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对策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对策一、什么是现代农业?简而言之,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专家指出,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与传统农业相比,它具有四大特点:一是突破了传统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二是突破了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城市中有农业、农村中有工业的协调布局,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三是突破了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权责一致、上下贯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四是突破了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性,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二、我市发展现代农业已经取得的成效(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今年计划新发展多经面积2万亩,其中:柑桔1.1万亩,茶叶8000亩,桑园1000亩。截至10月中旬,各乡镇处已收柑桔苗木定金83.69万元,预计发展面积44221亩,已定植35400亩;已收茶苗(或茶籽)定金104.12万元,预计发展面积9963亩;已收桑苗定金22.85万元,预计发展面积1962亩。到年底,全市农村基本可实现人平拥有1亩经济林的发展目标;种植业和水产畜牧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明显加快;农村从事二、三产业人员不断增加,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二)科技入户显见成效。通过办《宜都农业》报、农业“科技110”热线、农业科技短信、科技宣传车、技术培训和精品园示范等形式,扎实开展农技推广服务,积极创建、培育科技示范户,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全市农业科技入户率达到90%,到田率达到了80%以上。1、实用技术推广工作扎实。组织市、乡两级农技干部举办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382场(次),累计培训农民18.3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33.4万份。编印发行《宜都农业》22期、8.8万份;编发《农民读本》8万册,发送农业科技短信息140万条(次)。推广玉米、水稻等各类良种18万公斤,合格率95%以上;引进推广农作物良种25个,选推高效种养模式17类。开展品比、肥效试验共计50项;创办油菜“一菜两用”基地100亩、“无盘抛秧”核心基地500亩,全市“无盘抛秧”面积达到了2000亩,推广面积居宜昌市首位;举办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及“阳光工程在行动”两个电视专题栏目。市水产局组织水产技术培训58场(次),培训6000余人(次),印发技术资料5400份,先后邀请13名专家教授深入库区指导网箱养殖。今春库区鮰鱼遭遇暴发性鱼病危害,由于防治及时,措施得力,成活率仍然达到70%以上。2、机械化生产水平不断提升。今年引进推广农机新技术4项,引导农民新购置农田耕整机械、水稻插秧机械、粮油牧草收割机械、茶叶修剪采摘机械、新型植保机械500台(套),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了15.01万千瓦。今年完成机械耕整10万亩,机械收割5万亩,机械插秧3.09万亩,机械植保30万亩,机械化修剪茶叶1.5万亩。池塘机械化清淤、水产养殖等机械化进一步发展。市农机局被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农机化工作先进集体”称号。3、科技示范户创建培育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创建科技示范户3000户、培养农民骨干1000人,完成年度计划的100%。其中重点培育了种植、畜牧、农机和水产业示范户1500户,到年底可通过网上查询。4、农业精品园区建设绩效斐然。宜都蜜柑“百千万”基地全面建成。万亩无公害示范区平均亩产2500公斤、优质果品率达到75%以上,千亩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平均单产达到3000公斤以上,优质果品率达到80%,百亩精品园产品开园上市信息发布会成功召开。精品蜜柑每市斤买到5-6元,得到省地市各级专家、领导的充分肯定,园区柑农无不为此欢欣鼓舞;清江库区桂子湖水产样板基地正式投用,今年已生产优质清江鱼苗3500万尾;松木坪镇三山农贸公司千茶叶基地示范效果已初步显现,今年产名优茶7000公斤,销售收入80万元,比去年同期的4200公斤、40万元分别增长67%和100%。(三)标准化生产全面步入正轨。一是进一步抓紧农业地方标准的制定、实施与监督,逐步完善了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的农业标准化体系。上完成无公害产地复认证12个(柑桔9个,茶业13个),新认证无公害产地2个21.7万亩(水稻和油菜)。全市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合计已达到41.8万亩,其中茶叶4.5万亩,柑桔15.5万亩、蔬菜0.1万亩、水稻10.2万亩、油菜11.5万亩;产品认证达到了11个,其中无公害柑桔1个,无公害茶叶6个,有机茶4个。二是集中精力防治柑桔大实蝇。防治总面积2.4万亩,挂钵344596个;建防治专班153个798人;印发防治技术资料23.8万份;召开防治样板会、现场会和培训会268场25048人;整顿规范市内柑桔打蜡加工和交易场所70家;挖虫果处理池126个,集中处理虫果和废弃果150万公斤。在红花套镇、枝城和松木坪镇建立防治样板25处。三是加强病虫预测预报,提高农业避灾能力。编发《宜都植保》11期,计5.5万份;发病虫电视预报6期。四是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利用现有设备对陆城城区主要农贸市场和各大超市销售的农产品(以蔬菜为主)定期进行农残抽样检测,重点定性检测样品中的有机磷残留量,今年开展检测9批(次),检样90个(检测结果合格率98.6%),并将检测结果及时发布了电视公告;基本完成了“监测站”的筹建任务。配齐了11类检测化验设备,配备了专职人员,落实了管理办法,站内检测化验工作转入正常运行。(四)产业化经营向纵深推进。特色产业已形成20万亩柑桔、7万亩茶叶、8500亩桑蚕、9600只网箱的生产规模。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25家重点龙头企业,今年在协调贷款、完善运行机制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了扶持力度。同时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推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使企业、专业组织与农民逐步形成了稳定的利益共同体。今年新发展农村专业协会10家,另外对15家协会的运作进行了规范;为天峡鲟鱼、天河渔业等四家龙头企业落实贷款400多万元,帮助他们建章立制,制定发展规划,理顺了内部关系。今年全市农业产业化总产值预计突破25亿元;基地标准明显上升。柑桔、畜牧、水产基地先后纳入省农业厅板块建设项目,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达到40万亩以上;主要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宜都蜜柑、天然富锌茶、天峡鲟鱼等特色产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逐渐增强。(五)项目建设稳步实施。“一池三改”国债项目建设规模1600户,目前已完工900户,在建700户;我局制定的“乡村清洁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及我市十里铺村试点建设方案已通过省农业厅审批,我市陆城办事处十里铺村已被省厅纳入湖北省“乡村清洁工程”建设示范村(皓光村被列入候选村);“阳光工程”完成引导性培训5200人、职业技能示范性培训4588人,稳定就业率达到100%,培训转移完成年度计划的97.7%。“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按计划进行。10个取样组采集、化验土样累计达到6050个,完成施肥调查6050户,组织测土配方施肥专项培训累计39场次,共培训农民5600人(次);创办柑桔、水稻、油菜和茶叶“测土配方施肥”样板3万亩、推广40万亩,开展肥效对比试验31项;手把手”村干技能培训公共课按计划开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已着手实施;“新农村示范点“建设正常启动。重点编制了鸡头山、大堰堤、渔洋溪3个示范村新农村建设的五年规划。自筹资金编印发放《农民读本》,示范村农民户平一本,在鸡头山、皓光等示范村赠送《栽桑养蚕实用技术手册》1000余册,在12个示范村创建培育科技示范户277户,培训农民骨干94人;全年争取到位项目资金可望突破800万元。(六)农政执法工作进一步加强。1、法规依据逐步完善。一是制定完善了《宜都市农业生产事故鉴定实施办法》和《宜都市农业生产事故鉴定专家组工作规则》。二是初步编制了宜都市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突发事件、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和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三大应急预案。三是建立了宜都市农业生产事故鉴定专家库。2、政法力度明显加大。一是严厉打击坑农害农行为。今年共出动执法人员180人(次),重点检查了全市10个乡镇的125个经营门店,查处假种子620公斤,假肥料4.9吨,假农药139瓶,并及时受理农民投诉案件近46起,涉及农户150多个,结案率100%,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近40万元。全市农资市场农药合格率比去年提高5%以上。市水产局严厉打击电鱼毒鱼行为,今年年查处案件14起。二是积极调处农业环境污染事故,及时化解民企矛盾。受理投诉49起,其中鉴定34起,调解15起,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25.1万元。三是进一步加强6个农业环境监测点的监测监控,对柑桔、水稻、蔬菜、玉米等作物进行长期定位监测,不断改进监测方法,为农业环境污染事故的鉴定调处提供了科学依据。四是认真保护农业野生资源。已完成对野大豆、野荞麦和野兰草资源的普查工作,摸清了分布状况,并向省农业厅环保站提出了建立保护基地的申请。3、法规宣传深入人心。先后组织开展了“3.15”全球消费者权益日和科技活动周活动,免费发放法律法规资料3000份;组织全市农资经营户集中培训1期,培训农民338人。4、农村经管工作稳步开展。一是狠抓农村土地二轮延包煞尾工作。今年自查问题102个,整改落实到位92个。为陆城工业园区建设征地规范、审核发放经营权证124本。统一购买农村土地二轮延包资料软件13套,并已安装到10个乡镇。二是组建信访和调解专班11个147人,着力于化解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接待农民来访141批(次)、152人(次);调处合同纠纷16宗,调处率97%;三是认真落实农业政策,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印发涉农收费项目及价格公示表1300多份。组建政策及业务培训工作专班11个、274人,开展培训13次,参会617人。建立健全了监督卡台帐,做到了市、乡、村、组、户“五对口”。全市粮食种植直接补贴272万元、粮食种子补贴185万元及农业生产资料增支补贴221.9万元已按政策标准全部发放到农民手中。四是积极化解村级债务。化债率达到56.2%,11个村实现了零债务。三、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突破口现代农业是指应用现代先进的工业设备、科学技术、经营方式和管理手段,具有现代产业化性质的开发型农业。其主要特征是:使用整套机械设备为主要生产工具,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能够大幅度提高生产力水平,提供大量商品性农产品,优化农村生态环境。为此,我市发展现代农业的目标:一是采用先进工业设备和管理方式,促进农业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高;二是推广应用先进科学技术和优良品种,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为市场提供大量优质商品性农产品;三是坚持对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与保护,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四是实现产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综上所述,发展现代农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市的农业经济目前虽然仍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起步阶段,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经过长期而艰苦的努力,但我市具有发展现代农业的许多有利条件:一是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我市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6.7℃,年平均降雨量1350毫米,无霜期273天,农业生产条件十分优越。二是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全市现有农村人口29.08万人,拥有农村劳动力16.72万人,其中从事农林牧渔业劳动力7.7万人,为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生产与加工提供大量的劳动力资源。三是农业经济具有较好基础。我市广大干部群众长期以来积累了发展农业生产的丰富经验,经济结构逐步优
本文标题: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025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