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综合练习
1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综合练习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惫的选项在答题卡中正确填涂。)1.《庄子》中载:“深其耕而熟耰(平整土地)之,其禾繁以滋,予终年厌飨。”《吕氏春秋》也说:“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这表明战国时期A.耕作方式仍是刀耕火种B.小农经济已经形成C.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D.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2.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政府组织召开盐铁会议,有御史说:“今大夫各修太公、祖、管之术,总一盐铁,通山川之利而万物殖。是以县官用饶足,民不困乏,本末并利,上下俱足。”这反映了A.盐铁官营严重损害了商人利益B.盐铁官营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C.汉代皿农抑商政策深得民心D.工商业发展冲击了农业主体地位3.唐中宗时,两京诸市在正铺外更造偏铺以适应需要,坊内也不断出现店肆。如长安胜业坊出现卖蒸饼的店家,宣平坊内有油坊等。这说明当时A.城市坊市分离格局形成B.政府重视对城市严格管理C.商业活动突破了空间限制D.政府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4.宋代法律规定,在田产交易前,买主需要通过中人验证卖主的土地所有权凭证;订立土地买卖契约时,要明确写明买卖田产的四至、亩数、价钱及交易年月;立契付钱后买卖双方还须把契约送至官府验证、盖印。这反映了宋代A.土地交易受到严格限制B.政府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C.政府重视土地所有权的转移D.商业环境相对宽松5.明宪宗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规定:“轮班工匠,有愿出银价者,每名每月南匠出银九钱,免赴京……北匠出银六钱,到部随即批放。不愿者,仍旧当班。”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进一步规定:“将该年班匠通告折价类解,不放私自赴部投当”。这种纳银代役的政策A.有利于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B.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C.加强了工匠对国家的人身依附D.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6.汪应庚(1680一1742年)是清代一位典型的徽商,他通过从事利润很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同时贾而好儒,积极从事慈善事业。这反映了当时A.商人普遍重视慈善造福乡里B.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C.政府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D.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7.19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输出的茶占世界总物出盆的50%以上,而到1920年只占了6.2%,中国已失去主要丝茶输出国的地位。与此同时,西方却大量向中国倾销农产品和工业品。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沦为了世界市场的附庸B.清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C.中国小农经济逐渐走向瓦解D.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8.光绪十八年(1892)镇江口海关报告称:“北方各处之人,俱购洋棉纱自织,其织成布匹较市中所咨价廉而坚。”这一现象表明A.洋布具有价格优势B.小农经济迅速解体C.手工织布业继续发展D.政府经济政策转变9.1874年,由于机车撞倒了一个看客,英国人修筑的上海至吴淞短线铁路被愤怒的群众扒掉了路基。两年后,两江总借在当地士绅的压力下购买了这段洋路并将其拆段。这反映了2A.近代化道路的艰难B.民众的爱国热情C.洋务运动觅待开展D.民族工业的发展10.1935年4月,国民政府成立了资源委员会,直隶军事委员会。主要任务为负责资源的调查研究和动员开发,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重工业的主管部门。其产业活动主要集中在与军事工业相关的钢铁、动力、机电、化学等墓本工业领域。资撅委员会的设立A.使官僚资本空前膨胀B.为持久抗战奠定基础C.使民族工业发展艰难D.不利于轻工业的发展11.1942年到1948年,国民政府先后在福建、甘肃、绥远、四川等省进行了以扶植自耕农为核心的土地改革,通过减免税收、提供贷欲等方式协助农业经营并规定了佃农一系列权利。国民政府此举A.意图缓解财政经济困难B.废除了农村封建生产关系C.背离了平均地权的政策D.和共产党的土地政策一致12.抗日战争胜利后,面对全国各收复区的日伪产业,国民政府派出大批军政官员前往接收,一时间各种接收机关林立,仅平、津、沪、杭四地就有此类部门175个。这一做法使A.民族工业迅速恢复发展B.官僚资本开始出现C.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衰落D.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加强13.1953年到1957年,中央各部直接管理的工业企业从2800多个增加至9300多个,其产位占中央和地方管理工业的49%。与此同时,国家对煤炭、钢材、水泥等8种主要物资实行计划供应。这一制度的实行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有利于工业化战略实施C.提高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14.1958年,全国基础建设投资总额为267亿元,比上年的138亿元增加97%,相当于“一五”期间投资总额550亿元的一半。这A.有利于重工业持续健康发展B.是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体现C.为国家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D.使国民经济比例严贡失调15.1960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其中规定:公社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允许社员经营少量自留地和家庭副业.有计划地恢复农村集市等。这项政策在当时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16.1973年秋,中共安徽省委决定,把集体无法播种的土地借给社员种麦、种菜。在借地的基础上,有些地方实行包产到组,有的搞了包产到户。这A.表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C.改变了农村的人民公社体制D.系统纠正了农村的左倾错误17.1984年之后,国营企业逐步改变了统收统支的经营方式。到1987年,全国已有80%的国首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在企业内部,也进行了以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这一改革A.扩大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B.表明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C.保证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D.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制度18.1985年1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宜布取消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制度,对粮食、棉花等少数重要产品,实行尊重农民自主权的国家计划合同收购的新政策;其余多数产品,逐步放开,实行自由交易。这项政策3A.保证了农民收人逐年提高B.使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加快了农村经济商品化的进程D.是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据历史学家研究,16~18世纪,荷兰与英国人均GDP年增长率均高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这一时期荷、英经济的高增长主要得益于A.大西洋沿岸优越的地理位显B.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C.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推动D.海外贸易和殖民捺夺20.17世纪至19世纪,英国爆发了以圈地运动、机械化、良种培育等为主要内容的农业革命,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粮食产最大增的同时分流出大盆农业剩余劳动力。英国的农业革命A.推动了民主政治不断完善B.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C.使农业保持了在经济中的主体地位D.不利于城市化的进程21.下表是1850一1870年主要欧美国家及世界贸易硕变化表(单位:亿马克)。下列解读正确的是年份世界贸易总额英国法国德国美国1850年14533.8152112.81870年37491.8454234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B.美德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迅速C.英国率先开展并完成了工业革命D.法国由于政局的长期动荡发展缓慢22.186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建设横贯大陆铁路的方案,鼓励私营公司向铁路投资,政府予以补贴。其后美国掀起了兴建铁路的狂潮。1869年后多条横贯大陆的干线相继竣工。美国交通业的发展A.导致垄断企业控制国家交通B.有效防止了南北战争的姆发C.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D.推动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23.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原是织工,后来做了木匠;骡机的发明者克伦普教是个纺纱工;生产熟铁的搅拌法是工厂主科特和工头彼得·奥尼恩斯发明的。这表明当时A.工业革命的发生具有偶然性B.技术发明的水平相当低下C.国家不重视技术改良与发明D.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24.据统计,1920一1929年,美国工厂中生产率增长55%,而工人的工资只增长了2%。占全国人口5%的富人几乎占了全部收人的l/3,约60%的美国家庭收人仅够生活在温饱线上。这反映了当时的美国A.经济危机空前严重B.消费市场的相对狭小C.供需保持基本平衡D.国家干预效果不明显25.1922年5月,苏俄硕布《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和使用雇佣劳动力,但主人必须同雇工一起劳动。法令还允许农民自由选择使用土地的形式,采取村社的、个体经济的或集体经济的形式。由此推断当时的俄国A.实行余粮收集制B.农业集体化运动正在推行C.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D.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26.面对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笑国总统罗斯福采取一系列措施刺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下列属于这类措施的是A.号召工人接受低水平工资以降低成本B.大幅提高进口关税率以保护本国市场C.鼓励国内各行各业充分发挥生产能力D.放弃金本位,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27.1979年,英国保守党领袖撤切尔夫人当选首相后,大规模推动国有企业私有化,同时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和削减福利开支。这一政策4A.有利于英国走出滞胀危机B.使凯恩斯主义取得主导地位C.导致了英国财政不堪重负D.有利于保障底层民众的生活水平28.从l665年到1979年,苏联政府先后七次大范围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价格指数提高60沁以上,同时规定对产品“固定收购,超售奖励”。这表明A.赫鲁晓夫以农业为改革重点B.政府重视农业管理体制改革C.苏联农业落后的局面得到有效解决D.从根本上突破了斯大林模式29.1987年,欧洲共同体十二个成员国签署《欧洲一体化法案》,决定取消各国间的一切非关税壁垒,实现商品、劳务、人员和资本的自由流动,实现统一的欧洲内部大市场。该法案的签署A.开启了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B.为欧盟成立其定基础C.表明了欧洲政治一体化的实现D.为欧元发行扫清障碍30.据统计,从1950年到1990年世界出口额从579亿美元增加到33320亿美元,40年中增加了57.6倍,年平均增长10.7%。这主要得益于下列哪个机构二.非选择题(31题14分,32题14分,33题12分。)31.(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朝洪武八年(1375)印造“大明宝妙”,命民间通行,同时禁止金银物货交易。但白银因其自身体积小价值高、便于分割和携带等天然属性,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一直在民间作为货币使用,有禁无止。后来,由于政府滥发宝钞,宝钞大幅贬值,逐渐退出流通领域。正统元年(1436)以后,政府逐渐把田赋、商税、盐课折成银两征收并以白银支付俸禄。弘治、正德年间,钞法废止。嘉靖以后,白银成为主要货币。隆庆年间开放海禁,海外大量白银输入中国,进一步催化了正在演变的货币制度。万历年间,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赋役一律征银,白银货币化最终完成。——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的金融货币极为紊乱,严重阻碍了商品交换和贸易的发展。与此同时,由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冲击,英磅、美元、日元相继贬值,金贱银贵,我国贸易条件急剧恶化。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东北的掠夺和日本货的倾销,对中国经济发展是一个严重打击。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局势,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宣布实施币制改革,废除银本位制并实行白银国有,把钞票发行权收归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四大银行,统一发行法币,依附于英磅和美元,实行”汇兑本位”制。——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中国白银货币化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8分)532.(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江南地区是明清时期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唐宋以来,这里一直是最重要的产粮区。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经济又有新的发展。松江一带“官民军灶垦田凡二百万亩,大半植棉”、太仓等地“务本种稻者,不过十之二三,图利种花者则有十分之七八”;嘉兴地区“物产宜稻”却“每不能自给,待食于转愉者十之三四”。与此同时,苏州、松江两府,明末市镇有59个,乾隆时达到210个,增长率为256%。棉纺织业市镇、
本文标题: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综合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867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