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历史文化保护案例解析
历史文化名城与街区保护案例解析2009Case-studiesofUrbanConservation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刘博敏基本概念保护不是城市局部的问题,而是城市发展的战略问题。概念保护内容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和大尺度的文化景观,城市历史留下来的物质与非物质遗存,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判断历史遗存的重要原则是:不可替代性:本身具有历史、科学和文化艺术价值;其次是城市系统与特征方面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最后是城市发展起到重要平衡作用。可利用性:历史文化遗存要成为现代城市生活不可缺少部分的关键在于如何去利用,发现它在现代社会和生活的意义和由此带来的利用价值。概念保护保护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是一种关于城市持续发展的观念,目的在于寻找对城市发展而言具有可利用价值的历史和文化资源。保护规划如关于对“遗存”寻找是否有价值、多少可利用价值与如何利用的技术方法。保存(preservation):封存之意,强调对遗存变化的限制;保护(conservation):意为变化是不可避免的便需对其控制;保护区(conservationzone):更大泛围,更多元内容整体性的保护地区,意味着要承担更广泛的责任与义务;利用(revitalization):意为复兴,赋予失去生命力的事物新的活力,保护的关键所在。概念保护内容依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2005)物质要素:历史文化名城或地区的格局和风貌与历史文化密切相关的自然地貌、水系、风景名胜、古树名木反映历史风貌的建筑群、街区、村镇各级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要素:民俗精华、传统工艺、传统文化等概念城市保护受可持续发展与生态观的影响,现代城市保护强调保护内容的多样性;名城与历史街区保护,是城市保护的部分,以与其它保护相交融。城市环境保护:自然环境、人中环境、人文环境城市生态保护:自然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城市景观保护:自然景观、历史景观、人文活动城市特色保护:场所精神、地方特征、街区风貌城市历史保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历史街区、历史城镇概念保护原则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工作总方针,根据《文物保护法》、《城市规划法》等法律法规严格保护文化遗产资源,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规范、有序地进行利用。原真性:保存历史原真性,保护历史发展、文化变迁过程中所获得的有意义的科学、历史、文化和情感信息的真实性,杜绝任何不以历史信息为依据的更改和恢复。完整性:保护物质形态上的整体性,既要保护文化遗产本身,又要保护其所依存的环境;其次要保护文化意义上的完整性,注重保护相关联的历史文化信息。多样性:对具有不同历史文化价值和风格的历史遗存和景观,采用同样的重视态度与相应适宜的保护措施,根椐历史建筑不同的历史、科学与艺术价值,不同的完好性、空间不同的环境特征,分类制定保护措施的方法,保护古镇历史文化遗存的多样性。复兴:阻止地区结构性与功能性衰退,改善与充实地区环境与功能设施,推动地区功能复兴,提升地区功能发展活力。可持续:追求地区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对地区传统功能进行合理置换,使传统功能的延续与新功能的发展相协同。以地方居民能接受、地区发展有需求、功能增长显效益为准则,营造地区居民现代生活系统的同时,充分延续地方性的历史文化传统,保持地区社会经济与环境发展的特色与可持续性。规划保护方法一个城市,看其如何对待过去,就知道它的未来将如何。规划任务提出界定保护利用复兴实施与管理调查·比较·策略有效保护发展策略系统调适项目引导现状研究保护策略系统策略规划设计规划框架调研方法研究调查:物质环境、历史文献、公众意向、政府意向、单位意向现状调研:收集项目规划区内的现状信息;文献查证:从二手资料中获得规划决策的支撑;调查访问:访问老人与专家;公共参与:获取公众对项目看法;过程中的协作与鉴定价值;调研座谈:与部门、利益群体协调。规划调研中,上述方法结合,有助于进一步挖掘城镇历史文化遗存的价值。最终决策的主要依据,是现状可视的物质遗存。准确与真实是基础。现状调研:建筑年代、建筑质量、建筑风貌、建筑层数,建筑结构、建筑用途、用地现状等,调研最为重要的是调研判断真实性、准确性与适宜性;如建筑年代的判定。楚汉文化看徐州,明清文化看窑湾:先期保护规划断定的明清古建筑有800间,依据充分;规划调查后清代建筑只有13幢(46间),清民建筑145幢(311间)。建筑断代:以建筑形式、风格、装饰、材料,建筑技术、文化、习俗影响等。调研方法青岩,始建于明朝洪武11年(公元1378年),为贵州省四大历史文化古镇之一。600多年前就成为军事要塞而闻名,西南边陲重要的商贸集散地,以“攻不破的青岩”著称。历史文化特色:保护遗存,不是简单的选择,而是由物质遗存现状的完好程度、特色、价值来决定。采用什么方法调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规划的技术路线与成败。调研方法文献与踏勘结合:以历史上的城镇特色为指引,在现状特色环境中寻找特色遗存,尤其是独特性与代表性方面。调研方法特有的镇、丘、谷、山风貌:青岩及周边地区至今仍保留着群山环抱,山、城、堡、丘完美结合的形态,是中国高原山水城市的典范。保护目标保存文化遗存,保护文化基因,向后代传递历史信息,造福于当代和后代。以科学的发展观实现保护工作的社会效应、环境效应和综合经济效应。保护目标:保护城镇历史文化遗存的原真性,使其成为城市发展历史的见证,体现历史文化特色与价值;环境与功能目标:在有效保护城镇历史遗存的基础上,改善地区人居环境,提供一个适宜居住、游赏和停留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功能立足于为地区带来发展活力,如入文化产业、旅游业和商业等,把保护管理和社会经济发展结合起来统筹考虑,促进地区社会和谐、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实施目标:将上述两类目标具体化,提出可行的措施与项目,确保上述目标的实现。历史文化特色与价值保护规划研究的主要功能目的之一是挖掘、考证、分析城镇历史文化遗存的价值与特色,历史文化名城与街区的等级越高,其城市历史文化遗存特色越突出,价值越大。以南通保护规划为例:近代“模范”之城:在近代的城市建设与发展上堪称“中国近代民族第一城”古代“典型”之城:城市的形制是中国古代府州县城市的典型江海门户之城:城市在中国的航运交通和对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灵山秀水之城:城市“山水相依”、“城河相拥”的格局形成独特山水城市景观人文淳厚之城:人文气质、士绅情节、抗侮士气构成城市独特的历史人文内涵保护对象历史文化遗存是城市历史上的生活写照,因为生活的多元性的,历史文化遗存也应是多样性。历史文化城镇的保护对象包含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文物保护单位层面:明确面具体的物质对象,以称为点的要素,如文保单位、历史建筑、历史构筑物、石刻、名木、古井、桥、门楼等历史文化街区层面:历史街区、历史地段,具有局部整体特色与风貌的城区历史文化名城层面:城镇形态、城镇风貌、城镇环境、地域文化、景观视廊以及特定的地理与人文环境人物事件与传统文化:名人、要事;传统文艺、风物特产、传统习俗、传统节目、传统工艺、老字号等建(构)筑保护结合街区状建筑遗存的年代、风貌、质量、层数以及其历史功能综合确定每幢建筑的保护与整治模式:修缮:对文保单位、具有价值的历史建筑,质量与风貌完好,保持原样,不得翻建、局部可按原样、相同材料与技术修缮;修复:对结构、布局、风貌保护基本完好,局部遭到破坏的历史建筑,修旧如旧,只修不建,外观尽量修复到原貌,内部尽可能保持历史布局,可改造内部空间,改善功能环境;整治:对结构、布局、风貌尚可,大部分已被改动的传统建筑,按照传统风貌和建筑形式进行整治与复建。建筑整治应延续地方传统建筑特色,建筑外观和形象与传统历史风貌相协调。改建:结构、布局、风貌已与传统不协调,建筑质量差,部分影响风貌的建筑,此类建筑应按照传统风貌和建筑形式进行整治或改造,对严重影响风貌的建筑进行改建或重建。改建是按风貌要求进行的较大规模的整治,使之与传统风貌协调,包括平改坡、降低层数、加建等。保留:对现状风貌造成一定破坏,但影响相对较小,短时间不能解决的建筑,限制其改造、建造活动,基本保持现状。该类建筑的外观和历史环境尚属协调,对其采取的措施是维持现状或局部略加修缮。拆除:对现状风貌及规划发展战略造成很大影响、质量极差的一般建筑,应根据规划需要将其拆除,进行新的建设活动或对古遗迹进行复建,或开辟为绿化及开敞空间。建(构)筑保护文保单位历史建筑风貌不冲突建筑风貌冲突建筑修缮修缮修复整治改建改建保留拆除地区保护针对城镇历史文化价值较高的地区或局部系统,明确保护内容,划定范围,并提出保护措施与要求。历史街区:对历史文物遗存相对集中,代表古城镇历史文化特色的地区,依法明确边界,对界内的建设行为提高控制要求;街巷系统:明确传统街巷保护对象,系统性地提出保护要求;城镇水系:明确传统水系现状、特色、价值,提出保护和局部修复要求;自然环境:研究自然环境与城镇发展间的关系,对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要素与特色进行保护;环境景观:研究城镇传统风貌特色景观,对现有的进行保护与修复,对重要的历史景观有条件地恢复;地区保护保留遗存较为丰富,能够比较完整、真实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或民族、地方特色,存有较多文物古迹、近现代史迹和历史建筑,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地区。整体保护将城镇视为保护规划研究的对象,从城、环境、地域文化特色等方面挖掘城镇特色,并对重要的历史文化特色进行保护。城镇风貌:对城镇整体上遗存下来的传统风貌特色,进行保护,在总体规划局部对特色具有威胁的建设行为提出控制要求;如城镇轮廊线,标志性景观等;城镇格局:对历史上形成有系统特色和对城镇形态发展具有控制影响的空间形态要素,应进行保护,并在后续的城镇发展中注重延续特色;如轴线,路网系统特色,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建构特色等;系统特色:在城镇整体上,明确具有传统特色的系统与其历史文化价值,并提出保护与利用要求;如淮安的水系、镇江的山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明确对城镇有重大影响历史名人、事件、传统文化、传统产品、传统工艺等非物质文化,并对其提出明确的保护措施与要求。整体保护圣心教堂,巴黎的标志性建筑,其景观可视性要求控制了巴黎很大的区域。保护的多样化城镇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内容是多样的,保护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国内是处于保护规划的初步阶段,比较强调规范化,模式化。保护规划模式国内保护规划的基本模式调研对象区划规划现状、文献、访问保护对象的确定,类别划分,保护措施依法确定保护区,提出保护与地区环境改善内容与措施将所有的保护与利用设想、措施、项目、政策落实的物质规划中规划案例解析一个城镇的保护规划,应与城镇历史文化的特殊性相对应,采用保护规划的基本模式,是地区保护的基本要求。规划案例解析略多向度设计谢谢
本文标题:历史文化保护案例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983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