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秦晋崤之战《左传》《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编年纪事起于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公二十七年,记叙了春秋时期二百五十多年的史事。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相传是为孔子《春秋》作传的。它既是一部历史著作,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很大。《崤之战》选自《左传》,题目是后加的。《崤之战》记叙春秋时代秦晋争夺中原霸权的一场战争。(1)所谓秦晋之好。晋文公(重耳)流亡在外时,曾得到过秦穆公的帮助,并娶穆公之女为妻。(2)所谓春秋无义战(孟子)。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为争夺霸权曾发生过许多次战争。崤之战前二年,秦晋联合围郑,郑大夫烛之武瓦解了秦晋同盟。有一篇文章《烛之武退秦师》,记载的就是这件事。后来秦背弃晋,私自与郑结盟。并派大夫杞子、逢孙、杨孙三人带兵驻守郑国。控制了郑国,又用以对付晋国。从此,秦晋结怨,关系开始破裂。历史背景三、解释下列句中红色的词将有秦师过轶我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吾子久淹于敝邑未报秦施,而伐其师何施之为遂发命,遽兴姜戎妇人暂而免诸国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不替孟明,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超过秘密咨询轻狂放肆。粗疏停留,驻扎恩惠报恩,报答急速征调仓促名义等候撤换、废弃眼睛里影响视力的膜,比喻小过失五、一词多义(1)与蹇叔之子与师吾与点也可得闻与(2)市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愿为市鞍马参加赞同通欤买卖商品买(3)使自郑使告于秦郑人使我掌北门之管(4)御晋人御师必于殽梁弘御戎驾御抵御让派人通假字:(1)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避(2)以间敝邑:闲(3)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餍(4)堕军实而长寇雠:隳(5)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缧(6)乡师而哭:向文言知识整理:一、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1)若潜师以来:发兵(2)秦师遂东:向东出发(3)左右免胄而下:下车步行(4)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做生意(5)子墨衰绖:染黑(6)遂墨以葬文公:穿黑色衣服(7)晋于是始墨:同上(8)先轸朝,问秦囚:上朝(9)秦伯素服郊次:穿素服(10)武夫力而拘诸原:竭尽全力(11)不顾而唾:吐唾沫3、形容词作名词:(1)劳师以袭远:远方的国家(2)入险而脱:险要的地方4、动词用作名词:(1)则束载、厉兵、秣马矣:装载之物(2)未报秦施而伐其师:恩施,恩惠5、为动用法:(1)秦不哀吾丧:为……为哀2、名词作状语:(1)秦伯素服郊次:在郊外6、使动用法:(1)劳师以袭远:使……劳累(2)而以贪勤民:使……劳苦(3)彼实构吾二君:使……结怨(4)以逞寡君之志:使……满意,满足(5)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使……受辱(6)以间敝邑间通“闲”,使……空闲、休息,特殊句式:1、宾语前置句:尔何知!2、定语后置句:牛十二出降,柩有声如牛3、介词结构后置:(1)使出师于东门之外(2)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3)吾子淹久于敝邑(4)败秦师于殽(5)使归就戮于秦4省略句(1)必死是间(2)杞子奔齐,逢孙、扬孙奔宋5、判断句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七、文言虚词以、为、焉、其的用法1.以(1)劳师以袭远(2)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3)遂墨以葬文公(4)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志(5)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来,连词,)(用、拿,介词)(用来,连词)(因为,介词)(来,连词)2.为(1)师之所为,郑必知之(2)为吾子之将行也(3)为从者之淹(4)何施之为(5)莱驹为右(担任,动词)(表示反问语气,呢,语气助词。“何……为”固定句式,“为什么……呢?”“还……做什么呢?)因为)(在,介词)(做,动词,所为,行动,名词性短语)(6)其为死君乎(因为)3.焉(1)公辞焉(2)崤有二陵焉(3)作收尔骨焉(4)君何辱讨焉他,代词表示肯定语气,助词于之,到那里,兼词之,他们,代词君何辱讨(之)焉呢,表疑问气4.其(1)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2)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3)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4)吾子取其麋鹿(5)吾其还也(6)其为死君乎(7)且行千里,其谁不知表反问语气他们的,代词它,指秦军,代词其中,代词那里的,指原圃中的,代词还是,表示祈使、商榷语气难道,表示反问语气(1)线索清晰,情节连贯,场面生动,结构完整开端:秦王谋划袭郑蹇叔劝阻不止騫叔进谏騫叔哭师发展:秦军东征未果中途灭滑而返王孙满观秦师弦高犒秦师皇武子逐客高潮:秦师败于崤三帅为晋俘原轸论击秦师秦军败师于崤结局:晋释三帅尾声:秦伯哭师认错文嬴请释三帅原轸抗词未果孟明拜赐(2)围绕中心选材组材。全文以蹇叔论战为中心,以秦军东进为经(线索),以秦、晋、郑三方几个主要人物的活动为纬,把九个场面按照历史事件发展的顺序有条有理地编织在一起,以印证蹇叔对战争的判断和分析的预见性。(3)前后照应,结构严谨卜偃“君命大事”——蹇叔“师之所为,郑必知之”——蹇叔“且行千里,其谁不知”——蹇叔“晋人御师必于崤”——蹇叔“勤而无所,必有悖心”——秦师伐郑过晋及晋大捷弦高犒师,皇武子辞师晋伐秦师晋败秦师与崤秦师过周门“超乘三百乘”秦违蹇叔,而以贪秦民(4)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文中人物性格鲜明,跃然纸上。①秦穆公:②蹇叔:③皇武子:④原轸:⑤弦高:⑥王孙满:刚愎自用、知过能改。敢于直谏、远见卓识。娴于辞令,软中见硬。忠直多谋、豪爽刚烈。善于言辞,机警灵活。观察敏锐、聪颖过人。这些人物的思想性格是通过他们自身的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及动作表现出来的。其:吾其还也其为死君乎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其可怪也欤其皆出于此乎1加强祁使语气,相当于“还是”“可”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小练习焉(1)公辞焉(2)崤有二陵焉(3)作收尔骨焉(4)君何辱讨焉1将有西师过轶我2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3轻则寡谋,无礼则脱。4未报秦施,而伐其师5何施之为6妇人暂而免诸国7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8不替孟明,孤之过也9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将有西边秦兵越过我国如果秘密地发兵前来,就可占领郑国国都轻狂放肆就缺少谋略,没有礼仪就粗疏没有报答秦国的恩施,却去攻打他们的军队还报答什么呢?一个妇人刹那之间就把他们从国内赦免了秦穆公穿着白色衣服在郊外等候,向着自己的军队放声痛哭不撤换孟明的职务,(因为)这是我的过错大夫们有什么罪过呀,况且我不会因为你们的小过错而抹杀你们的大功绩烛之武退秦师《左传》见练习册47页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我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他。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当夜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墙上坠下去。烛之武见到秦穆公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手下的人。越过其他国家而使远方的国家成为自己国家的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于您的力量薄弱啊。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来往经过,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没有坏处。再说您也曾经施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那个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损害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伯很高兴,与郑国订立盟约,委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自己就率军回国。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晋国大夫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可,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我到不了今天这个地步。依靠过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是不仁义;失去同盟国,是不明智;用冲突来代替联合,是不威武。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晋国的军队也撤离了郑国。
本文标题:90秦晋崤之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863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