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主讲教师:程丽芳绪论一、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起讫及分期:东魏→北齐汉魏北方十六国→北魏末蜀西晋西魏→北周建吴隋安南方东晋→宋→齐→梁→陈(196)………………(约400年)………(589)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建安(196)开始,到隋文帝统一中国(589)结束,约400年的文学史。它包括建安文学、正始文学、西晋太康文学、东晋文学、南朝文学、北朝文学等几个大的阶段。二、魏晋南北朝文学所处的时代、政治、思想、文化环境:1、魏晋南北朝四百年间的时代特征是:全国长期处于分裂,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乱不休,民族矛盾尖锐和民族大融合。大分裂的时代背景使得这一时期的文学具有了两个特点:(1)典型的乱世文学;(2)南北的长期分裂对峙和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南北文风的不同。南朝后期南北文风的融合。2、在政治生活上——从皇权专制走向士族与皇权的共治:门阀士族制度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主要现在:(1)、高门世族不只握有政治经济的特权,而且也是文化传统的承继者。“人人有集”成为一种高门风范。文学家族大量出现。(2)、与此相应的是,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创作中,也构成了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西晋的左思和此后刘宋时的鲍照,是魏晋南北朝庶族文学的卓越代表。士族,又称世族、高门大族,其对立的称呼是庶族、寒门,他们之间的根本区别不是基于官职的高下或财产的多寡,而是基于宗族的血统。士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以致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3、在思想领域上——从独尊儒术走向思想多元:儒学衰微;玄学兴起,老庄思想得到空前推崇;佛教流布。相对而言,这一时期的社会思想显得自由活跃,各种学说同时并兴,某些异端思想也得以流行,是继战国“百家争鸣”以后,我国历史上又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什么是玄学?一种抽象思辨哲学,以老庄学说为核心,还结合了儒家经义,是魏晋时期新的人生观、世界观的理论形态。三玄:《老子》、《庄子》、《周易》玄学对文学的影响:名教与自然;言意之辨。佛、道二教广泛传播流行佛、玄、儒的交流及大量的佛寺的创设佛教对文学的影响道教约产生于汉末,相传张道陵为道教创始者,此期广泛传播道教的文学影响:游仙诗及文学作品中生命意识与主题北朝佛雕像4、文人风尚:从规行矩步到名士风流:(1)纵情越礼;(2)服食饮酒;(3)清谈;(4)隐逸;(5)人物品藻;(6)山水审美。名士风流名士风流的“风流”指的是一种人格美,在外在上体现为一种自由浪漫的风度,包括言谈、举止、趣味、仪表、习尚等等,在内在上,则表现为一种艺术化的人生态度。冯友兰《论风流》认为构成魏晋风流的条件是玄心、洞见、妙赏、深情。玄心指的是超越感,不以死生祸福成败萦于心,洞见指的是一种直觉的感受力,即颖悟。妙赏指的是对于美的深切感悟,深情指的是对于万物,都有一种深厚的同情。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特点:(1)文学的自觉。(2)文学主题与题材的新变。(3)文学集团活跃、文学的家族化、宫廷化。(4)文学发展的阶段性和不平衡性。(1)文学自觉的表现:1、文学观念的发展:把文学从广义的文化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文笔之分。2、文体辨析的发达: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尤其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对文学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抒情性、骈偶、声律、藻饰、用典)。3、文学总集的编撰、文学理论体系的建立。(2)文学主题与题材的新变1、文学风尚与主题魏晋南北朝文学是典型的乱世文学,从而形成了文学的悲剧性基调,以及作为悲剧性基调之补偿的放达。在这种情况下,文学创作很自然地形成了一些共同的主题,这就是:生死主题、游仙主题和隐逸主题。2、文学题材的新变玄言诗(文学与哲理相结合的新趋向)山水田园文学山水田园文学继玄言诗而兴起,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从题材到风格都有了重大的突破,是中国文学史上划时代的大事。此外,咏怀诗、咏史诗、边塞诗、游仙诗、宫体诗等诗歌题材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并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文学集团的活跃建安时代,在曹氏父子周围聚集了一批文人,结成了历史上第一个重要的文学集团——邺下文人集团。魏末有以阮籍、嵇康为首的“竹林七贤”西晋时有围绕权臣贾谧的包括陆机、左思等在内的“二十四友”东晋前期,在会稽一带有以王羲之、谢安为中心的文学交游宋代临川王刘义庆门下招纳了鲍照等众多文士齐竟陵王萧子良周围有著名的“竟陵八友”梁代昭明太子萧统、简文帝萧纲各自组成了自己的具有相当规模的文学集团。文学的家族化文学家族主要有:三曹、阮瑀与阮籍、嵇康与其子嵇绍、三张(张载及其弟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兄弟)、两潘(潘岳及其从子潘尼)、傅玄及其从子傅咸、谢氏家族(谢安、谢混、谢灵运、谢瞻、谢晦、谢曜、谢惠连、谢朓)、萧衍及其子萧纲、萧绎。文学的宫廷化晋宋以后,文学更兼有了宫廷化的特色。文人从广阔的社会生活退缩回贵族的、宫廷的狭小圈子,放纵感官于世俗的享乐,又陶醉于家族门第的光环,迷恋于个人情感的玩味,沉溺于贵族文化的雕琢。当时作家的吟咏性情,侧重于月露风云、闺房衽席,“宫体”之号,由斯而起。(4)文学发展的阶段性和不平衡性1、从时间上看可分为魏晋型文学与南朝型文学:魏晋型文学关怀现实,情志的抒发较为深沉,采用比兴言志的基本手法,风格相对高古自然;南朝型文学:性情渐隐,声色大开,气骨顿衰。2、从空间上看:南北文化发展不平衡,形成南北文风差异,北方尚质,南方尚文。四、魏晋南北朝各体文学的发展概况诗歌: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体也进一步丰富发展起来。五言古诗得到长足的发展并达到鼎盛;七言古诗在这时也确立起来;齐梁“永明体”的出现又为唐代近体诗的成熟、发展奠定了基础。文:骈文在这一时期开始兴盛。赋:在汉代盛极一时的大赋,演变而为抒情小赋。1、建安、正始文学建安文学代表作家:三曹、七子和女诗人蔡琰。正始之音代表作家:竹林七贤2、两晋文学西晋:太康诗坛: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左思)。永嘉诗坛:刘琨、郭璞。东晋:玄言诗:孙绰、许询、王羲之晋宋之际的大诗人陶渊明及其田园诗3、南朝文学宋初:谢灵运及其山水诗,鲍照的诗歌创作(七言歌行、边塞诗)齐梁时期:“永明体”的产生,沈约、谢眺、王融等梁陈两代:浮靡轻艳的宫体诗成为诗歌创作的主流南朝乐府民歌:《西州曲》4、北朝文学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散文:郦道元《水经注》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颜之推《颜氏家训》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第一节曹操与曹丕名词解释:建安风骨:指在汉末建安年代前后,以三曹、七子等为代表的一批作家,他们在诗歌创作中,多反映时代动乱和人民疾苦,抒写个人理想抱负,形成一种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时代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又称“建安风力”。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父子三人,三人在文学创作中均有一定成就,尤以曹植为高,后人因合称之为“三曹”。建安七子:指在汉末建安年代前后的孔融、王粲、刘桢、陈琳、阮瑀、徐干、应玚等七人。这七人均属曹氏集团中人物,创作风格大体相近,此名称最早出自于曹丕《典论•论文》。七子中以王粲文学成就为最高。一、曹操1、曹操的生平。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郡(安徽亳县)人,父亲曹嵩是得宠宦官曹腾的养子,官至太尉。曹操二十岁举孝廉为郎,后在汉末大乱中聚集兵马,建立了自己的军事武装。建安元年,受封为丞相,官渡一战击败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袁绍,逐步统一了北方,成为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曹丕称帝建魏后,追尊他为武帝,史称魏武帝。探寻真实的曹操2、曹操诗歌的内容:分为两类:一类反映汉未动乱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悲愤情绪及对人民的深厚同情。《薤露行》对何进误国、董卓殃民有很真实的描绘;《蒿里行》揭露初平元年袁绍等人兴兵讨伐董卓,内部混战的情形,突出地写了军阀混战所造成的惨象。《苦寒行》和《却东西门行》描写征人的生活和他们的思乡之情十分逼真。另一类表现自己的雄心壮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这类诗慷慨悲壮,具有更浓厚的抒情色彩。如《观沧海》、《短歌行》《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三国演义》短歌行《步出夏门行·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步出夏门行·观沧海附:毛泽东《浪淘沙》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之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步出夏门行·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3.曹操诗歌的艺术特点、风格第一,继承汉乐府的传统而又有所创新。朱乾《乐府正义》说:“乐府题目,自建安以来,诸子多假用,魏武尤甚。”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在曹操本身,也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第二,风格慷慨悲凉,语言极为本色。钟嵘《诗品》:“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敖陶孙《诗评》:“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跌宕悲凉,独臻超绝。”第三,四言、五言皆擅长二、曹丕曹丕诗歌题材公宴诗抒情言志之作写男女爱情及游子思妇题材曹丕诗歌体裁:《燕歌行》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诗。曹丕诗歌主导风格:清新流丽、细腻缠绵沈德潜《古诗源》:子桓诗有文士气,一变乃父悲壮之习矣。要其便娟婉约,能移人情。刘勰:“魏文之才,洋洋清绮,旧谈抑之,谓去植千里。然子建思捷而才俊,诗丽而表逸;子桓虑详而力缓,故不竞于先鸣。而乐府清越,《典论》辩要,迭用短长,亦无懵焉。但俗情抑扬,雷同一响,遂令文帝以位尊减才,思王以势窘益价,未为笃论也。”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第二节曹植一、生平二、创作情况:曹植的诗歌今存八十余首,辞赋、散文四十余篇创作经历大致以建安二十五年曹丕即位为界,分前后两期1、曹植前期诗歌创作。其内容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宴饮游乐唱和酬答,反映了贵公子的生活情景。如《公宴》、《侍太子坐》、《斗鸡》等。这类作品大都辞采华丽,充满贵族气,显露出诗歌的娱乐性和社会交际的功能。也有一些诗表现了友人间的真挚感情,主要是赠答诗如《赠徐干诗》。二是抒发个人的理想怀抱。如《白马篇》,诗中塑造了一位武艺高强,渴望卫国立功、不惜牺牲的游侠少年的形象,赞赏了游侠少年的爱国精神,游侠少年实际上是作者自我的化身。这类诗作者大都充满了乐观自信,洋溢着浪漫的情调,表现了作者豪迈的气概。三是反映社会现实。这类作品不多,今存只有《送应氏》和《泰山梁甫行》两首,很值得珍视。(2)后期诗歌创作。曹植后期的生活与创作发生了巨大变化。曹植在曹丕父子的监视与迫害下忍辱苟活,抑郁悲愤。曹植后期诗歌创作主要是述说自己怀才不遇,壮志不遂的苦闷及所受迫害的悲愤,不像早期那样豪迈自信,而是显得深沉悲凉,时常
本文标题:48魏晋南北朝文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018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