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无锡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1关于改革开放以来无锡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肖复新内容提要: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人类文明进程的一个全新形态,是一场世界性的业态革命和发展潮流。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本文以无锡水环境治理为样本,对无锡改革开放30年来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作了阶段性划分,对无锡在增强生态意识、严控污染源头、强力修复生态和落实制度保障等方面的重要举措进行解读,对无锡在城乡环境面貌、节能减排和太湖治理等方面取得的成效进行阐释,并进一步对无锡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思考建议。本文认为:无锡必须清醒看到人类文明进程所处的新的发展阶段,抢先完成从工业化发展向生态化发展的毅然转身,继成就了民族工商业和乡镇工业的辉煌之后,再次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机遇,赢得转型发展先机。关键词:生态文明无锡生态文明的崛起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世界性革命。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危机频发,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日益受到生态环境恶化的严峻挑战,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一场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我们党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十分重视,在胡锦涛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改革开放30年来,无锡在生态环境面前,曾经的迷茫,是令人痛心的;曾经的作为,是令人感怀的。今天,跋涉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征途上,无锡坚持环保优先、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正在深入人心、形成共识,一系列“组合拳”也收到了明显的成效,更是令人倍感欣慰。本文通过回望无锡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艰难历程,解读无锡在生2态文明建设方面的举措和成效,并提出若干思考和建议,以期更进一步地推进无锡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科学发展,实现社会和谐。一、无锡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内涵十分丰富且处于不断的深化递进之中。要厘清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阶段,只能抓住影响地域生态的主要环境因素来展开。无锡地处江南水乡,在近4800平方公里的辖区内,水域面积占到近三分之一。水,成为影响无锡生态环境最直接、最主要的要素。因此,本文把无锡对水环境的治理和保护作为样本进行切片分析,据此对无锡三十年来生态文明建设进行阶段性划分。改革开放“一声炮响”,曾经的民族工商业发祥地,有着光荣工商传统的精明的无锡人,一时先声夺人,乡镇工业高歌猛进,异军突起,创造了辉煌的经济奇迹,成就了享誉全国的“苏南模式”。尽管当时对生态环境的淡漠在今天看来有些触目惊心,但在那个发展经济争先恐后、只争朝夕的大背景中,可以说是一种普遍的常态。只是当时的环境承载负荷在总量上还能忍受,矛盾并不尖锐,所以这种粗放的发展方式并没有使问题即刻暴露出来,也没有引起过多的质疑,而是以一种潜伏的方式淡出人们的视线。直到1993年,梅园水厂的停产,也没有引起大的警觉。人们心安理得地以一种休眠的方式消受着身边的生态环境,很少有人产生顾忌甚至敬畏。在这个阶段,要说在环保方面有什么作为,也仅限于对工业企业超标排放的被动处罚了。随着承接国外产业转移的更大体量的外资的蜂拥侵入,加之无锡处于水体下游,污染来量大,生态环境这张网被捅破,就只是个时间问题了。—当生态环境的破坏以量变的累积越过一定的临界状态后,就会产生质变,矛盾就会凸显出来。随着大量消耗能源资源的工业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太湖终究不能承受虐待之重。19963年,太湖被国家列为重点治理湖泊,国务院环委会在无锡召开了太湖流域环保执法现场会。无锡开始睁眼看太湖了,对待太湖生态环境问题的态度开始苏醒。1996年,中共无锡市委在太湖里的船上,召开了第九次党代会第一次常委会议,现场讨论太湖水污染防治和饮用水取水口的水质保护问题,第一次明确把太湖水污染防治列为全市环境保护重中之重的工作。随后,一系列政策措施鱼贯而出。1997年1月,成立了无锡市环境保护委员会;9月,通过了《无锡水域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1998年6月,无锡市首次公布了环境质量公报。经过努力,成效初现。在1998年年底国家环保总局开展的“聚焦太湖零点达标行动”中,无锡300多家榜上有名的重点排污单位基本实现了达标排放。—2001年初,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的奋斗目标。无锡踏上了有条不紊的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和生态城市的征途。2001年,制定了《无锡市城市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三年目标的实施意见》、《爱我无锡、美化家园、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三年行动纲要》和《无锡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方案》,提出要用三年时间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随后开展了碧水恢复、蓝天重现、工业污染源减排和舒适人居环境建设等四大环境保护措施,实施了五里湖专项整治、贡湖水源保护、工业污染防治、机动车专项整治、工业结构调整、增绿工程、洁净工程等十六项工程。2004年4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授予无锡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5月8日,国务院在无锡召开现场会,总结推广无锡的治太经验。无锡马不停蹄,不断地向新的更高的目标挺进。2006年8月,制定了《无锡市生态市规划纲要》,这是指导全市生态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提出了到2010年建成国家生态城市群的总体目标。至4此,无锡对生态环境的认识日益清醒,目标日渐明晰。正当无锡按部就班,甚至有些踌躇满志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行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让人们目瞪口呆,始料未及。2007年5月,太湖蓝藻集中暴发,部分地区自来水发臭无法饮用,严重影响到了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给人以深度的焦虑和火烧眉毛般的警醒。时不我待,无锡的生态文明建设霎然4变奏,吹响了大强度、高速度推进的集结号。无锡除了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加速快跑之外,已经别无选择。面对这次危机,无锡快速反应,在极短的时间之内,使出“铁腕”、“重拳”,向污染宣战。出台了《关于举全市之力开展治理太湖保护水源“6699”行动的决定》、《关于全社会动员全民动手开展环保优先“八大”行动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一场前所未有、声势浩大的全民行动就此拉开了大幕,并延续至今。这次刻骨铭心的遭遇,让无锡人民永志难忘,子孙谨记,并倍加努力。二、无锡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无锡水资源十分丰富,但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量剧增,水质受到了污染,使无锡成为了典型的水质型缺水城市。要让无锡的水系休养生息,就要充分运用法律的、经济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强大压力。既要实行最为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又要综合运用工程的、技术的、生态的方法,加大水环境的治理力度。在30年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上,觉醒了的无锡,牢牢把握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在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三个方面很下功夫,逐步从被动治理走向主动防治,与水展开了艰苦鏖战。其重要举措包括如下四个方面:生态意识文明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形态。生态问题与人的活动和行为密切相关,必须大力提高市民群众的参与意识。无锡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5把生态意识的形成作为一项基础性、先导性工作,努力把生态文明意识变成全民共识,变成全社会的自觉行动。无锡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和企业负责人的环保培训,积极推进企业环境诚信建设。授予有重要贡献的民间环保工作者“无锡环保卫士”称号。搭建“中国〃无锡生态市建设高层论坛”平台,邀请专家学者把脉无锡,共同探索生态建设之路。开展各类环保专项活动,将每年5月29日定为“水安全日”,每年6月定为“环境月”,每年3月和11月定为“义5务植树月”,大力号召全社会积极参与,形成了人人关心环境、珍惜环境、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浓厚氛围。在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过程中,无锡召开了“爱我无锡、美化家园、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千人动员大会,进行社会动员。在创建节水型城市过程中,下发了数万份节水宣传教育提纲和手册。在“每人每天节约一升水”主题活动中,节水宣传志愿者们走上街头,深入社区,指导帮助市民更换使用节水器具,并利用企业员工学校、社区市民学校等阵地,开展节水知识宣传,组织市民开展节水经验交流观摩活动。在中小学校广泛开展了“小手牵大手”、“节约用水从家庭做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生态行为文明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推动生态文明进步发展的活动。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是保持良好生态的根本。无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着力严控污染源头,守住“闸门”。无锡坚持产业引导,大力实施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通过严格环保审批、实现工业企业达标排放、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优化产业结构和调整产业布局、开展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等措施,严控源头污染物排放。无锡坚持环保优先的政策导向,把结构调整作为减少排放的关键手段,切实提高新建企业环保准入门槛,以产业优化升级减少环境污染,以发展循环经济降低废弃物排放,以集约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6积极发展生产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生态农业、环保农业。集中整治“高消耗、高污染、高危险、低产能、低效益”企业,将整治工作与节能减排、环保达标、安全生产和提高效益结合起来。积极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等专项行动,对占市区污染总量75%以上的重点水污染企业实现了自动监控,对污染严重企业实施了限期治理和依法关闭。大力推广排污许可证制度和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制度,重点排污企业均做到了持证排污,并参加了企业环境行为评级。加大力度调整传统工业布局,强力推进城区工业“退城入园”和乡镇工业布局调整。积极建设无公害农产6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大力提高农业生产标准化水平,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精确定量栽培等先进适用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为广大市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是城市发展的根本目的。改善太湖水环境,除了加强源头控制,还必须努力修复和重建良好的生态系统。蠡湖通过实施生态清淤、污水截流、退渔还湖、动力换水、生态修复、湖岸整治和环湖林带建设等重点工程,累计清淤248万立方米,实施退渔还湖3282亩,铺设截污管网11.8公里,搬迁关闭企业48家,完成生态修复1410亩,投资1.27亿元建成梅梁湖动力换水工程投入运转,蠡湖水质明显改善,成为国内水治理的典范。启动了梅梁湖清淤、长广溪湿地建设、十八湾生态修复等重点工程并基本竣工。梁溪河、直湖港、小溪港等出入湖河道综合整治加快推进,环蠡湖11座节制闸和小溪港翻水站全部建成,全面完成了国家下达给无锡市的治太“十五”计划。按照“河湖共治”的方针,2003年起无锡市实施了城区河道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三年内重点治理了梁溪河、环城河等26条城市河道和88条小河浜,大力实施截污、调水、搬迁、监管、保洁等工程。近几年,城市7河道共清淤6000万立方米,沿河周边地区进行了污水截流,已封堵500多个排污口,市区古运河航段全面实施禁航,并组织了工业企业搬迁和老新村改造,使城市河道水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进入2007年,在无锡市勾画的国家生态城市群的创建蓝图中,更是明确要投资400亿元,用于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城乡人居环境、水环境综合整治、生态环境修复、生态安全保障等九大工程建设,形成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运作的发展模式。生态制度文明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制度形态。无锡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特别注重加强制度建设,用法律法规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和依据。先后出台了《无锡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关于抓紧治理太湖无锡水域污染的议案决议》、《关于加快清除城乡河道积淤的议案决议》、《关于治7理大气污染,提高环境质量的议案决议》、《关于保护贡湖供水水源的决定》、《关于实施城市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的议案决议》和《城市河道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等。无锡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无锡市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指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核心,突出发展循环经济这一重点,依法推进生态市建设。供水危机发生后,无锡市相继制定出台了近10部政策文件,实施了一系列力度空前的“综合治太”行动,全市形成了铁腕治污、科学治水的强大声势和环保优先、共建生态的
本文标题:关于改革开放以来无锡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925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