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康熙帝(1654~1722),爱新觉罗氏,名玄烨。顺治帝第三子。顺治十八年继承皇位,改次年为康熙元年(1662)。习称康熙帝。六年(14岁)亲政。八年五月(16岁),清除鳌拜及其同党,开始掌握实权。康熙帝类别主要内容意义巩固统一国家边疆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康熙帝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第一部分类别主要内容意义巩固统一国家边疆政策: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平定噶尔丹叛乱维护国家主权清全图(1820年)三藩之乱(1673——1681)平定噶尔丹叛乱(1690——1755)两次雅克萨之战,签订《尼布楚条约》(1685——1689)统一台湾(1683)三桂反,精忠等响应,东南六七行省皆陷寇。上先发兵守荆州,阻寇毋使遽北。分遣劲旅屯太原、兖州、江宁、南昌,首尾相顾,次第渐进,千里赴斗而师不劳。…制胜于庙堂,岂不然欤?清史稿·吴三桂传平定三藩之乱(1673-1681)顺治十八年(1661)招抚郑成功部下诏书统一台湾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下辖三县。康熙六十一年(1722)设置巡台御史,驻台湾府城,加强对地方官的监督。巡视台阳图卷局部清代平定准噶尔示意图第二部分盛世的文治汉文藏文满文蒙文达赖喇嘛金印朕阅经史,塞外蒙古多与中国抗衡,自汉、唐、宋至明,历代俱被其害。而克宣威蒙古,并令归心如我朝者,未之有也!——康熙木兰围场类别主要内容意义巩固统一国家边疆政策: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平定噶尔丹叛乱崇尚儒家文化加强蒙藏民族团结(多伦、四大活佛)维护国家主权两次雅克萨之战《尼布楚条约》划定边界第三部分类别主要内容意义巩固统一国家边疆政策:?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平定噶尔丹叛乱崇尚儒家文化加强蒙藏民族团结(多伦、四大活佛)维护国家主权雅克萨之战、《尼布楚条约》清朝的边疆民族政策“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尊重各民族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辖)“分而治之”拓展十五英寸雨量线北方绵亘两千多里的国防线与“15英寸雨量线”吻合。线之西北,经年雨量不及15英寸,无法经营农业,只是游牧民族出入之处,这威胁也强迫中国统一对付。……兹后15英寸雨量线间两方的厮杀,还要继续约2000年,直到康熙帝以新式火炮打败噶尔丹迫他自杀,才解除了游牧民族骑兵的优势,可见得历史并非全是人为……——黄仁宇胡焕庸人口线在此线之东南,全国36%的土地,养活全国96%的人口。反之,在此线之西北,在全国64%的土地上,只有全国4%的人口。这就是说,同全国平均密度相比,东南部高出2.67倍,而西北部仅及其1/16。在二者之间,平均人口密度成42.6与1之比。1901-1998年康熙三十年(1691),康熙亲自主持多伦诺尔(今河北承德市西北)会盟,在喀尔喀蒙古部划旗,实行清朝的封爵制度和法律制度,明确由清廷对漠北实行直接管辖。完成了对整个蒙古高原的统一。昔秦兴土石之功,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之长城更为坚固。——《清圣祖实录》卷一五一康熙时,居住在天山北路的厄鲁特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合并了厄鲁特四部。噶尔丹(1644—1697)东进政策的核心是与已定鼎中原的清朝争夺对青海和硕特与漠北喀尔喀的控制权,实现其一统蒙古、建立大蒙古帝国的伟业。
本文标题:康熙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891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