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历史】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件(人民版必修2)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农业手工业商业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民间俗语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始终。汉景帝农业在我国古代有着怎样重要的地位?本末第一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五谷丰登庆太平龙凤呈祥歌盛世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什么是农业?栽培农作物和饲养牲畜的生产事业。农业包括:作物栽培:采集——培植牲畜养殖:狩猎——驯化一、农业的起源:“神农”的传说“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劳作,神而化之,使民易之,故谓神农也。”——《白虎通义》神农氏,即炎帝,远古传说中的太阳神。传说炎帝神农,人身牛首,三岁知稼穑,长成后,身高八尺七寸,龙颜大唇。神农氏发明农具以木制耒,教民稼穑饲养、制陶纺织及使用火,以功绩显赫,以火得王,故为炎帝,世号神农,曾建都山东曲阜,并被后世尊为农业之神。神农氏又曾跋山涉水,尝遍百草,找寻治病解毒良药,以救夭伤之命,后因误食“火焰子”肠断而死。《神农本草经》即是依托他的著作。炎帝神农在位120年,传七代世袭神农之号,共计380年。耒lěi耜sì制造工具的材料1)说明自远古时代起农业就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2)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3)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合作探究:“神农”的传说说明农业在中国古代的地位?→→在这些生产环节中,先民们发明了哪些农具?二、农业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变革1、原始社会:2、商周时期:3、春秋战国: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青铜农具少量使用,以石器为主。----铁犁牛耕(一)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石刀或石斧砍伐林木草木晒干后用火烧用石刀挖坑下种“千年不绝的山火”云南布朗族至今刀耕火种文献记载“伐木而树谷,燔莱而播粟,火耕而水耨,地广而饶财。”——《盐铁论》青铜铲夏商周三代被称为我国的“青铜时代”。夏朝青铜器目前发现尚少,商周是青铜时代的繁盛时期。青铜器基本是是供国王和贵族使用,用于农业的只是极少量。铁制农具春秋时候,铁农具开始出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牛耕牛耕的运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二)铁犁牛耕生产工具的演变---注意相关知识点:铁犁牛耕逐渐普及全国----耦犁(二牛抬杠)曲柄锄(便于中耕)大镰(便于收获)耧车(播种工具)1.春秋战国:2.西汉:开始出现铁犁牛耕汉曲柄锄汉犁汉耧车耕地农具中耕农具播种农具收割农具这些传统农具中,哪一件能够成为古代中国农业的象征?耦犁(俗称“二牛抬杠”)(二)铁犁牛耕生产工具的演变---注意相关知识点:耦犁(二牛抬杠)一牛挽犁曲柄锄(便于中耕)大镰(便于收获)耧车(播种工具)曲辕犁1.春秋战国:2.西汉:3.东汉:4.唐代:开始出现铁犁牛耕省力的同时控制耕地的深浅,提高耕地的质量。曲辕犁唐代归纳总结:1、原始阶段:刀耕火种,神农发明耒耜;2、商周时期:石器锄耕,青铜农具少,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开始出现;4、汉代:牛耕普及全国;曲柄锄、大镰、耧车5、东汉:一牛挽犁6、唐代:曲辕犁1)生产工具:石器——青铜器——铁农具。2)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3)农业动力:人力——畜力——自然力。总结: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演进战国时期粟的亩产大约将近今天的80市斤,西汉时提高到93市斤,高产田能达到117市斤。唐宋时,粮食一般亩产大约达到200多市斤,明清大约达到400多市斤,高产田能达到500多市斤。——《中国历史通论》积极1:促使农产品亩产量提高,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三)农业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改进的影响古代社会的牛耕现代社会的牛耕局限: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革命性的发展积极2:传统步犁定型,促进精耕细作生产技术产生【问题探究】古代中国耕作方式发展的根本原因及其影响。1)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2)影响:①使农产品的亩产量有所提高。②使农业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为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创造了条件。拓展:为什么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古代中国的农业一直都使用牛耕,而没有得到突破性的进步呢?——中国古代传统农业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历史时期土地制度表现形式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奴隶社会(商周)国王、贵族土地所有制井田制封建社会(战国以来)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均田制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主体)自耕农土地私有制(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三、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问题探究】概述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的过程?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分配劳动产品)2)奴隶社会:井田制。(土地归国家所有,一切土地属于国王)3)封建社会:地主土地所有制。(土地归地主私人所有)(二)“贫者无立锥之地”反映了怎样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它带来了怎样的社会影响?为此,在解决这一现象上作出了怎样的努力?①现象:②原因:③影响:④努力: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土地高度集中)封建经济的发展,导致私有土地制度的出现并发展;A、导致农耕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B、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C、引起社会动荡不安。D、出现租佃关系的普遍化。A、许多开明的政治家.B、农民阶级.历图改革田制,缓和土地兼并造成的社会矛盾。未成功爆发了农民起义,大都直接或间接地提出了“平均”的口号。四、沉重的赋税和力役1、泰半之赋;(赋税)2、沉重的力役;(徭役)3、贫者无立锥之地;(土地兼并)泰半之赋——农民要将收成的三分之二上缴给国家。赋税沉重农民生活贫困悯农诗(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秦代收“泰半之赋”,使“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人民只能,衣牛马之衣,食犬彘(猪)之食。”沉重的力役1)概念:是古代王朝强制民众承担的无偿劳动。2)分类:(按用途划分)一是修建大规模的土木工程;二是兵役;3)影响:长城阿房宫秦始皇陵兵马俑过度征发的徭役,使大批农耕劳动者被迫长期离开土地,导致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遭到破坏。由此引发的社会动乱,往往成为王朝覆灭和社会经济文化凋残的直接原因。五、大禹和他的继承人1、传说:2、战国:3、汉代:4、唐代:5、明清:大禹治水都江堰和郑国渠井渠法、治理黄河(王景)渠堰使(官职)灌排工具的改进大禹治水“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都江堰(岷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郑国渠是公元前246年,秦王政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开凿。全长300余里,灌溉面积达18万公顷,成为我国古代最大的一条灌溉渠道。井渠法的发明,是我国古代一项独特的创举。它既能解决在地表无法开渠的问题,又能减少明渠水在输送过程中的蒸发和渗漏。井渠法很快就推广到甘肃、新疆一带水分容易蒸发的干早地区。至今仍在新疆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坎儿井,就是在井渠的基础上加以发挥改进而成的。两汉之际,黄河在魏郡地方夺汴河河道入海。公元69年,汉明帝任用杰出的水利工程家王景治理黄河。王景采取河、汴分治而又统筹兼顾的方案,使河不侵汴,各安其道。这次治河使桀骜不逊的黄河安流将近800年。后人因此赞扬说:“王景治河,千载无患”。王景治黄(东汉)翻车:这也是一种古代的灌溉工具,把低处的水引到高处。筒车复原图“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禾苗待我灌醉”——唐《调笑令》高转筒车水力翻车,又名龙骨水车,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农业灌溉机械之一。《后汉书》记有毕岚作翻车,三国马钧加以完善。人力和水力靠着老祖宗留下来的一座筒车,江西南康市龙岭镇下棚、邱边等几个村的上千亩农田就能四季免费灌溉。中国古代水利灌溉工具的现代应用:戽斗,这是一种原始社会晚期就出现了的灌溉工具,是用竹片编成的状如半封闭的撮箕,两侧各系一对绳子,两人站在水沟边,手握绳索,手臂张弛,将戽斗放进水沟装满水又拉上来倒掉。明清——风力水车宋应星《天工开物》中的风力水车现代风力水车【问题探究】结合本课所学内容,找一找,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生产工具的革新和农业耕作技术的演进;——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2、重视水利工程的兴修;——大禹和他的继承人;除此以外,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还有哪些?统治者的重视(如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等);天文历法的进步;有时国家统一政局稳定等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知识结构地位:“神农”的传说生产关系泰半之赋沉重的力役贫者无立锥之地生产力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大禹和他的继承人生产关系赋税制度徭役制度土地制度生产力生产工具变革水利建设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知识结构再解析结合图文材料和本课所学,谈谈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以个体经营为基本形式(小农经济)2.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3.以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水利工程发达,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4.小农是封建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七仙女: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天仙配》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自给自足男耕女织小农经济)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究:材料一(台湾高山族耕田图)材料二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盈。机援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白居易《朱陈村》材料一、二反映的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基本模式是什么?有哪些基本特点?模式: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封建土地制度、阶级关系3(1)小农经济的含义是指土地私有制为基础,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目的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的小规模的个体农民经济。(2)时间:春秋战国时期——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小农经济(1)组织方式: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2)经营方法:精耕细作,小农户个体经营(3)主要内容:以种植业为主,家庭手工业为辅(4)经济类型: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封建土地制度、阶级关系3(3)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4)小农经济形成的条件:(1)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2)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王家范《百年颠沛与千年往复》封建土地制度、阶级关系3(5)小农经济的影响积极:(1)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2)便于组织生产;(3)自给自足,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4)给国家提供财源;(5)是古代文明成就的基础。(中国古代农业)积两千年的累计,才有增长4.5倍的成绩,按年平均增长率计算,仅为0.1‰。这个发展速度,……但若与欧洲一些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前后的增长率相比(英国工业革命前农业生产增长率为40%,年平均增长率为5%。)就显得极为缓慢了。——王家范《百年颠沛与千年往复》封建土地制度、阶级关系3(5)小农经济的影响消极(1)限制了传统农耕技术实现革命性发展,阻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成为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根源之一。(2)自耕农经济脆弱,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非常有限;以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生产规模很难扩大。(3)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兼并激化,人地矛盾日益突出。(4)土地的过度开垦,导致人类生存环境恶化。(6)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①分散性:家庭为单位,一家一户生产。②封闭性:自给自足,与市场联系不紧密。③落后性: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劳动力密集型。④脆弱性:效率低下,抗灾害能力差。①有利因素:6、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②不利因素:耕作方式的转变;农用工具的进步;水利工程的兴修;统治者的重视;劳动者辛勤劳动土地兼并现象;赋税徭役沉重;社会环境动荡;自然灾害频繁1、我国最早使用牛耕技术是在:A、春秋战国
本文标题:【历史】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件(人民版必修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129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