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欢迎观赏2020/1/31沧浪亭简介沧浪亭的传说整体思想格局沧浪小景漏窗门洞景点介绍观鱼处面水轩复廊沧浪亭明道堂看山楼五百名贤祠堂清香馆御碑亭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沧浪亭街,是苏州历史最悠久的古典园林,始建于北宋,为文人苏舜钦的私人花园,称“沧浪亭”。沧浪亭在苏州现存古典园林中历史最悠久,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诗人苏舜钦在河边建筑一亭,苏子美借《沧浪之歌》中超脱世俗名利的清高意境,取名曰沧浪亭,苏舜钦“时榜小舟,幅巾以往”在此清幽宁静的山水氛围中他感到“迹与豺狼远,心随鱼鸟闲”,因此留下千古名篇《沧浪亭记》。简介2020/1/31相传孔子游历诸侯国时,由河南邓县入楚,路过沧浪洲,坐在洲边石崖上休息,听到孩子们歌唱:“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听后,对他的随行弟子们说:“你们听着,水清了可以用来洗我们的衣服;水混了,可以洗我们的脚。不管是清水还是混水,都有适合自己的用途啊!”后来,人们便在孔子坐过的石崖上建造了一座亭子,取名为“沧浪亭”,并在亭下崖壁上凿了斗大的四个字:“孺子歌处”。这四个字用朱砂镶嵌,鲜红夺目,几里之外都能清晰地看见朱砂的反光。2020/1/31为了纪念孔子曾经在沧浪洲听孺子歌,历代文人都曾在沧浪亭下的石崖上刻写摩崖。从沧浪亭下仰望,山边崖壁和岩上碑刻高高低低,错错落落,有秦篆、魏隶、唐楷。“沧浪”二字为秦篆石碣,直立于沧浪亭遗址之后,在右边的最高石崖上刻有真书,沧浪亭前有“孺子歌处”、“沧浪适情”、“碧玉”、“元览”等石刻摩崖,亭子左边的“拱桥”二字高一米多,向南遥对武当山。碧玉一般的汉江河水和积淀着厚厚文化底蕴的沧浪亭,构成了一幅悠远流长的人文美景,这就是古均州八大景之一的“沧浪绿水”。2020/1/31乾隆皇帝南巡,路过苏州,住在沧浪亭。有一天,皇帝吃完晚饭,觉得寂寞无聊,便想寻个消遣。他听说苏州的说书很有名气,唱得动听,说得入情,有声有色,非常有趣,于是,传下旨意,要听说书。苏州城内有个说书的名角叫王周士,名气响彻江浙。苏州知府亲自去请王周士,还特别关照他,在皇上面前,多为他美言几句。到了沧浪亭,乾隆皇帝正等得不耐烦,要他马上开书。王周士不动声色,慢吞吞地说:“万岁坐在明烛边上,难道不知道四周一片漆黑?小人在黑暗里弹唱动作,万岁如何看见?”2020/1/31乾隆听了,虽觉得话里带刺,但也有几分道理。只好面带尴尬,命左右赐王周士明烛一根,好令他快快开书。王周士手捧三弦,站立在那里,仍旧怕不响。皇上不禁生起气来,问“何故还不开书?”王周士不卑不亢:“启禀万岁,小人说书虽是小道,但只能坐下,立着不能说书!”王周士可不顾这些,大模大样地坐下来。把三弦一拔,“叮叮铛铛”的声音,既像百鸟朝凤,又像金鼓齐鸣。乾隆听得是眉开眼笑。王周士最拿手的是《白蛇传》。于是就挑了最精彩的一个片断说起来。说到端午节白娘娘怎样误吃雄黄酒,怎样现出了原形吓死许仙,真是讲得绘声绘色,活灵活现。乾隆听得津津有味,点头晃脑,脱口喊出“好”字。2020/1/31王周士字正腔圆,越说精神越足,一直说到白娘娘盗仙草,回到苏州,救活了许仙,方才落回。他要回京,这样的好书又舍不下就命王周士随驾进京,外加赐七品冠戴。王周士到了紫禁城,住在皇宫里,真所谓平步青云。吃的顺口,穿的舒坦,住的宽敞,连走路的地面都是软乎乎、滑溜溜的。可是,这么惬意的日子,王周士反而过不惯。他觉得关在皇宫里弹唱,就像一只身陷金丝笼的百灵鸟,唱不出新曲,伸不开翅膀。所以,他找机会借口生病,禀明皇上,又回到了苏州。这正应了王周士说过的话:“我们唱书,总想把书唱好,该怎样总是怎样呀!”园林艺术的代表,沧浪亭以清幽古朴见长。在造园艺术上,不落凡响,别具一格。2020/1/31整座园林向园外之水敞开,巧妙在于一条复廊在沧浪亭引水入园的开放式构造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借景”和“分隔”的作用,似有貌似又无的复廊两端是面水轩、观鱼亭,它是复廊外廊的两头结点,整组建筑蜿蜒于临水叠石之上,繁茂的老树新枝绿荫浓密伸向园外;复廊的内廊与外廊有二个门相通,隔墙上嵌有21幅不同图案的漏窗,漏窗(建筑上又称花格)用于园林不仅可使呆板的墙面产生变化,日照下景物若隐若现,而漏窗本身的图案,在不同的光线照射下,产生富有变化的阴影,成为点缀园景的活泼题材。不以工巧取胜,而以自然为美。所谓自然,一是不矫揉造作,不妄加雕饰,不露斧凿痕迹;二是表现得法,力求山水相宜,宛如自然风景。沧浪亭园外景色因水而起,园门北向而开,前有一道石桥,一湾池水由西向东,环园南去清晨夕暮,烟水弥漫,极富山岛水乡诗意。而园内布局以山为主,入门即见黄石为主,土石相间的假山,山上古木新枝,生机勃勃,翠竹摇影于其间,藤蔓垂挂于其上,自有一番山林野趣。建筑亦大多环山,并以长廊相接。但山无水则缺媚,水无山则少刚,遂沿池筑一复廊,蜿蜒曲折,既将临池而建的亭榭连成一片,不使孤单,又可通过复廊上一百余图案各异的漏窗两面观景,使园外之水与园内之山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自然地融为一体,此可谓借景的典范沧浪亭整体思想2020/1/31沧浪亭最具特点的就是借景。园外泓溪水,让园内的景物看起来似隔非隔,远远望去,上林木森森,深渊空灵。沧浪亭以清幽古朴见长,容园内外景于一体。园外水面宽广,自西向东,环绕园周之一半后向南流去。占地面积约为16亩,布局以假山为中心,简洁清幽,落落大方。沧浪亭在假山东首最高处,亭为四方,石刻四枋。建筑古朴,亭的结构形式与整个园林的气氛非常协调。沧浪亭的整体分析2020/1/31沧浪亭以清幽古朴见长,融园内外景为一体,园外水面宽广,自西向东,环绕园周之一半后向南流去。水流澄澈,鱼戏莲叶之间,夏日莲花盛开,一水皆香。水上有曲桥斜渡,桥头有“沧浪胜迹”坊耸立,坊两侧沿池北岸,种植碧桃垂柳,树荫下石凳成排,可供游人休息观景。沧浪亭的面积约16亩,布局以假山为中心,简洁幽静,落落大方。沧浪亭在假山东首最高处,亭为方形,石刻四枋上有仙童、鸟兽及花树图案,建筑古朴,亭的结构形式与整个园林气氛非常协调。在假山与池水之间,隔着一条向内凹曲的复廊。廊壁置花窗多扇,透过漏窗花格,既沟通了内山外水,也使水池、长廊、假山自然地融合为一体。沧浪亭花窗样式颇多,据说全园有108式,分布在园内各条走廊上。图案花纹,变化多端,构作精巧,是苏州园林花窗的典型。园中有景点明道堂、见山楼、清香馆。2020/1/312020/1/31在人们对于自然的审美感受,是由自然所唤起的一种超越了人世间的烦恼与痛苦的自由感,而园主的内心真实感受,体现出了沧浪亭的超尘脱俗、操守高洁的园林主题。中国山水园林是山水诗,山水画的物化形态,被称为凝固的诗,立体的画。中国园林与中国文学更是盘根错节,难分难离,具有文学内涵的园林明明,富有文采云芝德景观题名,以文学家高人雅士所置的景观,如庄子的濠上观鱼。2020/1/31“观鱼处”是一座取庄惠濠梁问答和庄子濮水钓鱼之意而名。突出河面且三面临水的方亭。在亭中凭栏而坐,园内外,河光山色,罗列眼前,观鱼赏景,闲雅超脱,令人陶醉。2020/1/312020/1/31山的北建有复廊,沿廊习性即可见到一个临池靠山的四面听,作为与复廊衔接的转折和收头。四围虬枝,面水而立。此名为“面水轩”。2020/1/31面水轩临水而建,且因所在环境起轩的作用,故而筑名“面水轩”。四面厅形式,落地长窗为墙。取唐杜甫《怀锦水居止》诗:“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层轩皆面水,老树饱经霜”句意而名。窗下波光荡漾,游鱼戏水,景色宜人。2020/1/31沧浪亭园内沿水布置复廊,使一湾清流与假山远峰透过廊牖而映照交融,特具苍古自然之美。园中四时景观俱有佳致:春坐翠玲珑馆赏竹,夏卧藕花小榭观荷,秋居清香馆闻桂,冬至闻妙香室探梅.又有假山、花墙和碑石三胜。2020/1/31当年园主苏舜钦常于此会友呤诗。亭上刻名联2020/1/312020/1/31著名的沧浪亭即隐藏在山顶上,它高踞丘岭,飞檐凌空,亭的结构古雅,与整个园林的气氛相协调。亭的四周环列有数百年树龄的高大乔木五六株。亭的上石额“沧浪亭”为俞越所书。2020/1/31明道堂为清同治十二年巡抚张树声所创,袭苏舜钦《沧浪亭记》中语“观听无邪,则道以明”之意而名。明道堂位于沧浪亭中部,是园内最大的建筑物时。原为文人讲学之处。室内有清代红木家具,典雅华贵。墙上悬着三块宋碑石刻拓片,分别天文图,宋舆图和宋平江图,非常珍贵。2020/1/31明道堂内2020/1/31“瑶华境界”座落在“明道堂”南,庭院相隔,轩三间,素雅质朴,“瑶华”,传说中的仙花,色白似玉,香味浓郁,见之则长寿。轩南窗外丛竹掩映,轩北院内植玉兰、柏树,原为园主会客之所。轩男窗外丛竹掩映,轩北院内植玉兰,柏树,原为园主的会客之所。/2020/1/31看山楼在沧浪亭园之最南端,为三层建筑物,楼名取自卢集诗句“有客归谋酒,无言卧看山”。其底层石屋二间,名为“印心石屋”,横额石刻由道光皇帝御书;屋内置石凳,是暑夏纳凉之佳处。石屋前砌有假山,围成小院,洞门上“圆灵证盟”题额,乃林则徐所书。2020/1/31在沧浪亭五百名贤祠南,是几间平面曲折布置的小馆。取苏舜钦诗意“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为名。文人雅士筋咏作画的佳处。室内桌椅均刻竹节图案,并有对联一副曰:“风重类长笛,流水当鸣琴”,点明了所处环境的优雅宁静。2020/1/31仰之亭在沧浪亭内五百名贤祠院前西侧,为六角半亭,前后皆有廊与翠玲珑和五百名贤祠相连。亭始建于清同治年间,名取《诗经》“高山仰止,景行行止”。2020/1/31五百名贤祠堂五百名贤祠在沧浪亭土石山南面,是面阔五间小院,正厅三间。北面与之平行建有清香馆,仅相隔数步,中间留出夹弄,祠馆有门相通,其布局方式非常独特。道光七年(1827)梁章柜重修沦浪亭时,巡抚陶澎集吴郡名贤画像五百余人,钩摹刻石,建名贤祠于隙地,咸丰年间被毁;同治十二年(1873)得以重建。其南面是落地长窗,裙板刻如意花纹,内部三面粉墙上,嵌有549幅历代人物平雕石刻像,为清代名家顾湘舟所刻,每五幅刻于一方石上,每幅还刻有传赞。2020/1/31四句并姓名职衔,刻像尚能看出各位名贤的相貌。所刻为春秋至清代2500年间与苏州历史有关的人物,大体分政治、文学、忠节、礼义、循吏、经学、隐士、军事、理学、水利、医学、历算十二个类别,既有吴籍人氏,也有来苏州任职或居住的名人。代表人物有伍子胥、董仲舒、李白、白居易、范仲淹、苏东坡、苏子美、韩世忠、文天祥、唐寅、文征明、林则徐。祠内还有“作之师”额,语出《论语》,月洞门上嵌砖刻“折矩”,取自《礼记》“周旋中规,折旋中矩”,皆表景仰之意。2020/1/31“清香馆”是品赏桂花佳处,取李商隐“殷勤莫使清香透,牢合金鱼锁桂丛”诗句而名。与“五百名贤祠”一墙之隔,南北而筑,面阔五间,为园中大型建筑之一。馆南庭院呈半圆形,与别处不同,粉墙饰以花窗,院中桂树数株,苍老古朴,已逾百年。秋天丹桂吐蕊,清香满溢。馆内陈列一为清末之物,系用福建榕树根精制,采其天然造型形有飞禽走兽图案,龙凤呈祥形态。2020/1/31御碑亭在沧浪亭园内主景山西侧,为四角方亭,南北均与曲廊相连;东面缘石级而下,可达假山石壁之侧的池,池水清澈,池旁有俞抛篆书石刻“流玉”。2020/1/31小视角的另类欣赏复廊上的108漏窗是沧浪亭的点睛之作。沧浪亭复廊上的漏窗,窗窗不同,它疏可走马,却不脱脱空空,称得上大手笔。2020/1/31春夏秋冬南方园林的特点就是精巧雅致,这其中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巧妙多变的窗格形态,可谓是变化多端,异彩纷呈。让你能感受到苏州园林的精巧韵味——窗景的借用,这使得园林中的精致变化丰富,让人身处其间感受到移步换景、层层叠叠的感觉。2020/1/31漏窗,俗称花墙头、花墙洞、漏花窗、花窗,在汉族传统园林建筑中一种满格的装饰性透空窗,外观为不封闭的空窗,窗洞内装饰着各种漏空图案,透过漏窗可隐约看到窗外景物。为了便于观看窗外景色,漏窗高度多与人眼视线相平,下框离地面一般约在1.3米左右。也有专为采光、通风和装饰
本文标题:沧浪亭介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067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