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张亮:2013年高考第一轮复习: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演示文稿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2、自然经济逐渐解体;3、洋务运动;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19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初(1912-1919)——短暂的春天(一战结束后)——迅速萧条国民政府前期(1927-1936)抗战时期(1937-1945)抗战胜利后(1945-1949)——夹缝中产生——初步发展——较快发展——日益萎缩——陷入绝境清政府北洋政府国民政府总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民国初年至一战期间1927——1949二、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三、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四、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现代中国张亮●1949.10—1956底(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1956年底—1966年5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探索)时期)●1966年5月—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或十年动乱)●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考纲解读★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高考大纲★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命题规律1.考查内容:近四年来,本专题考点在全国新课标地区高考题中考查44次,其中2012年考查11次。试题侧重考查20世纪50—70年代和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如2012年课标全国卷第32和33题、2012年天津文综第4题。2.题型赋分:试题以选择题为主,分值为3—4分;非选择题也较历年多。分值在10分左右,如2012年重庆文综第39(2)题.本专题的知识体系主要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既有过曲折和失误,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改革开放开始起步;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城市都取得突破性发展;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中国的开放打开了窗口;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解决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使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分析解读针对训练1:(2011年广东文综)右图是某杂志的封面。从中获取的历史信息是,当时()A.浮夸现象十分盛行B.杂交水稻培育成功C.中国人造卫星发射升空D.科教兴国战略初见成效【解析】A。B项杂交水稻1973年培育成功;C项中国人造卫星1970年上天;D项科教兴国战略1995年提出,时间都不符合,予以排除。1958年“大跃进”时期,由于硬要完成那些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导致瞎指挥盛行,浮夸风泛滥,故正确答案为A。命题趋势1.热点预测:2013年高考命题中,仍会以选择题为主,考点、赋分、难度基本保持不变。2.趋势分析:2013年高考可能加大非选择题的考查力度,将会出现更多的探究性试题。4.考查方式:本专题考查点多引入漫画、报刊、图表等材料,设计新情境考查相关知识点。纵横联系较大。如2012年天津文综第4题。3.能力层次:本专题试题主要考查的能力是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总体难度较大。如2012年课标全国卷第32题、2012年浙江文综第19题。1、对本专题的复习,要确立“一个核心”、抓住“两个方面”、注意“三个阶段”方法技巧(1)“一个核心”是指坚定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两个方面”是指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3)“三个阶段”是指①过渡时期(1949~1956)、②曲折探索时期(1956~1976)、③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以后)2、用归纳概括法深化知识。(1)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2)建国以来中国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的变动。3.构建本专题知识网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十年的曲折探索国民经济的劫难伟大的历史转折改革开放国民经济的恢复三大改造工业化三面红旗八大的正确探索“文革”的破坏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国民经济的调整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决策工作重心的转移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的格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有企业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十四大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标要求: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课程标准:1.概述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下列实践活动:“一五”计划建设、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十年“文革”等。2.总结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3.认识实事求是。。教材结构①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经济恢复1949-1952一五计划期间1953-1956②探索与失误中共八大成功探索大跃进与人民公社运动③十年文革,国民经济的劫难1966-1976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重点重点、难点经济政策的调整(一)巩固政权,恢复发展国民经济(二)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三)制定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四)进行三大改造知识点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1、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年)【合作探究1】新中国成立时,面临的经济形势十分严峻的原因是什么?请大家看一段资料:1949年,我国有5亿多人口,人均收入才66元,人均有粮食209公斤,钢0.29公斤。那时,工业技术水平低下,农业生产落后,物资紧缺,物价飞涨,市场混乱,人民生活痛苦不堪。这就是解放初期国民党留下来的基本国情。【1】从材料中,大家发现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怎样的形势啊?【2】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什么会出现国民经济严峻形势呢?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共产党从国民党手里接收了一个贫困落后、千疮百孔的烂摊子,经济形势严峻。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大肆搜刮;长期战争的严重破坏。2.上海的一个资本家说:共产党军事上:可以打一百分(100分)政治上:,可以打八十分(80分)经济上:只能是零分(0分)不依靠资本家它无法管理复杂的社会经济。3.毛泽东代表共产党人作出了这样的回答:我们不仅善于破坏一个旧的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的世界!1.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的压力,即庞大的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永远天下大乱。巩固政权,恢复发展国民经济中国共产党和政府采取了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土地改革、恢复发展工农业生产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着手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仅仅经过三年的时间,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就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国民经济的恢复以较短的时间,医治了战争的创伤,使新生的人民政权得到巩固,为进入一个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经济建设阶段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有利的条件。中国共产党在经济领域的执政能力得到了初步检验。1.背景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一)巩固政权,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奠定基础)掠夺;搜刮;破坏表现:2.恢复经过3年努力,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原因:交通堵塞、通货膨胀、人民生活困苦国民经济全面崩溃3.意义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总路线。“一化”,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主体;“三改”,即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两翼”。“化”与“改”之间,这一“改”与那一“改”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实行“一化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一体两翼”⑴体:社会主义工业化⑵翼: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问题: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什么?有何特点?实质: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发达的工业国;将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特点: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二)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背景:1949-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政治得到巩固,为向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基础目的:集中力量发展东北重工业,初步建成我国工业化内容:“一化三改”:“一化”是指: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是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特点: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实质: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9%91%重工业其它重工业占工农业生产比例阅读思考:毛泽东在建国之初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用外国人说的话说,这是一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中国与美国、印度钢和电产量比较(人均)中国美国印度钢产量2.37公斤538公斤4公斤发电量2.76千瓦时2949千瓦时10.9千瓦时材料反映了建国初中国的什么问题?1956年第一批“解放”牌汽车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一五”时期的鞍山钢铁厂沈飞制造的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一五计划时期的重大成果观察图片,了解“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工业建设取得的成就,并思考:“一五”计划重点发展哪一行业?为什么要优先发展这一行业?重点发展了重工业(三)制定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建设(1953~1957年):(1)背景: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基础落后,落后的农业国(2)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什么?)(3)依据:过渡时期总路线(4)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5)成就:超额完成;先后建成四大重点企业(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并投产)。(6)意义: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均在东北)优先发展重工业(1)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2)从现实的需要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3)从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家,工业化的速度都比较快。而社会主义苏联迅速工业化的经验中,也是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4)从各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合作探究3】我国一五计划建设项目中的重大企业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集在这里?①一五计划的主要工业建设项目基本上都分布在东北地区;②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首先,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工业矿产资源非常丰富,铁路交通十分发达;其次,从历史上看,已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础;此外,由于当时这些项目要由苏联援助建设,东北地区离苏联距离较近,比较方便。我国一五计划建设项目中的重大企业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集在这里?考点整合知识研读【案例一】(2010·海南)与1952年相比,1957年我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210%,消费资料的生产增长83%,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35.5%提高到45%。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A.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B.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C.工农业生产比例协调D.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考点整合知识研读【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题干的材料中并未涉及到工农业的产值和比例问题,排除C、D两项。“一五”计划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直到今天我国也没有实现工业化,排除B项。从题干材料中可以看出,“一五”计划期间我国重工业发展较快,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重工业落后的局面,故A项符合题意。【答案】A考点整合知识研读【即时巩固一】某同学对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一五”计划进行
本文标题:张亮:2013年高考第一轮复习: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演示文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989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