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章手法第一节概要一、小儿推拿手法的特点1、有些手法虽然在名称、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和成人相似,但在运用时,其手法刺激强度,节律,频律,操作步骤和要求却完全不同,如推法。2、有些手法只用于小儿,不用于成人,如运法、捣法、复式操作法等。3、小儿推拿手法和成人推拿手法的最大区别,还在于复式操作法。4、在临床应用中,小儿推拿手法经常是和具体穴位结合在一起的。如推上七节骨,摩腹,揉脐,捣小天心等。5、手法在操作时,都要选用介质。如姜汁、薄荷水、滑石粉、按摩膏等,以保护润滑皮肤,增强手法作用,提高治疗效果。二、小儿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小儿推拿手法的要求是均匀、柔和、平稳从而达到深透作用。各种不同的手法又有它自己的要求,如推法要轻快,频率每分钟约200次,但要轻而不浮,快而着实;摩法则要均匀柔和,做到轻柔不浮,重而不滞;掐法要即快又重;拿法要刚中有柔,刚柔相济;拿法和掐法刺激较强,次数不可太多,通常放在治疗最后操作。各个部位的摇法应争取患儿的配合,在放松体位下进行。第二节小儿推拿补泻方法小儿推拿的补泻,是由手法刺激的强弱,手法在穴位上操作的方向,手法操作的时间和频率,所选穴位的功效等方面因素决定的。一、手法的强弱根据手法作用于体表穴位上力的大小,或刺激的强弱分手法补泻。凡力量小,刺激弱,轻快柔和的手法谓之补法;凡力量大,刺激强的谓之泻法。如掐法、拿法、按法。二、手法操作的方向小儿推拿特定穴是小儿推拿学的特点之一。这些穴位以特定的操作方向决定补泻性质。根据穴位点、线、面状分布的规律,手法操作分为直线和旋转方向两种。直线方向的操作主要用推法。如分布在手掌的脾经、肝经、心经、肺经,其补泻方向均相同,即向指尖推为泻,向指根推为补,唯肾经与之相反。有些非特定穴在经络线上,如中脘、三阴交等,它们共同的补泻规律是顺经络走行方向推为补,逆经络走行方向推为泻,来回顺逆方向推属平补平泻。三、手法操作的频率和次数推拿手法在穴位上操作数量的多少,或频率的快慢,是衡量运用手法补或泻的有效治疗量的标准之一。适当的推拿次数和频率,能使疾病很快痊愈;相反,次数少,时间短,达不到治疗量就达不到治疗作用;而次数过多,频率过快则无益身体,反而有害。对年龄大,体质强,病属实证的患儿,手法操作次数则多,频率较快;年龄小,体质弱,病属虚证的患儿则相对次数少,频率较慢。第三节小儿推拿常用手法一、推法用拇指或食指、中指指面,在穴位上作单方向的直线或环行推动,称为推法。推法分直推、旋推、分推、合推法四种,其中以直推法临床应用最多。(一)操作l.直推法术者用拇指桡侧或指面,或食指、中指指面,在穴位上作单方向的直线推动。每分钟推150~250次。2.旋推法术者用拇指指面在穴位上作旋转方向推动,速度较运法快,用力较指揉法轻。每分钟推150~200次,3.分推法术者用两手拇指桡侧,或食指、中指指面自穴位向两旁作“←·→”一字形或“↙·↘”八字形方向推动。分推20~50次。4.合推法又称合法,是分推法的反向操作。术者用拇指罗纹面自两旁向一点推动合拢,推20~50次,见图3-4。(二)动作要领1.直推法用拇指指面直推时,手握空拳,靠腕部带动拇指作主动内收活动发力,外展时放松。用食指、中指指面直推时,食指、中指并拢伸直,其余三指屈曲合拢,靠腕部摆动带动肘部作适当屈伸活动使食指、中指发力。操作时,肩、肘、腕关节放松,动作轻快,着实平稳,节律均匀,直线推动,不可歪斜。2.旋推法手握空拳,伸直拇指,靠拇指罗纹面作小幅度的旋转推动,如同拇指作摩法。仅在皮肤表面推动,不带动皮下组织。操作时,肩、肘、腕、掌指关节放松,动作协调连贯,均匀柔和,速度较直推法略慢。3.分推法一字分推法,靠肘关节的屈伸活动,带动拇指和掌着力部分作横向直线分推;八字分推法,靠手腕和拇指掌指关节的内收、外展活动,带动拇指指面着力部分作弧线分推。双手用力要均匀一致,动作柔和协调,节奏轻快平稳。4.合推法合推法是一字分推法的反向操作,动作要领与其相同。常在手腕横纹处作直线合推,动作幅度较小。(三)注意事项1.选择适应病情需要的介质,边蘸边推,注意干湿多少适宜,不要推破皮肤。2.根据病情、穴位和部位的需要,注意手法在穴位上的操作方向、用力大小和频律快慢。3.推法从摩法演变而来,但力度比摩法、运法为重,较指揉法为轻,旋推犹如单指摩法,操作时,注意揣摩,加以区别。(四)临床应用推法是小儿推拿常用手法之一。直推法常用于头面、上肢、胸腹、腰背和下肢部的线状穴位,如推攒竹、推天柱骨、推三关、推膻中,推脊、推箕门等。有向上(向心)为补、向下(离心)为清之说。临床应用,因穴位不同,清补说法不完全一致。旋推法主要用于手指指面的五经穴,如旋推脾经、肺经、肾经等,旋推为补。分推法适用头面、胸腹、腕掌和肩胛部,如分推坎宫、分手阴阳、分推膻中、分推肩胛骨、分腹阴阳等,能分利气血。合推法仅用于手腕大横纹,合手阴阳能行痰散结。二、揉法用手掌大鱼际或掌根、掌心、手指罗纹面着力,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轻柔和缓的回旋揉动,称为揉法。根据着力部位,分指揉法和掌揉法。指揉法中仅用拇指或中指揉的称单指揉;用食指、中指二指分揉两穴或同揉一处,称二指揉;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分揉三穴或同揉一处,称三指揉。掌揉法中用大鱼际揉的称鱼际揉,用掌根、掌心揉的,称掌揉法。(一)操作1.指揉法术者以拇指或中指的罗纹面或指端,或食指、中指、无名指指面吸定于穴位或治疗部位上,做轻柔和缓,小幅度,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旋转运动,发力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一起揉动。2.鱼际揉法术者以大鱼际着力于施术部位,稍用力下压,腕部放松,前臂主动运动,通过腕关节带动着力部分在治疗部位上作和缓,小幅度,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环旋揉动,使该处的皮下组织一起揉动。3.掌揉法术者以掌心或掌根着力,吸定在治疗部位上,稍用力下压,腕部放松,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作主动运动,带动腕部及着力部分连同前臂作轻柔和缓,小幅度,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旋转揉动,使该处皮下组织一起揉动。(二)动作要领1.手腕放松,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一起做回旋活动。指揉法时腕关节要保持一定的紧张度;掌根揉时腕关节略有背伸,松紧适度。2.操作时压力要均匀着实,动作宜轻柔有节律。3.操作频率每分钟160~200次。(三)注意事项1.操作时,手吸定皮肤不离开,不要在皮肤上摩擦。2.揉动力量和幅度要适中,不宜过大。(四)临床应用揉法刺激量小,作用温和,适用于全身各部位。拇指与中指单指揉,可用于全身点状穴位或各部位;食指、中指二指揉,多用于双侧背俞穴和天枢穴;三指揉用于膻中加两乳旁穴或脐和两侧天枢穴。鱼际揉用于面部;掌揉常用于脘腹、腰臀部以及四肢肌肉丰厚处。具有调和脏腑,宽胸理气,消积导滞,活血通络,消肿止痛作用。揉法常与按法、掐法等配合使用,组成按揉法、掐揉法等复合手法,如按揉百会、按揉中脘;掐揉二扇门、掐揉小天心。揉法还常在掐法后使用,即掐后继揉,如掐揉四横纹、掐揉五指节,缓解强刺激手法的不适作用。三、按法用手指或掌按压在体表,逐渐向下用力,按而留之,称为按法。根据着力部位,分为指按法和掌按法。(一)操作1.指按法分为拇指按法和中指按法。(1)拇指按法:拇指伸直,手握空拳,食指中节桡侧轻贴拇指指间关节掌侧,起支持作用,以协同助力。用拇指罗纹面或指端着力,吸定在患儿治疗穴位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持续一定时间,按而留之,然后放松,再逐渐用力向下按压,如此一按一压反复操作。(2)中指按法:中指伸直,掌指关节略屈,稍悬腕,用中指指端或罗纹面着力,吸定在穴位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压。余同拇指按法。2.掌按法腕关节背伸,五指放松伸直,用掌心或掌根着力,按压在治疗部位上,垂直用力,逐渐向下按压,并持续一定的时间,按而留之。其余同拇指按法。(二)动作要领1.拇指按时,拇指伸直,手握空拳,食指中节桡侧轻贴拇指;中指按时,伸直中指,其余四指屈曲放松,垂直用力,向下按压。2.掌按时,腕关节背伸,五指放松伸直,用掌心或掌根着力按压。(三)注意事项1.按法属于强刺激手法,小儿形气未充,脏腑娇嫩,使用时切忌暴力。2.临床上很少单独应用,多与揉法结合使用。(四)临床应用按法刺激性强,指按法多用于点状具有止痛、开窍、止抽搐等作用的穴位。如按环跳、按牙关、按百虫。掌按法多用于面状穴位。按法常与揉法配合使用,形成复合手法,缓解刺激,提高疗效,适用范围较单纯按法广泛。使用按揉法时,要辅以介质。四、摩法用手指或手掌在体表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抚摩,称摩法。根据操作部位不同,分指摩法和掌摩法两种。(一)操作1.指摩法术者指掌自然伸直,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指面,附着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前臂主动运动,带动腕关节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摩动。2.掌摩法术者手掌自然伸直,用掌面着力,附着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前臂主动运动,带动腕关节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摩动,。(二)动作要领1.肩、肘、腕放松,肘关节微屈,掌指自然伸直。2.掌指着力部分要随腕关节连同前臂一起作环行移动。3.摩法要轻柔和缓,速度均匀协调,有节律,不带动深层组织。4.操作频率每分钟120次左右。具体根据病情而定,急摩为泻,缓摩为补。(三)注意事1.摩法作用温和,用力不宜过重,也不要过轻。2.根据病情选择手法摩动的方向和使用的介质。(四)临床应用摩法是小儿常用手法之一。主要用于胸、腹、胁肋部的面状穴,以腹部应用为多。用于治疗消化不良、便秘、腹泻、疳积等疾病。具有和中理气,消食导滞,调理脾胃,调节肠道功能的作用。五、掐法用拇指指甲重刺穴位称掐法。(一)操作术者拇指伸直,手握空拳,用拇指指甲着力,吸定在治疗部位,逐渐用力掐之。(二)动作要领1.拇指与操作穴位垂直。2.掐时缓缓用力,切忌爆发用力。(三)注意事项1.掐时要逐渐用力,达深透为止,不要掐破皮肤。2.掐3~5次,或醒后即止。3.掐后轻揉局部以缓解不适。(四)临床应用掐法是强刺激手法之一,适用于头面、手足部穴位。具有定惊醒神,通关开窍作用。此法常用于急症,以指带针,如急惊风,掐人中、掐十宣、掐老龙醒神开窍;小儿惊惕不安掐五指节、掐小天心镇惊安神等。六、捏法用拇指桡侧缘顶住皮肤,食指、中指前按,拇指、食指、中指三指指端捏住皮肤并同时用力提拿,自下而上,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或食指屈曲,用食指中节桡侧顶住皮肤,拇指前按,两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自下而上,双手交替捻动向前,为捏法。捏法分拇指后位捏法和拇指前位捏法两种。(一)操作1.拇指后位捏法患儿俯卧,露出被捏部位,术者双手呈半握拳状,拳心向下,拳眼相对,用拇指桡侧缘吸定并顶住小儿龟尾穴两旁皮肤,食指、中指前按,拇指、食指、中指三指同时用力提拿,自下而上,双手交替捻动至大椎穴处。2.拇指前位捏法患儿俯卧,露出被捏部位,术者双手握空拳状,拳心相对,拳眼向前,两手拇指伸直前按,食指屈曲,用食指中节桡侧顶住小儿龟尾穴两旁皮肤,拇指、食指同时用力提捻皮肤,自下而上,双手交替捻动至大椎穴处。(二)动作要领1.肩、肘、腕放松,手指捻动要灵活,协调。2.操作时用力要均匀一致。3.每次操作3~5遍,一般先做3遍捏法,再做2遍提捏法。提捏法就是捻动经过相应的穴位时用力提拿,即所谓“捏三提一法”。(三)注意事项1.操作时捏起皮肤多少和提拿用力大小要适当,捏得太紧不容易向前捻动推进,捏少了皮肤容易滑脱,亦不可拧转皮肤,以免产生不必要的疼痛。2.操作时应直线前进,不可歪斜。3.常用滑石粉为介质。4.要修剪好指甲,防止划伤皮肤。(四)临床应用捏法也是小儿常用手法之一。多用于脊背部,称为捏脊。该法具有调和阴阳,健脾和胃,增强各脏腑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捏脊不仅是治疗疳积、消化不良、腹泻、佝偻病等有效手法,也是小儿保健推拿手法之一。目前在儿科应用较为广泛。同时亦深入到家庭保健中,常给小儿捏脊能增进食欲,改善睡眠,强壮身体。七、运法用拇指或食指、中指罗纹面在相应穴位上由此往彼,作弧形或环形推动,称运法。(一)操作术者一手握住小儿手指,使被操作手掌平坦,掌心向上,用另一手的拇指或食指、中指罗纹面在相应穴位上由此往彼,作弧形
本文标题:第三章 手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018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