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 深刻把握四个全面科学含义 兰德培训
深刻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思想内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的提出•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强调,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在这里,第一次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思想,深化了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规律的认识,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2015年2月2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再次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2015年4月1日,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11次会议时,习近平强调:必须从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地位和重要作用,拿出勇气和魄力,自觉运用改革思维谋划和推动工作,不断提高领导、谋划、推动、落实改革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的提出•如何看待“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张德江委员长在2015年3月5日参加浙江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开辟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这是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的科学定位。主要内容•一、“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高度•二、深入把握“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内在逻辑•三、系统认识“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现实品格•四、科学把握“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主攻方向•五、深刻认识“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方法论意义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高度•(一)“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是得到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证明的科学理论,这一理论具有系统性、全面性、完备性的特点。1913年3月,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文中指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最完备最深刻最无片面性的关于发展的学说。“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这一最完备最深刻最无片面性的理论在当代中国最实际最好的运用。“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基础上,对中国国情最深刻的把握。•中国现在什么国情?第一,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后期阶段,离初级阶段完成的时间只有35年了,是十分关键的阶段;第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第三,中国经济处于“三期叠加”阶段,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阶段性发展特征。党中央准确把握经济发展大局,作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趋好,但正处在从高速到中高速的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的重要判断。为了应对种种复杂局面,中央确立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高度•(二)“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在科学把握人类文明发展大趋势的基础上的新成果•“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不仅科学把握中国的现实国情,而且始终把握时代潮流和世界变革的大趋势,始终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大道上发展。无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都与国际社会一起脉动。造福广大民众,这是世界性的潮流。德国总理默克尔在2013年5月也曾经讲:“发展经济是为了服务人类,造福人民。”2013年2月,韩国总统朴槿惠在就职演讲中提出:新一届政府将通过经济复兴、国民幸福、文化昌盛三大梦想的实现开创一个新的时代,为实现国民幸福,政府将进一步增加社会福利,确保人人老有所养、少有所乐。中国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是一个实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人民普遍幸福的社会。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5年国情咨文中明确指出,要发展中产阶级经济,“中产阶级经济意味着帮助劳工家庭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感到更安全。这意味着帮助他们支付育儿费、大学学费、医保、住宅和退休费用。”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高度•(三)“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从严治党,这是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根本宗旨决定的。全面从严治党既是这一规律的具体体现,又是对这一规律认识的深化。•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改革中实现繁荣、在法治中推进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两个轮子一起转符合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要求。同时,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在很多方面又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从昨天到今天再到明天的由低到高的进步过程。“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对这一规律认识的具体化。“四个全面”扎根历史,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具有时空上的全面性。二、深入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的内在逻辑(一)深入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的历史逻辑•所谓历史逻辑就是始终尊重历史发展的规律,始终沿着历史进步的方向前进。历史逻辑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逻辑。列宁曾经讲:“在社会科学问题上有一种最可靠的方法,它是真正养成正确分析这个问题的本领而不致淹没在一大堆细节或大量争执意见之中所必需的,对于用科学眼光分析这个问题来说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考察每个问题都要看某种现象在历史上怎样产生、在发展中经过了哪些主要阶段,并根据它的这种发展去考察这一事物现在是怎样的。”•“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有着深厚的历史逻辑。这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尊重历史。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两者绝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第二,尊重历史人物的创造。习近平指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二、深入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的内在逻辑(二)深入把握“四个全面”的未来逻辑•所谓未来逻辑就是以客观规律为基础把握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从时代变革的大趋势中把握走势。马克思主义具有一种把握未来的逻辑。列宁曾经在20世纪初生动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中,即使有70个马克思也不能够把握住所有这些错综复杂的变化的总和;至多是发现这些变化的规律,在主要的基本的方面指出这些变化及其历史发展的客观的逻辑。”“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有着鲜明的把握未来的基本逻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展现了未来五年中国的宏伟景象: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二、深入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的内在逻辑•(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自觉适应和主动引导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必然要求。一是思想意识的多元化。由于利益多元化和社会分层的变化,人们的思想意识也日趋多元化。在2013年8月19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要关注蚁族、北漂、海归、海待、散户等社会上新出现的人群。刘云山同志在2013年11月19日《人民日报》上发表的文章中再次强调指出:认真研究工人、农民、干部、知识分子等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和政策诉求,包括注意关注蚁族、北漂、海归、海待、散户等社会上新出现的人群。这些新的人群不仅有自身利益诉求,还有思想意识的诉求。二是思想意识的多样化。这是由于意识形态四大变化带来的:一是意识形态的文化化趋势。二是意识形态的学术化趋势。当三是意识形态的日常生活化趋势。四是意识形态的日益感性化、感官化、感觉化。三是思想意识的多变化。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经济社会变动不居,人们的思想意识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这是一个企业家和娱乐英雄的时代,人们的思想意识出现前所未有矛盾和混乱。二、深入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的内在逻辑•(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自觉适应和主动引导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必然要求。一是思想意识的多元化。由于利益多元化和社会分层的变化,人们的思想意识也日趋多元化。在2013年8月19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要关注蚁族、北漂、海归、海待、散户等社会上新出现的人群。刘云山同志在2013年11月19日《人民日报》上发表的文章中再次强调指出:认真研究工人、农民、干部、知识分子等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和政策诉求,包括注意关注蚁族、北漂、海归、海待、散户等社会上新出现的人群。这些新的人群不仅有自身利益诉求,还有思想意识的诉求。二是思想意识的多样化。这是由于意识形态四大变化带来的:一是意识形态的文化化趋势。二是意识形态的学术化趋势。当三是意识形态的日常生活化趋势。四是意识形态的日益感性化、感官化、感觉化。三是思想意识的多变化。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经济社会变动不居,人们的思想意识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这是一个企业家和娱乐英雄的时代,人们的思想意识出现前所未有矛盾和混乱。二、深入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的内在逻辑•第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1)唱响中华文化好声音。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他还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2)强调理想信念和信仰的作用。任何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都有着强烈的信仰色彩。2015年2月28日,习近平讲: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3)创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产和再生产机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生产方式当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文化领域的事情,要贯穿和深化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的各个方面,从而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途径、引领平台。三、系统认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的现实品格•(一)“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具有攻坚克难的现实品格•1、“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紧紧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其一,中国改革遇到了不少陷阱,需要全面深化改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要进行全面改革。“中等收入陷阱”一词最早出现于世界银行2006年发布的《东亚经济报告》。它是指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特别是达到6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后,由于各种原因无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社会结构转型、政治体制转化,经济增长出现乏力,人均GDP长期甚至几
本文标题:深刻把握四个全面科学含义 兰德培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949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