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积极心理治疗(positivepsychotherapy)姓名:陈彬彬学号:20150411006简介•起源: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创始人:诺斯拉特∙佩塞施基安(NossratPeseschkian)(德国著名精神科专家、心理治疗专家,1933年生于波斯,1954年定居德国。早年曾在德国、瑞士、美国等地接受心理治疗培训,1960年开始在法兰克福和美因茨大学接受神经病学、精神病学和心理治疗方面的专业训练。1969年在德国威斯巴登开设心理治疗诊所,开始创建积极心理治疗理论)•发展:1978年,德国积极心理治疗协会(GDPP)成立,这是积极心理治疗的第一个国家协会。1991年,积极心理治疗国际中心(ICPP)成立,1996年正式注册为非营利性机构。目前,积极心理治疗已经发展为具有较为完整的理论基础和明确治疗方法的范式,在当今德国、欧洲乃至世界心理治疗界引起广泛关注。并在学校教育、企业管理、社会服务、家庭生活、国际文化交流等诸多领域得到积极应用。•一条价值主线•两大基本能力•三项基本原则•四类矛盾冲突•五个操作阶段•六个主要特点一条价值主线—积极•positive来源于拉丁语positum,表示整体、事实的意思,即看到事物的全部面貌,包括好坏、正负面。•任何问题都有正方两个方面,只要人的视角足够全面,就能从冲突问题中看到潜能,从困顿中看出希望。•该理论提倡:治疗师应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增进和培养人自身的各种积极力量上,倡导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个体的心理或行为问题做出新的解读,注重激发来访者的积极情感,用积极情感化解消极情感,或在消极情感中寻找积极的成分,在此基础上激发个体自身的内在积极潜力和优秀品质使其成为一个健康人。两大基本能力认识能力感知觉理性思维学习能力直觉(灵感)爱的能力自我同一性与他人关系与群体关系与“原始我们”关系(宗教观、世界观)积极心理治疗的目标是充分挖掘人的这两大基本能力,从而达到助人自助的积极目的。三项基本原则希望面对问题时,不仅看到其负面影响,也要对它进行正面的诠释,新的问题往往预示着新的机会。治疗师应在鉴别分析的基础上,把症状和潜能分开,逐个解决问题,唤起来访者康复的信心和希望平衡佩塞斯基安通过跨文化研究,发现了人类共同的东西,即人生的4个方面(自我感觉、工作、目标、思想和行动)。任何一个方面被关注过多或过少,丧失了基本的平衡,人就会出现问题冲突。因此,积极心理治疗要让来访者保持、恢复和建立新的平衡磋商提倡兼容并蓄,积极心理治疗是多种心理治疗的理论与技术的整合模式,注重与其他心理治疗流派进行对话性的磋商和建设性的合作,善于运用其他疗法中的一些积极因素,使治疗富于弹性。四类矛盾冲突积极心理治疗躯体/健康借疾病逃避(肠胃不适等躯体反映)询问来访者同自己的关系成就/职业借工作逃避(工作狂)同职业关系未来/直觉借幻想逃避(焦虑、妄想)同未来关系联系/人际关系借人际关系逃避(社交恐惧或社交狂)同伴侣或周围他人关系五个操作阶段•观察和保持距离阶段•调查阶段•处境鼓励阶段•语言表达阶段•扩大目标阶段这五个阶段组成积极心理治疗的主导疗法,其操作程序可以根据来访者的不同情况进行调整。治疗过程中可以随时借助东方寓言故事进行辅助引导治疗,启发来访者做出积极解释。观察和保持距离阶段以来访者为中心,治疗师帮助来访者获得从一定的距离来看待自己处境的能力。要求来访者观察并记录自己具体的冲突场合,填写冲突场合的实际反应和可选反应记录表。引导来访者看到冲突以外的其他东西。调查阶段来访者根据鉴别分析调查表,确定自己及冲突伙伴在各个行为领域的积极品性或消极品性,得到自己和伙伴在品性、行为方式和能力方面较为系统全面的图像。治疗师根据来访者完成的鉴别分析调查表,从现实能力的角度,针对来访者对冲突伙伴或冲突场合的态度进行鉴别,向来访者说明其在体验或行为方面产生絮乱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片面的重视个别现实能力,而忽略了其他现实能力。来访者往往认为自己的态度是由个性决定,无法改变。治疗师应帮助来访者澄清这些态度的生活史来历,一旦了解了产生这些观念和误解的背景,来访者就可以认识到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是可以控制和改变的。处境鼓励阶段•来访者直接充当自己的周围环境、尤其是自己冲突伙伴的治疗师。•要求来访者主动承认自己或对方的积极品质,通过这样来改变来访者的交往方式、促进伙伴之间的信任以及改变来访者的态度。•具体做法是放弃对冲突伙伴的消极行为的批评,只对对方表现出来的积极行为进行鼓励。语言表达阶段•多数情况下,人际关系出现障碍是因为人际沟通出了问题,语言之所以会产生误解,主要因为语言经常存在形式上和内容上的歪曲。•该阶段治疗师应着力帮助来访者学会消除语言曲解的能力,最终形成良好的语言沟通习惯。•具体方法包括谈话规则、谈话时间以及谈话的场合,练习用语言同周围人进行沟通,谈论自己积极或消极的品行或经历,表达自己对于冲突的曲解。教给来访者处理冲突的一些特殊技巧。扩大目标阶段•限制自己的目标是心理障碍者最容易出现的做法。•此阶段的任务是帮助来访者克服对自己目标的限制,消除来访者视野的狭隘性,让来访者学着不把冲突转移到其他行为领域,而是努力追求新的、过去从未体验过得目标,做好自己的日常计划和未来计划。•具体治疗方法可以借助现实能力作为扩大目标的对象。如:治疗师要求来访者不仅注意自己冲突伙伴的准时性,而且也要注意对方的诚实、勤奋、条理和交往等现实能力。六个主要特点•跨文化研究(积极心理治疗是一种以深入分析25种不同文化概念的跨文化研究为基础的文化治疗模式,跨文化视角有助于理解不同的冲突)•积极型视角(治疗过程中注重发挥来访者的积极性,借助讲故事的辅助形式提供跨文化的积极观点)•整合化理念(注重吸纳其他心理治疗方法的精华,体现了与精神分析、行为治疗及人本中心疗法的综合)•人性化原则(在治疗过程中使来访者处于主导地位,既可以使治疗进行得更加彻底、持久,也可以使来访者在治疗结束后更好地适应关系变化)•自助式疗法(激发来访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成为环境的积极治疗者,咨询师只起到建议指导的作用)•社会化效应(积极心理治疗对个体的影响可以延伸到个体所处的关系环境中,从而对人际交往和社会环境产生积极的调适与改善)积极心理治疗与传统心理治疗的比较•传统心理治疗的研究对象是疾病,总是致力于修复病人损坏的习惯、损坏的动机、损坏的童年和损坏的大脑,把来访者仅当做疾病的载体,其治疗目的是祛除疾病。•积极心理治疗的研究对象是作为整体的人,强调每个人天赋的潜能在解决心理问题中的重要性。认为人同时具备生病和健康的能力,治疗的目的在于调节两者关系,动员来访者身上的健康能力,自主治疗自己的病症。评价积极意义:•促进了心理治疗的积极取向和跨文化观的发展,弥补了心理治疗知识体系的空档。•丰富了心理治疗理论,为当今心理治疗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和途径。•对寻求解决跨文化情境中产生的问题具有推动作用。不足:•为了追求一种整合的模式,体系过于庞大且方法繁琐,尚未形成有效的理论体系与成熟的操作范式。•其列出的现实能力清单明显反映出还原论倾向,忽略了心理现象的复杂性、整体性。•一些跨文化解释似乎给人以强词夺理之嫌,而且是否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也值得怀疑。案例一名高三学生抑郁症的积极心理治疗患者基本情况•女,18岁,高三。•主诉:内心痛苦、情绪低落、莫名想哭泣、失眠多梦、精神差、注意力不集中、与室友关系紧张,半月有余。•独生女,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父母都是某企业普通工人,把所有期望都倾注在她身上,对她的学习、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希望她能出人投地。患者中考成绩不理想,没能进入省重点中学,只就读于一所普通高中。患者喜欢文艺且比较有天赋,希望报考艺术类学校,但父母建议学理科,考虑到经济条件,她放弃艺术,改学理科。她刻苦学习,但几次模拟考试成绩都不理想,于是认为自己的能力、智商存在问题,担心自己不能考上理想的大学,愧对父母,对此常唉声叹气。诊断与治疗依据该女生抑郁自评量表((SDS)结果初步诊断为抑郁症。患者既往无脑器质性疾病及相关躯体疾病史,无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史,无躁狂发作史。其主要症状:悲观忧愁,自我感觉很坏,存在睡眠障碍,食欲很差,动力不足,兴趣和愉快感丧失,自责自罪,消极想死等。采用积极心理疗法来帮助该患者,主要有5个阶段,实践运用过程如下。讨论谢谢
本文标题:积极心理治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079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