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文学类文本——学习目标:1.掌握散文运用的一些主要的表现手法;2.总结本考点的常见题型,形成基本答题模式,提高规范答题的能力。分析综合C(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看到这一考点,我们会想到哪几个问题?1.表现手法有哪些?2.高考中如何命题?3.我们该如何答题?4.答题的注意点有哪些?(一)修辞及效果:辞格作用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比拟使被描摹的物或人生动形象,表达亲切,有情趣,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形象。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夸张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给人以启示;表达感情更强烈;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对偶在形式上,结构整齐,节奏感强,有音乐美,便于吟诵;在内容上,或两两对比,或两两补充。使表达更集中、凝练而又比照鲜明。排比能强烈表达思想感情。议论,能增加语势,说理更透彻;抒情,可淋漓尽致。反复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感染力强。知识储备(二)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主要效果衬托以描述的环境、气氛等烘托主体人事物,凸显中心,表达强烈感情。铺垫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进行的环境、情绪、气氛等描写的造势。对比在两种互相对立事物的比较中突出主体,凸显正面,使形象鲜明。象征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还可使要表达的意思含蓄、深刻。联想想象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可使文章内容更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抑扬为褒先贬,为损先扬,形成鲜明对照和强烈反差,收到特殊效果。点面结合文章结构中叙写事件全过程是“面”,重点写某一特殊情节或细节是“点”。能反映出事物的全貌,突出重点,表达事件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以小见大抓住最能体现大主题的、看似平凡细小却包含典型意义和生活哲理的小事件来叙写,感人且具有社会意义。白描不设喻,少修饰,不用华丽的词藻,以最经济最减省的笔墨勾勒鲜明的形象。它往往起到寥寥几笔就能突出人、物神韵的效果。补充托物言志、悬念、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等知识储备•渲染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分出阴阳向背,以强化和丰富艺术形象,增强审美效果。后被借用为写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指通过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艺术形象,加强艺术效果。(三)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主要效果描写景物、环境描写突出环境特点,烘托人物,渲染氛围,烘托主题侧面描写以特征相似或相反的另一事物作正衬或反衬,能突出主体事物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丰满,增强感染力正面描写浓墨重彩的描绘能感染读者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选取典型性代表性事物,多感官角度(形声色、视听触嗅味觉)多角度描写(空间变化:高低、远近、上下、点面;时间角度:季节转换)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虚实结合、正侧结合、色彩对比的角度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记叙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倒叙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取得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人称第一人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感情。第二人称:能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以往考查频繁,现在几乎不考议论在开头或结尾往往是文章的主旨;在中间常起过渡、引出主旨的作用。知识储备1.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09《上善若水》)2.“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07《麦天》)3.文章开头的两段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你更喜欢哪一段,请从修辞手法的运用上说明理由。(06《一幅烟雨牛鹭图》)真题展示:命题特点:1.命题角度有两种,一种是大处着眼,小处设题,即从某一句某一段的表达特色切入;一种是大处着眼,大处设题,即考查全篇的艺术表现特色。2.鉴赏要求侧重于多角度切入,分析要求既包括对表达技巧的辨识,又包括对其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具体解释。走进高考:1.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09《上善若水》)参考答案: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2.“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07《麦天》)参考答案:语段选取了收割机、麦茬、草香等麦天代表性事物。运用比拟的修辞方法,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麦收情景,写出了麦收时节热烈而欢快的场面。画面色彩鲜明,语言上拟声词和叠词的使用使表达生动而富有韵味。3.文章开头的两段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你更喜欢那一段,请从修辞手法的运用上说明理由。(06《一幅烟雨牛鹭图》)参考答案:第①自然段侧重对牛作静态描写。第②自然段侧重对鹭作动态描写。示例:喜欢第①自然段。第①自然段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传神地写出了老牛在雨中的状态。喜欢第②自然段。第②自然段运用比喻、比拟的手法增加了画面的动感,营造了和谐的氛围。(1)用词的角度:叠词:①音节和谐,富有音乐美;②强调作用书面语:典雅,有文学韵味俗语歇后语:通俗形象,质朴生动。拟声词:生动形象(2)造句的角度:整散结合,长短句结合:语言错落有致,富有音乐美;引用诗文:增强文学韵味。(3)风格的角度:从平实、生动、简洁明快、含蓄深沉、幽默诙谐等方面考虑。(四)语言特色:实战演练:《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简述文章第四段的艺术手法及其效果。(6分)④秋天,在山里拦牛简直是一种享受。半崖上小灌木的叶子红了,杜梨树的叶子黄了,酸枣棵子缀满了珊瑚珠似的小酸枣尤其是山坡上绽开了一丛丛野花,淡蓝色的,一丛挨着一丛,雾蒙蒙的。灰色的小田鼠从黄土坷垃后面探头探脑;野鸽子从悬崖上的洞里钻出来,扑楞楞飞上天;野鸡咕咕嘎嘎地叫,时而出现在崖顶上,时而又钻进了草丛我很奇怪,生活那么苦,竟然没人逮食这些小动物。也许是因为没有枪,也许是因为这些鸟太小也太少,不过多半还是因为别的。手法:选择典型画面(1分)抒情、描写、议论相结合(1分);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1分,答出其中之一即可);视听结合(1分),动静结合(1分),细节描写(1分)(手法类共4分,答满4点即可)。效果:写出了清平湾秋天的美丽和生机,表现了清平湾人的善良(1分);表达对清平湾的热爱与留恋(1分)。反思:从做题情况来看,鉴赏表达特色题学生都能得分,但得分普遍不高,表明还存在一些问题:(1)判断不准。对修辞手法判断得好,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语言特色则判断不准。(2)不会多角度切入。拿到一道鉴赏题到底该从哪些角度切入、需要从哪些角度切入感到困惑。常常不论鉴赏的范围,统统都从修辞手法角度答。(3)答题不规范,层次不清晰,拘泥某一点说很多。(4)情感把握不准,甚至根本涉及不到情感,只就题答题。答题建模:(语言组织顺序)①该段选取……等特征性景物②分析修辞手法③分析表现手法、表达方式④概括语段主要内容⑤品味语段所包含的情感⑥分析语言上的特色答题模式:答题三个步骤:什么手法?+怎么用的?+有什么效果?(形象和情感)实战演练:参考答案.:比喻,把熟透的麦子比喻为待产的婴儿、把麦芽比喻为牛毛;或拟人,把麦子拟人化;(比喻拟人答对一种并分析得2分)想象(虚写)的手法或采用了细节(动作)描写,(想象或动作答对任意一种得2分)生动细腻地写出了麦子成熟时的状态(1分),写出了作者对麦子丰收的期待(1分)。请赏析第二段文字的表达特色。(6分)②又是一年麦季,麦熟一晌,熟透的麦子像等待生产的婴儿,攒聚在挺拔的穗上。热辣辣的夏季风吹过,没有人收到,也没有铁器撞它们的腰,它们闭上眼睛弹了出去,似在跳远,比谁跳得远,划过细长的弧线,落入时光偶尔闪现的缝隙中,被从天降临的雨水浸泡,小心地发出牛毛似的芽儿,重新开始一株麦子的旅程。语言特色方法导航: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艺术技巧判断表达特色的角度:
本文标题:高三散文表达技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919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