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讲关于儒道经典的学习第四讲儒道精神的落实基点第五讲儒道精神面面观第二讲儒道经典的精神要义第三讲儒道经典的价值探寻第六讲儒道精神的至善境界关于儒道经典的学习什么是儒道经典?为什么要学习儒道经典?如何学习儒道经典?什么是儒道经典?儒:从人,需声。术士。道:从辵,首声。道路。经:从糸,巠声。织物的纵线。典:从册,从大。重要文献。为什么要学习儒道经典?儒道经典具有历史价值儒道经典具有现实意义儒道经典具有永恒魅力如何学习儒道经典?态度虚心——放下成见思想归元——依止圣教用于生活——解行相应正本清源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君子以作事谋始。——《周易·讼卦》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学而》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礼记·大学》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老子·六十三》儒道经典的价值探寻智慧开启的钥匙精神愉悦的源泉身体健康的良方事业兴旺的法宝国泰民安的保证智慧开启的钥匙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礼记·大学》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孟子·尽心上》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易经·系辞上传》精神愉悦的源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论语·里仁》身体健康的良方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黄帝内经·本神》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事业兴旺的法宝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礼记·大学》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孟子·公孙丑》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礼记·中庸》国泰民安的保证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礼记·大学》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儒道精神的落实基点修身为本教育为本孝悌为本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礼记·大学》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孟子·离娄上》修身为本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礼记·学记》蒙以养正,圣功也。——《周易·蒙卦》教育为本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孝悌为本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训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经·开宗明义章》孝悌为本儒道精神面面观宗经明道天人合一万法平等中和之美知命立命谦恭自省转凡成圣无为而治协和万邦世界大同宗经明道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弟子规·余力学文》吾道一以贯之。——《论语·里仁》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礼记·中庸》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不为。——《老子·四十八》道之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一》道之体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老子·二十一》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老子·二十五》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傅大士偈语》道之用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周易·系辞上》上善若水。——《老子·八》君子不器。——《论语·为政》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泰伯》道之用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老子·五》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十一》道之用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如此,则道不惑而要数极,所谓明也。——《黄帝内经·举痛论篇》知道者必达于理,达于理者必明于权,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庄子·秋水》天人合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周易·乾卦》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万法平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五》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七十七》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庄子·齐物论》夫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庄子·齐物论》中和之美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四十二》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礼记·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礼记·中庸》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知命立命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周易·系辞上》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文言》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论语·尧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老子·七十九》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太上感应篇》谦恭自省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易经·谦卦》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论语·尧曰》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增广贤文》转凡成圣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礼记·中庸》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老子·二十》无为而治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论语·卫灵公》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老子·三十七》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老子·四十九》夫治民与自治,治彼与治此,治小与治大,治国与治家,未有逆而能治之也,夫惟顺而已矣。——《黄帝内经·师传》无为而治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论语·八佾》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六十七》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八十一》故合者不为骈,而枝者不为跂;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无所去忧也。——《庄子·骈拇》协和万邦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尚书·尧典》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世界大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儒道精神的至善境界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一日清闲自在仙,六神和合报平安。丹田有宝休寻道,对境无心莫问禅。——吕洞宾偈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
本文标题:儒道经典导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059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