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西游记 之 猪八戒 人物性格分析
“黑脸短毛,长喙大耳,穿一身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直裰,系一条花布手巾。”-----这就是猪八戒的外在形像•法号:悟能是唐僧的二徒弟原是玉皇大帝的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嫦娥被逐出天界,到人间投胎,却又错投猪胎,嘴脸与猪相似。•他会变身术,能腾云驾雾,使用的兵器是九齿钉耙。•唐僧西去取经路过高老庄,在云栈洞中与孙悟空大战,猪八戒被孙悟空收服,一同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是个被人们喜爱同情的喜剧人物。论八戒之优点•心宽:遇到师傅师兄皆被妖怪擒走,沙和尚急的跳墙,老猪就不。你听人家老猪怎么说:急什么急,大不了散伙,俺回高老庄。•心善:当初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时,猪八戒就极力反对。对妖精尚且如此,对一般的凡人,猪八戒同志一定会善待天下。•忠诚:既然做了唐僧的徒弟,就再没有三心二意,放弃了在高老庄做女婿的惬意生活,随唐僧西天取经去了。至于一路上受了大师兄孙悟空多少窝囊气,就早已不必再提了。组织上认为,对人忠诚对组织也就忠诚。•老实:玉皇大帝他也不怕,就是师傅,如果不是有那个金箍咒,他怎么可能把一个肉体凡胎的唐朝和尚放在眼里。孙悟空派他做什么,他一个小小的猪八戒好能怎么地,只有忍气吞声俯首贴耳一条路可走,别无他法。不过这也足以看出猪八戒之老实。论八戒之八戒•此乃戒贪吃;•此乃戒贪色;•此乃戒贪财;•此乃戒嫉贤;•戒做假;•此乃戒偷懒;•此乃戒畏难;•此乃戒贪功;•此都乃八戒之一也。。•八戒性格温和,憨厚单纯,力气大,嘴巴甜。•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贪图女色,经常被妖怪的美色所迷惑,难分敌我。•猪八戒贪吃贪睡,自私自利,好进谗言。他常常想捉弄人,但不是搬起石头来砸自己的脚就是作茧自缚。•为什么连这样一个人也最终修成正果,被如来佛封为“净坛使者”呢?论八戒之性格特点•这与猪八戒的知错就改,能听取领导和同事的意见有重要联系(其实这与悟空的‘督促’有很大关系),做到了悬崖勒马、甚至是浪子回头。•在取经事业中的他对师兄的话还算得上言听计从,对师父忠心耿耿,总算是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才有净坛使者的美好结果吧。•《西游记》是具有浓郁象征意味的神魔小说的代表作•而猪八戒则是作者吴承恩在这部作品中着力塑造的一个喜剧典型。•在他的身上既有人的吃苦耐劳、憨厚率直的品质以及贪婪自私的本性,又有神的本领,同时还有猪的形体特征,•这充分体现了作者把人性、神性、猪性的完美结合。论八戒之形象意义所在•猪八戒的形象及其具有时代意义。•在《西游记》中,猪八戒身上带有着一种回归土地、眷念家园、渴望定居生活的心情,也正是•长期依附于土地的典型的农民意识和农民心理。•可以说,与其他人物所不同的是,•猪八戒是一个来自乡村的劳动人民的典型化身,他深刻存在守着土地而养成的顽固的保守心理。和神、道、佛相对立,表现着普通劳动人民的生活愿望。•猪八戒身上贪财、贪色、自私自利,•还表现着明代社会好色好货思想的沉淀,反映了当时小生产者、小市民的意识特点,具有那个时代的思想特色•猪八戒形象在明朝的市民阶层中具有普遍性,是个“充满人欲的艺术形象”,是中国传统社会生活中的一个代表着农民阶层并具有市民特征的下层人民形象。•猪八戒率性而为,张扬个性,其自然天性源于他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凡夫俗子;•一个普普通通、安守本分,一个并不情愿、时时打退堂鼓地凡夫俗子;•一个作为上至公卿下至百姓都可以轻松嘲笑并调侃的对象,一个来自于人民内部的、带有芸芸众生的人性优点及弱点的形象•因此,具有迎合大众文化的当代意义。•民间中的一些歇后语:•猪八戒背媳妇——•费力不讨好;•猪八戒耍耙子——•就会一手;•猪八戒掏耳朵——•里面有货;•猪八戒调戏嫦娥——•也不掂量掂量自己•当代也涌现出了几部关于猪八戒的影视产品,如《春光灿烂猪八戒》,《福星高照猪八戒》等。•猪八戒之所以在当代大众文化圈里得到这样的欢迎,主要是与他的亲和力有关,与当今人们的精神需要有关。•在作品中,这个人物与具有独特的思想意义和美学意义。•他与孙悟空和唐僧各据三角形的一个角,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互相映衬,相得益彰。•他与孙悟空都是用浪漫主义手法精心塑造出的非现实人物。•正如他人所说,孙悟空是“意之神”,尽管他躁动不安,但总是在追求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其间难免走弯路,但只要加以引导制约,就能达到至高至纯的人生境界。•而猪八戒则是“意之驰”,表现了对现实的生活享受的向往,安于现状,不求上进。这两种心态,都不利于人生境界的提升。•孙悟空更多地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如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气概,这种宗教献身主义精神是积极的,与传统文化中的积极人生理想是一致的,给人以昂扬向上的力量,因此他是一个英雄主义的角色。•但猪八戒则较多地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这是一个享乐主义的典型。
本文标题:西游记 之 猪八戒 人物性格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074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