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山水画中国画在长期的发展中,适应中国人的审美需要,形成了在观察客观形象的基础上,以寓兴、写意为目的的创作传统。它集中体现了中国艺术在审美的主客关系中,以主客体和谐为原则而偏于主观的创作思维特征,成为中国人缘物寄情,抒发胸臆的艺术载体。中国画的基本特征1、追求神似——对大自然进行提取,抽象,夸张等处理后,追求形神兼备。唐张彦远:“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齐白石:“太似媚世,不似为欺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2、注重意境——用“花鸟”传达事物的形态,观念和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3、讲究笔墨——清恽南田:“有笔有墨谓之画”。4、随类赋彩——南朝谢赫“六法论”:注重固有色;注重主观色。5、处理时空的灵活性——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表达作者的情绪,甚至把背景完全剪裁掉留下大块空白突出主体。6、诗书画印的结合——传统特色。中国山水画发展简史魏晋南北朝时期背景自东汉末年——公元589年隋统一南北,史称魏晋南北朝。这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分裂、动荡的时代,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文学艺术获得巨大成就。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由统一到分裂的混乱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艺术却奇异地飞跃发展起来。这里包涵着几个重要因素:一是战乱流离虽给社会造成破坏,但却促进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二是佛学的兴起,导致美术的兴盛;三是士族的产生推动了文化艺术的发展。这一时期人们挣脱了正统儒学的精神羁绊,个性得到张扬,绘画艺术得以蓬勃发展。壁画等从技法到形式都趋于高超。1、人物画的发展:注重传神,以线为造型基础的方法不仅在艺术实践上贯穿始终,而且进一步提高到理论上予以充分的肯定。2、佛教艺术兴盛:出现新疆的克孜尔石窟,甘肃的敦煌莫高窟、炳灵寺、麦积山,山西云冈,洛阳的龙门等一大批佛教艺术石窟和一些画佛像的名家,对我国民族传统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3、山水画独立成科:更多的文人士大夫参与绘画活动,专业画家在画史上不仅有了较详细的记载,而且画家论画的风气渐盛,出现了顾恺之等一大批在中国绘画史上有重大影响的画家和一些绘画理论著作。总之,在这个大变革、大动荡的时代中,思想文化南北交融,东西并汇,我国美术的各个门类在内在精神和风格式样上都有所转变,有所发展,为唐代美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魏晋南北朝山水敦煌壁画五台山图249窟狩猎图西魏顾恺之其人——东晋画家,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他是一个少年成名的很有天才的艺术家,20岁前后就在建康瓦棺寺绘制维摩诘像。顾恺之有三绝之称——“才绝、画绝,痴绝”。其论著——《论画》:“以形写神”、“迁想妙得”——必须尊重客观事物的变化,强调画家要“人心之达”,要求画家通达人情事理,熟悉人的生活,了解人的内心世界。《画云台山记》:570多字,阐述为何创作《云台山图》,概述山水画的画法等相关内容。1、山水造型“山有面,则背向有影。”2、取势与造势“抱峰直顿而上,不作积冈,使望之蓬蓬然凝而上。”3、反映突破时空的表现4、“物景皆倒”的问题其作品——他多作人物肖像及神仙、佛像、禽兽、山水等。画人注意点睛,决不草率从事。如他画嵇康、阮籍肖像的时候,很长时间不点睛,自云“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阿堵,即这个,指眼珠)”。现存的摹本《女史箴图卷》、《洛神赋》、《列女仁智图》等,后人论述他的画作“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把他和师法他的南朝宋陆探微并称“顾陆”,号为“密体”,以别于南朝张僧繇及唐人吴道子的“疏体”。顾恺之洛神赋图宗炳及其《画山水序》卧游畅神以形写形,以色貌色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画山水序》:500余字“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透视法则)代表人物:谢赫及其《古画品录》“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代表人物:气韵生动位于六法之首可见其重要性,气韵是中国绘画发展中的精神内涵,贯彻始终。气韵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性的一种宽泛的概念。骨法用笔要达到“气韵”的效果就得依靠线的张力来体现,这也是中国画的精髓所在。应物象形根据事物的客观形体加以作者自己的感受来对物体塑形。就算是抽象也不是凭空来的,而是以客观事物为依据进行的。随类赋彩中国画的色彩观强调主观性,表现性。色彩随作者的心情的变化、自然界的变化、绘画材料的等的变化而变化的。经营位置是任何一幅画都要考虑的,好的山水画作品都有“起、承、转、合”,风回路转。传移默写即是说学习中国画的一个捷径就是临摹大师的作品。隋代山水隋代时间不长,但在文化艺术上的发展却是一个重要时期。佛教复兴,佛寺得到大事修建,敦煌莫高窟现存隋代壁画70余窟。这个时期的画家较为重要的有展子虔、董伯仁、郑法士。隋展子虔《游春图》“空勾无皴”第一件成熟的山水画作品《游春图》,是我国现存著名画家作品中最古老的一件山水画卷,为隋代展子虔所作。这幅作品在透视关系的处理上,已开始注意客观物体之间远近、高低、大小的一般关系和深度层次,把山水画发展成较为合乎比例关系的新格局,历来被评家视为“开青绿山水之源”的重要作品,在山水画发展史上具有奠基的意义。山水画山水画在唐代开始繁荣,不同风格竞相出现。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唐代山水画家总结出丰富的画学理论,反映出古代画家对于自然敏锐的、深刻的理解与体会。杰出的山水画家有:李思训、李昭道、王维、张璪、王默、郑虔、项容等。唐代山水《江帆楼阁图》纵101.9厘米,横54.7厘米图绘长松秀岭,翠竹掩映,山经层迭,碧殿朱廊,江天阔渺,风帆沂流,着唐衣冠者四人;山石青绿,有简单斫笔,安歧评谓“傅色古艳,笔墨超轶”。此画用笔工整,设色艳丽。表明山水画到此时已趋成熟。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局部代表人物:李昭道明皇幸蜀图绢本,55.9×81厘米为青绿设色,画的是崇山峻岭间一队骑旅自右侧山间穿出,向远山栈道行进,前方一骑者着红衣乘三花黑马正待过桥,应为唐明皇,嫔妃则着胡装戴帏帽,展示着当时的习俗;中部侍驭者数人解马放陀略作歇息。山势突兀,白云萦绕,山石有勾勒无皴法。王维辋川图水墨山水画鼻祖代表人物:张璪、王墨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以秃笔画,双管齐下,一作生枝,一作枯枝。王墨在绘画上以泼墨取胜。墨戏——相传王墨疯癫酒狂,醉后往往“以头髻取墨,抵于绢素。”
本文标题:中国山水画010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997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