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保险学院08级燕俪尹200830040多尔衮简介睿忠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明万历四十年十月二十五日生,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大妃乌拉纳喇氏出,与皇十二子阿济格、皇十五子多铎为同母生。天命五年,由台吉晋和硕额真。十一年,封贝勒。天聪二年,晋固山贝勒。崇德元年四月,封和硕睿亲王。三年,降郡王。六年,以功复亲王。顺治元年,授皇叔父摄政王。五年十一月,尊为皇父摄政王。七年十二月初九病死于喀喇城,年三十九岁。诏追尊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明年正月,尊妃为义皇后。祔太庙。八年二月,发多尔衮生前谋篡大位之罪,诏削爵,撤庙享,并罢孝烈武皇后谥号庙享,黜宗室,籍财产入官。乾隆四十三年复宗籍,还爵。少年不识愁滋味公元1613年到1625年的十三年,是多尔衮最无忧无虑的时光,由于母亲深得努尔哈赤宠爱,多尔衮在父母的庇护下成长,年纪轻轻就与弟弟多铎共同掌一旗,被立为和硕额真,开启了多尔衮迈向后金政治架构中的第一步。少年英雄,意气风发,如何识得愁滋味?太祖高皇帝努尔哈赤多尔衮的母亲深得其父努尔哈赤的宠爱,作为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多尔衮虽然年仅九岁、未立战功,却得以与其弟多铎获封和硕额真,掌管一旗,可见努尔哈赤对其母及多尔衮兄弟宠爱之切。“幼年”得志,多尔衮在父亲的宠爱下度过了他短暂的幸福童年。而同样是父亲的宠爱,也为他的人生埋下了伏笔,究竟是福是祸,只能在历史的轨迹中慢慢寻求答案……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之长子代善由于处处计较而失去乃父之心,又虐待己子硕托,终被废黜太子之位。这样,在努尔哈赤的共治国政的制度下,多尔衮兄弟便成为均衡力量的鼎足之一。虽然当时多尔衮还未成年,政治地位并不高,甚至不如多铎,但除四大贝勒和其兄弟之外,多尔衮是领牛录最多的主子,在当时来说,也算是颇有实力了。这样看来,相传努尔哈赤死前意欲将汗位传给多尔衮,并非是没有可能的。初涉政坛马景涛饰演多尔衮一夕丧亲何自处公元1626年,多尔衮14岁,这一年让多尔衮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父母双亡,皇权旁落,一夕之间,多尔衮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对皇太极的咄咄逼人,他该如何自处?大妃阿巴亥之死公元1626年,努尔哈赤病逝,临终前只有阿巴亥陪侍左右。八月十二日卯时,四大贝勒宣称先帝曾有遗言,大妃从殉。三十七岁的阿巴亥被逼殉葬,以自己的死确保三个孩子的平安。死时距努尔哈赤不到一天,与努尔哈赤同棺敛葬。就这样,皇太极剥夺了年仅14岁的多尔衮登位的可能。皇太极按照努尔哈赤生前曾制定的“大汗共推”之说,被推举为新汗。就这样,多尔衮在一夕之间连丧考妣,人生的转折也由此开始……皇太极继位后,多尔衮兄弟的处境艰难,既失去了政治依靠,又面临着兄弟们对其所领旗分的攘夺。皇太极即位之后,虽未向他们开刀,但也通过三份效忠誓词把他们的地位贬低很多,特别是皇太极在后来一系列强加皇权的行动中,更是处处压制多尔衮兄弟所领的两白旗的势力。自此,多尔衮结束了有父亲庇护的幸福童年,开始独自在深宫重闱中谋求生存……清太宗皇太极宫闱深处谋生机失去政治依靠,又面临着来自皇太极以及其他皇子们的压力,年轻的多尔衮必须谨言慎行。在纷繁复杂的政治漩涡中,多尔衮该如何应对,他又是怎样在暗涛汹涌的政局中自保,并逐步壮大自己的势呢?陈德凯饰演皇太极皇太极为了削弱最威胁皇位的三大贝勒的势力,自己实力还不够,必须拉拢和扶植一些跟他没有利害冲突的兄弟子侄,其中就有多尔衮。天聪二年三月,皇太极废黜了恃勇傲物的阿济格之旗主,以多尔衮继任固山贝勒。这时候,多尔衮刚满十五岁。少年多尔衮在夹缝中求生存,开始显示出他善于韬晦的过人聪明。他一方面紧跟皇太极,博取他的欢心和信任,而绝不显示自己的勃勃野心;另一方面则在战场上显示出超人的勇气和才智,不断建树新的战功。初现锋芒声名大振在征服朝鲜和攻击蒙古察哈尔部之役中,多尔衮不费一兵一卒,成功劝降敌军残军更具意义的是,多尔衮从苏泰太后处得到了遗失两百余年的元朝传国玉玺,其玺“交龙为纽,光气焕烂”,使皇太极获得称帝根据及招揽人心的根据。至此,多尔衮被封为和硕睿亲王,已列六王之第三位,其时年仅24岁。此后,多尔衮几次率师攻明,均获辉煌战绩,被封为“奉命大将军”,可见多尔衮在军事方面得天独厚的才能。但是多尔衮并不仅仅是一介武夫,在文治方面同样有着极大的才能。文治武功多尔衮不仅在战场上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更定管制时,皇太极将六部之首的吏部交给多尔衮统摄。多尔衮不仅举荐了多位才智兼具的文臣,利用他们的才智治国,又向皇太极提议对政府机构作了重大改革,确定了八府衙门。此外,文臣武将的的承袭升降、甚至管理各部的王公贵胄也要经他手任命。在统辖六部的过程中,多尔衮锻炼了他的行政管理能力,为他后来的摄政准备了条件。更需注意的是,多尔衮一直秉承皇太极意指,对加强中央集权发挥了重大作用。明立幼主实掌权多尔衮在皇太极面前充分展现了他的才华,但是,皇太极没有想到,多尔衮正利他的信任,逐渐削弱昔日曾打击他与母亲之人的势力,等待时机,觊觎权柄。而在崇德八年皇太极病逝之时,这个时机终于到来了……清摄政王多尔衮崇德八年(1643)八月九日亥时,皇太极“暴逝”于沈阳清宁宫。由于他的突然死去,未对身后之事作任何安排,所以王公大臣在哀痛背后,正迅速酝酿一场激烈的皇位争夺战。皇太极遗留下的空位,只有三个人具备继承的资格:代善、豪格、多尔衮。但实际上竞争最激烈的是后两人。就这两人来说,豪格居长子地位,实力略强,这不仅因为他据有三旗,而且由于代善和济尔哈朗已经感到多尔衮的咄咄逼人,从而准备投豪格的票了。皇位之争两虎相争谁人胜肃亲王豪格睿亲王多尔衮多尔衮与豪格,一个军功显赫,一个是皇太极的长子。双方在这场汗位争斗中相持不下,宫廷权力之争亦风起云涌。正当双方僵持之际,多尔衮拥立皇太极幼子福临为帝,自己和济尔哈朗辅政,得到了八旗的支持。这样,多尔衮既维持了政局的稳定,防止八旗分裂,又掌握了朝政大权,同时严重地打击了竞争对手豪格的势力,在这场权利之争中,虽然没有明确的胜负之分,但多尔衮却的确占了上风。清摄政王多尔衮拥立小皇帝的风波平息之后,多尔衮位居摄政王之高位,继而被加封为皇叔父摄政王,一直到自称皇父摄政王,多尔衮的权利一步步达到巅峰,成为当时清政府的实际掌权者。同时也体现了多尔衮在处理皇位争端中的睿智和高瞻远瞩,既掌握了实权又保存了清廷的实力,为日后清廷一统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权倾朝野江山一统树功业八旗内部矛盾争执不休、李闯王攻破潼关、张献忠重创明军,时局变换如东逝之水,淘尽英雄。多尔衮在动荡的政治环境中是如何完成统一大业,赢得生前生后名?皇太极去世后,辅佐其子福临为幼主的多尔衮继承了“问鼎中原”的目标。当时李自成统领的大顺军、以多尔衮为首的清政府是震慑明朝的两股最大力量。大顺军与清廷均急于逐鹿中原,两股强大势力自南北向山海关扑来。而镇守山海关的明朝将领吴三桂便变得举足轻重。他的倒向直接决定了清与大顺军未来的走势。群雄逐鹿问鼎中原“冲冠一怒为红颜”,吴三桂最终选择了降清,拱手将“天下第一关”交给了清朝。这成为清政府走向胜利的关键一步。此后,清军在山海关大败大顺军,李自成草草举行登基仪式后退出北京,自后一路败退,终被杀害。而多尔衮经与吴三桂谈判后,率领清军浩浩荡荡进驻北京。自此,在这场群雄逐鹿的战役中,清政府最终以胜利者的姿态问鼎中原,成为了一统天下的霸主。而多尔衮在这场战役中无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多尔衮为清朝入主中原的贡献是举足轻重的。奈何英雄自此逝戎马一生,树丰功伟绩无数;权倾朝野,享富贵荣华半生。觥筹交错过尽,却终难逃命运的轮回。开国英雄,撒手人寰后,如何竟遭凌辱,不得善终?生前执权柄死后遭清算顺治七年,多尔衮赴边外围猎,病死途中,享年39岁。多尔衮一死,顺治帝立即亲政,不久便以“阴谋篡逆”的罪名对多尔衮进行了残酷的清算。传教士卫匡国记载:多尔衮的尸体被“挖出来,用棍子打,又用鞭子抽,最后砍掉脑袋,暴尸示众,他雄伟壮丽的陵墓化为尘土”。可怜这样一位为大清打下江山的开国功臣,死后竟被凌辱践踏到如此地步。可叹、可泣……缘何敌意起顺治帝与多尔衮有何深仇大恨,为何竟如此狠辣?多尔衮罪名是“阴谋篡逆”,然多尔衮至死也未称帝。甚至连乾隆帝都认为:王果萌异志,兵权在握,何事不可为,乃不于彼时因利乘便,直至身后始以殓服暨龙宾,证为觊觎,有是理乎!政见难契合顺治帝与多尔衮,一个是汉文化意义下的皇帝,而多尔衮则是满族文化的代表,因此,顺治帝与多尔衮的矛盾同时也是着满汉文化之间激烈的冲突的结果。清初宫廷,君权旁落与多尔衮之手。而顺治帝无法容忍多尔衮执政期间实施的一些弊政,如圈地、逃人法、剃发易服令等;另一方面,多尔衮行“皇父”之权,主宰顺治婚姻并且阻止他学习汗文化,这一切都让顺治帝与多尔衮成为水火不容的两个存在。韵事疑云传千古多尔衮的一生波澜壮阔,同时又留下了许多疑云待后人探求识辨。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太后下嫁的传说,几百年来一直被人们不断的重新演绎……太后下嫁多尔衮的婚姻平凡无奇,而他与孝庄后的关系,却演绎成为清初四大疑案之一的“太后下嫁”案,被人们猜测议论了200多年。流传较广的是,多尔衮与孝庄本有私情,因此多尔衮拥立了其子福临为皇帝,后来孝庄下嫁多尔衮,多尔衮终成皇帝。对于“太后下嫁”,个人认为还是存在很多疑点的,就当时的政治格局来说,满汉文化尚未得到很好的融合和统一,满族虽有“寡嫂嫁叔”的习俗,但对于要统一满汉的清政府来说,这一位汉族人所不能接受的风气必定高处不胜寒,不利于增进满汉两族的融合,更不利于清政府对汉族人民的统治,对于当时刚刚入关,需要安抚汉族人民并使其归顺的清政府来说,维持皇室的尊严是非常必要的,所以仅凭“皇父摄政王”这一称谓就断定下嫁之说成立,是不足为据的。而且,如果孝庄后来曾下嫁多尔衮,她就变成了王妃,就不再是皇太后的身份了,无权辅佐顺治和康熙两朝皇帝。在清初皇位的争夺中,孝庄和多尔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政敌,不大可能出现暧昧关系,说他们年轻的时候就认识,或者是后来相互倾心,现在都缺乏充足的史料依据,无法成立。至于多尔衮被称为“皇父摄政王”并不能证明什么,“皇父”的称谓可与历史上的“相父”“仲父”“尚父”相参考,是对多尔衮功绩的一种褒扬。而多尔衮作为皇亲国戚,又有举足轻重的政治地位,于“父”前冠以“皇”字以示其皇室成员的身份并不是不合情理的。宁静饰演孝庄功过自有后人评多尔衮的一生,波澜壮阔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生前身处权力的顶峰,死后却又如此凄惨,辛焉?悲焉?苦哉?乐哉?唯有留与后人评说……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多尔衮拥立幼主,定鼎中原,大位不惑其心,大利不夺其志,君子人也!孟森曰:清之入关创业,多为多尔衮一手所为乾隆曰:奉世祖车驾入都,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普度寺(原睿亲王府)多尔衮爱江山。帝位易取,江山难求,二者必择其一,他选择了后者。他一生征战,亲手打下大清江山,朝野上下无敢睥睨者,然而他却终未篡权,而是推仁政、平叛乱,终承其父之志,使大清得以入主中原。“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负吞天地之志”,曹操如是说。而多尔衮正是真正胸怀大志,不为虚名所累,志在天下的真英雄。观其一生,巍然孑立,虽不得安寝于地下,终不枉青史传千古。多尔衮虽没有称帝,但他是爱新觉罗家族真正君临天下的第一人!卷尾语多尔衮的一生,或许令人惋叹。英雄一世,戎马一生,却难得善终。然而他的一生无疑是精彩绝伦的:承先父遗志,捣明室而定天下;秉先帝诰命,辅幼主而建清廷。及至身死而为奸人所污,亦难掩其忠、其志、其谋,百年之后,自有观其心、察其志、通其意者,何所惧哉!
本文标题:多尔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065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