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自然科学史滁州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吕承启绪论一.什么是科学1.科学一词的来历;2.科学的定义二.为什么要学习自然科学史1.为科学服务2.为现实服务3.为素质教育服务“科学”一词的来历英文中科学(scienc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scientia,意为“知识”、“学问”。在中国,科学一词是外来词,以前译为格致,即格物致知,以格物而得的知识是科学。明末清初,来华的欧洲传教士汤若望的《坤舆格致》、熊明遇的《格致草》等书的名称就使用了“格致”一词。在鸦片战争以後,依旧沿用这一称谓。最早使用“科学”一词的学者大概是康有为。他出版的《日本书目志》中就列举了《科学入门》、《科学之原理》等书目。辛亥革命时期,中国人使用“科学”一词的频率逐渐增多,出现了“科学”与“格致”并存的局面,随着新文化运动科学传播活动的兴起,“科学”一词才逐步取代“格致”。利马窦是杰出的科学家和神学家,他很好地学习了中国的语言、文学传统和风俗习惯,先后在广东、南京和北京居住过。使人们了解了西方的许多经典作品,特别是欧几里得(Euclide)的作品,通过儒家文化宣传基督教义,得到万历皇帝的保护,甚至得到被允许住在紫禁城里的特殊待遇。他作为朝廷命官在明朝宫廷生活了10年。他的一些作品被选入中国各代杰作,由乾隆皇帝在其逝世两百年后发行。他去世后,中国的皇帝允许将他埋在中国的土地上,使他成为得到如此特殊待遇的第一个外国人。利马窦(MatteoRicci1552年—1610年)利玛窦墓碑利玛窦在中国造的自鸣钟(复制品)。利玛窦制作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地图,在中国先后被十二次刻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礼记大学》朱熹,中国南宋思想家。字元晦,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朱熹出生于福建尤溪,14岁丧父,随母定居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五里夫。绍兴十八年(1148)中进士,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南康,提典江西刑狱公事、秘阁修撰等职。后由赵汝愚推荐升任焕章阁侍制、侍讲。庆历三年(1197),韩侂胄擅权,排斥赵汝愚,朱熹也被革职回家,庆元六年病逝。嘉定二年(1209)诏赐遗表恩泽,谥曰文,寻赠中大夫,特赠宝谟阁直学士。理宗宝庆三年(1227年),赠太师,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公。朱熹(xī)(1130-1200年)“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朱熹《补〈大学〉格物致知传》王守仁(公元1472—1528年)王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筑室读书于故乡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心学”创始人。王阳明曾讥笑朱熹的“格致”说:“有一位朋友姓钱,想成为圣贤,我就让他去‘格’庭前竹子。钱先生面对竹子,‘格’了三天三夜,‘格’不出个道理。我就自己去试,‘格’了七天,也‘格’不出道理来。我们只好叹口气,说,圣贤是做不成了!”傅兰雅,出生于英国肯特郡海斯镇一穷苦牧师家庭。他自幼向往中国,21岁,受聘前往香港任圣保罗书院院长。1863年,至京师同文馆担任英文教习。1865年,南下上海任英华学塾教习。复于1868年转至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任编译,并主持馆务。傅兰雅一生在华20余年,翻译、出版过逾百种科学著作,产生了巨大影响。清廷为表彰傅兰雅,特赐他三品头衔。傅兰雅(JohnFryer1839—1928)1874年,傅兰雅参与创办上海格致书院。1875年主编第一份科学期刊《格致汇编》。1885年创办当时唯一的科技书店——格致书室。洋务运动中,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建立兵工学堂格致室。华东政法大学格致楼(建楼时曾称格致室,曾用名科学馆、办公楼)于1898年11月20日奠基,落成典礼于1899年7月19日举行。中国最早引入“科学”二字的学者是康有为先生,他在1897年11月前编写的《日本书目志》一书中介绍了这样两本书:《科学入门》,普及舍译;《科学之原理》,本村骏吉著。康有为的日文的“科学”译为中文,是中文第一次出现“科学”,在中国近代科学史上有其特殊意义。康有为(1858--1927)为什么要学习自然科学史?这是最好的时候,这是最坏的时候;这是智慧的年代;这是愚蠢的年代;这是信仰的新纪元,这是怀疑的新纪元;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我们将拥有一切,我们将一无所有;我们正在直登天堂,我们正在直下地狱…….。——《双城记》查尔斯·狄更斯原子弹与原子能基因工程和克隆技术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拔剑四顾心茫然随着“文艺复兴”欧洲走出中世纪,科学发展起来以后,人类文化中便分出了科学文化,与此相应地,在培养年轻人的大学里,实行了高度专业化的教育。于是一个人,尽管可能是某种科技(或人文)领域里的专家,却对人类文化的更广大领域所知甚少。这一局限性导致自己专业活动中的短期行为和全局观念的缺乏。有些科技专家只管埋头专业工作,人文意识淡薄,他们总是把对人类社会发展可能会产生长期或全局性影响的事情或决定都推给政治家去做。而有些政治家凭各种猜疑、傲慢或偏见甚至一时冲动而匆忙作出的决定,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这又与他们自身的局限性有密切的关系。一切社会活动都是人的活动,要改善我们的社会,就必须改善和提高人的全面素质。因此我们的教育应当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一切社会活动都是人的活动,要改善我们的社会,就必须改善和提高人的全面素质。就应该把人类文化已经长期分裂而造成隔阂的两种文化——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在学校校园里重新加以弥合,这是为了避免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出现危机而必须解决的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著名女科学家吴健雄所指出:新世纪的年轻一代,不但是各行各业的专家,而且都应该有广博的知识,有完善的人格修养,能够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负责任而有远见。在这样优秀的群体中选拔出来的最优秀人才做“船长”和“领航员”,才能使新的“泰坦尼克号”避开一切冰山暗礁,驶向幸福的彼岸。1为科学服务2为现实服务3为素质教育服务4为学术而学术为科学服务知识就是力量!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Bacon,1561—1626)弗兰西斯·培根是英国哲学家和科学家。他推崇科学、发展科学的进步思想和崇尚知识的进步口号,一直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这位一生追求真理的思想家,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著有《新工具》、《论说随笔文集》和《学术的进步》等。培根尖锐地批判了中世纪经院哲学,认为经院哲学和神学严重地阻碍了科学的进步,主张要全面改造人类的知识,使整个学术文化从经院哲学中解放出来,实现伟大的复兴。知识就是力量!为现实服务为素质教育服务为学术而学术
本文标题:科学史绪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024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