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会计学原理与实践讲义
1《会计学原理与实践》教案第一章总论(讲授2学时讲授)【知识点提示】通过本章学习,应该了解会计最基本的理论问题,掌握会计的涵义,职能,目标,会计对象与要素,会计基本准则、会计方法,及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等内容。【重难点提示】会计方法,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等内容。第一节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一、“会计”的起源:“会”、“计”二字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的《周礼》中。根据考证,在此之前,殷、商时期的甲骨文、金文共五千多字,均未发现此字样。据史籍记载,我国西周王朝已设立了“司会”这一专职官吏来掌管国家和地方的“百物财用”。《周礼.天官》中记载:“司会主天下之大计,掌邦之六典、八法、八则……而听其会计……以参互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岁会考岁成”。对“会计”一词的含义,清代学者焦循在《孟子正义》一书中解释:“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即:会计既要进行个别核算,又要把个别核算加以集合,进行系统、综合、全面的核算。二、会计的形成与发展:在原始社会,对生产活动的计算和计量仅凭部落首领的头脑记忆即可。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时候,生产活动频繁,劳动产品增加,剩余产品出现,单凭头脑计算和记忆已远远不够,于是产生了“结绳记事”、“刻木记数”等记录和计算方法。这是会计的萌芽。但它只是生产活动的附带工作。随着社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会计由“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逐渐发展为独立的记账、算账等管理活动。我国唐代出现“账簿”一词,到宋朝会计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出现了“四柱清册”。四柱是指: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其含义分别相当于期初余额、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余额。并归纳出了四柱之间的平衡关系:旧管+新收=开除+实在。明清两代以货币为会计记录的统一量度,并设计了“龙门账”核算方法,它把全部经济业务划分为进、缴、存、该四大类,“进”收入,“缴”指支出,“存”指资产,“该”指负债。它们之间的关系为:进–缴=存–该。在国外,会计的萌芽产生的也很早。如古埃及法老设有专职“录事”,管理宫廷的税赋收入和官吏俸禄、军饷等各项支出。古巴比伦在金属或瓦片上作商业交易的记录。但作为记账方法,在十三世纪以后才出现。在欧洲,十三世纪初期,地中海沿岸封建社会开始解体,资本主义开始萌芽。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出现高利贷者。他们从官吏、富商手中将闲散钱财聚集起来,放给手工业者。用“借”和“贷”分别反映其业务。这是借贷记账法的萌芽。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Luca.Pacioli)在《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中的《簿记论》一章中,系统地总结了借贷记账法。近代会计的发展:近代会计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密切的联系。1854年世界上第一个会计师协会在英国的苏格兰成立,这是近代会计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现代会计始于20世纪50年代。现代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进入了会计领域使原来的“手写簿记系统”为“电子数据处理”所代替,会计信息的提供更加准确及时。第二节会计的涵义一、会计的本质:会计的本质是一种价值管理活动,是人们对再生产过程中的价值运动进行管理的一种实践活动,2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会计是利用价值形式对财产物资进行管理的。二、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记账、算账、报账等手段,连续地、系统地、全面地核算和监督企业、事业等单位经济活动过程及其成果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对此概念,应从以下几方面理解: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是会计的基本特点;2.记账、算账、报账是会计的基本手段;3.连续性、系统性、全面性是会计的基本要求;4.核算和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5.企业、事业等单位的经济活动过程及其成果是会计的基本内容;6.会计是一项经济管理活动。三、会计的特点:1.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2.会计对经济活动所提供的数据资料具有连续性、系统性、综合性和完整性。3.会计的核算职能与监督职能相结合。4.会计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第三节会计主体和会计对象一、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是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它可以是一个法人单位,也可以是法人单位内部的一个部门,还可以是由若干企业通过控股关系组成的集团公司。会计主体应具备的条件主要是:有独立的资金,能独立开展经济活动或财务活动,独立进行会计核算的经济组织。会计主体在经济上是独立的,因此要注意区分以下关系:1.会计主体与所有者2.会计主体与其他会计主体3.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不同,所有法律主体都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如小商店与有限责任公司。二、会计对象(会计行为的客体):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具体表现为再生产过程中资金的耗费和收回,资金的取得、分配和积累的过程。(一)产品制造企业的资金运动:供应生产生产销售过程过程过程过程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货币资金工业企业的资金随着供应、生产、销售三个过程的反复进行,从货币形态开始,依次转化为储备形3态、生产形态、成品形态,最后又回复到货币形态,这样一个运动过程叫资金循环,反复的资金循环叫资金周转。(二)商品流通企业的资金运动:货币资金购进过程—————→商品资金销售过程—————→货币资金商品流通企业的资金,随着购进和销售过程的反复进行,从货币形态转化为商品形态,再由商品形态转化为货币形态,这一运动过程叫资金循环,反复的资金循环叫资金周转。(三)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行政事业单位所需资金,或者全部由财政预算拨款(全额拨款),或者部分由财政预算拨款,部分由其他方面的收入解决(差额拨款),还有的自收自支。拨款收入和其他收入是支出的来源;资金支出后,运动就结束,不会产生回流。这种直线运动,就是行政事业单位资金运动的特点。第四节会计要素一、会计要素的概念:会计要素是指对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按其经济特征所划分的大类。二、会计要素的内容:(一)资产: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资产的特征:由过去交易或事项所产生、企业拥有或控制、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企业的资产按其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1.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如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原材料、库存商品等。2.长期投资:长期投资是指除短期投资以外的投资,包括持有时间准备超过一年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不能变现或不准备随时变现的债券投资等。3.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两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4.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如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等。5.其他资产:其他资产是指出除上述资产以外的其他资产,如企业已经支出,但摊销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长期待摊费用。(二)负债: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实义务,履行该义务预计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负债的基本特征: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将来要清偿、清偿可以是多种方式的。负债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1.流动负债: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内(包括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如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预收账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等。42.长期负债: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在一年以上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如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三)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1.实收资本(股本):实收资本是指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规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2.资本公积:资本公积是指企业资本方面的公共积累。它包括资本溢价、接受捐赠资产、拨款转入、外币资本折算差额等。3.盈余公积:盈余公积是指企业从税后净利润中提取的公共积累。它包括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等。4.未分配利润:未分配利润是企业留待以后年度进行分配的利润。它的数额等于本年利润减去利润分配。所有者权益与负债的关系:所有者权益与负债都是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企业所拥有的资产,一部分属于投资者,一部分属于债权人,前者为所有者权益,后者为负债。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1)两者性质不同。负债是债权人对所提供的资产的要求权;所有者权益是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要求权。净资产即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2)偿还期不同。负债一般有规定的偿还期,企业必须在规定的偿还期限内予以偿还;所有者权益没有规定偿还期限,只有在企业解散清算时,如有剩余财产,才可能还给投资者。在企业持续经营的情况下,投资者一般不能收回投资。(3)两者享有的权利不同。债权人只享有收回债权本息的权利,无权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利润分配;所有者权益可以凭借对企业的所有权,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利润分配。(4)两者风险程度不同。一般情况下,不论企业是否盈利,债权人都能按规定条件收取本金和利息,其风险较小;所有者权益只有在企业盈利的情况下,才能从企业利润分配中获取股利,其风险较大。(四)收入: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它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收入的特征:(1)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如出售固定资产。(2)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也可能表现为负债的第五节会计等式一、会计基本等式:(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恒等关系:企业为了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就必须拥有一定量的资产。这些资产都有一定的资金来源,都是投资人或债权人提供的,所以投资人和债权人对企业资产都有要求权。这种要求权称为权益。如:200万元资产=200万元权益(120万元投资+80万元负债)资产和权益是同一事物(经济资源)的两个侧面,有一定量的资产,就必定有其相应的来源;反之,有一定的资金来源,也必然表现为等量的资产。也就是说,资产和权益相互依存,金额相等。这种客观存在的、必然相等的关系,称为会计等式。用公式表示为:资产=权益5权益包括债权人权益(即企业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所以,上式具体表示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以上会计等式是静态等式,它反映企业在某一时日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者之间存在的恒等关系。(二)收入、费用、利润之间的恒等关系:企业的资产投入营运后,随着企业经济活动的进行,企业一方面会取得收入,另一方面,企业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费用。收入大于费用的差额称为利润,反之,差额为亏损。公式表示为:收入–费用=利润二、会计基本等式的转化形式: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一方面会取得收入,并因此而增加资产或减少负债;另一方面,企业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费用,并因此减少资产或增加负债。所以,在会计期间内,未结账之前,会计的基本等式会转化为下面的形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可见,会计等式揭示了会计要素之间的联系。三、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任何一项经济业务都会引起会计要素发生增减变化,但无论怎样变化,都不会破坏会计等式。这是因为,企业的经济业务不外乎以下四种类型:1.资产与权益同时增加相等的金额,双方金额仍相等。【例1】:从A单位购进甲材料10000元,已入库,货款未付。【例2】:接受投资者B单位投资500000元,存入银行。2.资产与权益同时减少相等的金额,双方金额仍相等。【例3】:以银行存款偿还前欠A单位材料款10000元。【例4】:经批准,以银行存款退还投资者C单位投资200000元。3.资产内部,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总金额不变。【例5】:从银行提取现金1000元备用。4.权益内部,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总金额不变。【
本文标题:会计学原理与实践讲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850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