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环境发展与国际商务(2016)研究
《环境发展与国际商务》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宋利芳第一章导论一、《环境发展与国际商务》的产生及研究对象二、《环境发展与国际商务》的意义三、《环境发展与国际商务》的框架结构和基本思路四、教材和参考书目一、《环境发展与国际商务》的产生及研究对象1.《环境发展与国际商务》的背景及产生(1)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包括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金融等在内的国际商务活动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2)环境和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的两大主题,可持续发展战略、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的共识,并日益转化为世界各国的具体行动(3)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和世界经济格局深刻变化的国际背景下,国际商务活动与经济发展和环境变迁的关系愈发密切,相互影响,彼此融合。因此从事国际商务活动,必须要高瞻远瞩,统筹考量,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商务交往的先决条件2.《环境发展与国际商务》的研究对象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考察如何在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的总体目标下促进和保证国际商务活动的健康发展二、《环境发展与国际商务》的意义1.可以帮助国际商务参与者在经济全球化的视野下,基于正确科学的经济发展观、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以及具有远见的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理念,深入了解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金融等国际商务活动与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探讨它们之间所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并寻求正确的解决途径和方法,从而确保国际商务活动本身的可持续发展2.使得国际商务参与者深刻认识到,只有从事与环境发展相协调的国际商务活动,才能最终确保国际商务活动利益相关各方的最大利益和长远利益,即:既能确保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微观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和长远利益,又能促进国际商务活动各参与者所在的相关国家的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进而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3.对中国而言,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背景下,中国企业把国际商务活动与环境发展融合的理念与行动,既是中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也是企业树立良好国际形象的客观要求,同时又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发展中大国承担国际义务和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三、《环境发展与国际商务》的框架结构和基本思路1.基本思路本课程以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在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的总体目标下促进和保证国际商务活动的健康发展为研究对象,从国际发展的理念及现实出发,结合全球自然环境与资源的现状及特点,从理论和案例的视角,分别考察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金融这三大国际商务活动各自与经济发展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它们之间所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并寻求正确的解决途径和方法。2.框架结构第一章导论第二章经济发展与发展理念第三章发展目标与国际发展水平第四章全球自然环境与资源第五章国际商务与经济发展第六章国际贸易与环境第七章国际投资、金融与环境第八章国际商务中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第九章国际商务中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第十章国际商务中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四、教材和参考书目1.教材彭刚、宋利芳:《环境发展与国际商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2.参考书目(1)[加]布莱恩·科普兰,斯科特·泰勒尔.贸易与环境:理论及实证.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2)[美]德内拉·梅多斯,乔根·兰德斯,丹尼斯·梅多斯.增长的极限.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3)[美]迈克尔·P·托达罗.经济发展.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4)[美]汤姆·蒂滕伯格.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5)《21世纪议程》.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6)葛察忠,夏友富,智颖飙,龙凤.中国对外投资中的环境保护政策.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7)李开孟,张小利.投资项目环境影响经济分析.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8)林灿铃.国际环境法.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9)钟茂初,史亚东,孔元.全球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第二章经济发展与发展理念第一节发展中国家与经济发展第二节发展理念的演变第三节“一带一路”战略与经济发展第一节发展中国家与经济发展一、发展中国家的兴起与经济发展理论的产生二、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第二节发展理念的演变一、以追求经济增长为目标的赶超战略二、满足人民基本需要的战略三、可持续发展战略四、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一、以追求经济增长为目标的赶超战略1.特点(1)主要是由西方经济学家或者在西方接受教育的经济学家,提出解决不发达地区所面临的经济问题的对策建议(2)唯资本论(3)为增长而增长,有增长而无发展2.罗斯托的“起飞理论”(1)“起飞”的涵义是指在工业化初期的一个较短时期内(20-30年),一个不发达经济突破长期停滞的落后状态,摆脱“贫困的恶性循环”与“低水平均衡陷阱”的束缚,迅速实现基本经济体制和生产方法剧烈变革的过程(2)起飞的条件(1)保持既定水平的资本积累率(10%以上)(2)建立能够带动普遍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前瞻、后顾和旁侧效应)(3)实现必要的制度变革二、满足人民基本需要的战略1.主要内容1960年代末,在联合国第二个十年发展战略中,明确地指出“发展的最终目的,必须是使个人的福利得到不断进步,并给所有的人带来好处”,并强调发展中国家要实行“随着增长而重新进行分配”的发展战略。除了经济增长、工业发展指标外,还把教育、保健、营养、住房、收入分配、就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农村发展等社会指标也作为发展的重要内容2.特点(1)满足基本需求,消除贫困(2)增加就业机会(3)改变投资方向(4)优先发展农业和农村地区三、可持续发展战略1.联合国第一届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2.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3.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4.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1.联合国第一届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1992年6月3日至1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全球108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172国的代表、1400个非政府组织代表和1万多名记者出席。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大会表明全球否定了“高生产、高消费、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对发展中的环境问题认识空前提高,“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深入人心。大会通过和签署了5个文件:《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这些文件为保护全球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提供了指导,也为此后的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谈判奠定了基石。会议确立了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要求发达国家提供“新的、额外的资金”帮助发展中国家改善环境,并以“优惠的、非商业性的”条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清洁和无害的环境技术。2.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2002年8月26日至9日4日,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会议为纪念里约会议10周年而举行,也称“里约+10”会议。192个国家的104位领导人和1.5万名代表参加了在约翰内斯堡举行的这次会议。会议对1992年里约会议以来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回顾,并制定了行动计划。会议维护了里约会议的基本原则,将消除贫困纳入可持续发展理念之中,标志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认识的进一步提高。会议敦促政府之间、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和企业等社会各界之间合作,建立起实施具体可持续发展项目的“伙伴关系”。会议通过了《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承诺》和《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执行计划》两个文件。《发展承诺》重申了各国对执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坚定承诺。《执行计划》为实施《21世纪议程》确立了更为明确的目标,并在多数项目上确定了行动时间表,其中包括消除贫困、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下一代人资源保护战略等。3.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2012年6月13-22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简称“里约+20”会议。共有来自各国政府、国际组织、民间社会、学术界和私营部门的大约5万名代表出席和参与会议及相关活动,其中包括100多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里约+20”会议有三大目标和两大主题:三大目标为重申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政治承诺、评估已有的进展和应对新的挑战;两大主题为在消除贫困及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机制框架。与会各国在谈判的基础上,通过了题为《我们期待的未来》的会议成果文件,文件包括前言、重申政治承诺、消除贫困和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机制框架和行动框架5个部分。该文件提出了未来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一系列行动计划。会议所取得的其他一些成果还包括:通过了关于可持续消费和生产方式的十年方案;作出了可持续发展的体制安排,包括加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作用,以及建立一个具有普遍性的政府间高级别政治论坛,负责促进对话、制定议程、提供指导和跟踪进展;明确提出了海洋、能源、消除贫困、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农业等25个应重点关注的主题领域或跨部门问题;并且强调了促进民间社会、私营部门等各方的参与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本次会议期间,各国政府、联合国机构以及企业、科研机构、非政府组织等九大团体的成员还纷纷承诺将为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捐资承诺总计大约700个,总额超过5000亿美元。4.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21世纪议程》(1994)一系列地方、部门和专项有关可持续发展的计划。如《中国环境行动计划》、《八五扶贫攻坚计划》、《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国21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环境保护21世纪议程》和各地方21世纪议程四、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1.循环经济思想的产生2.循环经济的主要内容3.案例分析:中国的废旧电子产品及其回收利用4.低碳经济1.循环经济思想的产生“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循环经济发端于生态经济。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鲍尔丁(K.Bowlding)发表了《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开创性地提出生态经济的概念和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人们日益认识到,在生态经济系统中,增长型的经济系统对自然资源需求的无止境性,与稳定型的生态系统对资源供给的局限性之间就必然构成一个贯穿始终的矛盾。围绕这个矛盾来推动现代文明的进程,就必然要走更加理性的强调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生态经济发展道路。鲍尔丁根据当时发射的宇宙飞船的启发来分析地球经济的发展。他认为,宇宙飞船是一个孤立无援、与世隔绝的独立系统,靠不断消耗自身资源存在,最终它将因资源耗尽而毁灭。惟一使之延长寿命的方法就是实现宇宙飞船内的资源循环,如分解呼出的二氧化碳为氧气,分解出尚存营养成份的排泄物为营养物再利用,尽可能少地排出废物。当然,最终宇宙飞船仍会因资源耗尽而毁灭。同理,地球经济系统如同一艘宇宙飞船。尽管地球资源系统大得多,地球寿命也长得多,但是,也只有实现对资源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地球才能得以长存。这就是其所谓“宇宙飞船理论”,意思就是说如果人类不合理地开发资源,破坏环境,将会使地球走向毁灭。2.循环经济的主要内容“循环经济”这一术语在中国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资源化(Recycle)”为原则(3R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3R原则: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资源化(Recycle)减量化(Reduce)原则要求用尽可能少的原料和能源来完成既定的生产目标和消费。它要求在源头上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改善环境污染状况。例如,使产品小型化和轻型化;使包装简单实用而不是豪华浪费;使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废弃物排放量最少。再使用(Reuse)原则要求生产的产品和包装物能够被反复使用。生产者在产品设计和生产中,应摒介一次性使用而追求利润的思维,抵制当今世界一次性用品的泛滥,要求生产者应该将制品及其包装当作一种日常生活器具来设计,使其像餐具和背包一样可以被反复使用,尽量延长产品的使用期,尽
本文标题:环境发展与国际商务(2016)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853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