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盐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盐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盐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是我市进入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本纲要根据《中共盐城市委关于制定盐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编制,是“十五”期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组织动员全市人民把盐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行动纲领。一、“九五”发展回顾“九五”期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提前达小康,早日现代化”目标,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基础设施快上、外向带动、名牌规模牵引和区域协调发展“五大战略”,经济和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全市提前一年县县达小康,实现了由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0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549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1.5%(可比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900元,比“八五”末增加2760元;财政收入28.4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3%,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5年的4.8%提高到5.2%。——经济结构发生积极变化。三次产业的比例由1995年的36.9∶38.1∶25.0调整为2000年的30.1∶38.7∶31.2。“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得到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拓展,工业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支撑作用明显,第三产业发展加快。城市化水平达到32%左右。——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初步建立,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国有企业改革脱困三年目标顺利实现,混合所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财政、金融、投资、流通、价格、粮棉流通体制、社会保障等改革逐步深化,政府调节能力有所增强。——对外开放空间不断扩大。2000年,全市自营进出口额达3.8亿美元,五年年均递增13.8%;五年实际利用外资累计7.6亿美元;2000年完成劳务承包营业额0.66亿美元,年末在外人数9902人,五年年均递增7.8%和67%。全市已开放二类口岸2个,建成省级开发区5个。——基础设施实现重大突破。新长铁路盐城段、盐城民航站、204国道改造、盐海一级公路、通榆河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胜利建成,宁靖盐高速公路、大丰港、淮河入海水道等一批在建工程进度加快,县乡道路实现黑色化,村村通公路,全市立体化交通网已初具雏形。全市城乡电网得到改造,邮电通信实现跨越式发展。市区和城镇建设全面加强,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科技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加快。“科教兴市”战略全面实施,我市已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市”。科技在工业和农业增长中的贡献份额分别达35.5%和51.2%。星火计划项目立项数连续四年位居全省第一。人民群众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普九”成果得到巩固,各类教育事业协调发展。盐城工学院和盐城师范学院两所本科院校挂牌成立。计划生育、文化、卫生、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体育等各项事业均取得较好成绩。区域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生态保护取得成效。——人民生活稳步提高。2000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49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45元,五年年均增长8.6%和10.6%。与1995年相比,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由138.56亿元增加到265.4亿元。1999年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11.24平方米;农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达24.4平方米。区域经济实现共同发展,经济薄弱地区经济社会面貌得到较大的改善。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市场化程度不够高,体制转轨难度较大,加快体制创新的任务十分艰巨;结构升级相对滞后,产业层次和集中度偏低,技术创新动力不足,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服务业尚末取得突破性进展;城镇化水平较低,中心城市功能不健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不快,外向带动未取得重大突破,新的增长点不多,发展后劲乏力;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加大,农民和城镇部分居民收入增长较为缓慢;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不够协调,人才短缺的问题十分突出,等等。对此必须高度重视,并在“十五”期间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二、“十五”盐城经济和社会发展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战略(一)指导思想“十五”是我市基本实现宽裕型小康目标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我市经济发展将进入以扩大总量、提高效益为中心的新阶段,经济结构将进入加快工业化进程、加快优化升级的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将进入攻坚决战、综合配套的新阶段,对外开放将进入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融入世界经济的新阶段,社会发展将进入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为此,“十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全面实践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围绕“富民强市快发展,早日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大力实施“科教兴市、结构优化、外向带动、沿海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加快信息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步伐,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努力把盐城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江苏沿海中心城市。(二)主要目标“十五”期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国民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完成对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和改造,国有大中型企业基本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在更大范围内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努力实现开放型经济的新突破;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基本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生活质量显著改善,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依法治市取得明显成效,两个文明建设全面发展。“十五”期末,全市基本实现宽裕型小康目标,为到201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半,部分地区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五年努力,力争达到以下预期调控目标:1、经济总量持续扩张。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可比价),力争达到100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以上。2、经济结构趋向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2.5∶42∶35.5,就业结构调整为43∶29∶28。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份额工业达到43%以上,农业达到60%。城市化率达到40%。3、投资保持适度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左右,“十五”末,固定资产投资率达30%以上。4、外向经济持续发展。自营进出口总额达到10亿美元,年递增2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五年累计达20亿美元。5、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财政收入达到48.6亿元,年递增11.5%。6、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000元,年递增7%;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500元,年递增6.5%。城乡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恩格尔系数降到0.44以下。7、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8‰以内。高中阶段入学率达60%以上,适龄青年受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5%左右。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和社会中介组织得到相应发展。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高。(三)发展战略——继续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始终坚持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高新技术,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加快发展教育事业,普遍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营造用好人才、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为经济跨越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全面实施结构优化战略。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经济效益、增加财政收入为目标,按照巩固提高第一产业,大力突破第二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思路,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大力发展高效的现代农业、高精的加工业和新兴的海洋产业,创建区域特色,构建比较优势,增强产业竞争力,加快工业化进程。——加快实施外向带动战略。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大力实施沿海开发战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抢抓省建设“海上苏东”的机遇,全面加快开发进程,重点发展海水养殖业和临海工业,率先突破资源深加工业和林业产业,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业,使海洋经济成为下世纪初我市极具竞争力的特色产业。——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把可持续发展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计划生育、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三项基本国策,努力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三、“十五”期间的主要任务1、调整提高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发展规模农业、都市农业、生态农业和外向型农业,逐步实现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调整种植业结构,逐步压缩品质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的农产品,扩大高效经济作物种植。大力发展林牧渔业,不断提高其在农业结构中的比重。畜牧业加快品种改良,积极发展食草型畜禽和特种畜禽;水产业提高淡水养殖,重点发展稻田养殖和特水养殖,大力发展海水养殖,创造条件发展远洋捕捞业;林业重点建设生态林和商品林。“十五”末,多种经营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60%以上。培植支柱产业和优质高效农产品。坚持农业生产专业化方向,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的区域布局,加快培植各具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区域支柱产业。“十五”期间,在里下河、沿海、淮北和沿204国道等地区,形成特种水产品养殖、林果、瘦肉猪、家禽和创汇农业五大产业带。以增加品种、构建特色、改善质量为目标,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出口农产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推行农业标准化,提高农产品品质。“十五”期末,力争使优质农产品占农产品总数的比例达70%以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和支持多种所有制经济特别是乡镇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培育和壮大40个市场开拓能力强和带动辐射能力大的农产品加工、流通龙头企业。积极引导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起“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风险机制,结成经济共同体。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化经营组织、股份合作制企业,实现农户小规模生产与国内外大市场的对接。大力培育农村经纪人和运销队伍,鼓励各类专业合作组织跨区域联合,对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实施一体化的经营服务。到“十五”末,农业产业化经营基本覆盖农业生产的主要领域和大多数农户。加强信息引导,加快发展农业信息服务网络。积极发展和提高乡镇企业,把发展乡镇企业与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有机结合起来,重点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和流通服务业,推进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实现乡镇企业发展的新突破。实施“科技兴农”工程。继续实施现代农民教育、种子、新技术推广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四大工程”,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建立和完善种子选育、加工、销售服务体系,提高良种覆盖率,加快新品种的引进、选育、扩繁和更新速度。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提高科技含量,进一步发挥其在农业科技进步中的带动和辐射作用。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加速培养高素质农技队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推广,完善和加强农业技术开发、应用和推广体系的建设。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新型农机具。十五”期间,农业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农业新技术普及率达85%以上,新建30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8%。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在稳定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核心的基本政策的基础上,通过转包、转让、租赁、互换以及股份合作制等方式,建立和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稳步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同时,全面深化林业产权制度、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制度和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等各项改革,不断推进农村市场化改革进程。深化粮食、棉花、蚕茧流通体制改革,切实搞好农村供销社和信用社的改革,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加大各级财政支持力度,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费税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优化提升工业,加快工业化进程。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广泛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信
本文标题:盐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05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