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语言描写人物的语言要求精炼和个性化。精炼就是言简意赅,用经济的文字,表现丰富的内容。人物语言个性化,是描写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要求。所谓个性化就是什么人说什么话,每个人说的话都符合他的身份、地位、年龄、经历、教养、气质、习惯爱好和心理状态,以及所处的特定环境,使读者观其言知其人,闻其声便明其性。小故事天下大雪,秀才、县官、财主相遇,财主提议以雪为题,每人念一句诗。秀才说了一句:“大雪纷纷落地。”县官接了一句:“都是皇家瑞气。”财主笑着说:“再下三年何妨?”这时,来了一个穷人,一听就生气,骂了一句:“放你娘的狗屁。”人物的语言必须个性化,即具有人物的个性特征,符合人物独特的身份、地位、年龄、职业、心理状态、文化教养等,使读者闻其言而如见其人,正如鲁迅所说:“只摘出各人的有特色的谈话来,我想,就可以使别人从谈话里推见每个说话的人物。”《儒林外史》中,描写范进的岳父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所持的截然不同的态度,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范进在中举前,穷困潦倒。有一次向他岳父借乡试盘费,胡屠户不但不借,还将范进骂了一个狗血喷头:“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趁早收了这条心。”范进中举后,同是这个胡屠户,却换了一副嘴脸:“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两处谈话,前倨后恭,反差极大,活画胡屠户这个势利小人的丑恶面目。一、语言描写的作用:恰当的语言描写,能揭示人物的心理,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交代有关的情节,推动情节的发展。二、对话描写形式常见的有:1、“叙述+语言”式(说话人在前面,加冒号)。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爸爸生气地说:“下不为例!”2.“语言+叙述”式(说话人在后面,无冒号,结尾句号)。如:“那只羚羊木雕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下不为例!”爸爸生气地说。3、“语言+叙述+语言”式(说话人在中间,中间逗号)。如:“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太棒了!”爸爸摸着我的额头,高兴地说,“儿子,你真是我的骄傲!”4、“叙述+语言+叙述”式。(说话人在两边)如:她妈妈接过来一看说:“哎呀!你怎么能拿人家这么贵重的东西呢!”她把羚羊递到我的手上。爸爸摸着我的额头,“儿子,太棒了,你真是我的骄傲!”他高兴地说。5、“语言”式。(无说话人):“我把它收起来了。”“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儿子,太棒了,你真是我的骄傲!”对话描写频繁出现的文章,若只用一种表达形式,会使文章显得呆板和单调。灵活运用这几种形式,可以使文章的语言更加自然活泼,进而使文章更加紧凑。三、多种描写相结合把对话与人物的神态、动作等结合起来描写,会相得益彰,可收到锦上添花的表达效果。例如:•人物+语言,如: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小梅说:“我忘了!”1、人物+神态+语言,如: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辨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小梅支支吾吾地说:“我——忘了!”2、人物+动作+语言,如: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小梅低着头,说:“我——忘了!”3、人物+动作+神态+(动作+神态)+语言,如: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小梅低着头,红着脸,两手不安地绞着衣角,支支吾吾地说:“我——忘了!”只要一比较,我们就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上面四个句子的不同表达效果——小梅的形象一句比一句生动具体。人物刻画得越细致,人物的活动就越真实,就越容易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四、书写格式巧安排集中的对话描写可以用分段的形式进行描述。这样能更好地渲染气氛,增强表达效果,营造出真实的感觉。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在《多收了三五斗》一文中,写农民大清早到河埠头后、急切询问米价,同米行先生进行了这样的对话:“糙米五块:谷三块。”米行里的先生有气无力地回答他们。“什么!旧毡帽朋友几乎不相信他们的耳朵,美满的希望突地一沉,大家都呆了。“在六月里,你们不是卖十三块吗?”“十五块也卖过,不要说十三块。”“哪里有跌得这样历害的?”“现在是什么时候,你们不知道吗?各处的米像潮水一样涌来,隔几天还要跌呢!”“还是不要粜的好。我们摇回去放在家里吧!”从简单的心里喷出了这样激愤的话。“嗤,”先生冷笑着,“你们不粜,人家就饿死了吗?各地方多的是洋米洋面,头几批还没吃完,外洋大轮船又有几批运来”。五、语言风格显个性个性鲜明的语言,能够体现人物的不同性格、身份等特征。例如:(1)甲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并高声嚷道:“耶!老爸太伟大了!”(2)乙悄悄地抿着嘴笑了,还羞涩地说:“这没什么了不起的。”(3)丙沉思了良久,清了清嗓子慢条斯理地说:“这个建议——我会好好考虑的。”(4)丁亲切地拍了拍他的头,柔和地说:“孩子,遇到事情要多动脑筋才行!读了上面的句子,你能猜出甲、乙、丙、丁的身份和性格吗?当然可以。因为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已经表现了甲、乙、丙、丁的身份和性格——甲是个活泼开朗的孩子,乙是个文静、害羞、谦虚的孩子,丙是个沉稳、严肃的大人,丁则是个亲切、温和的长者。六、对话描写“四忌”1、忌杂乱无章,没有中心对话不应是日常生活中漫无边际、海阔天空的闲聊,而应是经过作者艺术加工之后精心设计、巧妙安排的精彩言语。在对话描写中,要注意交代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和话是谁说的。如果对话描写中,人物很复杂,一定要在不同人物说话时,添加提示语,以让读者明白是谁说的。请看鲁迅先生《药》中的“茶馆闲谈”:“包好,包好!”康大叔瞥了小栓一眼,仍然回过脸,对众人说,“夏三爷真是乖角儿,要是他不先告官,连他满门抄斩。现在怎样?银子!——这小东西也真不成东西!关在牢里,还劝牢头造反。”“阿呀,那还了得。”坐在后排的一个二十多岁的人,很现出气愤模样。“你要晓得红眼睛阿义是去盘盘底细的,他却和他攀谈了。他说: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你想:这是人话么?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可是没有料到他竟会这么穷,榨不出一点油水,已经气破肚皮了。他还要老虎头上瘙痒,便给他两个嘴巴!”“义哥是一手好拳棒,这两下,一定够他受用了。”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他这贱骨头打不怕,还要说可怜可怜哩。”花白胡子的人说,“打了这种东西,有什么可怜呢?”2、忌千篇一律,满口学生腔郭沫若先生说:“对话部分,要看你所写的是什么人,要适合于他的身份、年龄、籍贯、性别,而尽量地使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如:赵大爷一手拎着锄头,一手高举着信,气喘吁吁地跑进小院:“孩儿他妈,快来看,儿子来信了——”笑容洋溢在他那布满皱纹的脸上。这里的“孩儿他妈,快来看,儿子来信了——”就非常真实,语言也得体,符合人物的身份,将赵大爷收到儿子来信时的兴奋表现了出来。再看一个作文片断:一位佩戴红领巾的少年给农村老奶奶让座。老奶奶激动地对旁边的乘客说:“现在的形势真是一片大好,学习雷锋蔚然成风,社会上好人好事层出不穷。你看,这位红领巾就是一个活雷锋……这段话中,老奶奶说的话就没有自己的个性,显然不符合自己的身份。作为一个农村老奶奶,不会说出那么多大道理,更不会用上蔚然成风、层出不穷等成语。她可能会说:这孩子真好或“真是好孩子”。3、忌长篇累赘“文贵精,不在多”“片言明百意”是优秀作家们经常谈到的写作准则,对话描写更应如此。因为对话是人物之间的相互交谈,既然是交谈,就不该让一个人讲个没完,其他人坐冷板凳。明白了这个道理,像写“梧桐树下女儿、儿子、父亲的对话”之类的作文,或在作文中运用对话描写时,就不该出现烦冗拖沓的毛病。当然,也不是说语言越少越好,而是要适当,要做到用尽可能经济的笔墨,表现尽可能丰富的生活内容。这样,才会使读者感到紧凑而又饱满,回味无穷。4、忌形式单一,枯燥乏味成功的对话描写,在运用语言的形式上绝不应该是“某某说”“某某又说”这种单调的形式。它应该随人物、语境的变化而变化:或像王熙凤的出场,人未到声先至;或如办案人员析案,不急不躁,缓缓道来;或似一对辩手,唇枪舌剑,扣人心弦。同时,对话描写还应与叙述性文字搭配,加上人物说话时的语态、动作、表情等。下面就以《苍鹰与麻雀的对话》为例来说明:苍鹰与麻雀不期而遇。“滚开,别挡了道!”苍鹰冲着麻雀嚷道。麻雀也不含糊:“有什么神气的,不就是翅膀比我长点吗?”“什么?”鹰没料想麻雀竟敢顶撞它,“你居然敢对鹏程万里的鹰这样说话!”“鹏程万里?笑话,谁不知道你是好高骛远!”麻雀嘲笑道。“哼,燕雀焉知鸿鹄之志!我可不像你整天为了一些陈芝麻烂谷子奔波,鼠目寸光!”“我这叫脚踏实地,注重现实,你满天乱飞,目空一切,能成什么气候?”“哼,说了你也不懂,鼠目寸光!”“好高骛远!”“鼠目寸光!”“好高骛远!”“……”吵着吵着,只见鹰暴跳如雷,“我……我吃了你!”说完便向麻雀扑了过去……这是一篇高考满分作文。作者并未拘囿于“苍鹰说”“麻雀说”这种呆板的形式,而是随情节的发展不断变换着叙述性文字:或放在后,先声夺人,写出苍鹰的蛮横;或放在前,写出麻雀不甘示弱,反唇相讥;或放在中,写出苍鹰受到讥讽后不屑一顾,自高自大;或干脆省去,写出双方争辩的激烈。与此同时,作者在叙述性的文字中,又配以相关的动作、神态描绘,诸如“冲着麻雀嚷”“暴跳如雷”“扑”等,这样就使苍鹰和麻雀的形象更加鲜明,使这场对话更加趣味盎然。反之,则必然语言干瘪,文章没有光彩。
本文标题:对话描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121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