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财税体制改革前沿主讲人:李广舜一、近年来主要改革(一)部门预算管理制度1、背景与意义(1)有利于提高国家预算的透明度(2)使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程序和流程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3)使预算细化到部门、项目,有利于各级监管部门和社会的监督(4)使贯彻实施“依法治国”方针和规范政府行为的重要举措(一)部门预算管理制度2、内容部门预算要反映部门的所有收入和支出,既反映一般预算的收入和支出,也反映基金预算的收入和支出;既反映预算内收支,也反映预算外收支;在预算内收支中,既反映财政部门直接安排的预算拨款,也反映具有预算分配权的部门安排的资金。总之,部门预算是一种全面反映部门收支活动的预算。(二)政府采购制度1、内涵政府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了开展日常政务活动或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以公开招标、投标等法定的形式、方法和程序,从国内外市场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或劳务的一种制度。2、原则公开透明原则、公平竞争原则、公正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3、意义规范了政府采购行为,提高了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维护了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政府采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廉政建设(三)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含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就是对资金分配、资金使用、银行清算及资金到达商品和劳务供应者账户的全过程集中进行全面的监控制度。要点:(1)财政部门在国库或国库指定的代理银行开设统一的账户,各单位在统一账户下设立分类账户,实行集中管理,预算资金不再拨付给各单位分设账户保存;(2)各单位根据自身需要,可以在批准的预算项目和额度内自行决定所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但要由财政部门直接向供货商支付货款,不再分散支付;(3)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资金都要通过国库直接拨付给商品和劳务供货商。(四)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1、内涵“收支两条线”管理是针对预算外资金管理的一项改革,核心是将财政性收支纳入预算管理范围。从收入方面看,主要是收缴分离,规范预算外收入并减少各单位的资金占压。对合理合法的收入,不再自收自缴,实行收缴分离,纳入预算或实行财政专户管理。从支出方面看,主要使收支脱钩,即执收单位的收费和罚没收入不再与其支出安排挂钩,单独编制支出预算,交由财政部门审批。2、意义“收支两条线”改革与编制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紧密联系起来,推动了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向纵深发展。二、2007年来的改革纵深2007年,我国的财政改革总的是围绕两个方面展开的:一是促进科学发展;二是推动和谐社会建设。2007年财政改革有的体现在理论和政策准备方面,改革的思路进一步清晰;有的反映在收支结构的变化之中,公共资源的配置进一步优化;也有的展现在体制和政策的变革之中,制度、规则与政策更加合理。下面拟以上述四个方面为框架做一简要阐述。(一)财政支出结构改革1、财政扶农的力度加大。(1)加大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力度。(2)加大对养猪农民的补贴力度。(3)启动了水稻、小麦等重要农作物政策性农业保险费补贴试点。(4)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5)支持农村综合改革。(6)发展农村文化。(7)整合财政支农资金(一)财政支出结构改革2、支持医疗卫生改革。(1)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支持以社区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3)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3、扶持就业和再就业2007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就业再就业的政策。“帮扶零就业家庭互补”、“以创业带动就业”等,让更多的劳动者通过创业实现就业,实践证明扶持创业者能够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央财政加大对就业再就业的支持力度,为失业者和自主创业者提供政策支持。2007年7月6日,财政部、科技部发布《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这是第一个国家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一)财政支出结构改革4、完善社会保障制度。2007年把提高覆盖率、争取“全覆盖”确定为最新目标。包括两个层面的“全覆盖”:制度层面,不断填补过去由于财力不够形成的“空白点”,在所有地区全面建立社会保障和福利救助政策体系;执行层面,将过去遗漏的各个人群纳入保障,努力做到应保尽保。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城市低保补助资金152.21亿元,支持做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保障制度的通知》(国发[2007]19号)精神,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相关办法,并及时安排下达30亿元中央补助资金,支持已建立制度的地区完善制度,未建立制度的地区建立制度。(一)财政支出结构改革5、规范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管理。为贯彻《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规范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管理,提高廉租住房保障资金使用效益,财政部印发了《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管理办法》财综[2007]64号。与以往资金来源相比,财政部此次规定的资金来源新增了三条渠道,即:除中央财政安排廉租住房保障补助资金、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补助资金以外,省级财政预算也要相应安排廉租住房保障补助资金。二是提高了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于廉租住房保障的资金比例,即从原来的5%左右,提高到不少于10%。三是明确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扣除计提贷款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用后的全部余额均要用于廉租住房保障。(二)公共收入制度改革1、税制改革稳步推进。(1)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2)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改革试点。(3)改革城镇土地使用税。(4)统一车船税。(5)修订耕地占用税。(6)扩大物业税“空转”试点。(二)公共收入制度改革2、国有产权收入制度改革。(1)向中央企业收取国有资本收益。2007年12月11日,财政部、国资委联合发布了《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办法》,规定中央政府管理的一级企业,将向政府缴纳不同比例的国有资本收益。中央企业利润分红是国有资本改革的开端,是国有资产产权性质的进一步确定,这对国有经济发展、公共财政体系建设乃至物权法的深入改革、实施,都具有极强的推动作用和深远的意义。(2)完善石油特别收益金制度。(二)公共收入制度改革3、非税收入改革。非税收入改革是2007年财政改革的重点,财政部先后几次发布对中央各部委的非税收入项目排查通知,在财政部下发的(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也首次将非税收入全口径列入政府收入大类,并争取在有关《预算法》修订中增加政府非税收入这项内容(三)财政运行机制改革1、政府间财政关系改革。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于深化财税改革提出了“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的要求,这一表述,强调了财力与事权匹配的实质内容,并将有力地推动相关制度建设。财力与事权相匹配是各级政府履行职能、提高行政能力的重要体制保障。在保持现行财政体制框架总体稳定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政府间支出责任界定,为建立事权与财力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奠定基础。完善中央与地方税收分配比例,适当提高中央财政收入比重,增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三)财政运行机制改革2、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目前的转移支付不仅从项目上形成体系,更重要的是在机制上有所创新。一是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明显加大,中央从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中集中的收入全部用于对地方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二是在技术方面也形成了主要参照客观因素分配的方法体系,对存在收支缺口的地区按一定系数给予补助,财政越困难的地区补助系数越高,成为典型意义上的均衡拨款,2OO7年可达2300多亿元,均等化效果最为显著。(三)财政运行机制改革三是专款清理整合,调整优化资金投向。2007年财政部大力推动了中央补助地方专款的清理整合工作,拟通过将现有地方专款项目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款级进行归类。对现有地方专款项目进行整合、压缩,严格新设立地方专款的审核程序,将专款项目个数从213个减少到174个,涉及金额55亿元,约占预算的1%。四是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建设,《财政转移支付暂行条例(讨论稿)》在修改完善后,有望在2008年推出。(三)财政运行机制改革3、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近年来,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进行了“乡财乡用县管”、“省直管县”等体制创新。目前全国已经有28个省级单位推行了“乡财县管”,有l8个省在积极地推行“省管县”的改革,这是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摆脱基层财政困境的一种积极有效的尝试。(三)财政运行机制改革4、预算管理制度改革。(1)财政收支分类改革。2007年我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财政部门按照新的政府收支科目编制预算,在建立健全支出标准体系等的基础上,在农业部等14个中央部门(企业)开展项目支出按经济分类编制预算试点,地方财政也组织了试点。(2)实施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发挥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三)财政运行机制改革(3)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2007年5月,国务院第178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由财政部会同国资委代拟的《国务院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要求中央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从2008年开始实施。2007年先进行试点,对中央监管企业2006年实现的国有资本收益进行收取。2007年12月,财政部会同国资委发布了《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办法》,财政部还发布了《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报试行办法》,保障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顺利实施。(4)“金财212程”建设顺利,为预算改革提供保障。(四)完善财税政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1、改革完善资源税费政策,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1)推进资源、环境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试点(2)调整部分矿产品资源税税额标准2、完善出口退税和关税政策。(1)完善出口退税政策,促进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进出口贸易的平衡。(2)调整部分商品进出口关税税率。3、推进节能减排。(五)财政改革展望目前我国正面临着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外贸顺差过大、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等问题,经济社会形势难以令人乐观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进一步深化财税改革将成为2008年的重要内容。1、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2、深化税制改革。3、善财政体制改革。4、深化预算制度改革。5、进一步完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财税政策。
本文标题:财政改革回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13759 .html