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散文阅读讲练解题思路•1.找线索,理思路,明主旨。•2.析词语,明情感,挖信息。•3.抓开头,重结尾,找关键。•4.品语言,悟句意,析手法。•5.观全文,明哲理,悟意蕴。•6.按步骤,精答题,提能力。挺拔之姿•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A.文章第三段运用了比喻、比拟、排比等修辞,文意生动,兼之长句短句错杂,富于变化,体现了散文之美。•B.文章第四段认为屈原不能“砥节立行”、王维不能领悟竹的节操,而推许李白和郑板桥能循自然之道的风骨。•C.“每一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个位置来安放一竿竹子,或者一片竹林”这句话是说,每一个懂竹的人都会获得内在支撑,成为有风骨的人。•D.随着年龄的增长、境遇的改变,同样的竹子,“我”却“读”出了不同的内涵。•E.文章采用倒叙、插叙的手法,综合运用了记叙、说理、抒情等表达方式,谈古论今,托物言志,旨在表达对农耕兄弟的赞美,对乡村文化的眷恋。•BE17.题目为“挺拔之姿”,但画线部分却写扭曲的竹子,是否合乎题旨?为什么?(3分)•合乎题旨。竹子虽外形扭曲,但仍具挺拔之质,象征着艰苦环境下顽强奋进的人生,深化了主旨。•答题指要:首先要明确答出“合乎题旨”,•然后理解“挺拔之姿”在文本中的含义。•“挺拔之姿”不仅指竹子外在的形态特征,更应该是竹子的内在特性,在艰苦环境下的一种顽强奋进精神。•扭曲的竹子,它有一种在艰苦环境下顽强拼搏不服输的精神,所以是合乎题旨的。18.赏析文章末段的文字。(5分)•①想象山野里竹子生机勃发,与城市里竹子的优雅纤细形成对比。•②赞美了竹子争先向上的顽强生命力,给读者更深广的思考空间。•③照应前文,以景收束全篇,增强了抒情性。•(从语言角度赏析也可得分)•末段的文字写的是作者回到城里的所见所想,看到的多是与园林建筑相匹配的优雅而有骨感的纤纤细竹和古色古香的庭院,感慨日子过得小巧婉约。又想象山野中无数的竹鞭在奋力向上生长,整座山岭充盈着大气与生机的情形,与城里的竹子形成了对比。这些都体现了作者对竹子的一种特殊的情感,另外末段写竹抒情也照应前文,以景收束全篇(以景结情)。19.(1)文章写出了竹子的哪些精神气质?(3分)•(1)坚韧忍耐、从容优雅、孤高兀傲、风骨高洁、清简、争先向上等。•试题分析:这是对竹子形象的分析概括。•竹子的精神气质在文本中有很多,主要体现在作者对竹子的描写中及作者自己对竹子所作的评价里,如坚韧忍耐、从容优雅、孤高兀傲、风骨高洁、清简、争先向上等,要一一从文本中筛选并概括,还要尽量答全面。除了考查考生对文本的理解外,还考查考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答题内容一定要积极乐观向上。(2)你最欣赏其中哪种精神气质?结合生活经验谈谈你的体会。(80字左右)(6分)•“结合生活经验谈谈你的体会”,我们只需选择竹子的某一种精神气质进行解读即可,但解答时要具体落实,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并且有一定的字数要求,只有做到这些才能获得高分。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19.C本题解答时要仔细地反复地琢磨前后句的语境,然后根据选项给的理解意,带入理解。A项的“太斩劲了”是观众的喝彩,联系语境及上文“美得很”,不难看出“非常给力”理解正确。B项“气韵弥漫”抓住“不应该只有几笔提到老腔”这一语境,整篇小说中都有老腔。所以韵味充满是正确的。C项“乡党”出现在文章的第⑧段,我和乡党一起看老腔演出,所以乡党在此处应该是老乡、乡亲的意思。并不是志同道合的同乡。故C选项错误。D项“哗然”可以由主持人濮存昕的举动判断正确。•2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作者产生神秘感的原因是看见演唱老腔的是白发白眉老汉等一群关中农民。•B.演员以木砖连续敲击长条板凳发出的响声经常掩盖了观众的掌声与叫好声。•C.朋友为小说《白鹿原》没有写老腔的笔墨而感到遗憾,作者对此深有同感。•D.老腔从宋代唱到现在,从乡野唱到音乐厅,说明这种表演形式一直很流行。•C(选A得1分)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题干明确“最”恰当的一项,所以有些选项的理解可能也有道理,但是不一定是最准确的,解题时必须注意。如选项A.根据前后语境,作者产生神秘的原因一是白发白眉的老人为首的十几个农民演员;二是朋友如此的推崇,因此,A项的理解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不全面,所以选A项可以得1分。C项理解完全符合前后语境,理解全面深刻。B.D项错误明显,修饰限制语不准。21.作者对老腔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全文作简要说明。(4分)•作者对老腔的认识经历的变化过程:•要点一:开始不知道,不了解,后产生神秘感。•要点二:第一次看过老腔表演之后,感到震撼。•要点三:再看老腔表演时,怀疑其中是否掺杂了乡情带来的偏爱。•要点四:最后认识到自己被老腔征服完全是因为老腔自身强大的艺术魅力。22.文中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表现老腔的艺术魅力。请举两例并加以分析。(4分)•【答案示例】•赵季平:著名作曲家与老腔演员很熟悉,并给予老腔高度的评价,写出了老腔的艺术价值。•文章开头没有直接写出老腔的精彩,而是通过赵季平对老腔演奏者“白头发白眉毛”老汉及十几个演员的赏识和对老腔的介绍,从侧面写出老腔的艺术魅力。•【答案示例】•濮存昕:节目主持人出人意外地走到台前击凳高吼,融入表演,突出了老腔的感染力和震撼力。•文章的结尾处通过主持人濮存昕的动作行为,表现了现场观众与老腔艺术的完美融合,以及我的心灵震撼。从侧面描写展现了老腔的艺术魅力。•【答案示例】•观众:观众在看老腔表演过程中经久不息的掌声与喝彩声,表现了老腔演出带给观众的精神享受。•还可以从观众的角度看:观众在看老腔表演过程中经久不息的掌声与喝彩声,表现了老腔演出带给观众的精神享受。23.作者在小说《白鹿原》中并没有写到老腔,为什么本文题目却是“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5分)•一:文章题目中的“白鹿原”,巧妙借用小说《白鹿原》的书名,暗指关中大地,点明了老腔生长的土壤。•二:作者为小说《白鹿原》中没有写到老腔而感到遗憾,以“白鹿原”为题有弥补之意,也暗含了对老腔的敬意。•本题在解答时可以根据题意改变一下问法,有利于打开思路。①《白鹿原》是作者代表作品,作者曾为《白鹿原》没有写到老腔而遗憾,本文以《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为题体现了老腔对作者的影响与震撼。也有弥补遗憾之意。②作者的小说《白鹿原》是写关中大地的生活,而老腔正是关中生活的提炼,饱含着关中大地的神韵,点明了老腔生长的土壤。•24.文章第四段运用了多种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老腔的感受。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赏析。(6分)•①联想。从老腔的强调联想到关中大地特有的生活,点出了老腔源于关中大地、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特点。•②比喻。将老腔的强调比喻为骤雨击拍秋禾的啸响、雨润麦苗的柔声等,既写出了老腔的雄浑奔放,又写出了婉约平和,将抽象的感觉化为形象的画面,生动地写出了老腔给作者带来的感受。•③排比。几个句子构成排比,强化了作者自己聆听老腔时的内心感受。•④化用古诗句。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等,丰富了作品的文学意蕴。湖殇•7.第①段中的比喻贴切形象,表现力强,请加以赏析。(3分)•第①段用“自己踩在了自己的骨头上”来比喻“站在干涸的湖底”,表现出痛感的切身、剧烈;用“骨头”突出湖的干涸;骨头是身体的一部分,隐含湖与人不可分割的意思。这一比喻贴切形象,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这是一道关于修辞的题目。答题时要紧扣题干中“贴切形象,表现力强”的八字评语进行分析。答案应包括几个要点:一是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二是联系比喻的一般性作用结合分析文本的具体作用,三是根据这个比喻的具体情况联系文本语境进行分析。8.作者描绘了八十年代中期游湖所见景色,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以记忆中艾比湖难以忘怀的美丽来反衬现实中艾比湖的残败,表达痛惜之情。回答此类题目,要根据文本所写景物,紧扣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进行分析。本文的主旨是抒发作者对环境遭到破坏的伤痛心情,唤起读者对保护环境的共鸣之心,而描写以前的景物,能让读者将其同眼前所见加以对比,造成读者心灵的巨大震撼,使作者的情感得以很好的抒发。9.本文是抒情散文,第⑪段却用了若干数据和年份,有何效果?(4分)•在抒情散文中列举数据和年份,能具体确切地表现出湖泊消失数量之多、速度之快、地域之集中,更好地抒发了作者痛苦无奈的情感,也能给读者触目惊心的感觉。•回答此题,可联系写作说明文时用的“列数字”的作用,结合文本作具体分析。注意其中所列数字之间的差距,所写年代之间的长短,结合上下文分析这些数字和年代所表达的意思,就能够比较准确地分析作者的用意了。这些数据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些年份之间却间隔较短,这就能让读者能具体地感受到环境遭受破坏的程度之深和速度之快,从而很好地表达作者的情感之深,④让读者产生深刻的印象和强烈的共鸣。10.结合全文,分析标题“湖殇”的含义。(3分)•题目中的“湖”不仅指艾比湖,还指向众多境遇相似的湖;“殇”为非正常死亡,隐含了作者悲伤、担忧、谴责等复杂情感。首先说表层含义,题中“殇”的本意是指没有到成年就死去;现代常用于指重大的灾难事故或心理上的剧烈悲痛创伤或事件所折射出的巨大的悲哀遗憾等。“湖殇”意思就是因为湖的消亡而感到的悲哀遗憾。其次联系语境说深层含义,本文以“湖殇”为题,运用拟人手法,形象而深刻地表达了作者为湖的消失而悲伤、担忧的感情。11.以第⑫~⑮段为例,评析本文语言运用上的特点•示例一:作品善用情绪色彩浓重的词语,如“泯灭”“呐喊”“挖掘着墓穴”“悲哀”等;多用整齐的句式,如第⑫段以四个字数一致的“那些……”描绘四幅图画,既有形象的美感,也有形式的美感;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如比喻有“美丽的服饰和迷人的发髻”“鱼缸里的鱼”等,贴切而富有创造性。这些语言运用上的特点,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示例二:作品多用情绪色彩浓重的词语,如“泯灭”“呐喊”“挖掘着墓穴”“悲哀”等;多用整齐的句式,如第⑫段以四个字数一致的“那些……”;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如比喻有“美丽的服饰和迷人的发髻”“鱼缸里的鱼”等。以上这些与作者的强烈情感是一致的。但我认为写文章不应满足于个人情感的宣泄。本文在遣词造句中情感注入过多过浓,未加沉淀节制,给人泛滥甚至虚假的感觉,降低了作品的感染力。•回答此题,首先可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方法以及词语的选用等角度出发,仔细分析题目指定的段落,再逐条列举;列举时,应该先指出方法,再列举例句,最后指出作用。•这几段在语言运用上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排比(如“那些缭绕碧波的绿茵,那些水中游戏的鱼鸟,那些湖面泛舟的渔人,那些环湖晚炊的村庄”)、拟人(将艾比湖比拟为人)、比喻(将那些盲目赞美艾比湖的文章比喻为“对着一个病入膏肓的人,赞美她美丽的服饰和迷人的发髻,不知道在鱼缸里长大的鱼,会不会朗诵有关海的诗句”)、设问(如“如何才能越过灾难,飞抵梦想的天堂”。在表达方法上主要用了运用联想(由人联想到鸟,联想到鸟面临的灾难)。雪天•7.对第(4)(5)段描写大雪的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表现了“我”寻人过程的艰难。•B.衬托出此行在“我”心里很重要。•C.渲染了“我”强烈的怨恨之情。•D.为突显作品的主旨做了必要铺垫。•C•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要牢记文学作品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有哪些,再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常见的环境描写的作用有:①渲染营造某种氛围,为后边内容作铺垫;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③衬托人物心理;④象征和暗示;⑤交代人物活动场所;⑥展开、推动故事情节。8.赏析第(8)段中关于老妇人的动作描写的表达效果。(4分)•用干脆有力的“扯、抓、跨”等动词,生动地写出老妇人动作麻利和毫不犹豫,也充分表现出她的热心善良。•先找到答题区间,找出描写老妇人动作的几个词语,“扯、抓、跨”等,再分析作用,主要从塑造人物形象角度考虑。•本题实际上是考查学生通过动作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动作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最为重要、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人物正是在言行中站立起
本文标题:散文阅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024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