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驱动力》丹尼尔·平克通知:迟到罚款如您所知,本日托中心每天正式关门时间为16:00。基于有些家长总是迟到,我们决定对迟到的家长处以罚款。此举已经得到以色列私人日托中心管理机构的批准。从下周起,若家长16:10以后来接孩子,每次每位孩子将被处以10比索罚款。罚款数额每月统计,将同其他日常费用一同支付。执行罚款后,实验人员观察到家长迟到的人数竟然稳步增加,最后人数基本稳定下来,但数量却是实验最初记录的2倍。迟到罚款实验分析家长按时接孩子的原因之一:希望对老师公平,因为老师超时照顾孩子们没有任何好处,而按时下班是老师应得的守时本身也是人的基本道德,人也有守时的内在动机罚款把道德的义务变成了纯粹的交易,惩罚把善行挤走了实验两名瑞典经济学家在哥特堡的一家地方血液中心找到了153名有献血意向的女性,他们把这些人分成三组:一组完全自愿,献血后没有任何报酬二组如果献血,每人得到50克朗,约7美元三组如果献血,每人得到50克朗,约7美元,但献血后必须立刻决定是否把钱捐赠给儿童癌症基金会结果第一组,52%的人决定献血第二组,30%的人决定献血第三组,53%的人决定献血科学向左,企业向右哈利.哈洛与恒河猴实验:关于学习的积极性1949年威斯康星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哈利哈洛和他的两个同事找了8只恒河猴,做了为期两周的有关学习行为的实验。解开装置三步:拉出立销,解开挂钩,掀开有铰链的盖子一种情况:没有任何奖励猴子们主动学习打开装置,2/3情况下60秒内解开装置•另一情况:能完成任务,解开装置的猴子会得到葡萄干吃•猴子们表现不如以前,打开装置的次数减少了哈洛提出一个新理论:“完成任务取得的成绩就是内在奖励。”这是一个新发现,这是一种新的驱动力。这种推动猴子解开装置的驱动力具有一定的“强度和持久力”,它和其他驱动力一样基础、一样强大。20年后,另一位科学家重拾哈洛的研究:1969年夏天,卡内基梅隆大学的一名心理学研究生爱德华.德西对“积极性”这一主题产生了兴趣,他怀疑学者和商人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有误,于是他做了一个索玛立方块的实验。两组被试者获得的奖励状况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A组无奖励有奖励无奖励B组无奖励无奖励无奖励对比无明显差别A用时多于BA用时减少,而B增加当把金钱当做某种行为的外部奖励时,行为主体就失去了对这项活动的内在兴趣人类有发现新奇事物、进行挑战、拓展并施展才能以及探索和学习的内在倾向一个人若有意发展并提高儿童、雇员、学生等对象的内在积极性,他就不应把注意力放在金钱奖励这样的外控系统上行为的三种驱动力第一种驱动力:生物性驱动力---1.0系统假设人类是生物体,挣扎求生;第二种驱动力:来自外在动机:做出特定行为时环境会带来的奖励或惩罚。---2.0系统假设人类会对环境中的奖励和惩罚做出回应;这一系统对20世纪重复性工作很有效;第三种驱动力:来自于内在动机---3.0系统假设人类有去学习,去创造,去让世界更美好的动力。我们想要主导自己的人生、学习并创造新事物,通过自己以及我们的世界做得更好的内在需求。第三种驱动力比另外两种更脆弱,它只有在合适的环境下才能存在20世纪后半叶,经济发展取决于所谓的“左脑能力”,也就是会计师、律师、工程师所具备的逻辑能力、分析能力、线性思维能力以及制作电子表格的能力。21世纪,最重要的是“右脑能力”,即艺术创作能力、共情能力、发明创造能力以及全局思维能力。21世纪最强大的商业模式:开源开源(OpenSource,开放源码)被非赢利软件组织(美国的OpenSourceInitiative协会)注册为认证标记,并对其进行了正式的定义,用于描述那些源码可以被公众使用的软件,并且此软件的使用、修改和发行也不受许可证的限制。代表软件:LinuxApacheAndroid现在的开源不仅仅是软件工程,还有开源食谱、开源教科书、开源汽车设计、开源图片库等等麻省理工学院的管理学教授雷姆.莱克汉尼和波士顿咨询集团咨询师鲍勃.沃尔夫一起对684名开源开发者进行了调查,询问他们为什么愿意参加到这些项目中去?他们发现最强大、最常见的动机是:以乐为本,也就是参与项目时感受到的创造力他们还发现绝大多数程序员称他们经常能够达到一种叫做“心流”(flow)的最佳挑战状态心流希斯赞特米哈伊在做博士文时观察到:画家在沉迷在自己所做的事情中时,专注至极,看起来像是被催眠了一样,他还找到了被这种追求吸引的其他人,如探险者、运动员等。他想弄清楚是什么使他们的行为变成了自发性的?当时他们的感受是怎样的?当时这种体验称为“自成目标体验”。米哈伊运用“经验取样法”此方法也是他本人发明的,进行研究得出自成目标体验的各个层次。他还用了一个新词“心流”在自成目标体验中,目标就是自我实现,活动本身就是奖励心流在心流中,一个人需要做的事情和他的能力范围完美匹配。必须做的事情和他们能够做的事情二者相匹配,结果会相当好,这就是心流的精髓所在。德国三位研究开源项目的经济学家也发现驱动参与者的是:一系列内在动机处理某个软件故障带来挑战……时的乐趣要送程序员社区一份礼物的欲望开源依赖的是内在动机,它与传统商业模式所依赖的外在动机一样强大新的商业模式L3C:低利润有限责任公司,也追求基本的利润,但其主要目标是贡献社会效益例:北卡罗莱纳州的一家L3C企业收购了州内废弃的家具厂,用绿色高科技对其设施进行改进后,再低价租给身陷困境的家具生产商。这家企业也希望赚钱,但其真正的目的是帮这个企业复苏。社会型企业socialbusiness:用社会公益原则取代利润最大化原则营益性机构for-benefitorganization:一种新型机构的混合体,既在经济上自给自足,又受公共目的推动。如提供免费火狐浏览器的摩斯拉公司B型企业BCorporation:这一形式要求企业修改其内部规章,以使其激励因素更倾向于长期价值和社会影响而非短期经济效益汤姆索亚效应:通过减少内在激励因素,让成绩、创造性甚至善行都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接连倾倒所谓工作就是一个人被迫要干的事情,至于玩就是一个人没有义务要干的事情。---马克·吐温奖励能把游戏变成工作专精能把工作变成游戏。奖励的隐形成本:这是马克.莱珀和大卫.加兰1978年编辑的一本研究集的题目实验:对孩子们喜欢的活动进行奖励会产生什么效果?第一组:期待奖励组第二组:不期待奖励组第三组:无奖励组两周后,研究人员再次回到教室。老师在自由时间摆好了纸和画笔,研究人员则秘密观察孩子们的表现。不期待奖励组和无奖励组的孩子们和实验前一样,饶有兴趣地画画,画画的时间也与之前大致相当,但期待奖励组的孩子花在画画上时间却少了很多,兴趣也没有以前那么大了。尽管只是短短的两周,这些诱人的奖励还是把游戏变成了工作。其他研究人员发现成年人身上也会出现同样的结果。注意:当孩子们不期待奖励的时候,奖励对他们的内在积极性没什么影响。只有有条件的奖励:如果你做这个,那么我就给你那个,会产生负面效果。因为“如果—那么”型奖励要求人们放弃他们一部分自主权。奖励—危险的上瘾“如果—那么”型奖励以及其他外部奖励与药物类似,会导致更深层、更有害的依赖性。金钱奖励和金光闪闪的奖品一开始会带来强烈的愉悦感,但这种感觉很快会烟消云散。为了保持这种感觉剂量越来越大,用药必须越来越频繁。俄罗斯经济学家安东苏沃洛夫根据委托代理理论,精心建立了一个计量经济学模型来证明这种效应。苏沃洛夫用了很多复杂的等式来测量各种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状况,最后他得出一个结论:一旦提供奖励,它就会让人上瘾。有条件的奖励会让代理人下次遇到类似情况时也期待有奖励,这反过来会迫使委托人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奖励。不久之后现有的奖励就不够用了,这就要求委托人提供更多奖励来达到同样的效果。美国国家酒精滥用与酒精中毒研究所的神经系统科学家布赖恩科诺森,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这种大脑扫描技术,通过实验证明了上述理论他把健康的志愿者带进巨大的扫描仪中,观察在进行可能输钱或赢钱的游戏时他们大脑会做出什么反应。当参与者知道他们有机会赢钱时,大脑中的“伏隔核”区域就会活动,分泌的多巴胺就会猛增。但预期会输钱的时候不会有这种反应。科诺森在随后的研究中,发现人们期待奖励时会有类似的结果当人们服用可卡因、尼古丁、安非他明时,他们的大脑活动跟此很类似。人们对某物上瘾时也会出现多巴胺在伏隔核区域分泌猛增的生理过程奖励会上瘾这一特质也会扭曲决策行为,科诺森发现,伏隔核的活动似乎预示着:“冒险的决定以及追求风险的错误”如果用奖金来鼓舞士气,人们不会如2.0系统所希望的那样做出更好的决定,相反他们所做的决定会更糟糕。奖励激活了伏隔核,这会让个体更有可能由规避风险转向追求风险奖励:扼杀创造力想要快速测试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比“蜡烛难题”更有用的了。心理学家卡尔邓克尔在20世纪30年代设计出了蜡烛难题,它被广泛应用到各种行为科学实验中。你的任务是把蜡烛粘在墙上,还要使蜡烛融化后不会滴到桌子上。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的心理学家郭保山做了一个实验,他用秒表计时,测试被试用多长时间解题:他将参加实验的人员分成两组,他告诉第一组成员,他计时只是为了了解一般人员为了解决这种问题需要花多长时间;但对第二组成员提供了奖励刺激:如果解决难题所花费时间最少,可奖励25美元,如果所用时间在所有人中排名前25%,能得到5美元奖励。结果是:有奖励组所花的时间比另一组的时间多了将近3分钟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结果?奖励是用来启迪思维、激发创新的,最后却让思维僵化、创新能力迟钝奖励会使人们的关注面变窄,遮蔽他们宽广的视野,让他们没法看到常见事物的新用法驱动力2.0的问题推算型工作:根据一系列现成的指令,按照某种途径达到某种结果探索型工作:没有现成的指令、规定和方法可以遵循,必须试验各种可能性,设计出新的解决方案。千篇一律的重复性机械劳动可以外包或自动化,但涉及艺术、情感及其他内容的非推算型工作则不能如此。外部奖励和惩罚(胡萝卜+大棒)对推算型工作很适用,但对探索型工作可能具有破坏性。驱动力2.0系统:胡萝卜大棒所需的环境基本要求:基准薪酬必须充足且分配公平。没有健康的底线,任何类型的动机都难以发挥作用任务是机械劳动爱德华德西、理查德瑞安和理查德科斯特纳解释:“对于无聊的任务,奖励不会破坏人们的内在积极性,因为就没有积极性可以破坏。”实施“如果—那么”型奖励是有效的丹艾瑞里和他的同事以及麻省的学生们在印度马杜赖进行研究时也发现:如果完成任务需要思维技巧,哪怕是最基本的,那么奖励越大成绩越差;但是如果完成任务需要的只是机械技巧,那么奖金产生的效果就与他们预计的一样:奖金越多成绩越好。做过变动的蜡烛难题结果:提供奖励组所花的时间比另一组少,奖励起到了激励作用。创造性劳动:“既然—那么”型奖励基本要求:任何外部奖励都需要是别人预想不到的,而且只有在任务完成后才能给出如果物质奖励是在人们完成一项任务后出其不意地给出的,那么人们比较不容易认为奖励是做这项任务的理由,它对内在积极性造成危害的可能性也比较小“既然—那么”型奖励如果一再重复,就可能变成“如果—那么”型的意料之中的奖励,而这最终会降低表现水准考虑非物质奖励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专精有些工作内容不会自动带来心流涌动,而员工还是要把他们做完。因此精明的企业会给员工自由,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雕琢工作,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给那些烦琐的日常工作带来一点心流。艾米瑞斯奈斯基和简达顿对医院清洁工进行了研究,发现清洁工不是仅仅做好本职工作就万事大吉,而是会承担新的工作,如陪病人聊天、给护士打下手等,这些更有意思的挑战增加了清洁工的工作满足感,激发了他们对自己技能的全新见解。他们通过重新调整自己工作内容的方方面面,让工作更像游戏,更由自己掌握。即使是那些自主性低的工作,员工也能为专精创造新领域专精的三大特别法则专精是一种心理定向。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德韦克研究得出:人们的信条决定了他们的成就。“自我理论”(我们对自己以及自身所具备的能力的信条
本文标题:02激励-驱动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092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