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碳酸盐岩层序地层特征目录一、区域地质背景二、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层序研究方法三、寒武系地层格架及层序基本特征四、层序与有利储层一、区域地质背景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广泛分布,厚度逾2000m,具有多套储盖组合与含油气层段,油气资源丰富,但其油气成藏条件与分布极为复杂。经历20余年勘探,近年来相继发现塔中台缘带、塔中层间风化壳以及塔北哈拉哈塘等大油气田。图1塔里木盆地构造区划与碳酸盐岩油气田/藏分布简图(杜金虎,2011)二、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层序研究方法图2碳酸盐岩陡坡型层序发育特征示意图(肖朝晖,2011)图3碳酸盐岩缓坡型层序发育特征示意图(肖朝晖,2011)海平面下降>盆地沉降海平面下降<盆地沉降图4塔里木盆地轮南三维工区Line2100测线寒武系—奥陶系地震层序地层解释模式三、寒武系地层格架及层序基本特征图5塔里木盆地早寒武世沉积相(肖朝晖,2011)本文的层序地层分析是以露头、测井、地震反射剖面资料为基础的一体化综合层序划分方法和对比技术为基础的。3.1、寒武系层序界面识别根据野外露头剖面考察、钻井岩心观察、测井资料分析及地震剖面解释共识别出8个层序界面(表1)。表1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层序边界划分(肖朝晖,2011)层序界面SB1该界面在露头剖面表现为寒武系玉尔吐斯组与震旦系奇格布拉克之间的不整合(a)(b)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T7g的反射。该反射与下伏地震反射层呈平行整合接触,可见削截、顶超现象。图6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层序界面特征a)玉尔吐斯组底界面;(b)TD1-玉尔吐斯组底界面;(c)地震E59线,T7g削截、顶超反射特征(c)层序界面SB2和SB3图7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层序界面SB2露头特征(肖朝晖,2011)界面之下为玉尔吐斯组的含小壳化石及叠层石的瘤状云岩,界面之上为肖尔布拉克组的深灰色中厚层含硅质结核云岩,两者之间表现为整合接触关系。SB2SB3相当于吾松格尔组底界面,在野外露头区界面之下为肖尔布拉克组的灰色、浅灰色厚层云岩,界面之上为吾松格尔组的灰黄色、紫红色、灰色、浅灰色薄层-块状灰岩、泥质灰岩及粉-微晶白云岩、竹叶状亮晶砾屑白云岩及白云质泥岩,界面上、下为整合接触关系。根据和4井电测曲线解释,层序界面SB2、层序界面SB3在电测曲线上均呈突变形态,而在地震剖面上反射波终止特征不明显,无法识别。层序界面SB4和SB5图8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层序界面SB4在野外露头区为一平行不整合面(肖朝晖,2011)露头区界面之下为吾松格尔组的泥质灰岩、云质泥岩、云岩互层,界面之上为沙依里克组灰色、深灰色中厚层粉晶云岩,为一岩性突变面。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T6g″的反射,该反射与下伏地震反射层呈平行整合接触层序界面SB6,SB7和SB8层序界面SB6相当于下丘里塔格组底,野外露头为一不整合面(图9a)。电测曲线所示的层序界面SB6表现出明显的电性突变特点(图9b)。层序SQ7和SQ8在野外露头区遭到剥蚀。图9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下丘里塔格组层序特征a)层序界面,b)TD1井层序柱状图(a)3.2、寒武系层序野外、钻井、地震反射基本特征寒武系层序SQ1,SQ2和SQ3寒武系层序SQ1相当于玉尔吐斯组,玉尔吐斯组的沉积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基准面上升下降旋回。在露头剖面层序下部为一套钙质、磷质矿物沉积,记录着一次主要的海侵事件,为震旦系奇格布拉克组浅水台地淹没,为层序的海进体系域。层序上部岩性为具潜穴、虫孔构造的粒泥灰岩(图10a),为开阔陆棚相沉积环境,是层序的高位体系域沉积。寒武系层序SQ2-SQ3包括肖尔布拉克组和吾松格尔组。在露头区肖尔布拉克组下部为海侵体系域纹层状地层(图10b),上部是肖尔布拉克陆棚边进积形成的,为薄层状云质灰岩,表现为高位体系域整体向上变浅的特征,肖尔布拉克组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基准面上升下降旋回。吾松格尔组下部为浅水环境沉积,向上水体变深,为一套下厚上薄的沉积组合,海进特征明显(图10c)。图10塔里木盆地阿克苏地区肖尔布拉克剖面层序地层特征a.SQ1高位体系域具虫孔构造的白云岩;b.SQ2海进体系域纹层构造;c.SQ3海进体系域,准层序厚度向上减薄;寒武系层序SQ4-SQ5层序SQ4-SQ5在地震剖面上为T6g″—T6g′之间的中频、连续、中振幅反射,可在全区追踪对比。寒武系层序SQ6—SQ8SQ6在地震剖面上为T6g′—T68g之间的中频、连续、中振幅反射,在坡折带处反射较弱,在斜坡部位反射波能量及连续性都变好。SQ7在地震剖面上为T68g—T66g之间的一套反射,其反射特征与T6g′相似。SQ8在地震剖面上为T66g—T6g之间的中频、强连续、中强振幅反射,在斜坡部位为平行反射,在构造高部位为一剥蚀面。图11塔里木盆地过TS1井东西向地震偏移剖面(肖朝晖,2011)总之,通过野外露头观察、钻井资料分析及地震剖面解释结果,寒武系的8个层序特征是:层序SQ1为完整基准面旋回型层序,SQ2为基准面上升半旋回型序,SQ3—SQ8这6个层序均为陡坡型层序模式,为低可容纳空间环境沉积,为基准面下降半旋回型层序;SQ6—SQ8各层序的高位体系域在地震剖面上呈前积反射特征4、层序与有利储层寒武系沉积发育于台地背景,主要为基准面下降半旋回型层序。在轮南地区发育了台缘坡折带及斜坡塌积,地震剖面上表现为楔形体特征。该类层序为碳酸盐岩台地陡坡背景,其层序发育模式为陡坡型。斜坡上发育斜坡塌积,是重要的储层发育区。暴露层序边界之下的古岩溶带是重要的储层。台缘坡折带沉积发育,主要为生物礁沉积建造,是重要的储层。因此,基准面下降半旋回型层序中储层十分发育,包括暴露层序边界下的岩溶型储层、坡折带上生物礁滩型储层和斜坡塌积储层,是重要的地层岩性圈闭发育部位,也是重要的地层岩性勘探目标。例如层序SQ7,SQ8发现两个斜坡塌积楔形体(图12),斜坡塌积紧邻坡折带,多为礁前塌积其沉积物主要来自前期层序的台地边缘沉积,物性较好,是良好储层。图12塔里木盆地过TS1井层序地震解释剖面(肖朝晖,2011)参考文献[1]肖朝晖,王招明,姜仁旗,吴金才,张丽娟.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碳酸盐岩层序地层特征.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1,2.[2]杜金虎,周新源,等.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大油气区特征与主控因素.石油勘探与开发.2011,12.
本文标题:海相碳酸盐层序特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013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