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人类文化的三种范畴摘要:由生命体的认知机能在生命体的后天生命活动中产生出的影响和指导生命体主观行为的一切存在,统称为文化。根据文化的不同功能,人类文化分为三种文化范畴:一是知识文化范畴,二是技术文化范畴,三是观念文化范畴。知识文化使人知道自己的生活环境中都有什么样的客观事物及这些客观事物都有什么样的客观特性。观念文化使人知道自己在生活中想干什么事和想要什么东西。技术文化使人知道怎样干成要干的事和怎样获得想要的东西。文化是通过人的认识行为获得的。对于获得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的认识行为是人的思维。思维方式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属于技术文化的范畴。知识文化的发展方向,是更加深入和全面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客观实在。技术文化的发展方向,是不断地提高人的主观行为效率以更好地实现人的主观愿望。然而,观念文化的发展方向却有着客观上的不确定性。一是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民众总是根据自我生活经历所产生的感悟来不断地创新观念或重新选择观念,使观念文化的发展在民众中总是表现出多元性和盲目性。二是致力于建立人类和谐的社会生活的思想家们,一直都在寻求建立起良好和完善的观念文化体系的途径,而他们又总是各辟溪径。文化的发展创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的思维方式的发展。科学思维方式,是目前人们公认的最有效的发展创新知识文化和技术文化的思维方式。然而,这种思维方式却不适合于观念文化的创新发展。如何创造新的思维方式,创造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才能适合于观念文化的健康创新发展呢?这正是急需要哲学来解决的问题。关键词:知识文化技术文化观念文化文化,是当今人类进行正常社会生活的全部财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文化不断创新和积累的历史。文化的创新发展,今后仍然是人类进行社会发展的根本任务和全部内容。从范畴的层面上研究人类文化的基本构成和基本功能及其基本发生规律,或许能够开辟人类文化创新发展的新途径。一、文化文化,属于生命体的行为学范畴。生命体的全部生命现象,统称为行为。从行为学范畴上讲,生命体的全部行为,可分为本能行为与文化行为。受生命体中遗传物质控制所产生的生命体行为,称为本能行为;生命体在后天的生命活动中受文化的影响所产生的行为,称为文化行为。也就是说,在范畴上,文化与本能相对应。生命体的文化行为,是以生命体的认知机能为基础的。只有具备了一定水平的认知机能,生命体才能够产生出一定的文化行为。由生命体的认知机能在生命体的后天生命活动中产生出的影响和指导生命体主观行为的一切存在,统称为文化。从文化范畴上讲,文化的产生,是以生命体的文化行为为根据的,是文化行为的必然结果。生命体的文化行为,又是以相应的文化为依据和文化现象为根本特征的。文化行为的全部内容,都称为文化现象。文化现象,就是生命体在后天的生命活动中学习文化、应用文化、传授文化和创造文化的行为现象。文化,只产生于生命体后天的生命活动,不能够通过遗传产生于先天。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与生命体的认知机能水平相关。认知机能水平越高,学习文化和创造文化的能力就越强,文化现象就越是发达,文化积累也越是丰富。在已知地球生命层的众多生命种类中,或许只有一部分生命种类具有认识机能,这一部分生命种类的生命体就能够创造文化和应用文化,而另一部分种类生命体的生命行为或许就不会产生文化现象。产生了文化现象的生命体种类,其正常的生命活动对文化就具有了后天的依赖性。离开了文化,其后天正常的生命活动将会受到不良影响,有的甚至完全不能够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不能够产生文化现象的生命体种类,其正常的生命活动就对文化没有依赖性。这正是界定文化现象的客观标准。一只柞蚕卵,不需要任何后天的引导,就能够“独立自主”地适时孵化成小虫,“独立自主”地觅食成长,“独立自主”地结茧、羽化成美丽的蛾,“独立自主”地寻找伴侣做爱、产卵等等。柞蚕的一切生命行为,都完全是由其生命体中的遗传物质操纵的,完全不需要除了遗传物质以外的其他的事物来指导其行为。一只刚出生的小鸟,就需要成年鸟的照顾才能够健康成长,才能够在成年以后掌握必不可少的生活技能,才能够进行正常的生活。许多人工喂养的鸟兽,由于没有获得在野外生活的文化技能,就不能够在野外进行正常的生活。柞蚕的全部生活技能,是通过遗传物质在先天获得的,无论怎样都不会丢失。鸟兽的生活技能,有许多是在后天接受成年鸟兽的传授和自己创造的,离开了成年鸟兽的后天传授和自己的后天创造就无法获得。文化的产生,增加了生命体在生活环境中获得生命利益的可能性,增强了生命体追求生命利益的针对性,从而非常有效地提高了生命体在生命活动中的行为效率,同时也大大丰富了生命体的生命活动内容。文化的发达程度,取决于生命体认识机能的发达程度和文化群体的有效文化积累程度。人类,被认为在地球的生命层中具有最发达的认识机能和最丰厚的文化积累,从而具有最辉煌灿烂的文化。二、人类文化的三种范畴文化,是人类进行正常社会生活的基础。每一个正常的人,在社会生活中的最大愿望,就是追求生活的幸福美满。文化,是人们进行社会生活的最基本保证和追求幸福生活的最基本手段。人类只有不停息地创造和积累自己的文化,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文化体系,才能使人类的社会生活变得更加和谐美好。正确地认识人类文化的基本功能、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对于促进人类文化的健康发展,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文化的不同功能,人类文化分为三种文化范畴:一是知识文化范畴,二是技术文化范畴,三是观念文化范畴。知识文化范畴的文化称为知识文化,产生于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现象的客观实在的认识,其文化功能和文化形态表现为对客观事物的客观实在的认知和记忆及认知和记忆的具体成果。技术文化范畴的文化称为技术文化,产生于人们对如果利用客观事物的客观实在以提高自己的主观行为效率的认识,其文化功能表现为提高人们的主观行为效率,其文化形态表现为人们的主观行为方式的经验积累和创新。观念文化范畴的文化称为观念文化,产生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自己如何进行社会生活的认识,其文化功能表现为对人们的主观行为的原则指导,其文化形态表现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思想观念和主观愿望。知识文化,使人知道自己的生活环境中都有什么样的客观事物及这些客观事物都有什么样的客观特性。观念文化,使人知道自己在生活中要做什么人和干什么事及需要什么东西。技术文化,使人知道怎样干成要干的事和怎样获得想要的东西。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正常生活的人所拥有的文化,其文化内容都必然同时包含了三种范畴中的文化,缺一不可。三、知识文化人对客观事物及其客观现象的客观实在的认识所形成的产物,就是知识文化,简称知识。人对客观事物及其现象的客观实在的认识行为,是以人的求知欲望为生命动力的。知识,是人的认知功能系统对客观事物所固有的客观现象的反映。或者说,知识,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客观现象的描述。知识文化的发展,是以人在主观上对客观事物所固有的客观实在的真实和全面的反映的实际需求为目标的。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以人对客观事物的感觉为基础的。人首先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产生一定的感觉,才能够在感觉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产生认识。由于人的感觉器官在机能上的局限性,人的感觉器官只能对部分客观事物的部分客观实在产生感觉反应,而对其他许多客观事物的许多客观实在都不能够产生感觉反映,所以,对于客观事物的许多客观实在的认识,就只能通过认识机能逐渐深入。相对于客观事物的客观实在,知识就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就有全面和偏面之分,检验知识正确和全面与否的唯一标准,只能是客观事物的客观实在。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以全面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客观实在为目标的。检验知识的最终手段,也只能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客观实在的有效感觉。四、技术文化人以积极实现自己的主观愿望为目的,对如何提高自己的主观行为效率的认识所形成的产物,就是技术文化,简称技术。技术的创新发展,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的支配和改造客观事物的主观行为效率为目标的。创造工具和使用工具,是人类最为典型的技术文化。从形态特征上,技术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人体器官的主观动作的协调、准确和娴熟性为本质特征的技术:如杂技艺人的走钢丝技艺、厨师的烹饪技艺、书画家的书画技艺、工匠的制作技艺等等。这类技术可称为技艺型技术。要想获得高水平的技艺型技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较长时间的观摩学习和反复练习的过程,这就是一些高水平的技艺型技术通常很容易失传的原因。另一种是以对知识的运用或组合运用为本质特征的技术:如农民利用风力分离谷和糠、船夫用船运输货物、家庭主妇用木材作燃料等等。这类技术可称为知识型技术。知识型技术的突出特点,就是运用一定的知识,或把几种知识进行组合,巧妙地利用客观事物的自然力量,来有效地提高人的主观行为效率。对于有一定的知识文化基础的人,知识型技术通常只需要通过简单的观摩学习就能够获得。这就是知识型技术被发明创造出来后很容易广泛传播和不断积累的原因。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所掌握的技术,通常都是既有技艺型技术的成份,又有知识型技术的成份。在许多实用技术领域中,对于技术效能的提高,知识型技术的贡献通常要远大于技艺型技术的贡献。实用技术的每一次实质性进步,通常都是由于知识型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所带来的。相对于技艺的训练,人们对于知识型技术的创新,在客观上具有无穷大的潜力。“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充分说明了知识型技术对于实用技术的进步所具有的关键性作用。对于一项实用技术,其中的知识型技术的进步水平,代表了该项技术的总体进步水平。丰富的知识文化虽然有利于知识型技术的创新。但是,人们学习知识与创新技术分别产生于不同的认识机能。有的人善于获得知识--学习成绩很好,却不善于创新技术--实践能力很差。有的人不善于获得知识,却很善于创新技术。有的人既善于获得知识又善于创新技术。有的人既不善于获得知识又不善于创新技术。技术的创新,是以提高人的主观行为效率为根本目标的。所以,对于一项技术在性能上的检验和价值上的评价,最根本的标准,就是在提高人的主观行为效率方面所表现出的功效的大小。功效大就称为“先进”,功效小就称为“落后”,有功能就称为“正确”,没有功能或是有相反的功能就称为“错误”。五、观念文化在现实生活中,人对自己应该产生何种主观愿望和主观行为的认识所形成的认识产物,就是观念文化,简称观念。人有一种非常重要的“精神现象”,就是人的“自我”感觉。人的一切主观行为,产生于人的主观愿望。人的一定的主观愿望,产生于人的一定形态的“自我”。人的一定形态的“自我”,产生于人的一定形态的观念。一定的客观事物,对于一定形态的“自我”,表现为一定的利益形态和价值形态。所以,观念又常被人们俗称为“价值观念”。观念是人的灵魂,没有观念,人就不会产生明确的“自我”感觉,就不会产生主观愿望和主观行为,也就是没有“七情六欲”,生命的存在对于“自我”就会没有意义。人的观念形态,确定了人的“自我”形态。人对“自我”形态中利益取向的认识和确认的结果,就是观念。观念中包含了人对“自我”形态的确认和对“自我”与生活环境所形成的利益关系的确认。观念,是人的“自我”在争取利益时的主观标准。什么样的客观事物能够使“自我”产生快乐感觉,什么样的客观事物能够使“自我”产生痛苦感觉,什么样的客观事物让“自我”感觉很美,什么样的客观事物让“自我”感觉很丑等等。这完全取决于人形成了什么样的观念形态。观念的形成有三条途径。一是接受他人的观念灌输:在社会生活中,他人通过系统的文化教育,持续灌输某种特定的观念,就会使人接受并拥有该观念。二是受他人观念形态的影响:在与他人交往的活动中,人们通常都会受他人的观念形态(通过人的主观行为表现出来)的影响而接受他人的观念。三是自我对生活感受的认识: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通常都会对自己在生活实践中获得的感受进行自我认识,也就是对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省”和“感悟”,使自己产生一定形态的观念。不同的人,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生活经历的不同,对生活实践的自我认识不同,就会形成不同形态的观念。观念形态不同的人,就会形成不同形态的“自我”,就会产生不同的主观愿望,对于相同的客观事物就会有不同的价值判断,就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态度。比如,有的人认为做一些扶贫帮困的好事是“积阴德”,对自己有
本文标题:人类文化的三种范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982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