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14第十四章 固有免疫系统及其应答
固有免疫(天然免疫、非特异性免疫)遗传获得、天生具有应答迅速、模式固定屏障:皮肤与黏膜、血脑屏障、血睾屏障、血胸屏障、胎盘屏障固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自然杀伤细胞体液物质:补体、溶菌酶、干扰素第十四章固有免疫应答第一节组织屏障及其作用(一)皮肤黏膜及其附属成分的屏障作用1、物理屏障2、化学屏障3、微生物屏障(二)体内屏障1、血-脑屏障2、血胎屏障第二节固有免疫细胞固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NKT细胞γδT细胞B1细胞吞噬细胞巨噬细胞吞噬作用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肺泡巨噬细胞(小吞噬细胞)(大吞噬细胞)(大吞噬细胞)(大吞噬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B细胞T细胞NK细胞髓系DCBTNK髓系DC淋巴系DC淋巴系前体细胞髓系前体细胞多能造血干细胞GM-CSFTNF-aIL-4(一)中性粒细胞含两种颗粒:较大的初级颗粒(溶酶体颗粒)较小的次级颗粒有很强的趋化作用和吞噬功能局部感染时,中性粒细胞迅速穿越血管内皮细胞进入感染部位,发挥吞噬杀伤和清除作用能表达IgGFc受体和补体C3b受体,通过调理作用促进和增强中性粒细胞的吞噬、杀菌作用(二)单核吞噬细胞巨噬细胞表面受体及其识别的配体调理性受体:IgGFc受体、补体受体、细胞因子受体单核巨噬细胞表面和胞内器室膜表达模式识别受体(PRR)如:甘露糖受体、清道夫受体、Toll受体病原体及其产物所共有的特定分子机构—病原相关模式分子(PAMP)单核吞噬细胞的生物学作用:1、清除、杀伤病原体2、参与和促进炎症反应3、杀伤靶细胞4、加工、提呈抗原5、免疫调节形态:成熟时有树突状突起特点:①高水平表达MHCⅡ类分子;②能有效摄取、处理和递逞抗原;③唯一能诱导初始T细胞活化的抗原提呈细胞。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三、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分布:外周血和脾脏临床将TCR-mIg-CD56+CD16+淋巴细胞当作NK细胞NK细胞杀伤作用的机制不需要抗原预先刺激,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1、穿孔素/颗粒酶途径2、Fas/FasL途径3、TNF-α/TNFR-1NK细胞活性的调节1、识别HLA-Ⅰ类分子的NK细胞受体生理条件下,抑制性受体占主导地位,抑制性受体与HLA-Ⅰ类分子结合后,启动抑制性信号的转导,使活化受体的功能受到抑制,NK细胞不能杀伤自身正常组织细胞;病理情况下,因为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HLA-Ⅰ类分子表达下降或缺失,抑制受体丧失作用,活化受体导致NK细胞活化,杀伤病毒感染细胞或肿瘤细胞2、识别非HLA-Ⅰ类分子的活化受体NKG2D:可以识别乳腺癌、卵巢癌、结肠癌、胃癌和肺癌等上皮肿瘤细胞表面的MICA/B分子自然细胞毒性受体:四、NKT细胞同时表达CD56和TCR-CD3复合体分布于骨髓、肝脏和胸腺NKT细胞表面的TCR表达量少,变化也少,能识别的抗原种类少,可识别CD1分子提呈的磷脂和糖脂类抗原,没有MHC限制性五、γδT细胞主要分布于肠道、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等黏膜和皮下组织组成性表达TCRγδ–CD3复合受体分子,但TCR缺少多样性,可直接识别某些完整的多肽抗原,主要为热休克蛋白、脂类抗原、病毒蛋白和磷酸化抗原等是皮肤黏膜局部参与早期抗感染免疫的主要效应细胞六、B-1细胞主要分布于胸腔、腹腔和肠壁固有层中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CD5+mIgM+B细胞在机体早期抗感染免疫和维持自稳中具有重要作用B-1细胞产生抗体的应答特点:①48小时内产生以IgM为主的低亲和力抗体②不发生抗体类别转换③无免疫记忆七、其他固有免疫细胞肥大细胞分布于皮肤、呼吸道、胃肠道黏膜下结缔组织和血管周围组织中。肥大细胞不能吞噬、杀伤病原体,可通过脱颗粒释放炎性介质和促炎细胞因子引起炎症反应。能引发Ⅰ型超敏反应嗜碱性粒细胞存在于血液中,参与Ⅰ型超敏反应嗜酸性粒细胞具有趋化作用和一定的吞噬、杀菌能力,尤其在抗寄生虫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第四节固有免疫应答一、固有免疫应答作用时相1、瞬时固有免疫应答阶段(感染0~4小时)屏障作用巨噬细胞的作用补体旁路途径激活中性粒细胞的作用2、早期固有免疫应答阶段(感染4~96小时)巨噬细胞募集、活化;B-1细胞活化;NK细胞、γδT细胞、NKT细胞活化3、适应性免疫应答诱导阶段(感染96小时后)诱导T细胞活化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1、固有免疫应答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DC、巨噬细胞2、固有免疫应答影响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巨噬细胞、mDC产生IL-12,诱导形成Th1细胞,介导细胞免疫应答肥大细胞、NKT细胞产生IL-4,诱导形成Th2细胞,介导体液免疫应答3、固有免疫应答协助适应性免疫应答产物发挥免疫效应抗体需要通过调理吞噬、ADCC和补体介导的溶菌效应,才能有效杀伤、清除病原体Th1和Th2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通过活化吞噬细胞和NK细胞,促进吞噬、杀伤功能
本文标题:14第十四章 固有免疫系统及其应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088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