的苏联计划经济会计模式,对旧中国会计制度与方法进行改造与革新。会计学原理改革开放以后,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先后制定了分行业的会计制度,强化了对会计工作的组织和指导。1985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1993年对《会计法》进行第一次修订。1999年对《会计法》进行了第二次修订,2000年7月1日施行。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会计发展情况会计学原理财政部于1992年11月公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自1993年7月1日起执行;1992年后陆续发布13个行业的会计制度,对原来的大约40多个会计制度进行了合并2000年12月和2001年11月先后发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5年制定了《小企业会计制度》,至此,原先的多个会计制度被三个制度所取代1997年5月至2005年陆续发布系列项具体会计准则。2006年2月15日,正式发布《企业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会计学原理会计是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管理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经济愈发展,会计愈重要”。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的扩大,越来越依赖会计信息,促进了会计理论、方法和技术的进步;会计方法、技术的发展又推动了社会文明的进程,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会计学原理第二节会计基本假设、职能和目标•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会计学原理会计主体会计核算时,必须首先明确会计主体。会计主体前提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前提和全部会计准则的基础。因为,如果不限定会计的空间范围,会计工作就无法进行。《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活动。”简称会计主体。会计只记录本主体的账,只核算和监督本主体所涉及的经济业务。会计主体通常是指独立核算的企业或企业的一部分。会计学原理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法律主体是指在政府部门注册登记,有独立的财产、能够承担民事责任的法律实体,它强调企业与各方面的经济法律关系。会计主体则是按照正确处理所有者与企业的关系,以及正确处理企业内部关系的要求而设立的。尽管所有经营法人都是会计主体,但有些会计主体就不一定是法人。会计学原理持续经营《企业会计准则》第五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有了持续经营这个前提条件后,对资产按实际成本(历史成本)计价,折旧、费用的分期摊销才能正常进行。否则,资产的评估、费用在受益期分配、负债按期偿还,以及所有者权益和经营成果将无法确认。会计学原理会计分期《企业会计准则》第六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季度和月份。年度、季度和月份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中外各国都以会计年度作为会计期间,其起讫日一般均与本国的财政预算年度相同。会计分期前提是持续经营前提的补充,会计核算方法和原则只有建立在持续经营的前提下,按照会计期间分期记录、计算、汇总和报告,才能达到会计预定的目标。会计学原理货币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七条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境外企业向国内有关部门编报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会计核算必须以货币计量并假定币值稳定为前提。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虽然是主观确定的,但完全是出于客观的需要,有充分的客观性。否则,会计核算工作就无法进行,会计的职能作用也就无法发挥。这四项基本前提缺一不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共同为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也是确定会计原则的基础。会计学原理会计的职能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活动中所具有的功能。它是客观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反映)核算和会计控制和会计决策。会计学原理1、会计反映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完整的、系统的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2、会计控制职能,会计的控制职能,是指通过预算、监督和考核分析评价,促使经济活动按照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3、会计决策职能,会计的决策职能,是指管理者依据会计信息和其他信息,在资金筹集、产品、生产、价格、投资等方面进行决策。会计学原理会计目标•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满足投资者、债权人等的需要,•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会计学原理第三节会计的对象和会计要素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要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在我国,企事业单位经营活动的方式不同,但它们的所有财产物资都是以货币形式表现出来的,并在生产经营和收支活动中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会计的对象,简单地说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会计学原理会计的一般对象利用会计无法核算和监督再生产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全部内容,会计所能核算和监督的是其中可以用货币形式表现的经济活动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拥有一定数量的财产物资作为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消耗的物质基础。这些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称为经营资金。企业在供应、生产、销售过程中,货币资金依次不断改变其形态,称为资金循环,资金周而复始地不断循环,称为资金的周转。企业对其净收入进行分配时,一部分资金就退出循环。会计学原理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为了便于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以及适应不同会计主体要求,还要利用会计要素的形式,使会计对象具体化。会计要素:就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内容和组成项目,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项。利用这六个会计要素,就可以从静态和动态来描述企业的经济活动。会计学原理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资产(一)资产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包括:会计学原理(三)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二)负债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包括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等。会计学原理第一节会计等式一、会计基本等式(静态会计等式)又称会计平衡公式,是指会计要素间在总额上必然相等的一种关系式,是企业财务状况的表达式。企业从事经营活动,首先必须筹集一定数额的资产。资产总是与这些资产归属的权利(权益)相对应的。资产表明企业拥有多少经济资源和拥有什么经济资源权益则体现由不同渠道取得这些经济资源时所形成的经济关系资产=权益会计学原理如果企业的全部资产都由投资者投入则:资产=投资人权益筹资方式投资者投入(所有者权益)举债(负债)会计等式发展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债权人的权益+投资人权益会计学原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断地发生收入和费用若:收入>费用形成企业的利润,归所有者所有若:收入<费用形成企业的亏损,所有者权益减少则: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动态)利润所有者权益资产(或负债减少)亏损所有者权益资产(或负债增加)利润和亏损都可归入企业资产和所有者权益的变化,不会影响会计等式的平衡。故: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学原理资产金额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金额银行存款库存商品固定资产8000030000250000银行借款应付账款实收资本10000075000185000合计360000合计360000会计等式中的平衡关系可以用一张简略的资产负债表来反映例1:天华公司2002年1月1日财务状况如下所示会计等式,表明某一会计主体在某一特定时点所拥有的各种资产,债权人和投资
本文标题:会计学原理与实务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850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