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四3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厦门三中薛明石羡◆邓小平(1904--1997)的“三落三起”1933年,由于毛泽东受排挤而被解除党内职务。后被王稼祥任命为政治局秘书,是为一落一起。文革爆发后被打倒。1973年,周恩来推荐下复出,是为二落二起。1976年再次被打倒。1977年复出,是为三落三起。一、邓小平理论1、形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和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①“文革”结束,人民期待摆脱困境。③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②“两个凡是”的禁锢.“两个凡是”的实质是A.坚持毛泽东思想B.彻底批判“四人帮”C.违背毛泽东思想D.文革中左倾错误的继续D.文革中左倾错误的继续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联合社论(经华国锋批准)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上刊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毛主席说:“真理的发现,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内容:意义:是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宣言书。实际上成为随后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导报告。是邓小平理论开始形成的标志.阐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性;提出改革经济体制的任务。(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在全国进一步展开、改革开放的呼声越来越高的时候,1978年9月,邓小平到东北三省考察。他自己说,我这是到处点火……当时担任中共吉林省委书记的王恩茂回忆说:“……过去有些不敢想的问题,现在敢想了;过去不敢讲的问题,开始敢讲了。”——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鼓励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提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思想准备。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邓小平所说的“点火”的含义。(6分)思想方面政治方面组织方面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提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重要成果。1978年12月(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主要内容:意义:①新道路②新理论③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从此正式开辟;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开端)材料:“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邓小平阐明的“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十二大以后改革开放全面展开.2、初步形成:中共十二大、十三大(1)中共十二大(1982年)(2)中共十三大(1987年)①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材料:大会确认:因为中国的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中国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特定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这个初级阶段至少要上百年,而中国目前仍远没有超出这个初级阶段。②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一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3、形成完整体系、成熟:(南巡讲话、十四大召开)(1)背景:①国际政治局势风云变幻(东欧巨变,苏联解体)②国内部分人对社会主义前途和改革开放产生了疑惑。(2)南方谈话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判断实践的标准——三个是否有利于计划、市场和社会主义的关系改革和革命都是解放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小平语录摘选“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意义:坚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深刻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3)中共十四大大会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标志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4、确立:中共“十五大”——写入党章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概念,将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概念解释: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实践经验与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理论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1997年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摘编自上海财经大学课题组《中国经济发展史1949--2005》材料二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据材料一,指出1978—1992年间中国经济开放度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其原因。趋势:上升。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工作重点转移);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设立经济开发(开放)区。如何理解材料二对邓小平的评价。(10分)理解: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意义:(1)进一步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问题。(2)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第三大理论成果。(3)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1、基本内容: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形成十一届三中全会深化92’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三个代表”一脉相承与时俱进18401919(西学东渐,学习西方过程)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过程(毛、邓思想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西方资‘思想中国化过程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619598191215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改良立宪革命民主共和新文化运动科学民主毛泽东’思想邓‘理论形成发展深化三个代表214978972000形成发展马义传播56三民主义形成发展真理标准讨论8745《资政新篇》延伸探究练习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请回答:(1)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分析举例说明。(3)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什么?第1次是辛亥革命;第2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3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孙中山总结了革命失败的教训,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第1次国共合作。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并以和平的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邓小平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救国、建国、强国的道路,是振兴中华、振兴国家的道路。
本文标题: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四3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119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