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招聘面试 >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
教育学第一章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1(名词解释).教育:(1)“教育”一词的由来: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2)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能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3)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的活动(4)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培养人的活动(5)教育有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者是主导作用,主要指学校教育中的教师和其它教育工作者。受教育者是主体地位,主要指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教育影响死中介。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和手段2.依据教育的正规化成都分为非形式化教育(不固定的。如原始社会)形式化教育(教育独立的标志,如奴隶社会)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的标志是学制的产生)3(必考).教育起源说:神话起源说中国朱熹生物起源说:第一个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代表人物法国的利托尔诺、美国的桑代克、英国的沛西能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美国孟禄劳动起源说前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4.(1)古代教育都有阶级性(任何社会都有)、等级性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2500年的埃及我国的学校产生于公元前1000的夏代唐代的二馆六学体现等级性西周饿学设于官府体现阶级性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四书孟子论语大学中庸(2)外国的古代教育奴隶社会:军事体育教育的斯巴达教育(个人利益服从于国家利益)身心兼顾的注重多方面学习的教育的雅典教育封建社会(中世纪欧洲)两种教育系统:教会教育(基督教)和骑士教育具有等级性5.近现代教育的特征:(1)鲜明的生产性(2)教育日益大众化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是普鲁士(3)班级授课制成为了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4)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5)具有了完备的教育系统6)实行全面的发展6(简答).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基本特征)公共性(全民教育、大众教育),现代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公共事业,面向全体人民,而不是面向一小部分人,是为全体人民服务的,而不是仅为一小部分人服务的,现代教育要为每位受教育者提供同样的机会和服务,努力做到教育机会的均等(向教育薄弱处倾斜),并制定措施保证实际上的公平生产性现代教育越来越与人类的物质生产结合起来,越来越与生产领域发生密切的多样化的关系,教育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杠杆科学性一方面科学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最重要的方面,另一方面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依靠教育科学的指导,摆脱教育经验的束缚,现代教育必须是以科学知识为主的教育未来性一方面当代教育的价值取向、目标定位会对未来社会和个体的发展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指当代教育不仅要考虑到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对教育提出的要求,从当前社会和个体出发,并且要考虑到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未雨绸缪国际性现代教育应该从态度、知识、情感、技能等方面培养受教育者从小就成为一个国际化的时代做准备,也就是要面向全世界终身性现代教育不局限于学龄阶段,而是贯穿人的一生,现代教育的改革应该着眼于创造一个适合于终身学习的社会,满足于不同学龄段的受教育者的需求。终身教育的提出者保罗.朗格朗生长—学习—工作—退休贯穿人的一生7.教育学(名词解释):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8.教育学的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教育原则: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最早的因材施教的施行者).第一本教育专著是学记,这是儒家教育经验的总结产婆术(名解):也称产婆术,分三步,一是苏格拉底诘问,即不断提出问题使对方陷入矛盾之中,并迫使其承认自己的无知,。二是归纳和定义,即在问答中经过反复诘难和归纳,得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三是助产,即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这是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学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主张应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昆体良古罗马《雄辩术原理》(演说家的教育),这是西方第一部教育专著,也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a.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启蒙首次把教育学应做为与其他学科并列的一门学科提了出来b.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专著,也是最早的一部具有完整体系的教育学专著,标志着教育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主张泛智教育,建立泛智学校即一切知识交给一切人教育思想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内容首创班级授课制(统一进度,集体上课,近现代社会出现)私塾属于个别教学提出了自然适应性原则夸美纽斯是第一个论证班级授课制的人1862年京师同文馆是在中国实施的第一个班级授课制1905年科举制被废除,开始大规模推行班级授课制c.康德是第一个在大学开始“教育学”课程的人d.赫尔巴特1)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2)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是第一不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3)他将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两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4)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育离开了教学就好比离开了手段的目的)5)四段教学法:明了、联合(旧观念基础上形成新观念)、系统(寻求获得结论)、方法(6)是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主张旧三中心论: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课本中心e.洛克《教育漫画》白板说f.卢梭《爱弥儿》体现自然教育论:儿童的教育应该远离城市在乡村进行,教育要尊重儿童的本性发展她的个性卢梭的自然后果法g.裴斯泰洛齐“和谐教育”即爱的教育,提出人类教育心理学化9.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代表著作是《我的教育信条》《民主主义与教育》基本观点1)教育即生活2)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的继续不断的增长,除此之外教育不应该有其他的目的3)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其中要学习现实社会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与知识4)课程组织一学生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5)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陪伴者,而非领导者6)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近现代中国受哪里教育影响清代(日本)—20世纪初期(实用主义教育学)—50年代初(苏联)—现代(广泛吸收)杜威学生:陶行知、蔡元培、胡适都推崇生活及教育所以早20世纪初期对中国影响最深的是实用主义乱世教育思潮繁荣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20世纪二、三十年代10.斯宾塞《教育论》教育目的是“为人们过上完满的生活做准备”提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第一个提出课程课程理论之父是泰勒11.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12德瓦根舍因克拉夫斯基范例教学理论13赞科夫发展主义教学理论提出一般发展的概念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好教学14.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15(简答)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定义: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创造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能力他认为智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另一方面,智力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而是以相互独立的方式存在。他认为智力构成分八种: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他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多种智能,而这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组合使得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点,这就是智力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由于环境和教育造成的,尽管在各种环境中和教育条件下个体身上都存在着这种智力,但是不同环境和教育条件下的个体的智力发展方向和程度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加德纳认为在正常条件下,只要有适当的外界刺激和个体本身的努力,每个个体都能发展和加强自己的任何一种智力。第二章教育目的与功能1.教育目的(名词)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或社会想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的规定,是培养人的质量标准与规格要求。他是全部教育活动的核心与灵魂,反映了教育对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2.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培养目标的关系(1)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正当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针和行动指针。它是制定各项教育政策的基本依据。包括三个组成部分:规定教育的性质与服务方向、规定教育目的、指出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核心组成部分,教育方针的内涵比教育目的更广泛、除解决“培养什么样人”这个目的外,还包括解决“为谁培养人”及“怎样培养人”这个目的之外,还包括解决“为谁培养人”及“怎样培养人”的问题。(3)培养目标指各级各类学校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所提出的具体标准和要求。教育目的是社会对受教育者的总要求,是由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学校教育来实现的;而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育目的的实现。教育目的具有总体性、统一性,培养目标具有具体性、多样性,而者结合构成一个国家的教育目标体系。3.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1)教育目的属于教育基本理论范畴,教育方针则属于教育政策学范畴,教育目的可以由社会团体或个人提出,对教育实践可以不具有约束力;教育方针则是由政或者政党提出,对教育实践具有强制性。(2)教育目的反应的是一定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总要求,规定教育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教育方针则是阶级或政党确定的一定时期内教育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或行动指针。(3)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核心组成部分,教育方针作为国家教育政策的概括,其内涵比教育目的更广泛,不仅规定了教育目的,还规定了教育的性质与服务方向以及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4.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教育目的对于教育活动意义重大。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动的一句和评判标准,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为导向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5.教育目的的依据:确立教育目的,不受任何人的主观意志的影响,而必须要基于以下四方面因素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教育活动中个体的价值取向6.教育目的理论:教育目的首先反应的是不同的教育价值取向,是教育理想的体现,因此不同的教育家往往都会有不同的教育目的观念和理论。(1)神学的教育目的论捷克夸美纽斯认为“今生只是永生的准备”,人有肉体有灵魂,灵魂才是人的本质(2)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①是历史上一种关于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的一种主张,一种理论。②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会价值为中心(即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应主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构建教育活动从而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规则的公民③代表人物有孔德、涂尔干、凯兴斯泰纳(3)教育目的的各位本位论①是历史上一种关于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的一种主张,一种理论②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价值为中心(即把满足个人的需求作为教育的根本价值),应主要根据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精神性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构建教育活动,从而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天性自由、完善、和谐发展的个人。③代表人物有卢梭、福禄贝尔、佩斯泰洛奇(4)教育无目的论杜威教育的过程除了其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自己的目的。7.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特指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8.我国的教育目的建国后的教育目的的表述经过多次变动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58年,建国后对教育目的的第一次明确表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又指出“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正确地解释了全面发展的涵义”是我国教育的目的1986年国家义务教育法规定“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我国的教育目的。这是新时期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9.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精神实质或基本点)虽然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几经变换,但基本精神是一致的,总体来说包括这样几个基本点(1.“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这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本质要求。这个规定明确了我国教育目的的社会主义方向,指出
本文标题: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004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