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16 边塞诗鉴赏 边塞征战 边塞战争诗
边塞诗和其创作的时代背景边塞诗指以边疆的自然风光和军民生活为题材诗歌。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唐代国力强大,不断拓展疆域,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许多青年就投身塞外,同时有若干仕途失意的文人,把立功塞外也视为求取功名的新途径。而塞外的风光迥异,黄沙、孤城、衰草、胡尘、羌笛、边月,种种新的生活经验与不同的视野,刺激了写诗的灵感。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边塞诗派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还有王昌龄、李颀(qí)、崔颢(hào)、王之涣、王翰等。主张:1.以诗歌来反映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2.讴歌边塞将士从军边塞、杀敌报国、保卫边陲的意志和战斗精神;(奋勇杀敌、忠勇敢战、)3.抒发将士渴望建功立业愿望和安边定远的思想;4.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5.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不满、无奈、愤慨。从军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边塞诗选读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边塞诗选读出塞(其一)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边塞诗选读古战场遗址古战场遗址古战场遗址一、边塞诗的标题:常含“塞、征、军、塞上、塞下、征人、从军”等字词。•如:王昌龄的《从军行(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二、边塞诗中常见意象在题材内容上,以边塞景色与战争场面为主。描写的景观有狂风、酷热、严寒、冰雪、大沙漠、惨烈悲壮的战役、异国情调的胡乐等。塞诗中常见的景物:胡天、秋月、北风(朔风)、朔云(寒云)、大漠、孤城、雪山、边关、黄河、雨雪、风沙、黄沙、长云、关山、瀚海、边声、角声、胡雁、边雁、牧马;•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辕门、长云、戍楼、吴钩、戈矛剑戟、斧钺刀铩、雁飞鹰扬、箭飞马走、金戈铁马;•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碛西、轮台龟兹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青冢、青海、阴山、龙城、燕山、蓟北、疏勒、长城、金河、雪海、安西、北庭、陇西。•单于、胡、羌、羯、夷:指少数民族;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边塞诗中常见乐曲:《折杨柳》、《杨柳曲》、《梅花落》、《关山月》、《行路难》等。•边塞诗中常见人物:单于、呼邪、北狄、吐谷浑、都护、将军、单于、胡姬、征人、胡儿、飞将。这些意象的特点:荒凉、单调、旷远、开阔。2020/1/2616•三、常见典故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记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很显然是指宋文帝杀害将领,瓦解自己的军队。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2020/1/2617•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4.柳营。指军营。《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周亚夫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才可入营,文帝极为赞赏周亚夫治军有方。后代多以“柳营”称纪律严明的军营。2020/1/2618•5.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以其喻杀敌报国。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6.羌笛。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雄浑寥廓,雄奇壮丽,寂寥落寞、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辽阔、壮阔塞上风光一残破荒凉,沧桑悲怆,肃杀凄凉、苍凉塞上风光二四、边塞诗常见意境特点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一)戍边将士生活作战的艰辛:环境的恶劣、塞外生活的艰辛、连年征战的痛苦,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五、边塞的内容与情感边塞环境恶劣、生活艰苦。以此反衬将士们英勇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二)戍边将士思乡怀人之愁:抒写戍边将士久戍边关的乡愁(思念家乡和亲人)和家中妻子的离愁别恨。描绘美满幸福生活、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如岑参的《碛中作》“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在无处投宿的沙漠里行走,更激起作者的思乡之情。《题苜蓿峰寄家人》“苜蓿峰边逢立春,胡芦河上泪沾巾。闺中只是空思想,不见沙场愁杀人。”以家人的思念来反衬征人思乡的愁苦。(三)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雄心:讴歌边关将士愿意戍守边关的奉献精神、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奋勇杀敌、保家卫国、报效祖国、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洋溢着昂扬进取的豪迈。•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借孤寂艰苦悲壮的战争生活的描写表现戍边将土的壮志豪情。(四)厌恶连年战事,反对统治者穷兵黩武、任意征伐:讽刺、批判将帅、当朝者腐败无能,表现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揭露军中苦乐不均,反映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表达对士兵们的深切同情。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杜甫·兵车行)卢纶的《逢病军人》“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色入金疮。”借—个饥、寒、疲、病、伤的退伍军人形象控诉了扩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体现了诗人对良将的期待,对无能边将的嘲讽。边塞开阔、高远,让人心情振奋,顿生满腔豪情。正是这壮丽的河山,激起戍边将士们拼死杀敌、报效国家的壮志豪情。边塞诗人抒发感情和描写人物常用粗犷的笔触、厚重的色彩描绘出苍茫雄浑的边塞风光作为背景。如高适的《营州歌》“营州少年厌原野,皮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描写了营州少年习惯原野生活环境,表现边地少数民族的骑射生活。《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描写了边塞和平宁静开朗壮阔的景象。(五)描写山川景物奇丽壮阔、苍劲寥廓的边塞风光、风土人情与边陲人民的生活状况。(六)对异族入侵的强烈愤慨•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岂不日戒?猃狁孔棘。(诗经·采薇)总体归纳如下:边塞风光——奇丽壮阔,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统治者——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不满、对朝廷大臣懦弱无能的谴责。将士——歌颂将士奋勇杀敌、以身许国的豪情;对将士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的同情;将士收复失地的愿望、决心;表达征人念远思归、想念亲人的。战争——控诉和厌恶,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自己——投笔从戎、建功立业;壮志难酬、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应该注意的是,边塞诗的思想感情,往往是复杂的,往往是几种感情交织在一起。比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包含了几方面的内容:边塞壮丽的风光,边塞环境的艰苦恶劣,和朋友离别的不舍之情,对家乡的思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边塞诗抒发的情感1、怨情对朝廷或无能将领的埋怨之情对家乡和家人的思念,难以回家与亲人团圆的凄凉孤苦之情对频繁戍边频繁战争的厌恶之情2、豪情保家卫国的决心与悲壮之情不畏恶劣环境的献身精神对戍边将士勇武之气的歌颂之情(诗人角度)对戍守将士戍边生活的同情之情(诗人角度)体会边塞诗中的种种矛盾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主旋律:爱国主义。六、边塞诗常见的语言风格豪迈旷达,王翰“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雄奇壮美,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雄浑苍凉,李颀“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豪壮悲慨,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委婉清丽,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或奇丽峻峭,雄浑挺拔;或清新幽雅,缠绵悱恻;或慷慨高歌,响遏云天,或低徊浅唱,感慨万端;或令人热血沸腾,欲跃马横戈,或使人愁肠寸断,想折戟断刀……七、同为边塞诗,为什么会呈现出不同的主题思想、迥异的艺术风格?•1.与时代特征密切相关•边塞诗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格调高亢,情绪激昂。而宋代积贫积弱、国力衰颓,面临北方少数民族的强势入侵,统治者却纸醉金迷,不思进取,这样在知识分子的笔下,多用来表现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即使同为唐诗,但也有较大不同。盛唐时期,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但到了中晚唐时期,诗人们虽然仍保持昂扬向上的基调,但其中已不免多少悲壮,多少感伤。初唐: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边塞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盛唐: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基调是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中晚唐: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国势渐衰,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宋代:宋朝时期统治者昏庸,山河沦陷,不重用人才,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怀才不遇之叹,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愤懑,或为归家无望的哀痛。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尤其是南宋,偏安江南的郁愤、北望中原的伤感,深深的亡国之痛(恨)、收复失地的渴望、统一中原的企盼、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无奈、斥责……南宋的登高诗、抒怀诗等等,这个主题都是主旋律。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更多地体现为归家无望的哀痛,如“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尽管仍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和盛唐时代的边塞诗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但是不管什么时期的边塞诗都回旋着爱国的主旋律。•2.与个人际遇密切相关•边塞诗的主题丰富多彩,边塞诗风格异彩纷呈,或豪放旷达,或雄壮悲慨……除了时代使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便是诗人自身。即使是同一诗人,同一题材,也会因一时的际遇、一时的情绪不同,而在主题、风格上呈现迥然不同的特色。鉴赏诗歌不可陷入定势思维。八、边塞诗
本文标题:2016 边塞诗鉴赏 边塞征战 边塞战争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051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