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专题04+中国古代王朝演变及其特征、古代盛世、改革史
专题04中国古代王朝演变及其特征、古代盛世、改革史一、中国古代王朝特征1.夏朝第一个王朝第一个实行世袭制建立者:禹家天下开创者:启2.商朝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甲骨文)发达的青铜文化3.西周建立者:武王;首都:镐京封邦建国制度礼乐制度4.东周春秋战国经济:新生产力、新阶级、土地私有制政治:分裂局部统一大一统文化:百家争鸣大变革的时代5.秦朝第一个帝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最短命的王朝6.西汉郡国并行(地方制度)布衣将相之局,内外朝7.东汉豪强地主势力强大8.三国区域经济的发展9.西晋大一统的王朝10.东晋十六国分裂时期11.南北朝(1)政权更替南:宋→齐→梁→陈北: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2)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双向融合12.隋朝大一统王朝,结束长期分裂制度创新(三省六部制、科举制)13.唐朝统治时间最长的王朝民族关系和睦两大盛世14.北宋大的局部统一(既不统一也不分裂)15.南宋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16.元朝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疆域最大的王朝,创设行省制度17.明朝皇权空前强大,走向极端18.清朝1644-1840属于古代史,1840-1911属于近代史第二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君主专制至于顶峰二、中国古代盛世(一)内容1、文景之治(1)背景①汉初民生凋敝,百废待举;②汉初人民厌恶战争、渴望社会安定;③汉初统治者作风朴实谨厚。(2)内容:文帝、景帝时期,采取“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的政策,倡导以农为本,多次下诏减天下百姓的田租;又废除秦朝留存下来的族诛、连坐等严刑苛法。(3)影响这一系列轻徭薄赋、省刑约法的措施,为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形成了“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的社会景象,史称“文景之治”。(4)评价①积极:汉初的政策,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恢复。②消极但豪族的势力也随着膨胀壮大,土地兼并、贫富分化等社会不稳定因素越来越凸显。2、贞观之治(1)形成原因唐太宗丰富的阅历和隋亡的鉴戒。(2)表现①实行疏缓刑罚、宽政安民、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广招贤才,知人善任;居安思危,虚心纳谏。②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接受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和亲要求,将宗室女文成公主嫁往吐蕃,增进了汉蕃两族的友谊。他对各族俊才一视同仁,都予以信任重用。(三)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年间衰落4、康乾盛世(1)积极①政治上:军机处的设立——皇权巩固,社会安定A.过程:清初——仿明制,设内阁,军国大事往往不经内阁而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商定,皇权因此受到一定制约。康熙——设南书房,参与机务,草拟诏令御旨。雍正——设军机处。乾隆帝——进一步强化军机处的职能,取消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也形同虚设。B.职能:完全秉承皇帝旨意办事,职掌参赞机务、批答奏章、草拟诏旨等。C.地位:是为皇帝出谋划策、辅佐皇帝总揽全国军政事务的中央机构。D.运作:主要成员由皇帝挑选亲信满汉大臣充任,拟就的诏令,不经内阁直接发往各地,称“廷寄”;直接下达中央各职能部门,称“交片”。百官的奏折也直接送军机处议复。E.评价:皇权得以空前加强。②经济社会经济的繁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出现令人瞩目的迅速发展。③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东北——康熙时,抗击俄国侵略(雅克萨之战),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边界,维持长时间和平。西北——乾隆时,平定蒙古准噶尔部叛乱;平定新疆回部叛乱,统一天山南北,设伊犁将军管辖。西南——雍正设驻藏大臣,监督西藏政务;乾隆时实行金瓶掣签制,由驻藏大臣监督达赖、班禅的转世程序。东南——康熙时,统一台湾,设台湾府,将台湾置于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之下。④文化典籍的整理与编纂:《四库全书》是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2)消极(横向):①政治上,中国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制度腐朽,人民受到残酷压迫和剥削;而西方已确立起先进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人民享有较多的自由权利。②经济上,中国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而西方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机器生产开始代替了手工生产。③外交上,中国闭关自守,盲目自大;而西方推行重商主义,对外开放,同时进行殖民扩张,大力发展海外贸易。④科技文化上,中国推行文化专制主义政策,大兴文字狱,科技由发展转为停滞,思想沉闷,缺乏活力;而西方启蒙运动兴起,思想解放,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成就。总之,中国的农业文明已远不足以与西方工业文明相比。(二)盛世局面形成的共同原因1、统治阶级目睹和认识了农民战争的威力,注意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部分地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这是根本原因。如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一些政策,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2、统治阶级的代表即当朝帝王良好的个人政治素质,如善于纳谏、用人等以及开明的民族政策与对外政策。3、良好的安全统一的社会环境。4、采取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民族关系较融洽,中外交流较频繁。5、广大劳动人民的物质生产活动,这是盛世的物质前提。6、科技新成果的应用。(三)对盛世局面的正确认识进步性:安定盛世的进步作用局限性:在古代社会盛世,其各阶级的地位没有变,尤其是广大农民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没有变。例如文景之治等轻徭薄赋,使农民的负担相对减轻了一些,生产积极性有了较大提高,但这并不表明当时农民可以据有大部分收获物,实际上正是对农民的剥削才使古代社会呈现繁荣的盛世局面。三、中国古代改革史(一)内容1、商鞅变法(1)背景:战国初期,秦国数十年内乱,国势日弱,屡遭邻国入侵。被动挨打的局面,促使秦国变法图强,奋起直追。(2)目标:富国强兵、兼并天下。(3)内容:先后实行了废除井田制度、废除世卿世禄、奖励农耕、建县制和什伍连坐等一系列法规。(4)后果:使秦国由弱变强,后来居上。2、北魏孝文帝改革(1)原因:顺应北方民族融合趋势,加强对中原统治(2)内容:实行全面汉化政策①政治上:将都城南迁至洛阳;仿效汉族体制改定官制和律令。②社会风俗:下令禁止在朝廷上说鲜卑语和穿胡服,通用汉语、汉服;改鲜卑族复音姓氏为汉族单一姓氏;以身作则,极力促进胡汉通婚③文化:尊崇孔子,实行礼制,提倡以孝治国。(3)作用:对加快民族融合进程,推动北方少数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都做出了重大贡献。3、宋太祖改革——文官体制(1)原因:鉴于唐末五代以来藩镇拥兵自重、禁军将领篡夺皇位的历史教训(2)内容:①集中兵权——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确立枢密院主军政,三衙统兵、皇帝总揽兵权的体制;军队部署实行“内重外轻”原则;更戍法;②重用文官——通过科举大量提拔文人做官,重要官职由文人担当,形成文官政府;官、职、差遣分离。(3)评价①积极:加强皇权,有效地防止了类似唐末五代以来分裂割据局面的重演②也带来了冗官、冗兵、冗费和积贫、积弱的后果4、王安石变法(1)原因:庆历新政失败后,冗官、冗兵、冗费依旧,财政危机严重,再起改革呼声。(2)开始•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政知事,设“置制三司条例司”为指导变法的领导机构,次年提升王安石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全面推行变法。(3)内容:核心是“理财”以富国强兵为号召,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将兵法、科举新法(二)对改革的思考1、改革就是变,就是革除已经过时的旧制度、旧文化、旧思想,创造富有旺盛生机的新制度、新文化和新思想,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的发展,所以要不断创新。2、所有的改革都充满着艰巨性,改革的道路总是坎坷曲折,改革者需要有大无畏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实现改革的目的。3、改革又具有多样性,历史上没有两起完全相同的改革。所以,改革者要实现预期的目的,只有根据不同的国情和当时的历史实际,实事求是地制定合理的改革方案,采取适宜的方法进行改革。
本文标题:专题04+中国古代王朝演变及其特征、古代盛世、改革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081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