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纺织服装 >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语言学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语言学一、反切反切:我国给汉字注音的一种传统方法,亦称“反语”、“反音”。是用两个汉字来注另一个汉字的读音。两个字中,前者称反切上字,后者称反切下字。被切字的声母和清浊跟反切上字相同,被切字的韵母和字调跟反切下字相同。如:东,德红切。取德的声母d,红的韵母ong和声调,便构成东音。反和切毛晃《增修互注礼部韵略·条例》:“音韵辗转相协谓之反,亦作翻。两字相摩以成声谓之切。”辗转相协:作为反语的两个字中的任一个字都可以作反切的上字,也可以作反切的下字。反东田:颠童桑落:索郎切两字相摩以成声谓之切。俞正燮xiè:“两合读法,缓呼之则两字,急呼则一字也。”注意点反和切,是以当时的读音为标准的蜮yù,古獲切,以爲蝦蟆之別名。率shuài《廣韻》所類切。率lǜ《廣韻》所律切。直音法直音就是用一个字来注另一个同音字的音。毕音必。读若王筠:“有第明其音者,有兼明假借者,不可一概论也”;钱大昕:“读若皆古书假借之例,不特寓其音,并可通其字。假其音并假其义,音同而义亦随之。”陆宗达将读若分为“音义相同的读若”和“音同义异的读若”两类。《说文·齿部》:“齭,齿伤酢也。从齿,所声。读若楚。”按:齭,意为“酸楚”、“痛楚”。《说文·林部》:“楚,丛木,一名荆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今酸楚字以楚为之。”姐:江野切《广韵》兹野切二、五音和四声五音,原来是乐律中的宫商角徵羽,后来被用来借用为音韵学的术语。四声,周颙,沈约首次提出了汉语当中存在四声,也就是平上去入四声三、韵书的发展李登的《声类》和吕静的《韵集》《王仁昫xù刊谬补缺切韵》《声类》,十卷,魏李登撰。《韵集》,五卷,一说六卷,晋吕静撰。《声类》和《韵集》的特点1、以五声命字,就是按宫商角徵羽分篇。2、不立诸部。3、每一篇中,凡同音字列在一起。4、有反切。5、有注释。“江南曰辣中國曰辛”四、辞书的发展1、《广雅》《广雅》又名《博雅》,十卷,魏张揖撰。张揖字稚让,清河(或曰河间)人。就是增广《尔雅》,补《尔雅》之未备。所以全书体例仿《尔雅》,分为十九篇,名称一仍其旧。训诂名物多达2343种。四库提要臣等謹案廣雅十卷魏張揖撰揖字稚讓清河人太和中官博士其名或從木作楫然證以稚讓之字則為揖讓之揖審矣後魏江式論書表曰魏初博士清河張揖著埤倉廣雅古今字詁究諸埤廣增長事類抑亦於文為益者也然其字詁方之許篇或得或失矣是式謂埤倉廣雅勝於字詁今埤倉字詁皆久佚惟廣雅存其書因爾雅舊目博采諸儒箋註及三蒼説文諸書以增廣之於雄方言亦備載無遺隋秘書學士曹憲為之音釋避煬帝諱改名博雅故至今二名並稱實一書也前有揖進表稱凡萬八千一百五十文分為上中下隋書經籍志亦作三卷與表所言合然註曰梁有四卷唐志亦作四卷館閣書目又云今逸但存音三卷憲所註本隋志作四卷唐志則作十卷卷數各參錯不同蓋揖書本三卷七録作四卷者由後來傳寫析其篇目憲註四卷即因梁代之本後以文句稍繁析為十卷又嫌十卷煩碎復併為三卷觀諸家所引廣雅之文皆具在今本無所脱佚知卷數異而書不異矣然則館閣書目所謂逸者乃逸其無註之本所謂存音三卷者即憲所註之本揖原本實附註以存未嘗逸亦未嘗缺惟今本仍為十卷則又後人析之以合唐志耳考唐元度九經字様序稱音字改反為切實始於唐開成間憲雖自隋入唐至貞觀時尚在然逺在開成以前今本乃往往云某字某切頗為疑竇殆傳刻臆改又非憲本之舊歟乾隆四十六年九月恭校上《广雅·卷一·释诂》:頑、嚚、怐kòu愗mào、儒輸、□□惷,愚也。《广雅·卷二·释诂》:錉mín、□耡、貢、租、賦、徹、䅢、秛pī、征、賩cónɡ、□,税也。錉:算税。秛:禾租。賩:秦汉时西南少数民族巴人称其所交纳的赋税。《广雅·卷三·释诂》:刋、剟、剽piào、剗chǎn、□,削也。《广雅·卷四·释诂》:□餓、餒něi,飢也。《广雅·卷五·释言》:裕,足也;摸,撫也。《广雅·卷六·释训》:唏唏、㰤㰤、㗿㗿、呵呵、è,笑也。《广雅·卷六·释亲》:翁□爸爹㸙父也。《广雅·卷七·释室》:䆫、牖,䦳也。《广雅·卷八·释器》:牒牘牑牏版也。《广雅·卷八·释乐》:塤xūn象稱錘以土為之有六孔。《广雅·卷九·释天》:一穀不升曰歉二穀不升曰饑三穀不升曰饉四穀不升曰㱂五穀不升曰大侵。㱂:《谷梁传·襄公二十四年》:“四谷不升谓之康”《韩诗外传》:“四谷不升谓之荒。”《广雅·卷九·释地》:神□度四海内東西九十萬里南北八十一萬里帝堯所治九州地二千四百三十萬八千二百四頃其墾者九百一十萬八千二十四頃夏禹所治四海内地東西二萬八千里南北二萬六千里出水者八千里受水者八千里《广雅·卷九·释丘》:丠上有木為柲bí丠小陵曰丠無石曰峊。《广雅·卷九·释山》:岱宗謂之泰山天柱謂之霍山。《广雅·卷九·释水》:濆pēn泉直泉也直泉涌泉也。《广雅·卷十·释草》:奚毒附子也一嵗為萴cè子二嵗為烏喙三嵗為附子四嵗為烏頭五嵗為天䧺。天䧺:天雄《广雅·卷十·释木》:含桃,櫻桃也。《广雅·卷十·释虫》:蟱(虫禺)魚伯青蚨也。《淮南万毕术》:“青蚨还钱:青蚨一名鱼伯,或曰蒲,以其子母各等,置瓮中,埋东行阴垣下,三日后开之,即相从。以母血涂八十一钱,亦以子血涂八十一钱,以其钱更互市,置子用母,置母用子,钱皆自还。”《广雅·卷十·释鱼》:有鱗曰蛟龍有翼曰應龍有角曰□龍無角曰□龍。《广雅·卷十·释鸟》:玄鳥朱鳥燕也。《广雅·卷十·释兽》:獸一嵗為豵zōnɡ二嵗為豝三嵗為肩四嵗為特《广雅·卷十·释畜·马属》:白馬黑脊驙zhān《广雅》注本《广雅》注本,清代比较有名的三大家是钱大昭,庐文弨chāo和王念孙。王念孙《广雅疏证》。特点:形音义三者互相推求,以古音以求古义,引申触类,不限形体。廣雅疏證段玉裁序小學,有形、有音、有義。三者互相求,舉一可得其二。有古形有今形,有古音有今音,有古義有今義。六者互相求,舉一可得其五。古今者,不定之名也。三代爲古則漢爲今,漢魏晉爲古則唐宋以下爲今。聖人之制字,有義而後有音,有音而後有形。學者之考字,因形以得其音,因音以得其義。治經莫重於得義,得義莫切於得音。周官六書,指事、象形、形聲、會意四者,形也;轉注、假借二者,馭形者也,音與義也。三代小學之書不傳,今之存者,形書,說文爲之首,玉篇以下次之;音書,廣韻爲之首,集韻以下次之;義書,爾廣雅疏證段玉裁序雅爲之首,方言、釋名、廣雅以下次之。爾雅、方言、釋名、廣雅者,轉注、假借之條目也。義屬於形,是爲轉注;義屬於聲,是爲假借。稚讓爲魏博士,作廣雅,蓋魏以前經傳謠俗之形音義彙綷於是,不孰於古形、古音、古義,則其說之存者,無由甄綜;其說之已亾者,無由比例推測。形失,則謂說文之外,字皆可廢;音失,則惑於字母七音,猶治絲棼之;義失,則梏於說文所說之本意,而廢其假借。又或言假借,而昧其古音。是皆無與於小學者也。懷祖氏能以三者互求,以六者互求,尤能以古音得經義,葢天下一人而已矣。假廣雅以證其所得,其注之精粹,再有子雲,必能知之。敢以是質於懷祖氏,竝質諸天下後世言小學者。乾隆辛亥八月,金壇段玉裁序。2、字书:吕忱《字林》吕忱,字伯雍,为《韵书》作者吕静之兄。唐代封演《闻见记》。《字林》七卷,分为五百四十部首。凡一万二千八百二十四字,比《说文》多了3471个字。异字古籀奇惑之字。释义的不同窜:《字林》:“逃也。”《说文》:“匿也。”《左传·定公四年》:“天誘其衷,致罰於楚,而君又竄之。”清任大椿所辑《字林考逸》八卷。清陶方琦《字林考逸补本》一卷。3、顾野王《玉篇》顾野王(公元519年-581年),字希冯,梁吴郡(今江苏吴县)人。梁武帝大同年间曾奉诏撰《玉篇》,梁大同九年(公元543年)完稿。《玉篇》以《说文》为本,仿其体例,部目稍有增删,分为542部,部次同《说文》也稍有差异,而收字增多,共一万六千九百一十七个字。《封氏闻见记》《四库提要》洛下、鲜于:古代文献中有汉武帝时(公元前140~前87)洛下闳、鲜于妄人作浑天仪之说,但未提到它的结构。《玉篇》体例每字下先注反切,再引群书训诂来释义,对其他字书的材料也多所采纳,解说颇为详细,有时有顾野王自己的按语来近一步阐明词义,还有的注明了古今字异体字等内容。《玉篇》释义《说文》:说解和字形有关的本义。《玉篇》说解字义为主,不限于本义,而是列举一个字的多种意义。《玉篇》注本唐高宗上元年间孙强的增字减注本其他的《玉篇抄》一类的节选本。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陈彭年、邱雍等据孙强本再次对《玉篇》进行修整,收字增多,而列字的次第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修整后的《玉篇》改名为《大广益会玉篇》。一:睟:suì《玉篇》残卷唐宋间古写本原本《玉篇》。只有二十二卷,其中第二十七卷是完整的,其他都有残缺,共存2134个字。《玉篇》原貌今本玉篇:謙,苦嫌切。輕也,讓也,敬也。古本玉篇:謙,去兼反。《周易》:謙,輕也。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先,卑而不可踰。野王案:謙猶沖謙也。《尚書》:滿招損,謙受益是也。《囯語》謙謙之德。賈逵曰:謙謙,猶小小也。《說文》:謙,敬也。《倉頡篇》:謙,虛也。《玉篇》原貌今本玉篇:託,他各切。寄也,依憑也。古本玉篇:託,他各反。《公羊傳》:詑不得已。何休曰:因託以也。《論語》:可以託六尺之孤。野王案:《方言》:託,寄也。凡寄為託。《廣雅》託,依也。託,累也。或為侘字,在人部。4、陆德明《经典释文》陆德明(公元550-630年),名元郎,苏州吴县人。大概于公元583年左右开始编撰《经典释文》这本书,到589年,隋灭陈时完稿。也有人认为该书可能到唐时才完成。《经典释文》30卷。内容:主要是汉魏六朝关于易、书、诗,三礼,三传、孝经、论语、老、庄、尔雅等书的音义。230余家注音和释义注音:汇集了众家反切资料,把自己认为是正音的反切放到最前面,后次第列其他注音。释义:第一,注意收集各家训释材料。第二,对旧注再次进行注释。《经典释文·周易音义》:易盈隻反此經名也虞翻注參同契云字從日下月《经典释文·尚书音义》:伏古作虙。犧本又作羲亦作戲許皮反説文云賈侍中説此犧非古字張楫字詁云羲古字戲今字。氏一號庖犧氏三皇之最先風姓母曰華胥以木徳王即太皥也《经典释文·毛诗音义》:國風國者總謂十五國風者諸侯之詩從關雎至騶zōu虞二十五篇謂之正風《经典释文·周禮音義》:弊必世反斷也鄭蒲計反徐劉府世反声纽声纽就是声母,可以单独叫声,也可以叫纽。古人认为声母在一个字音里头是关键,是中心,所以叫“纽”,也就是枢纽的意思。另外,字母也是表示声母的名称,也就是声母的代表字。声类声类则是指反切上字的分类,它与声母的含义不完全一致,同一个声母的汉字由于呼的不同,可能要分为几个声类。音韵学里的清浊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声带是否颤动,声带颤动是浊音。二是送气不送气。三是涉及声调的阴阳,阴调为清,阳调为浊。古代汉语里,浊音比较多,往往和清音配对出现,清音分为全清和次清,浊音分为全浊和次浊。清音全清就是指不送气不带音的塞音、擦音和塞擦音,比如[p]、[t]、[k]、[f]、[s]、[x]、[ts]、[tʂ]]等辅音;次清就是指送气而不带音的塞音和塞擦音,例如[p‘]、[t‘]、[k‘]、[ts‘]、[tʂ‘]等辅音;浊音全浊就是指带音的不送气的塞音、擦音和塞擦音,例如[b]、[d]、[g]、[v]、[dz]等辅音;次浊就是指带音的鼻音、边音和半元音,例如[n]、[m]、[l]、[j]等音。声调和清浊普通话和某些方言里的清音一部分是古代原有的清音,一部分是由古全浊音逐渐变成的。不过在声调里还保存着古代清浊音分别的痕迹。比如普通话里平分阴阳,一般说来,阴平字在古代是清音,阳平字在古代是浊音。传统三十六字母“字母”就是指声母的代表字,不包括韵母,每个声母有一个代表字,一个字代表一个音,当这个汉字代表一个声母的时候,只取它的前一部分,不管它的后半部。帮[paŋ]:[p]声母的,[p],[aŋ]。巴:[pa],布:[pu]韵方面的基本概念韵、韵类、韵部、韵目
本文标题:第四章魏晋南北朝语言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952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