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清代文学(前中期)《聊斋志异》和清代前期文言小说第一节、蒲松龄与《聊斋志异》•蒲松龄,字留仙(1640-1715),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淄博)人。•康熙18年(1679),《聊斋志异》完稿。•二、《聊斋志异》:•文言短篇小说集,近500篇。两类:1、杂记,简单记录传说异闻——如六朝志怪小说之实录,篇幅短小;2、叙述婉曲优美,取法唐传奇而又独出机杼的作品。•用传奇法而以志怪:纪昀:“今一书而兼二体,所未解也。小说既述见闻,即属叙事,不比戏场关目,随意装点;……今燕昵之词,媟狎之态,细微曲折,摹绘如生,使出自言,似无此理,使出作者代言,则何从而闻见之,又所未解也。”鼠戏人在长安市上卖鼠戏,背负一囊,中蓄小鼠十余头。每于稠人中,出小木架置肩上,俨如戏楼状。乃拍鼓板,唱古杂剧。歌声甫动,则有鼠自囊中出,蒙假面,被小装服,自背登楼,人立而舞。男女悲欢,悉合剧中关目。《镜听》益都郑氏兄弟,皆文学士。大郑早知名,父母尝过爱之,又因子并及其妇。二郑落拓,不甚为父母所欢,遂恶次妇,至不齿礼。冷暖相形,颇存芥蒂。次妇每谓二郑:“等男子耳,何遂不能为妻子争气?”遂摈弗与同宿。于是二郑感愤,勤心锐思,亦遂知名。父母稍稍优顾之,然终杀于兄。次妇望夫綦切,是岁大比,窃于除夜以镜听卜。有二人初起,相推为戏,云:“汝也凉凉去!”妇归,凶吉不可解,亦置之。闱后,兄弟皆归。时暑气犹盛,两妇在厨下炊饭饷耕,其热正苦。忽有报骑登门,报大郑捷,母入厨唤大妇曰:“大男中式矣!汝可凉凉去。”次妇忿恻,泣且炊。俄又有报二郑捷者,次妇力掷饼杖而起,曰:“侬也凉凉去!”此时中情所激,不觉出之于口;既而思之,始知镜听之验也。异史氏曰:“贫穷则父母不子,有以也哉!庭帏之中,固非愤激之地;然二郑妇激发男儿,亦与怨望无赖者殊不同科。投杖而起,真千古之快事也!”伟大民众喜爱被人格和事业的伟大所笼络。但是,从来都不喜爱面对伟大。——芥川龙之介《侏儒的话》蛇人东郡某甲,以弄蛇为业。尝蓄驯蛇二,皆青色:其大者呼之大青,小曰二青。二青额有赤点,尤灵驯,盘旋无不如意。蛇人爱之,异于他蛇。期年,大青死,思补其缺,未暇遑也。一夜寄宿山寺。既明,启笥(sì),二青亦渺。蛇人怅恨欲死。冥搜亟呼,迄无影兆。然每至丰林茂草,辄纵之去,俾得自适,寻复还。以此故冀其自至。坐伺之,日既高,亦已绝望,怏怏遂行。出门数武,闻丛薪错楚中窸窣作响,停趾愕顾,则二青来也。大喜,如获拱璧。息肩路隅,蛇亦顿止。视其后,小蛇从焉。抚之曰:“我以汝为逝矣。小侣而所荐耶?”出饵饲之,兼饲小蛇。小蛇虽不去,然瑟缩不敢食。二青含哺之,宛似主人之让客者。蛇人又饲之,乃食。食已,随二青俱入笥中。荷去教之,旋折辄中规矩,与二青无少异,因名之小青。炫技四方,获利无算。大抵蛇人之弄蛇也,止以二尺为率,大则过重,辄更易。缘二青驯,故未遽弃。又二三年,长三尺余,卧则笥为之满,遂决去之。一日,至淄邑东山间,饲以美饵,祝而纵之。既去,顷之复来,蜿蜒笥外。蛇人挥曰:“去之!世无百年不散之筵。从此隐身大谷,必且为神龙,笥中何可以久居也?”蛇乃去。蛇人目送之。已而复返,挥之不去,以首触笥,小青在中亦震震而动。蛇人悟曰:“得毋欲别小青耶?”乃发笥。小青径出,因与交首吐舌,似相告语。已而委蛇并去。方意小青不返,俄而踽踽(jǔjǔ)独来,竟入笥卧。由此随在物色,迄无佳者,而小青亦渐大不可弄。后得一头亦颇驯,然终不如小青良。而小青粗于儿臂矣。先是,二青在山中,樵人多见之。又数年,长数尺,围如碗,渐出逐人,因而行旅相戒,罔敢出其途。一日,蛇人经其处,蛇暴出如风,蛇人大怖而奔。蛇逐益急,回顾已将及矣。而视其首,朱点俨然,始悟为二青。下担呼曰:“二青,二青!”蛇顿止。昂首久之,纵身绕蛇人,如昔弄状,觉其意殊不恶,但躯巨重,不胜其绕。仆地呼祷,乃释之。又以首触笥,蛇人悟其意,开笥出小青。二蛇相见,交缠如饴糖状,久之始开。蛇人乃祝小青曰:“我久欲与汝别,今有伴矣。”谓二青曰:“原君引之来,可还引之去。更嘱一言:深山不乏食饮,勿扰行人,以犯天谴。”二蛇垂头,似相领受。遽起,大者前,小者后,过处林木为之中分。蛇人伫立望之,不见乃去。自此行人如常,不知二蛇何往也。异史氏曰:“蛇,蠢然一物耳,乃恋恋有故人之意,且其从谏也如转圜。独怪俨然而人也者,以十年把臂之交,数世蒙恩之主,辄思下井复投石焉;又不然则药石相投,悍然不顾,且怒而仇焉者,亦羞此蛇也已。《阅微草堂笔记》和清代的文言小说•概况:清代是文言小说的繁荣时期。•前期,除《聊斋志异》外,其他单篇作品大都收录于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中。•清中期,掀起了文言小说创作的风潮。此期的文言小说可分为两大类型:1、模仿《聊斋志异》而近于传奇形式的作品,如:和邦额的《夜谭随录》、沈起凤的《谐铎》、长白浩歌子的《萤窗异草》等;2、模仿魏晋志怪之作,有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袁枚的《子不语》等。•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惟纪昀本长文笔,多见秘书,又襟怀夷旷,故凡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见者,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复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席,固非仅借位高望重以传者矣。清代前期的白话小说•话本小说:•东鲁古狂生《醉醒石》,酌玄亭主人《照世杯》,李渔《无声戏》、《十二楼》,圣水艾衲居士《豆棚闲话》等。•李渔(1611-1680)及其话本小说:话本小说集:《无声戏》、《十二楼》清代章回小说概述•陈忱《水浒后传》(康熙3年,1664):8卷40回。•董说《西游补》:16回。•《醒世姻缘传》:本名《恶姻缘》。西周生辑著,然藜子校订。100回。•吴敬梓《儒林外史》。•曹雪芹《红楼梦》。引起《四书》中,孟夫子说道:君子有三件至乐的事。即使在那极贫极贱的时候,忽然有人要把一个皇帝禅与他做,这也是从天开地辟以来绝无仅有的奇遇,人生快乐那得还有过于此者?不知君子那三件至乐的事另有心怡神悦形容不到的田地。那忽然得做皇帝的快乐,不过是势分之荣,倏聚倏散的泡影;不在那君子三乐之中。那君子的三乐,凭你甚么大势,劫他不来;凭你甚么大钱,买他不得。凭是甚么神人、圣人、贤人、哲人,有这三乐固是完全,若不遇这三乐,别的至道盛德、懿行纯修,都可凭得造诣,下得功夫,只是这三乐里边遇不着,便是阙略。所以至圣至神的莫过于唐尧、虞舜、禹、汤、文、武、周公、至圣先师孔子,都不曾尝着那三乐的至趣。这般难到的遭逢,那王天下岂是这个之内?你道那三件乐?第一乐是“父母俱存,兄弟无故”。……那第二件的乐处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那第三件乐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是君子以道统为重,势分为轻;虽然还让那第一第二的乐处,毕竟还在王天下之先。但是依我议论,还得再添一乐,居于那三乐之前,方可成就那三乐的事。若不添此一乐,总然父母俱存,搅乱的那父母生不如死;总然兄弟目下无故,将来必竟成了仇雠;也做不得那仰不愧天俯不怍人的品格,也教育不得那天下的英才。看官听说:你道再添那一件?第一要紧再添一个贤德妻房,可才成就那三件乐事。……不知人世间和好的莫过于夫妇。虽是父母兄弟是天合之亲,其中毕竟有许多行不去、说不出的话,不可告父母兄弟,在夫妻间可以曲致。所以人世间和好的莫过于夫妻,又人世仇恨的也莫过于夫妻。君臣之中,万一有桀纣的皇帝,我不出去做官,他也难为我不着。万一有瞽叟的父母,不过是在日里使我完廪,使我浚井,那夜间也有逃躲的时候。所以冤家相聚,亡论稠人中报复得他不畅快;即是那君臣父子兄弟朋友之际,也还报复得他不大快人。唯有那夫妻之中,就如脖项上瘿袋一样,去了愈要伤命,留着大是苦人;日间无处可逃,夜间更是难受。官府之法莫加,父母之威不济,兄弟不能相帮,乡里徒操月旦。即被他骂死,也无一个来解纷;即被他打死,也无一个劝开。你说要生,他偏要处置你死;你说要死,他偏要教你生;将一把累世不磨的钝刀在你颈上锯来锯去,教你零敲碎受。这等报复岂不胜如那阎王的刀山、剑树、硙(wèi)捣、磨挨、十八重阿鼻地狱!第一回晁大舍围场射猎狐仙姑被箭伤生……把这不忍的心扩充开去,由那保禽兽,渐至保妻子,保百姓。若把这忍心扩充开去,杀羊不已,渐至杀牛;杀牛不已,渐至杀人;杀人不已,渐至如晋献公、唐明皇、唐肃宗杀到亲生的儿子。不然,君子因甚却远庖厨?正是要将杀机不触于目,不闻于耳,涵养这方寸不忍的心。所以人家子弟,做父母兄长的务要从小葆养他那不忍的孩心,习久性成,大来自不戕忍,寿命可以延长,福禄可以永久。当初山东武城县有一个上舍,姓晁名源。其父是个名士,名字叫做晁思孝,每遇两考,大约不出前第。只是儒素之家,不过舌耕糊口,家道也不甚丰腴。将三十岁生子晁源。因系独子,异常珍爱。渐渐到了十六七岁,出落得唇红齿白,目秀眉清。真是何郎傅粉三分白,荀令留裾五日香。只是读书欠些聪明,性地少些智慧,若肯把他陶熔训诲,这铁杵也可以磨成绣针。无奈其母固是溺爱,这个晁秀才爱子更是甚于妇人。十日内倒有九日不读书,这一日还不曾走到书房,不住的丫头送茶、小厮递果,未晚迎接回家。如此蹉跎,也还喜得晁源伶俐,那“上大人丘乙己”还自己写得出来。后来知识渐开,越发把这本《千字文》丢在九霄云外,专一与同班不务实的小朋友游湖吃酒,套雀钓鱼,打围捉兔。晁秀才夫妇不以为非。幸得秀才家物力有限,不能供晁源挥洒,把他这飞扬泄越的性子倒也制限住几分。《儒林外史》•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文木老人、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程晋芳《怀人诗》十八首之十六:“外史纪儒林,刻画何工妍!吾为斯人悲,竟以稗说传。”•《儒林外史》现存的最早刻本为嘉庆8年(1803)卧闲草堂的巾箱本,56回。•《儒林外史》假托发生在明代的故事,楔子中写元明易代时王冕的故事,正文主体故事则起自明宪宗成化(1465-1487)末年迄于明神宗万历23年(1595)。•惺园退士《儒林外史序》引:“慎勿读《儒林外史》,读之乃觉身世酬应之间,无往而非《儒林外史》。”•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23篇《清之讽刺小说》:“……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擿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人生南北多歧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百代兴亡朝复暮,江风吹倒前朝树。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这一首词,也是个老生常谈。不过说人生富贵功名,是身外之物;但世人一见了功名,便舍着性命去求他,及至到手之后,味同嚼蜡。自古及今,那一个是看得破的!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临江仙》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感兴二首》其一白居易吉凶祸福有来由,但要深知不要忧。只见火光烧润屋,不闻风浪覆虚舟。名为公器无多取,利是身灾合少求。虽异匏瓜谁不食,大都食足早宜休。《论语·阳货》:子曰:……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庄子·山木》:方舟而济于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惼心之人不怒。《红楼梦》•一、曹雪芹:“生于繁华,终于沦落”•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满州正白旗人。•《红楼梦》本名《石头记》。最初以80回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流传,这些抄本大都有脂砚斋、畸笏叟等人的评语,又称“脂评本”。乾隆五十七年,程伟元刻本,增加了后续的四十回,共一百二十回,改名叫《红楼梦》。•张爱玲:有人说过“三大恨事”是“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第三件不记得了,也许因为我下意识的觉得应当是“三恨红楼梦未完”。小时候看红楼梦看到八十回后,一个个人物都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起来,我只抱怨“怎么后来不好看了?”•后续四十回的作者高鹗(约1738-约1815),字兰墅,别署红楼外史,汉军镶黄旗人。曾官内阁中书、翰林院侍读。版本•分抄本和刊本两个系统:•1、抄本80回,多有脂砚斋等人的评语,题《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简称“脂本”。属于这一系统的现已发现十余种,其中较重要的有甲戌本、乙卯本、庚辰本、戚本。•2、刊本120回,由书商程伟元先
本文标题:元明清文学(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918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