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解决问题能力如何培养
解决问题能力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课程标准》规定了各个学段解决问题的目标,第一学段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目标如下:1、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一年级作为小学数学学习的第一年,教师更加要重视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下面通过我们的实践、学习和思考来谈谈对一年级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几点想法。(一)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1)结合教材把数学知识融于学生喜爱的情境之中,通过采用图片、对话、活动等多种形式,结合教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激起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欲望。我们一年级一般都是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现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即理解现实的情境,发现要解决的问题,例如:让学生看主题图,说一说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或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让学生一步步去发现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2)老师要多举生活中的例子,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关注多了,见多识广,就能更好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数的认识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数来说说身边的人、物、事等;在学习了加法的含义后,让学生来说说生活中什么现象能用加法来表示;在学习减法后,也让学生说说生活中什么情况可以用减法来表示;还可以对同样的事物从加法和减法两个方面来说,使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内在联系认识更加深刻。(二)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让学生明白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例如课本97页例5要求“多少个学生在跳舞”,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前排的人数和后排的人数去寻找信息,也可以从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去寻找信息,寻找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策略也不同,让学生体会解题方法的多样化。从而明白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情境表演•情境表演可以再现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一年级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数学题意,帮助他们正确解决问题。如:在一排队伍中,从左数起小明是第四个,从右数起小明是第五个,这一排共有几人?学生很可能会看成是9人。如果教师让学生实际表演数数后,学生很容易就明白小明被大家数到了两次,要减掉一次,一共是8人。•2.动作演示•动作演示也是增强学生理解问题的一种好方法。很多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强的人,都喜欢通过手势来加强自己的语言效果,让别人更容易理解。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是生动、有趣、活泼的,很多问题他们都能够通过手势来展示自己的思维。比如分开、组成、来、去、拿出等加法和减法的生活原型,教师都可以引导并鼓励学生用手势来表达,能表达清楚,说明学生对题意理解清楚了,那么再用符号、数字列成算式也就简单了。•3.学具操作学具操作的特点是直观形象、简便易行,能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信息和解决问题之间的简单思路。例如减法问题,教材所编问题基本是通过图来让学生列算式,有些学生在图上感受不到数量变化的过程,不理解图意,容易列成加法算式。如果把固定不动的图用学具操作呈现出动态变化,学生会更容易理解减法的含义,再引导学生看图,看懂图的表达形式,能初步帮助学生学会读图、读题、解决问题。4.画图理解画简易草图、画线段图,都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良好策略。但是这种解决策略也要学生从小开始用,才能对以后解决复杂问题起到帮助作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简单的图形,如三角形、圆形等,来代替问题中的人、物,画出题目意思,简化题目要求,帮助学生初步学会独立解决问题。如求“之间”的应用题“小朋友排队小明排第5,小红排第12,他俩之间有几人?”画图是最容易帮助理解的。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我来画一画。第10第15第10第15小丽和小宇之间有4人。(三)让学生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教材用“解答正确吗?让学生对解答的结果和解决的方法进行检验、回顾与反思。引导学生体会到要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所要经历的步骤和方法。学生在每一次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强调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加强追问,使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当学生说出答案时,教师要及时追问——“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你为什么选择加法或减法解决问题?”使学生有一个捋思路的过程,即”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不断的反思有助于深化学生的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学会思考,就是学生最大的进步。只有学会思考,学生才能学会独立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本文标题:解决问题能力如何培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098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