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甘肃省农村公路村道工程技术标准(2006年7月24日甘公发[2006]56号文发布)甘肃省公路局-1-前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给农村公路建设新变化、新要求、新任务、新内涵。为了贯彻交通部2006年交通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全省农村公路的全面发展,完成“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任务,实现人便于行、货畅其流这一个历史性转变。结合“十五”期间全省农村公路建设的基本经验和农村公路中长期发展规划,对甘肃省交通厅和甘肃省发展计划委员会以甘交规划〔2002〕227号文发布的《甘肃省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进行了修订。本次修订的主要依据是交通部2006年1月27日颁布的《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和2004年7月12日发布《农村公路设计指导意见》,修订的主要内容是对农村公路中村道的技术标准按照交通部有关要求和我省的实际进行了细化,并规定了村道的最低标准。由于县道和乡道都要按照等级公路建设,执行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本次修订的标准中不再包括。本标准由省交通厅负责解释,请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及时函告省交通厅,以便修订时参考。-2-目录1总则1.0.1适用范围……………………………………………11.0.2村道等级的选用……………………………………11.0.3环境保护……………………………………………11.0.4指导原则……………………………………………12一般规定2.0.1设计车辆……………………………………………62.0.2设计速度……………………………………………62.0.3公路用地……………………………………………62.0.4村道建筑限界………………………………………72.0.5抗震设防……………………………………………73路线3.0.1路线设计的基本要求………………………………83.0.2行车道宽度…………………………………………83.0.3路肩…………………………………………………83.0.4错车道………………………………………………93.0.5视距…………………………………………………93.0.6直线…………………………………………………93.0.7平曲线半径…………………………………………93.0.8平曲线超高…………………………………………103.0.9平曲线加宽…………………………………………10-3-3.0.10超高加宽缓和段……………………………………113.0.11回头曲线……………………………………………113.0.12纵坡…………………………………………………113.0.13纵坡长度……………………………………………123.0.14平均纵坡……………………………………………123.0.15高原纵坡……………………………………………133.0.16合成纵坡……………………………………………133.0.17竖曲线………………………………………………133.0.18竖曲线与平曲线的组合……………………………144路基4.0.1路基设计的基本要求………………………………144.0.2路基宽度……………………………………………144.0.3路基横断面…………………………………………154.0.4路基高度……………………………………………154.0.5路基压实……………………………………………154.0.6路基防护……………………………………………164.0.7路基排水……………………………………………165路面5.0.1路面设计的基本要求………………………………165.0.2标准轴载……………………………………………165.0.3路面结构组成及其类型……………………………175.0.4路拱坡度……………………………………………175.0.5路面排水……………………………………………186桥涵-4-6.0.1桥涵设计的基本要求………………………………186.0.2桥涵设计洪水频率…………………………………186.0.3桥面净空……………………………………………196.0.4车辆荷载标准………………………………………196.0.5村道的桥涵分类和标准跨径………………………197隧道7.0.1隧道设计的基本要求………………………………197.0.2隧道净空……………………………………………207.0.3隧道防水和排水……………………………………208路线交叉8.0.1村道与公路平面交叉………………………………208.0.2村道与管线等交叉…………………………………219沿线设施9.0.1交通安全设施………………………………………229.0.2交通管理设施………………………………………229.0.3候车厅设置…………………………………………229.0.4绿化…………………………………………………22-5-1总则1.0.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新建和改建的村道。村道是指主要为乡(镇)村经济、文化、行政服务的,不属于乡道以上(含乡道)的乡与村、村与村之间的公路,并且能适应将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400辆以下。受限路段的乡道可参照本标准执行。1.0.2总体要求村道建设应尽量利用旧路,因地制宜,经济适用,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结合农田灌溉完善桥涵防护排水及安全设施。1.0.3村道等级的选用村道等级应根据村道发展规划,从全局出发,按照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远景交通量综合确定。一条公路,可根据自然条件、交通量等情况分段采用不同的车道数或不同的公路等级。重要村道可选用部颁四级以上等级公路标准。一般村道按本工程技术标准执行。村道远景设计年限为8—10年,等级公路按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执行。-6-1.0.4环境保护村道分布面广,总规模大,和广大农(牧)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村道建设必须重视环境保护,与当地扶贫开发,山、水、林、田综合治理,小城镇建设及资源利用等相结合,做出环境影响及保护说明,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2一般规定2.0.1设计车辆本标准所采用的设计车辆外廓尺寸如表2.0.1。表2.0.1设计车辆外廓尺寸车辆类型总长(m)总宽(m)总高(m)前悬(m)轴距(m)后悬(m)小客车61.820.83.81.4载重汽车122.541.56.54注:自行车的外廓尺寸采用宽0.75m,高2.00m。2.0.2设计速度一般采用20km/h的设计速度;受限路段采用10km/h的设计速度。按不同设计速度设计的各路段长度不宜过短,一般可在2—3km范围内灵活掌握。2.0.3公路用地村道路堤两侧排水沟外边缘(无排水沟时为路堤或护坡道坡脚)以外,路堑坡顶截水沟外边缘(无截水沟时为坡顶)以外不小于1m的土地为公路用地范围。高填深挖路段,为保证路基的-7-稳定,或因防风固沙需要种植多行林带时,应根据计算或实际情况确定用地范围。村道用地范围还应包括必要的服务、安全、停车设施以及绿化、养护管理等工程的用地范围。2.0.4村道建筑限界村道建筑限界横向为行车道宽度加两侧向宽度(即两侧路肩宽度),公路净高一般采用4.5m,受限路段不低于3.5m。在建筑限界内,不得有任何部件侵入。图2.0.4图中:W——行车道宽度;L——侧向宽度,村道侧向宽度即路肩宽度;H——净空高度;E——建筑界限顶角宽度;当L≤1m时,E=L;当L>1m时,E=L;2.0.5抗震设防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等于0.10、0.15、0.20、0.30地区WLLHEE-8-村道的大中型构造物应进行抗震设计,路基和小型构造物可采用简易设防。3路线3.0.1路线设计的基本要求村道路线设计应根据公路的使用任务和功能,合理利用地形,正确运用技术标准,保持线形均衡性,进行不同方案的比选,在条件许可时,应尽量选用较高的技术指标。路线设计中,对公路的平、纵、横三个方面应进行综合设计,保证路线的整体协调,做到平面顺适、纵坡均衡、横面合理,并注意与当地环境和景观相协调。路线应尽可能避免穿过地质不良地区。路线设计贯彻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原则,少拆房屋,方便农(牧)民出行,依法保护环境、保护古迹。3.0.2行车道宽度村道的行车道宽度,一般规定如表3.0.2。表3.0.2村道行车道宽度设计速度(km/h)2010车道数1(2)行车道宽度(m)3.5(3.0)注:括号内数字为双车道时行车道宽度。3.0.3路肩村道的路肩宽度,一般规定如表3.0.3。-9-表3.0.3村道的路肩宽度设计速度(km/h)2010路肩宽度(m)0.5(0.25)注:当采用双车道时路肩采用0.25m。在路肩上设置路用设施时,不得侵入公路的建筑限界以内。3.0.4错车道村道路基宽度为4.5m时,应在适当距离内设置错车道。错车道应设在有利地点,并使驾驶人员能看到相邻两错车道间驶来的车辆。设置错车道路段的路基宽度不小于6.5m,有效长度不小于20m。在地形良好地段不超过500m应设置错车道,山区路段结合地形应在不超过200m处设置错车道。3.0.5视距村道在平曲线和竖曲线上的停车和会车视距,不应小于表3.0.5的规定。表3.0.5村道停车与超车视距设计速度(km/h)2010停车视距(m)2010会车视距(m)40203.0.6直线直线路段,应根据路线所处地段的地形、地物、驾驶人员的视觉、心理状态以及保证行车安全等合理布设。直线与曲线长度的比例应合理选用。3.0.7平曲线半径-10-村道的最小平曲线半径,规定于表3.0.7。一般情况下应尽量采用大于或等于表列一般最小半径。当受到地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时,方可采用表列极限最小半径。位于平坡或下坡的长直线尽头不得采用小半径的曲线,如必须采用时,应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表3.0.7村道最小平曲线半径设计速度(km/h)2010极限最小半径(m)1510一般最小半径(m)3015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1501003.0.8平曲线超高当平曲线半径小于表3.0.7规定的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应在曲线上设置超高。超高的横坡度按设计速度、半径大小,结合路面类型、自然条件和车辆组成等情况确定。村道的超高横坡度不应大于8%。在积雪冰冻地区,最大超高横坡度不宜大于6%。当超高横坡度的计算值小于路拱坡度时,应设置等于路拱坡度的超高。3.0.9平曲线加宽平曲线半径等于或小于150m时,应在平曲线内侧加宽。双车道路面的加宽值规定如表3.0.9;单车道路面加宽值按表列数值的二分之一采用。对通行大型货车较多的村道,可采用第2类加宽。一般村道可采用第1类加宽。表3.0.9平曲线加宽-11-加宽类型平曲线半径(m)<150~100<100~70<70~50<50~30<30~25<25~20<20~101加宽值(m)0.81.01.21.41.82.22.52加宽值(m)0.91.21.52.02.52.52.53.0.10超高加宽缓和段村道可不设缓和曲线,用直线径相连接。但应设超高加宽缓和段,其长度规定如表3.0.10。表3.0.10村道超高加宽缓和段最小长度设计速度(km/h)2010缓和段最小长度(m)20103.0.11回头曲线村道回头曲线各部分的极限指标规定如表3.0.11。表3.0.11回头曲线极限指标设计速度(km/h)主曲线最小半径(m)缓和段最小长度(m)超高横坡度(%)单车道路面加宽值(m)最大纵坡(%)10101562.55.520152062.55.53.0.12纵坡村道的最大纵坡,不应大于表3.0.12的规定。表3.0.12村道最大纵坡设计速度(km/h)2010最大纵坡(%)1012-12-村道的长路堑路段,以及其他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均应采用不小于0.3%的纵坡。3.0.13纵坡长度村道纵坡的最小坡长规定如表3.0.13—1。表3.0.13—1村道最小坡长设计速度(km/h)2010最小坡长(m)6040村道不同纵坡的最大坡长规定如表3.0.13—2。表3.0.13—2村道纵坡长度限制201041200140051000110068009007600700840050093003501020025011180121503.0.14平均纵坡村道连续坡段的平均纵坡大于6%时,应
本文标题:甘肃省农村公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061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