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地域分异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地域分异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中国土地资源利用区划新方案3.中国土地利用的划分2.中国土地资源利用区划的原则、指标1.1中国土地资源利用区划的原则与指标体系中国土地资源利用区划是在全国土地利用详查的基础上,进行全国及省、区级的土地利用分区的划分并编制相应的分区图件及资料说明。可以通过研究不同区域的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及其地域结构,科学地揭示和反映区域土地资源利用的区内相似性与区际差异性;对不同类型区域的土地利用条件、结构特征、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的差异性等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从而形成一个由普遍到特殊、由大同到小异的不同程度的土地利用区划系统。土地资源利用区划必须客观地体现土地利用的现势性(利用格局与现状)、适宜性(利用方式与特点)和预见性(利用方向与潜力)。中国土地资源利用区划是根据土地这一自然历史综合体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充分考虑土地资源利用结构与环境条件,区位、市场与社会经济条件,土地利用现状与发展前景,从最大限度发挥土地生产潜力及改善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出发,在区域土地资源利用结构类型分析的基础上,对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在空间上进行群体分区。.原则指标•中国土地资源利用分区遵循地域分异原则、主导因素与综合分析相结合原则、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原则、地域完整性原则和多级续分的基本区划原则,以地理学的地域分异规律、生态学的系统关联原理和经济学的优化配置理论等为指导,分区的主要依据是区域土地条件与土地资源利用结构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区位因素与社会经济条件的相对一致性、区域土地利用方向与产业配置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土地生产能力与综合效益的相对一致性和区域土地利用问题与治理、保护措施的相对一致性。•中国土地资源利用分区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反映区域土地资源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属性等特征的三大类指标。土地利用区的划分土地利用区,作为中国土地资源利用区划的一级区,主要作用是反映全国土地资源利用的基本格局和最大的空间分异特征、土地生产力的大尺度分异和跨省区的重大区域性问题。因此,在进行中国土地资源利用分区,特别是一级区划分时,必须要注意影响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的几条重要地理界线。东部季风强烈影响的西部界线,大致北起大兴安岭西坡,南沿内蒙古高原东南部边缘,向西南沿黄土高原西部边缘直接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相接,与年降水量400mm等值线相吻合,也是半湿润的森林草原与半干旱草原的分界线,构成了中国农区与半农半牧区、牧区的地域分异,形成了中国土地利用最明显的东西差异。东南部地区光热水土匹配较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城镇密集,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全国近90%的耕地和非农用地、80%的林地和85%的有林地集中在此,是我国工农业用地集中地区;土地利用以农林为主,除去东北区外已基本无后备土地资源。西北部地区或气候干燥、或热量不足,光热水土匹配欠缺,大部分是少数民族为主的地区;这里人口稀少,草原辽阔、畜牧业比重大,绿洲和河谷农业发达,后备土地资源丰富;土地利用以牧业为主,未利用土地占全国的80%,牧草地占全国的90%,发展农牧业尚有很大潜力。在东南部地区,秦淮线相当于800mm等降水线,是降水和蒸发基本平衡的界线。它作为中国南北方的分界线,直接决定了中国土地利用的南北地域差异和土地现实生产力和生产潜力的突变。秦淮线以北蒸发多于降水,旱地占绝对优势,水田只占耕地面积的5.5%,水浇地占24.6%,除华北平原可以一年两熟外,东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多为一年一熟至两年三熟。秦淮线以南降水大于蒸发,以水田为耕地的基本形态,旱地约占1/3,农作物可以稳定地一年两熟至一年三熟,亚热带代表性的经济林如柑桔、茶叶、油桐、油茶等普遍分布。西北部地区,沿青藏高原北部边缘,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为界,可明显分出青藏高原高寒区域和西北干旱区域。西北干旱区域气候干燥,降水稀少,除局部地区为外流区外,大部为内流区域,水资源极度缺乏。土地利用以草地畜牧业为主,未利用地面积较大,一般是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其中,年降水量250mm的等值线是干旱与半干旱区的分界,在我国农业生产上是旱作农业的西界,在许多地区表现为半农半牧区与纯牧区的分异。青藏高寒区域地势高亢、气候寒冷,多数地区热量欠缺。土地利用以高寒草地畜牧业为主,未利用地超过1/3,农林牧用地相对集中分布。青藏高原区是青藏高寒区域的主体部分,未利用地占2/5,主要是戈壁、寒漠;天然草地占1/2,高寒草地畜牧业是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农业仅见于藏南、青东湖盆和谷地;藏东南—横断山区可以看作是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土地利用是以林地为主、牧草地为辅的林牧结构,既有别于四川盆地的农林结构,又有别于云贵高原的林农结构,远不同于青藏高原的高寒牧业类型,从进一步分区更可看出其过渡特征。从一定意义上讲,上述几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大体控制了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的大尺度分异规律,作为分区的基本界线,在各级区划中都应有所反映。此外,还要注意区位因素与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这主要体现在自东向西的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内陆地带和西部边远地区三大经济地带的分异以及长江、黄河、珠江流域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别上。沿海、沿江、沿线、沿边以及大城市经济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程度最大的区位差异和经济发展的相对水平。几类重点区域以耕地利用为核心问题的地区3.以工矿用地为核心问题的地区2.以城镇居民用地为核心问题的问题地区1.国家特殊政策地区4.以城镇居民用地为核心问题的地区以城镇居民用地为核心问题的城市化、工业化地区该类地区城镇密集、工农业发达,在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农业用地流失严重,非农用地比重较大,非农与农用地矛盾突出。诸如辽中南地区、京津唐地区、沪宁杭地区、珠江三角州地区等全国国土利用总体规划中的重点综合开发区,土地利用率超过95%,非农用地为10%~15%,人口密度在400人/km2以上,经济密度超过500×104元/km2。以工矿用地为核心问题的地区以工矿用地为核心问题的能源、矿产开发区该类地区多为已开发或待开发地区,工矿用地和农业用地矛盾突出,土地退化与耕地保护为首要问题。诸如晋陕蒙接壤区、湘赣粤交界区、攀西—六盘水地区、柴达木盆地和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地区等全国经济能源、矿产重点开发区,以工矿用地为核心的非农用地扩张迅速,工农业用地协调发展已成为主要问题所在。以耕地利用为核心问题的地区以耕地利用为核心问题的农业重点开发区该类地区人口密集,农业发达,粮食生产在全国占举足轻重地位。诸如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江淮地区、黄淮平原、四川盆地、长江中游平原湖区、汾渭谷地、河套平原和河西走廊等国家或省级商品粮生产基地集中分布区,土地利用以农业为主,垦殖率较高,一般在30%~50%,个别达60%~70%,有些地区后备耕地开发尚具潜力。国家特殊政策地区国家特殊政策地区诸如秦巴山地、冀北—辽西山地、西南喀斯特石山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和北方农牧交错区等生态环境脆弱或贫困人口密集的欠发达地区,作为国家生态环境整治的重点地区或国家重点扶贫地区,人口超载严重,人地、人粮矛盾尖锐,土地利用问题突出,亟待进一步综合整治和合理利用。中国土地资源利用区划新方案12个土地利用区和67个土地利用亚区构成的中国土地资源利用区划新方案。该方案首次划出了东南沿海和藏东南—横断山两个土地利用区,土地利用亚区的划分则更强调国土开发的重点地区和土地严重退化地区,与以往的方案相比有所创新和发展。首先可以按照全国土地资源利用分异大势将全国划分为北方、南方、西北和青藏4大块。在东南半壁,位于秦淮线以北的北方地区,可以分为东北、华北和黄土高原3个区;秦淮线以南的南方地区可以分为川陕盆地、长江中下游、云贵高原、江南丘陵山地和东南沿海5个区。在西北半壁,北部可以分为东部内蒙古草原区和西北干旱区;南部则可分为青藏高原区和藏东南—横断山区。这样,便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划分出12个土地资源利用区。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ⅪⅫⅠ东北山地、平原有林地与旱地-农林用地区Ⅰ1大小兴安岭有林地与旱地-用材林地亚区Ⅰ2三江平原旱地、有林地与荒草地-旱作农业和用材林地亚区Ⅰ3松嫩平原旱地、天然草地与有林地-旱作农业和建设用地亚区Ⅰ4长白山地有林地与旱地-用材林地亚区Ⅰ5辽中南旱地、有林地、水域与居民工矿地-农林果渔业和建设用地亚区Ⅱ华北平原水浇地、旱地与居民工矿地-农业和建设用地区Ⅱ1冀北辽西山地有林地、旱地与荒草地-防护林地和旱作农业用地亚区Ⅱ2京津唐平原水浇地、旱地、水域与居民工矿地-农渔和建设用地亚区Ⅱ3黄海低平原水浇地、旱地与居民工矿地-灌溉农业和建设用地亚区Ⅱ4太行山前平原水浇地、居民工矿地与荒草地-灌溉农业和建设用地亚区Ⅱ5山东半岛旱地、水浇地、水域、园地与居民工矿地-农渔果业和建设用地亚区Ⅱ6鲁中丘陵旱地、水浇地、园地与居民工矿地-农果业和建设用地亚区Ⅱ7豫鲁黄泛平原水浇地、旱地与居民工矿地-灌溉农业和建设用地亚区Ⅸ内蒙古高原草地与旱地-牧业用地区Ⅱ8淮北低平原旱地、水田、水域与居民工矿地-农渔和建设用地亚区Ⅲ1晋东豫西山地有林地、旱地与荒草地-林业和旱作农业用地亚区Ⅲ2汾渭谷地旱地、水浇地、有林地与荒草地-旱作农业和建设用地亚区Ⅲ3晋陕甘宁黄土丘陵旱地、天然草地与有林地-农林牧业用地亚区Ⅹ西北干旱区未利用土地、牧草地与水浇地-牧业和绿洲农业区Ⅲ4长城沿线黄土丘陵沙地天然草地、旱地与灌木林地-牧农林业用地亚区Ⅲ5陇中青东丘陵天然草地与旱地-放牧业和旱作农业用地亚Ⅳ1皖苏中部丘陵平原水田、旱地、水域与居民工矿地-农渔和建设用地亚区Ⅳ2南阳盆地-大别山区旱地、水田与有林地-农林用地亚区Ⅳ3长江三角洲灌溉水田、水域与居民工矿地-农渔果业和建设用地亚区Ⅳ4江汉平原灌溉水田、旱地、水域与居民工矿地-农渔和建设用地亚区Ⅳ5洞庭湖平原灌溉水田、有林地与水域-水田农业和林渔用地亚区Ⅳ6鄱阳湖平原有林地、灌溉水田与水域-水田农业和林渔用地亚区Ⅴ川陕盆地有林地、旱地与水田-农林用地区Ⅳ7皖中沿江平原灌溉水田、水域与有林地-水田农业和林渔用地亚区Ⅴ1秦巴山地有林地、灌木林地、旱地与天然草地-林农牧业用地亚区Ⅴ2鄂西山地有林地、灌木林地与旱地-用材林地和旱作农业用地亚区Ⅴ3四川盆地旱地、灌溉水田与有林地-水田农业和建设用地亚区Ⅵ1皖浙赣交界区有林地、水田与园地-林农果业用地亚区Ⅻ藏东南-横断山有林地与牧草地-林牧用地区Ⅵ2赣中红壤丘陵有林地与灌溉水田-用材林地和水田农业用地亚区Ⅵ3湘中丘陵盆地有林地与灌溉水田-农林用地亚区Ⅵ4浙闽山地有林地、为成林地与水田-用材林地亚区Ⅵ5湘赣粤交界区有林地、未成林地与水田-用材林地和工矿用地亚区Ⅵ6桂东北山地有林地、水田、旱地与荒草地-林农用地亚区Ⅶ云贵高原有林地、灌木林地与旱地-林农用地区Ⅶ1黔东湘西山地有林地、旱地与水田-林农用地亚区Ⅶ2黔西高原有林地、灌木林地、旱地与水田-农林用地亚区Ⅶ3攀西六盘水有林地、灌木林地、旱地与天然草地-农林牧业和工矿用地亚区Ⅶ4桂西北山地有林地、灌木林地、耕地与荒草地-林农用地亚区Ⅶ5滇东北高原有林地、灌木林地、旱地与荒草地-林业和旱作农业用地亚区Ⅶ6滇南山原有林地、灌木林地、旱地与荒草地-林果和旱作农业用地亚区Ⅷ东南沿海有林地、水田、园地与居民工矿地-农林渔果和建设用地区Ⅷ1浙闽沿海有林地、灌溉水田、水域与园地-农林果渔业用地亚区Ⅷ2珠韩三角洲有林地、灌溉水田、园地与居民工矿地-农林果渔和建设用地亚区Ⅷ3北部湾有林地、灌溉水田、旱地与居民工矿地-农林和工矿用地亚区Ⅷ4海南岛林地、耕地园地与居民工矿地-农林果业和建设用地亚区Ⅷ5台湾岛有林地、灌溉水田、园地与居民工矿地-农林果业与建设用地亚区Ⅸ1蒙北高原天然草地-放牧业用地亚区Ⅲ黄土高原旱地、牧草地与有林地-农牧林业用地区Ⅸ2蒙东南丘陵平原天然草地、旱地与有林地-牧业和旱作农业用地亚区Ⅸ3鄂尔多斯高原天然草地与沙地-放牧业用地亚区Ⅸ4河套平原天然草地、水
本文标题:地域分异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112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