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酸和碱中和反应(经典)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任务揭示1、初步认识中和反应,会判断某反应是否为中和反应。2、从微观角度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3、认识盐的定义及会判断盐的组成。4、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同学们有这样的经历吗?蜜蜂蛰伤蚊子叮咬蚊虫叮咬时,在蚊子的口器中分泌出一种有机酸--蚁酸,在家庭中可用浓肥皂涂抹可迅速止痒。显碱性情境创设[实验10-8]在烧杯中加入约5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提出问题: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实验验证: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直接混合你能设计出可行的方案证明酸和碱之间发生了反应吗?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伴有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定、能量的变化(放热、吸热、发光)等。实验现象: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得出结论:酸和碱能反应自主学习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NaOH=Na++OH-HCl=H++Cl-NaOH+HCl=NaCl+H2O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本质:酸溶液中的氢离子和碱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的过程。这个反应为中和反应。一、中和反应1、定义: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2、判断:反应物必须为酸和碱如:Ca(OH)2+HCl=NaOH+H2SO4=析疑解惑CaCl2+H2ONa2SO4+H2O2222什么叫盐?1、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A、Zn+2HCl=ZnCl2+H2↑B、CuO+2HCl=CuCl2+H2OC、Ba(OH)2+H2SO4=BaSO4↓+2H2OD、AgNO3+HCl=AgCl↓+HNO3C2、下列反应,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二者发生反应的是()A、大理石和稀盐酸B、石灰水和稀盐酸C、铁锈与稀盐酸D、镁和稀硫酸B巩固拓展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盐类的是()A、Fe(OH)2B、AgClC、Na2CO3D、H2SO4AD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植物需要在一定酸碱性的土壤中生长,但近年来由于不合理使用化肥,或酸雨的形成,破坏土壤的酸碱性,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应怎样去改变酸性土壤?用熟石灰中和。自主学习2、处理工厂的废水某硫酸厂排出的废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严重危害当地的生态环境,你会怎样处理这些废水呢?用碱性物质(例如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你能写出化学方程式吗?请试一下Ca(OH)2+H2SO4==CaSO4+2H2O3、用于医药(1)胃酸的主要成分是。胃药的主要成分。盐酸氢氧化铝能中和胃酸,你能写出化学方程式吗?Al(OH)3+3HCl=AlCl3+3H2O(2)被蚊虫叮咬后,涂一些含有碱性的物质的药水。讨论:举出生活中利用中和反应的实例。自主学习氢氧化铝如:含稀氨水的药物吃碱面时,放点醋,味道会更鲜美。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生活利用熟石灰加工的皮蛋请同学们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1、中和反应(酸+碱=盐+水)对于无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通常要借助指示剂来帮助判断反应的发生。2、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A、农业B、工业C、医药D、其他课堂小结小松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小松同学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他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你认为他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理由是。(3)为了验证小松同学的结论,你可以选择的试剂是()A、紫色石蕊试液B、稀硫酸C、铁粉D、铜片E、碳酸钠稀盐酸氢氧化钠不正确如果盐酸滴加过量,滴入酚酞试液也不变色巩固拓展ACENaOH+HCl=NaCl+H2O如NaCl、Na2SO4等溶液如HCl、H2SO4等溶液如Na2CO3、Ca(OH)2、NaOH等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石蕊试液变蓝石蕊和酚酞试液都不变色三、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1.pH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溶液的酸碱性:表示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用pH试纸测定)碱性增强酸性增强中性⑴pH7,溶液显中性。⑶pH7,溶液显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如NaCl、Na2SO4等溶液如HCl、H2SO4等溶液⑵pH7,溶液显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如Na2CO3、Ca(OH)2、NaOH等溶液讨论: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0714碱性增强酸性增强中性﹤3.pH的测定——用pH试纸测定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被测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被测液的pH。测定方法:实验10-9,10-10.flv
本文标题:酸和碱中和反应(经典)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963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