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7 景泰黄河石林农家乐论文
-1-“农家乐”经营现状分析及前景规划——以景泰黄河石林为例杨建龙内容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家乐已成为人们感受自然野趣、体验农村生活、进行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深受城市人的青睐。发展农家乐不仅可以丰富旅游活动内容,扩大旅游容量,而且可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社会经济持续良好的发展。“农家乐”发展之后,带来的不仅仅是消费收入,还有产品信息、项目信息和市场信息,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因此说农家乐是农民了解市场的“窗口”,成为城市与农村有效沟通的纽带和桥梁。伴随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游客数量的增多,以及旅游消费观念的改变,“农家乐”这个新的名称将展现一个时代的魅力。本论文从旅游者和经营者双重角度出发,着眼于意向构造,对“农家乐”这一旅游方式提供一个大体的现状分析和前景规划思路,构想一个新型的“农家乐”发展模式。关键词:乡村旅游农家乐现状分析模式规划1绪论1.1研究的背景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生态农业为基础条件发展起来的,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新生事物——乡村旅游在全国范围内渐成规模,在环境的承载能力范围内,以促进生态、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为主要目的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被写入未来旅游业发展规划中。“农家乐”旅游的雏形来自于国内外的乡村旅游,并将国内特有的乡村景观、民风民俗等融为一体,因而具有鲜明的乡土烙印。同时,它也是人们旅游需求多样化、闲暇时间不断增多、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和“文明病”、“城市病”加剧的必然产物,是旅游产品从观光层次向较高的度假休闲层次转化的典型例子。发达国家的乡村旅游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有相当的规模。20-2-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业初现端倪,兴起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旅游基地,如福建漳州的花卉水果大观园、山东枣庄石榴园、成都市郊区的小农庄度假村等等。“农家乐”最初发源于四川成都,具体位置有都江堰市的青城山,郫县、温江等。后来发展到整个成都平原,四川盆地,直至全国。真正以“农家乐”命名的乡村旅游始于1987年在成都郊区龙泉驿书房村举办的桃花节。这次桃花节把农事活动、乡村田园风光、乡土民俗文化、乡村居民和聚落文化与现代旅游度假、休闲娱乐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旅游形式。以景泰黄河石林“农家乐”为例。当前,该景区农家乐已初具规模,但是“农家乐”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质量和服务意识有待提高,经营观念有待改变,景区“农家乐”管理不善等突出问题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不断地凸显,导致了“农家乐”发展的盲目性,随意性。“农家乐”只是配合景泰黄河石林旅游需求的一个短暂形式,没有以特色产业来进行规划和发展。其次,该地区旅游经营管理需要完善。截止目前,“农家乐”还没有一个特定的部门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管理秩序混乱。此外,乡村旅游在实践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如基础设施占用农田,乡村民俗文化的保护力度不够,有关国家的扶贫计划没有落实到点。1.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2.1研究的目的“农家乐”在提高农民收入,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定价分析有利于协调乡村旅游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目标,使乡村旅游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促进“农家乐”健康、良性的发展。如何更有效的利用这个旅游业突飞猛进的社会时代背景,旅游需求不断扩大的时机,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显得格外的紧迫。1.2.2研究的意义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第三产业在国民GDP中的比重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而国家所倡导的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正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契机。“农家乐”的发展有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乡村地区的就业压-3-力大等突出问题。通过对景泰黄河石林的“农家乐”现状分析,能够更好的掌握该地区旅游业配套设施情况,把“农家乐”发展成为一种特色产业而不是简单的景区配套形式。2相关研究的概念2.1“农家乐”的相关概念“农家乐”是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是农民向城市现代人提供的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放松身心、愉悦精神的休闲旅游方式。“农家乐”的分类有以下几种:(1)农家园林型(2)花果观赏型(3)景区旅舍型(4)花园客栈型2.1.1乡村旅游关于乡村旅游的定义:(1)王兵定义为:乡村旅游即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生产活动以及传统的民族习俗为资源,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活动[1]。(2)杜江定义为:乡村旅游是以乡野农村的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方面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2]。(3)舒象连定义为:乡村旅游是融民俗文化、田园风光、风土人情、美食、体育、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活动。它是以休闲度假为宗旨,是加强城乡居民感情沟通。体验古老乡村劳作、了解风格各异的风土民俗、领略田园风光、回归自然和走向自然的最佳通道[3]。(4)章家恩定义为:乡村旅游是以农村自然环境、农业资源、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内容和乡土文化为基础,通过整体规划布局和工艺设计,加上一系列配-4-套服务,为人民提供观光、旅游、修养、增长知识、了解和体验乡村民俗生活,再结合季节性的果、菜、花实地自采现尝、趣味郊游活动以及参与传统项目、观赏特色动植物和自娱等融为一体的一种旅游活动形式[4]。2.1.2生态旅游关于生态旅游地定义:生态旅游是个新名词,它出现不过20多年历史,然而却显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因而形成蓬勃发展、内涵丰富的旅游体系。有的学者将生态旅游概括为“回归自然之旅”、“健康之旅”等。至于其表征形式更为繁多,以下是具有代表性的几种:(1)生态旅游(Ecotourism)一词最早是由墨西哥人H.Ceballos-Lascurain于1983年提出的。他定义为:生态旅游作为常规旅游的一种形式,游客在欣赏和游览古今文化遗产的同时,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区域,尽情考究和享乐旖旎的风光和乐声动植物。(2)1989年Ceballow-lascurain定义为:生态旅游作为常规旅游的一种特殊形式,游客在欣赏和游览古今文化遗产的同时,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区域,心情享受旖旎的风光和考察野生动植物。(3)ErletCater(1994)定义:生态旅游是旨在保护旅游区生态环境的旅游形式,是由游客的旅游活动和旅游区政府、民众的旅游组织工作有机结合而成的一个统一体[5]。(4)中南林学院吴楚材教授定义为:城市人为了解除城市恶劣环境的困扰,为了健康长寿,追求人类理想的生存环境,在郊外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去保健疗养、度假休憩、娱乐,达到认识自然、了解自然、享受自然、保护自然的目的。这种旅游叫做生态旅游。2.1.3农业旅游关于农业旅游的定义:-5-农业旅游是把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空间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游览、品尝、休闲、体验、购物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态,即以农、林、牧、副、渔等广泛的农业资源为基础开发旅游产品,并为游客提供特色服务的旅游业的统称,也称观光农业、旅游农业、乡村旅游等[6]。下图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分布情况,从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分布情况来看,我国农业旅游发达的地区并不是集中于乡村地区,而他们往往分布于城市的郊区地带,这在北方地区尤为明显。3“农家乐”对整个乡村旅游的作用和影响分析-6-3.1“农家乐”对乡村旅游目的的作用3.1.1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下图是我国农民所获得的国内旅游收入农民纯收入的比例[9]我国旅游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例较小。上述研究结果显示,2000年农民所获得的国内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国农民纯收入的比例为1.06%。该比例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2000年比1994年上升了0.37%。从区域来看,东部旅游业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最大,西部次之,中部最低,2000年分别为1.39%、0.65%和0.87%。从发展趋势来看,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的旅游收入在农民纯收入中的份额都是增长的。各个地区趋于一致。3.1.2增加就业渠道,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乡村旅游需求要有相应的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的供给,而“农家乐”正是适应了这种旅游需求,农家乐的发展对促进乡村地区餐饮、宾馆、娱乐等服务业的发展,也有利于扩大乡村地区的就业、解决当地富余劳动力问题,这-7-对于农民就业环境和就业方式改善具有积极意义,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农民的就业渠道。3.1.3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传统农业主要依靠土地本身的耕作,生产结构单一,属于投入少、产出低的自然经济型农业。通过生态农业旅游,农业观光旅游等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可以促进农业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增加农业生产的高科技含量,使我国走上“高薪技术+高附加值+高效益”的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以景泰县黄河石林龙湾村为例,通过“农家乐”的经营,由以前的单纯农业收入转变为农业观光收入,绿色无公害等健康农业产品收入,发挥了农业效益最大化。3.1.4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当前,我国农村地区仍以种植业为主,第三产业比重较小,产业结构不合理。“农家乐”的发展促进了餐饮、住宿、娱乐等事业的发展,这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整合产业资源优势,促进农村地区整体经济的发展。3.1.5有利于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为了吸引游客,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田园、道路、村落及周边环境需要美化,要求合理布局农舍田园,乡村传统民俗文化需发掘。绿色植被的增加可改善生态环境。在保护了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保护了乡村地区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资源。3.2“农家乐”发展对旅游目的地的不利影响因素分析“农家乐”的发展对旅游目的地的经济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对农民的思想观念,文化生活产生了一些积极地影响,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尤其是随着旅游规模的扩大,占用耕地扩建农舍,开发新的娱乐区,浅薄的环境意识造成了环境污染日益严重。-8-第二,黄河石林的不断开发与经营环境的不断改善虽强化了农民的市场竞争意识,但同时也增强了农民的金钱主义价值观,对当地的教育事业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以景泰黄河石林为例,越来越多的家长要求孩子直接参与农家乐的经营,淡化了教育的意义,过早的辍学经商,从长远来说,不利于“农家乐”可持续发展和农村整体素质的提高。第三,改变了原有的淳朴的民俗文化,一些较为悠久的优秀的乡村文化渐渐的被城市文化所取代而失去了富有乡村性的旅游吸引力。一些外来文化与当地的传统文化之间产生了冲突,这使乡村文化处于弱势。近年来,一些明清故居被砖瓦房所取代,破坏了古文化遗址。4“农家乐”现状分析4.1景泰黄河石林“农家乐”当前发展概况年份经营家庭数目经营人数比上年增长2001年8422002年127066.7%2003年1812071.4%2004年2820369.2%2005年5126832.0%2006年6334729.5%2007年633470.0%2008年633470.0%2009年683747.8%上图是2001---2009年该地区“农家乐”数据统计表,从表中可以看出,“农家乐”的规模和数量在不断地扩大,2001—2004年是起步阶段,经营家庭数目较少,而从2004—2005年是一个突飞猛进的阶段,2006—2008年是一个缓慢发展-9-阶段,家庭经营数目和从业人员数字几乎未变。从2009年又有了恢复发展的趋势。4.2“农家乐”主要存在的问题由于强烈的致富愿望,广大农民对发展“农家乐”旅游有一定认识,并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主动开办家庭“农家乐”。但是,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景泰黄河石林“农家乐”还存在着旅游资源整合不够,产品同质化的现象比较严重,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农家乐”建筑和周围环境不相协调,卫生条件较差,设施简陋,旅游商品比较少,特色不突出,参与性、体验性的活动种类少等诸多问题,影响和制约着该区域“农家乐”的健康快速发展。4.2.1旅游投入与产出比重严重失调调查显示“农家乐”收入占总收入70%以上的家庭就达到38%,更有些占总收入的90%以上,但是对于自身发展及未来规划的投入较少,其中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定期维护和更换的只占到了13%,对自身素质的提高投入少,目前在经营者中90
本文标题:7 景泰黄河石林农家乐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856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