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安阳文峰塔郭海东壹文峰塔的历史沧桑贰文峰塔的浮雕魅力叁“奇塔”奇在何处肆全国各地的文峰塔目录一、文峰塔的历史沧桑在殷都故里安阳,有座奇特的建筑——文峰塔(又名天宁寺塔),该塔修造于公元952年,据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天宁寺初建于隋朝仁寿初年,鼎盛时期曾经拥有天王殿、大雄宝殿、雷音殿、延寿殿、观音殿等宏伟殿堂,因其规模宏大也被称为“大寺”。文峰塔高38.65米,周长40米,壁厚2.5米。其塔身为五层楼阁密檐式建筑,从下至上逐层增大,呈伞状。七层莲花座下依平台,卜承塔身。塔顶为高10米的塔刹,宽敞的塔顶平台可容纳200余人。这种平台、莲座、辽式塔身、藏式塔刹的形制,世所罕见。再加上塔身下部8根盘龙柱之间极其精美的佛教故事浮雕,无怪乎历代名人贤士登临后赞叹有加。塔西有湖,一桥居中。临塔观湖,似见虹卧碧水;当桥望塔,影如梦笔生华。若干文峰立交桥东眺,或有佛光普照、紫气东来之意。文峰塔的建筑,富有独特的风格,具有上大下小的特点。由下往上一层大于一层,逐渐宽敞,是伞状形式,为国内外所罕见。1997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访游时题诗:层伞高擎窄堵波,洹河塔影胜恒河。更惊雕像多殊妙,不负平生一瞬过。文峰塔的构造为平面八角形,浮屠五级上有平台,下有圈门,每层周围有小园窗。塔座落在一个高达二公尺的砖砌台基上。塔身底层的四正面有雕塑精致的园券门,门顶用砖雕刻有二龙戏珠。塔均为砖木结构,以砖砌为主,塔的最下层塔身较高,立于莲花座之上。塔的八面壁上分别饰有直棂窗、园券门和佛画故事砖雕,其刻工细致,形象逼真,造型动人。二、文峰塔浮雕的魅力八根龙柱之间的八幅砖浮雕佛教故事图像。西南角的是释迦佛说法像。西面的是悉达多太子,即释迦佛诞生的图像。西北角是雪册苦行修定像。北面为观音菩萨与善财龙女像。东北角是佛为天人说法像。东面是释迦佛涅架像。东南角是波斯慝王及王后侍佛闻法像。正南面为三身佛,中间端坐法身毗卢遮那佛,右为报身卢舍那佛,左为应身释迦牟尼佛。东面为飞天,雕刻释迦牟尼佛涅槃经变。画面中央佛祖侧卧,头顶现出佛光,佛光顶端立一小佛像,象征佛祖已转世,弟子们围绕四周,痛苦万分,前蹲一力士,一手托腮,一手抚膝,极为悲哀。室外狮子痛吼。两侧双树,说明此事发生在娑(suo)罗林双树之间。右侧树上悬挂大钟一尊,其旁一武士作敲钟状,诏告佛祖涅槃。整个画面制作精细,人物表情丰富。清乾隆年间知府黄邦宁为塔门上题“文峰耸秀”四个大字,从此,天宁寺塔改称为“文峰塔”。西面为太子降生图,即释迦佛诞生的图像。画面正中祥云笼罩,帐帷垂挂,内中雕刻人物较大者为一贵妇人,身后紧跟侍女。画面正中祥云笼罩,帐帷垂挂,内中雕刻人物较大者为一贵妇人,身后紧跟侍女。外有一裸婴立于桌上,左右二力士相护,天上九龙吐水沐浴太子。整个画面人物众多,形态各异,造型生动,故事表达完整。西南面为释伽佛说法像,释伽牟尼端坐中间,弟子阿难和迦叶分立两旁,佛龛前立两位护法金刚。西北面为释伽佛雪山苦行修定像。佛祖端坐于莲花座上,置身于崇山峻岭之中,左为猴献仙桃,右为鹿献灵芝,山上苍松翠柏枝叶繁茂,画面上部又有三尊小铜佛。传说悉达多出家修道,在雪山修行,决心使众生脱离诸苦,了脱生死。他来到雪山,自断其发,苦行六年,得大神通。猴与鹿献食,供养佛祖。正北面为观音菩萨与善财龙女像。南海观音端坐于莲座上,背光周围流云环绕,右侧净瓶端放,善财童子、龙女、文武侍者立于波浪之上,分立菩萨两侧。菩萨用法眼观闻众生求救的呼唤声,然后使众生得以解脱,故名观世音。唐代因李世民之名讳,省去世字。此为菩萨在佛祖说法时在其背后护法之情状。东北面为佛为天人说法像。三、奇塔的奇特之处一奇,上大下小,呈莲花状向上舒展。文峰塔塔高近40米,系砖木结构,为浮雕密檐式佛塔。八角形的塔身立于圆形莲花座上,莲瓣共七层,上下交错,左右舒展,上承塔身,下护塔基,把塔装饰得美丽壮观。塔体上身五级出檐,由下往上逐级增大,每层出檐的斗拱又不尽相同。每层的八角檐头系有铜铎,微风吹动,叮当作响。塔顶有相轮、塔刹。塔基四周正面,各有一门,其中正南面为真门,余为假门。塔的八角均有巨龙环绕的盘龙柱,并加铁链枷锁。八根龙柱之间,有八幅砖浮雕,记录了八个佛传故事。除此之外,还有二龙戏珠等砖雕,这些浮雕造型生动,神情逼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这样的建筑风格据说在国内仅此一塔。塔顶四周为1米多高的女儿墙,是文峰塔最宽敞的地方,但能容纳200余人,而塔底几乎不能同时进去3人。在近40米高的塔内,只有72级台阶,每个台阶几乎高过膝盖。大多数旅客上到塔顶之后,腿就开始发颤,凡下来的游客腿部大都会酸痛几天,甚至部分游客下不来,因此又有佛祖“显灵”或“闹鬼”之说。二奇,塔刹非传统尖顶,而是呈高约10米的葫芦状,形如喇嘛塔。喇嘛教属大乘佛教的秘宗,在元代之后才传入中原,这又给文峰塔增添了更为神奇的色彩。据了解,塔顶的小塔刹大体上和北京北海公园的小白塔相仿,像这样拥有两种风格的古代宗教建筑在国内并不多见。正因为如此,天宁寺塔一直被认为是“国宝”。三奇,塔内空无一物。塔,在古印度是坟冢的意思,是供养佛陀的头发、指甲或佛骨舍利的地方。大多数佛塔内都供有佛像或在塔内记录有经文,而安阳的文峰塔几乎为实心塔,不但内部空无一物,就是上人的通道也十分狭窄,很显然,修建者在当初建塔时并不想让更多的人登上这坐宝塔。据传,在清乾隆年间,时任知府黄邦宁打算重新修缮天宁寺。一日清晨,他来到寺边的西营坑前,看见天宁寺塔的道影落在石桥之上,宛若一支毛笔搭在桥上,而这石桥好像成了一个天然的笔架。此景此情,让黄知府认为,彰德府要出状元了,也更坚定了黄知府重修天宁寺的决心。千年古塔不倒之谜安阳属于华北平原地震带,是仅次于青藏高原地震带之后的第二危险地震带。该地震带地震频发,历史上安阳发生过两次七级以上大地震。而外形上大下小的文峰塔历经危难,千年不倒,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和文峰塔建筑艺术的高超。经测绘勘探,文峰塔千年不倒的原因有以下种:第一,在建筑力学中期稳定作用是建筑的主体部分,文峰塔主体部分实际上几乎是上下同宽。在塔身最宽的第五层与第一层相比,主体塔身只是增加了91厘米,相对于近40米塔高影响甚微。而塔檐上下的差距达到了3.71米,所以文峰塔仅仅是外观轮廓上给人们“上大下小”的倒立印象。第二,文峰塔地基坚固。地基中含有夯土的成分,非常坚硬,密度几乎相当于混凝土。第三,文峰塔的平面八角形结构稳定。在南北朝、隋、唐时期,塔的平面大都是方形,如云南的大理三塔。到了宋辽时期,以八角形为平面成为主流形式。这种结构在巨大的风力或强烈的地震波等传来外力的时候,会沿着径向或弦向对称传递,塔身不会像方形的木塔那样产生过大的扭曲或变形。建筑如果是锐角,它容易受集中荷载,更容易损坏;而如果转角是钝角的话,就能更抗震。第四,文峰塔采用砖制斗拱,在搭扣时留有松动余地,具有缓冲巨大外力的功能。第五,文峰塔每层四窗,错落分布,这样就形不成减力。如果在一个方向上,形成减力,就容易从窗户处裂开。而且文峰塔的窗户和塔门,从上到下通风很好,这样就减轻了砖头的腐蚀和脱落。第六,文峰塔的内部横梁,一个作用是结构的需要,一个是加固了内部拉纤的作用,整体性更加稳固。在古代,没有钢筋水泥的前提下,古人用“井字形”的木架,组成上下相通的方形孔洞,上下相望,不能不说是一种智慧。第七,每一层的高度和墙壁的厚度由下至上递减,即每一层的重量越来越轻,这样塔基承重量大为减少。整个塔身的重量来讲,上面五层的重量小于下面两层的重量,即‘不倒翁’的原理。四、全国各地的文峰塔
本文标题:2安阳文峰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852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