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41项羽本纪中项羽的人物形象
解读项羽本纪解读《史记》之《项羽本纪》——论项羽的人物形象解读项羽本纪《项羽本纪》概况•《项羽本纪》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的描述了项羽一生。他既是“今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计谋的匹夫。司马迁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在一起,注入了由衷的惋惜和同情,使得此篇传达到了思想和艺术的高度统一,成为史学上最精彩的一篇传记作品。•项羽并未称帝,但秦汉间若干年,天下“政由羽出”且司马迁推崇其英雄入格,所以将其列入本纪。解读项羽本纪•《项羽本纪》是《史记》传记中最精彩的一篇,达到了思想和艺术的高度统一。它犹如一幅逼真传神的英雄肖像画,色彩鲜明;又像一张秦汉之际的政治军事形势图,错综有序。通篇文章气势磅礴,情节起伏,场面壮阔,脉络清楚,疏密相间,语言生动,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篇不朽佳作。文中破釜沉舟、鸿门宴、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等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历代传诵解读项羽本纪项羽的大事年表•公元前232年项羽出生于楚国下相(1~2段)•公元前209年项羽追随叔父起兵反秦(3段)•公元前207年项羽破釜沉舟打破秦军钜鹿之战(4~5段)•公元前206年项羽设鸿门宴招待刘邦(6~9段)分封诸侯,自称西楚霸王(10段)楚汉战争开始•公元前205年项羽以3万骑军大破56万汉军彭城之战和荥阳会战(11~21段)•公元前203年项羽与刘邦签订鸿沟协定楚河汉界(22段)•公元前202年项羽垓下之围,霸王别姬,魂断乌江(23~28段)时年29岁第30段为司马迁对相遇的评价解读项羽本纪不同年代人们对项羽的不同解读李清照《咏项羽》(肯定态度)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4毛泽东(否定态度)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解读项羽本纪项羽其人——少年得志•出生贵族:项羽出身于贵族,其祖父项燕是楚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大将,所以即使在国破家道中落,项羽的身上依然保留了所谓的贵族血统的高傲。•立志图秦:学习“万人敌”;国仇家恨,仇秦入骨;“彼可取而代也”•会稽起兵:项羽二十四岁随项梁杀殷通、投入秦末农民起义,建立义军,在义军中树立了楚怀王这个领导核心,这样他们反秦就师出有名•屡建战功:钜鹿之战、彭城之战•灭秦之功:26岁灭秦解读项羽本纪英雄外形•项羽长八尺有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吾中弟子皆以惮籍,这些天生的超凡力气•禹舜的眼睛里大概有两瞳子”。又听说项羽也是双瞳子。项羽难道是舜的后代么?•项羽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解读项羽本纪战神项羽——钜鹿之战、彭城之战•钜鹿之战(破釜沉舟)前207年12月,项羽率楚军到达巨鹿县南的漳水,立刻派遣英布和蒲将军率2万义军渡过漳水,援救巨鹿,初战告捷。接着,项羽率领全军渡过漳水,命令全军破釜沉舟,只带三日粮,以示不胜则死的决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奔巨鹿,断绝秦军粮道,包围了王离军队。项羽的决心和勇气,对将士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楚军把王离的军队包围起来,个个士气振奋,越战越勇。一个人抵得上十个秦兵,十个就可以抵上一百。经过九次激烈战斗,活捉了王离,杀死了秦将苏角,其他的秦军将士有被杀的,也有逃走的,围钜鹿的秦军就这样瓦解了。解读项羽本纪彭城之战——以少胜多的传奇之战项羽把大部队留在齐国迷惑刘邦,自己运用骑兵的机动性,绕道彭城西南的萧县。等待刘邦诸军全部进入彭城,混乱不堪,而且大将忙着部署北边建立防御,刘邦等主帅松懈的最佳时机。开始西出萧,向东进攻彭城。项羽选择的是早晨发动偷袭。选择早晨看见项羽对时机把握的老辣,早晨敌人尚在睡梦中,正处于最疲惫的时候,突然遭遇大规模偷袭,其慌乱可想而知!而自己可以利用早晨天亮明了敌方情况,选择合适有效的战术最大消灭敌人。很多偷袭喜欢放在夜里,这样有利掩藏行踪。但是项羽此次不光要造成敌方混乱,更要全歼敌军。项羽在战术的选择上直接攻击刘邦指挥中枢,造成刘邦联军指挥系统瘫痪!这样联军就无法组织有效的反抗,然后项羽死死咬住刘邦的主力进行攻击,不给刘邦喘气的机会。而且利用驱赶的方法把他们逼到河流边上,使他们因为拥挤掉进河中淹死或自相残杀!而刘邦联军犹如从云雾端落入无底的深渊,昨天还意兴盎然,大胜在握;今天就兵从天降,不知其然!不明白实情的联军又没有得到有效的组织像无头苍蝇四处乱撞,此时正中项羽之计。由于兵力上的极大悬殊,如果硬拼无论如何都是要被消耗怠尽。这里项羽用骑兵驱赶引诱把联军引向南方的谷、泗水,再此项羽展开攻击,杀联军十余万人。联军为了活命拼命南逃,逃到更南的灵壁东睢水上,这样联军自相残杀,被挤落水10多万。彭城之战终成了一面倒的局势,剩下就是追击残兵败将,扩大战果,收拾残局的事了。可惜由于项羽的兵力单薄,追击战并未产生多大效果,刘邦诸将收拾残兵汇聚荥阳,顶住了楚兵的追击。解读项羽本纪项羽妇人之仁?——鸿门宴•作为中国人没有一个不知道‘鸿门宴’这个故事的,而我认为中学课本对鸿门宴事件的解读有缺陷。”李清泉认为真实的鸿门宴不是要杀刘邦:“鸿门宴上项羽不是要杀刘邦,这不符合项羽的本性,原因有三点,第一是项羽重情,所以念在他们之间的战友情上不会杀刘邦;第二是缺少政治上的合法性,秦朝刚灭就杀掉昔日反秦战友,其他十七路诸侯王会人人自危,影响政局稳定;第三是刘邦在其他诸侯王中实力并不是最强大的,当时的刘邦对于项羽根本不构成任何胁。”•虽然项羽没有好好读过几天圣贤书,但毕竟出身贵族,耳濡目染的会沾上些‘‘仁义”的思想。而且他的仁义表现得很不合适,在几次重要的转折点都是因此失利的。表现最突出的就是项羽霸业由盛转衰的鸿门宴。虽然项羽没有深远的预见力,但就当下来看,刘邦将会成为日后劲敌这点他还是应该知道的。但是基于心里的仁义与当断不断的性格使然,他并没有果决地下达击杀沛公的命令,甚至默许项伯越僭舞剑,任其保护外敌。鸿门宴上樊哙的出现是一个转折点。如果之前项羽还有犹豫的话,那么听了樊哙的一席话,他就已经坚定了不杀的决心。这就不仅仅是一时的妇人之仁了,这种毫无原则的行为处事,如何能君临天下?解读项羽本纪垓下之围、四面楚歌——西楚霸王的“滑铁卢””垓下之围”记叙的是项羽这位悲剧英雄的最后生涯,主要表现他失败时的英雄风采。作者通过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的描写,多角度、多层次地刻画了他的性格:既有霸王别姬的儿女情长,又有东城溃围的勇猛善战;既有阴陵迷道、归败于天的寡谋、自负,又有乌江拒渡、赠马亭长、赐头故人的知耻重义、纯朴仁爱。作者还善于在历史事实的关键环节进行合乎情理的艺术加工,写出了许多生动传神的细节,如“虞兮虞兮”的千古悲歌、“田父绐曰”的生死机缘、愧对父老的知耻良心、赠马赐头的临终义举等,使这篇文字达到雄奇悲壮的美学境界,读之令人荡气回肠解读项羽本纪如果项羽不死会怎样?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王安石《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解读项羽本纪项羽选择自刎的原因•宿命遮双目“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天之亡我,我何渡为”•惭愧了此生“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我,我何面目见之”•虚荣断归路无颜见父老;“富贵不归乡,如锦衣夜行”•英雄怒易生司马迁与班固形容项羽最常用的词“怒”,当时垓下之围项羽被困之怒,四面楚歌项羽被骗之怒,虞姬身死痛失爱人之怒解读项羽本纪项羽非帝王之才•失察缺少谋士,唯一的谋士范增;错过韩信(一位军事天才)“臣侍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计不用”•失人刚愎自用,失去一大批谋士•失态爱发火,项王怒目而视•失信很难相信别人,在彭城之战中怀疑范增(第15段)•不会赏罚裂土封侯中的失封、错封(封非其人、封非其地)解读项羽本纪结论——项羽是悲剧式的英雄•项羽是一位纯粹的军事家而非政治家,“项羽在军事上十分有智慧的,项羽一生久经沙场,但只败过一次,基本大部分战役都是以少胜多,巨鹿之战上破釜沉舟,十分讲究策略,每次都能敏锐地抓住敌人要害和弱点,项羽能够做到裂土封侯分天下,这是一个军事家才能做到的。但只能说他是一个优秀的战场指挥员而非政治谋略家,因为他在全局战略布局上不够周到,同时不懂得用人也是项羽一个致命的缺陷。”解读项羽本纪司马迁对项羽的看法•司马迁是热爱项羽的,尚奇的个性爱好和敏感多想象的心理特征让他深深被项羽短暂而不平凡的一生吸引住,他甚至不愿在《项羽本纪》中暴露这个已逝去的英雄太多的缺憾。于是往往在其他人物传记中以其他人物的立场和口吻对项羽加以评述,如《高祖本纪》中“汉王数项羽罪十”,中间严斥项羽背恩负义,弑义帝而自立,残暴无情,屠城害民等事情;而在汉初大臣陈平、韩信等人的传记中,更是直接对项羽的行为举止待人接物方面加以评价,指出他性格的矛盾,不善用人等缺点,往往议论中肯,褒扬分明。•司马迁否定项羽的“天亡我也”之说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寐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解读项羽本纪人物形象的刻画方法•尖锐的冲突、生动的细节、个性化的语言、烘托、对照、描写、夸张、互见等手法。通过各位诸侯在项羽的威严面前佩服得五体投地,侧面烘托(反衬)了项羽的不可一世,霸王之气、将帅神威,展现了他神勇人,一往无前的英雄形象。•项羽少时的粗疏学浅,长大以后的勇力过人,只是略略几笔带过,直到消灭秦军主力、扭转战局的巨鹿大战,破釜沉舟,威震诸侯,也还只是从侧面用笔,通过写诸侯军的观望、恐惧、畏服,把一个铁骨铮铮的八尺大汉顶天立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在进行粗线条的钩勒,有意地夸张了整体之后,司马迁便抓住了几个点睛处,工笔细描,刻意求精。鸿门宴场面的极力铺排,垓下之围悲剧气氛的纵笔渲染,乌江自刎时神态的精雕细刻,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有言有情,形与神、言与情融合一体。解读项羽本纪运用互见法写人“互见法”是《史记》选取,安排材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即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的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基本特点,而其他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这就是苏洵所说的“本传晦之,而他传发之”的方法。《项羽本记》中,司马迁基本上如实记载了项羽一生的攻过是非,作者的态度和评价也基本上是客观的,既写了他“气吞山河、功盖天下”的一面,也写下了“凶狠残暴”的一面。但对于项羽的弱点,司马迁还是本着本传略,他传详的原则,用互见法补足人物的全貌。解读项羽本纪
本文标题:41项羽本纪中项羽的人物形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030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