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煤矿安全(测风、测尘)内蒙古煤矿安全培训中心技能考核1、掌握(了解)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方针和政策。2、掌握(了解)煤矿五大灾害的防治知识和技术。3、掌握(了解)矿井测风、测尘技术和安全操作技能。4、将学习的技能矿井安全生产运用到安全生产中。第一部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第一章建国以来,各历史时期的法律的建立和煤矿安全状况一、建国以来,各历史时期的法律的建立1、恢复时期(1949年—1952年)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央人民政府就把煤矿安全生产提到重要议事日程。49年11月召开第一次全国煤矿工作会议,提出“煤矿生产,安全第一”的方针。燃化部50年10月颁布《公私营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要点》;52年9月颁布《煤矿技术安全实行规程(草案)》。各地煤矿纷纷建立保安专职机构,到52年底部分煤矿购置了必要的安全设备、仪器、救护和劳保用品。这一时期百万吨死亡率为10.772)“一五”时期(53年—57年)国家先后颁布了《煤矿和油母页岩矿保安规程》、《小煤矿安全规程》、《伤亡事故和非伤亡事故报告规程》、〈救护队试行规程〉和《矿井自然发火预防和处理试行规程》等法规。全国各煤矿广泛开展以《保安规程》为中心的宣传教育,基层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安全素质大大提高。53年全国建立了三级技术安全监察机构。10个产煤地区、27个矿区建立了通风机构和矿山救护队。这一时期百万吨死亡率为7.11。3)“二五”时期(1958年—1962年)由于“大跃进”和严重自然灾害的影响,对生产提出指标无科学地安排生产计划。造成严重的采掘比例失调。61年党中央重申“安全为生产,生产必安全”的方针后,才改变煤矿安全生产状况。这一时期百万吨死亡率为13.43。4)调整时期(1963年—65年)在总结“大跃进”的教训后,贯彻执行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安全生产列为调整的重点。开展了以消除“五大灾害”以及机电运输事故为内容的攻坚战。普遍推广标准化,抓文明生产,改善作业环境,安全生产逐步好转。这一时期百万吨死亡率为4.43。5)“三五”时期(1966年—1970年)“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安全生产视为“关、卡、压、罚”遭到批判,《煤矿安全规程》被否认,安全监察机构撤消,全国处于无政府状态。这一时期百万吨死亡率为7.12。6)“四五”时期(1971年—1975年)1970年12月中央发布了《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的通知》,但由于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难以贯彻执行。这一时期百万吨死亡率为9.07。7)“五五”时期(1976年—1980年)78年12月煤炭部重新提出“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方针。同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认真作好劳动保护工作的通知》。但由于“文化大革命”十年对安全生产的破坏和影响一时难以清除,全国煤矿安全欠帐甚多。这一时期百万吨死亡率为9.16。8)“六五”时期(1981年—1985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煤矿安全得到进一步重视。82年国务院颁布《矿山安全条例》和《矿山安全监察条例》,煤炭部制定了《煤矿安全监察条例》使煤矿安全监察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国家投入11.5亿元。这一时期百万吨死亡率为7.55。9)“七五”时期(1986年—1990年)86年初,煤炭部提出一是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二是要坚持“综合治理,整体推进”的指导思想和坚持“管理与装备”并重,当前以管理为主的原则,把安全生产列为煤炭部“三件大事”之首,提到天字号来抓。88年5月能源部明确了上至部长下到矿长都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大力开展学习肥城局大搞质量标准化活动。同时,提出“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原则。国家投入1。7一亿元,建立29个安全技术培训中心,职工素质大为提高。这一时期百万吨死亡率为7.00。10)“八五”时期(1991年—1995年)全国煤矿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同时,继续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安全综合治理,坚持质量标准化,促进煤矿现代化建设。为强化“一通三防”管理,控制重大瓦斯煤尘事故,贯彻“三十条”,改善瓦斯抽放工艺,建立安全监控系统,完善防火及综合防尘技术。这一时期百万吨死亡率为5.13。11)“九五”时期(1996年—2000年)围绕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稳定好转,重点抓三件事。一坚持以风定产和先抽后采的原则。二是广泛推广“阳泉”局治理瓦斯的经验。三是深入开展关井压产工作。形成了依法治理煤矿的安全氛围。这一时期百万吨死亡率为5.10。12)“十五”时期(2001年—2006年)2001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安全生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成立国家安全生产委员会;组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颁布了《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等法律。安全生产状态总体上接近世界中等水平。这一时期百万吨死亡率为2.81。二、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现状煤矿是全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煤矿的安全生产,“十五”期间相继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使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得到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但由于我国煤矿煤层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灾害严重,煤矿生产水平低,安全投入不足,安全基础薄弱,从业人员素质差,行业管理弱,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等主客原因,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呈现在下面几个方面。1、重特大事故多发2000年—2005年全国共发生事故18514起,死亡31064人。平均每年发生3702起,死亡6213人。损失惨重,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30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42起,平均每年8起,占全国各类特别重大事故的58%。一次死亡10—29人特大事故214起,平均每年42起之多,占全国各类事故起数31%。2、瓦斯、水害重特大事故居高不下2001年—2005年在全国煤矿一次死亡3人以上重特大事故中,瓦斯事故平均每年发生206起,占62.3%,水害事故平均每年发生52起占15.7%。3、乡镇煤矿事故多发2001年—2005年,乡镇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占全国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70%以上。2005年全国乡镇煤矿共发生事故2575起,死亡4452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77.07%和74.46%。百万吨死亡率5.505,分别是国有重点煤矿的5.746倍和地方国有煤矿的2.835倍。4、煤矿职业危害严重据不完全统计,煤矿尘肺病患者达30万人,占全国尘肺病的患者的一半,每年直接经济损失达十亿元。5、与先进国家安全生产水平差距大“十五”时期,全国煤炭百万吨死亡率由2001年的5.14下降到2.81。全国下降了45%。但与先进国家相比差距大。2005年我国煤炭产量占全世界产量的37%,事故的死亡人数近80%。是波兰的10倍,南非的17倍,俄罗斯和印度的7倍。我国煤矿自然灾害基本状况我国煤矿95%的矿井为井工矿井,地质条件复杂,开采难度大,灾害类型多,分布面广,多数矿井同时具有瓦斯、水、火、煤尘、顶板等灾害,是世界各主要产煤国家中开采条件最差,灾害最严重的。1、地质条件地质条件复杂或极其复杂的矿井占36%。据调查,大、中型煤矿平均开采深度456米。其中华东地区约620米,东北地区约530米,西南地区430米,中南地区420米,华北地区360米,西北地区280米;采深超过1000米的矿井有8处;超过800米的有15处;采深大于600米的矿井产量占26.47%。小煤矿平均采深超过300米的矿井产量占14.51%.2、瓦斯国有重点煤矿中高瓦斯、突出矿井占21.3%。地方、乡镇煤矿中高瓦斯与突出矿井占15%。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瓦斯涌出量的增大,高瓦斯和突出矿井的比例还会增加。3、水害我国煤矿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和极复杂的矿井占27%。小煤矿乱采滥挖,老塘透水、地表水侵入的事故为国有重点煤矿构成水害威胁,煤矿突水事故呈上升趋势。4、顶板我国煤矿顶板条件差异较大,Ⅰ类顶板占11%,Ⅳ类、Ⅴ类约占5%。顶板事故的起数和由于顶板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所占的比例都是煤矿各类事故中最高的。其中,乡镇煤矿顶板事故尤为突出占所有顶板事故的70%。5、煤尘我国煤矿具有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普遍存在。全国煤矿中,具有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占煤矿总数的60%以上。国有重点煤矿中具有爆炸危险性的矿井占87.37%,具有强爆炸性的占60%以上。6、煤层自然发火我国具有自然发火危险的煤矿所占比例大,覆盖面广。大中型煤矿中,自然发火危险程度严重或较严重的煤矿占总数的72.86%。每年因矿井自然发火灾害损失煤炭资源2亿吨左右。7、冲击地压我国是冲击地压危害最严重的国家。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煤矿占5.16%。8、热害我国有70处矿井采掘工作面温度超过26℃,有30处矿井采掘面温度超过30℃,最高达37℃。9、矸石山灾害全国目前累计堆放煤矸石约35.5亿吨,占地11万亩,而且每年仍以1.5亿~2.5亿吨的速度增加。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发生自燃,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对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影响。煤矿防灾系统及安全装备状况一、通风系统国有重点煤矿坚持“以风定产”,基本上建立了较完善的通风系统,但仍存有部分矿井,由于生产接续紧张,布局不合理,超通风能力生产。椐调查需要补掘的通风巷道47万米,扩修巷道超过41万米。地方、乡镇煤矿通风机老化,效率低,系统不合理,通风断面小,通风能力不足现象突出。二、瓦斯抽采系统全国共建地面系统308套,移动系统272套。瓦斯抽采量18.66亿立方,抽采率26.5%。三、防治水系统国有重点煤矿基本建立了防排水系统和排水设施,基本上装备了较齐全的探放水设备。仍有系统老化,效率低,需要改造。部分地方、乡镇煤矿10%矿井井下无水仓,13.4%的矿井没有排水能力或能力不足。37.53%的矿井水仓容积不符合《规程》要求,只有32%的矿井装备了探放水设备。四、防灭火系统国有煤矿尚需增补预测预报系统105套,灌浆系统205套,注氮系统148套。地方、乡镇煤矿防灭火系统多数不健全、不完善。五、防尘系统大部分国有重点煤矿建立了较完善的矿井防尘系统,多数矿井防尘自动话程度低。地方、乡镇煤矿差距大,系统不完善,使用不正常现象严重,粉尘达标质量低。六、安全监控系统2005年底全国煤矿全部装备了安全监控系统。国有重点煤矿需更新228套,占42%。全国67个高瓦斯和突出矿井实现了联网,95个重点县,已有69个产煤县实现了联网,联网率72.6%。发展不平衡,部分省没有实现联网。七、安全装备安全仪器仪表配备不足。部分矿井(地方、乡镇)安全装备低,电气安全防爆性能差,失爆率高。国有大型煤矿企业以矿区为单位组建了救护队伍,但普遍存在装备不足,装备落后,不能满足新时期矿山应急救援的需要。地方、乡镇煤矿大多数没有组建救护队伍。煤矿救护、救援能力差。存在问题和面临挑战1、存在问题(1)行业管理弱化对煤矿安全生产影响深远我国煤矿数量多,分布广。2.2万处煤矿分布在全国27个省(区、市)的1250多个产煤县,调控和监管的任务重,难度大。目前煤炭行业管理力量薄弱。机制不完善,技术标准、规范修订不及时,煤矿安全生产过程管理弱化或出现空挡。普遍存在安全管理机构削弱,劳动组织管理较差,基础设施不健全,技术管理弱化,操作规程执行不严,员工队伍培训不够等问题。乡镇煤矿安全管理混乱是造成煤矿重特大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2)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一些煤矿企业法人没有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没有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反应出没有建立严密、完善有序的安全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安全生产工作没有做到经常化、规范化、标准化。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不严,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现象普遍存在。(3)煤矿安全投入不足,安全装备水平低地方乡镇煤矿技术和安全保障水平低,抵御事故灾害能力差。开采方式落后,设备简陋,远远不能满足安全生产需要。(4)煤矿安全科技水平低,重大灾害预防与关键技术期待解决我国煤矿安全科研基础设施不健全,安全科技力量分散,流失严重,未建立较完善的煤矿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体系,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率低。(5)煤矿专业技术人才匮乏,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本文标题:煤矿测风测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96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